首页 公文范文 对老师的文明礼仪

对老师的文明礼仪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3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对老师的文明礼仪,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对老师的文明礼仪

篇1

单纯的说教,莫过于实在的行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话就像圣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当学生见到教师问好时,教师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手头的工作向学生点头或招手问好,或教师放下师长的架子主动跟不知道问好的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敢于向学生道歉;当需要学生帮助时,主动说声“谢谢”。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弯腰捡起一片碎纸,顺手扔进垃圾桶,不用说话,学生就学会爱班,进而学会爱校,爱家乡,爱祖国。教师顺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本轻放于他的课桌上,他就会牢记在心上,并会帮别人捡笔,捡本……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我们教师生活上的小节不忽视,学生文明礼仪就会很快养成。

二、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各班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小故事,各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在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同时我班评选表彰十位“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及时的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三、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有效养成文明行为。

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所以每学期开始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到尊老爱幼,团结;与人交往中,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上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关爱他人,在学校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六点六会”:以对自己负责为起点,学会修身;以对家庭负责为基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支点,学会求知;以对他人负责为出发点,学会合作;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强学生“言、行”等方面的自身修养,还要示范如何行礼问好,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道 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利用了各种节日,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去践行文明礼仪。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在“三八”妇女节来临 之际,我班特举办关爱妈妈主题活动: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生日;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爱好;帮助妈妈(奶奶、姥姥)做一件家务;清晨,对妈妈说一声:“我爱您”;睡觉前为妈妈洗脚;为 妈妈绘画、写祝贺语、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帮妈妈捶背等。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母亲,真正从内心感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小孩子们就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礼的行为。每年的教师节,为迎接神圣的教师节,我班开展了“感恩老师,让心灵飘香”活动,内容有“画画我的老师” 并对老师说一句谢语;班级内举办一次故事会,讲一讲自己收集到的尊敬老师的例子;“我们来当一天班主任”的体验活动,为老师做一件小事的服务活动等。通过这些尊师重教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发扬光大尊师重教传统,使学生学会感恩师长,感恩师长的爱心,感恩老师的劳动,感恩老师的教诲,将尊师重孝深植学生心中。

篇2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园所环境的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让幼儿、家长、教师在浓郁的礼仪环境创设中,主动、自然地习得礼仪,使幼儿园的环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首先,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精心规划与设计。例如,挑选充满童趣的话语,制作成文明礼仪宣传标语和展板,摆放在幼儿园的大厅和操场;利用师生共同创作的文明礼仪绘画作品、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板,张贴在走廊各处;展示园内多种文明礼仪活动照片,制成楼梯照片墙,让家长随时了解我们的教育活动近况。另外,我们在班级中还创设了丰富的角色游戏区,让幼儿在看、听、说、玩中自然地习得礼仪。

其次,我们在幼儿园大门口设立了“幼儿文明礼仪值班岗”,在老师的带领下,每天早晨轮流请幼儿值日。小小值日生们佩戴鲜红的礼仪绸带,光荣而自豪地站在幼儿园门口,用热情的笑脸、亲切的问候、朝气蓬勃的形象迎接家长和小朋友的到来,主动向来园的人们问早、问好。“文明礼仪值班岗”在小朋友心中一直非常的神圣与向往,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胆量的锻炼,更是自信心的培养,对来园的幼儿和家长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再次,强调教师言传身教所带来的表率作用。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态度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中,我们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主动与幼儿、家长打招呼,谈吐举止做到亲和、有礼,努力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幼儿,充分展现榜样的力量。

二、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学习文明礼仪

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起点低,内容浅显,方法灵活,以游戏和体验为主。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幼儿亲身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1.故事启迪法。幼儿都喜欢听故事,看故事,在我国历史上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屡见不鲜,如“孔融让梨”“金孝拾银”“黄香温席”等等,现代也有许多幼儿礼仪小故事,内容丰富,贴近幼儿生活。我们将这些有益的故事通过讲述、提问、讨论、表演等方法,帮助幼儿提升礼仪行为。

2.儿歌提示法。儿歌简短、形象、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以独特的文学形式,使孩子们易于掌握。如,在爱护公物礼仪教育活动中,利用三字儿歌“小椅子,双手搬,轻放好,再坐上,人离开,椅收起,爱护它,常擦洗”,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手口结合,兴趣盎然。通过简短易懂的儿歌,孩子们不仅仅懂得要爱惜小椅子,更明确清楚地掌握了爱护椅子的具体操作方法,对班级常规的建立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行为练习法。鉴于幼儿的活动应以游戏为主,为避免单一、重复、死板的练习,我们将游戏融入文明礼仪教学中,帮助幼儿进行练习。如在故事《小熊请客》中,幼儿通过故事表演,学习了接待客人的礼仪,巩固了文明礼仪用语。

4.社会实践法。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不仅靠说,也不仅停留在角色表演层面,更要将其付诸行动,灵活地运用到日常行为中。我们设计了大班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我是文明小公民――超市篇》,通过欣赏视频、谈话、调查等活动了解和学习逛超市的礼仪,以形成初步印象;通过引导幼儿开展超市角色游戏,让幼儿自己商讨制定在超市购物的规则,练习超市购物的礼仪行为,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超市购物的了解;最后,与社区联系,将幼儿带到超市进行社会实践,体验真实环境下文明礼仪的运用。

三、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随机、分层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吃饭时要注意什么”“集体活动中要注意什么”,这样简单的礼仪宣讲无疑只是浅表性的。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单靠简单的说教、游戏不足以形成有效的习惯,要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随机进行,将文明礼仪的学习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时能主动与老师、同伴问好,与父母说再见;进餐:做到文明用餐,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餐后自觉收拾餐具,饭后养成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如厕:上厕所要有序排队,要养成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午睡:要求幼儿能够安静入睡,不打扰同伴,上床时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起床时自觉整理床铺等。

除了对每个环节有具体的要求外,我们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出了分层的教育目标。以入园环节的目标为例:小班,能够高高兴兴地来园,见到老师会问早;中班,学着主动向成人、同伴问早,能够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大班,主动向老师、同伴打招呼,能够主动关心同伴,帮助老师整理班级环境等等。目标的循序渐进,使礼仪教育不仅仅具有可操作性,也具有可发展性。

篇3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云:“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一个人在日常交往中,首先要做到讲文明礼仪,这是对他人的尊重。《论语》中说道:“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说,不学习文明礼仪的人,何以立身处世?学校是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儿童养成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文明礼仪及其习惯对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关键时期的小学阶段,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却令人担忧。“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把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继续传颂天下。

一、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从营造丰富的环境入手,让学生在耳闻目濡、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因此,学校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一)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的建设

小学阶段是孩子最单纯最好奇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容易管理且乐于听从老师的教导,但他们的随意性比较强,常常忽视自己的一些做法。因此,除了激励以外,还要给他们制定规则,规范他们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每学期我都会充分利用班里现有条件,让学生办文明礼仪黑板报、队报,开辟图书角,搜集名人名言,在班队会时间举办名人故事会,召开主题队会,“润物细无声”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同时我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与全班同学共同商议,围绕文明习惯制定了自己的班规,作为评优的依据。

(二)小空间大创意

课室是学生们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这个空间虽然小,但如果利用得当,它就是孩子们“文明乐园”。

1.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礼仪故事、古诗等导读环境,使学生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潜移默化习得文明礼仪知识。如本学期,我要求每个班教室里开辟一个“文明礼仪吧”,在教室里制作了一些礼仪标兵评选榜、张贴文明用语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或已经学会的歌颂美德的经典故事、古诗、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里和伙伴共学共享。

2.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道德经》《成语故事》《弟子规》等礼仪方面的书,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提醒同学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同时,我们还经常利用班会课举行“文明礼仪”行为大比拼活动,看谁做得准,看谁做得好,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文明礼仪”带给他们的荣誉与乐趣。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一)教师以身作则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标准。老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影响教育自己的学生。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上时时要求教师处处以身示范,处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如:课代表将作业收齐了,对他们说“请”帮老师送到办公室;小组长发完作业,对他们说“谢谢”;地上有废纸,随手捡起来,课桌椅乱了,就顺手摆正……让学生目睹老师的行为,从而自觉地行动起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名人榜样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比较强,觉得别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懂得尊重、关心他人。今学期我在全校的师生德育教育会上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为父母洗过脚的同学有多少,结果大失所望,甚至有的同学听到这个问题还窃窃发笑。我便趁机讲述为母亲洗脚的故事,听完故事,再跟学生互动谈感受。有的学生说:“这样的大人物都知道关心父母,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用故事感染学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树立学生榜样

学生身边的榜样,即他们自己的同学。这些最接近学生生活的榜样最易被学生接受、激起学生的上进心。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榜样去教育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学校每月都要求评选出班里的“文明礼仪小标兵”,给他们佩戴袖标,由他们管理班级,一月一轮换,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当标兵。并给评上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教育。

三、持之以恒,学会致用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这种教育是持续的、长期的训练,学生需要在反反复复的教育与实践中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当学生的行为在实践中出现反复时,老师要耐心对待,应对学生充满信心,周而复始地进行教育。每天课间操例会,我都会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小结同学们的表现也常常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说,我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文明礼仪”的种子,并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为这颗“种子”浇灌、施肥,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相信,只要全体老师都坚持不懈地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之花必将开遍学校,馥郁满园。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