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银行业财务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涵义和特点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涵义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是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指依据相关财务信息并结合一定财务环境,采用特定的分析技术与方法,通过揭示影响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因素,寻求资源有效利用和增收节支的办法;通过揭示财务指标形成的原因,反映经营管理和风险抵御能力提升的要点。可以说,财务分析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活动乃至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做出预测、计划、控制、考核等行为的内在前提和基础。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特点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特殊企业,其财务分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财务环境分析是基础。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其经营活动更多受到财务环境特别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影响,只有密切结合环境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二是“三性”分析是主要内容。“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是日常经营的基本原则,涉及资金运用、资产质量、财务收支等方方面面,“三性”分析理所当然成为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三是风险分析占据主要地位。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高杠杆、高风险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其本质的高杠杆性将会迅速产生放大效应,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风险分析对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问题
(一)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不全面
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实践来看,尚存在分析体系构建不全面的桎梏。一方面是财务分析指标及目标考核指标的设置缺乏严谨性及科学性,尤其是缺乏安全性和流动性指标分析,同时表外业务分析也是缺失项,这将很难适应当前银行业务快速发展趋势下防范潜藏风险的需要;另外在目标考核指标中也存在绝对额指标过多,相对额指标过少的问题,造成指标缺乏连续性及稳定性。因此,商业银行财务分析表现出仅是肤浅的财务收支数据分析及相关指标的堆砌罗列,缺乏纵深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其价值无法得到深入挖掘与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是财务分析方法相对比较传统和单一,只是基于简单的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更多体现出的是对财务报表的静态性分析,往往是粗略的定量分析和以主观判断代替的定性分析结合,非常缺乏细化、严密、系统的分析方法。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宏观环境、同业及非同业竞争、内部控制等方面就被忽视或被低估,就无法科学预知未来银行的走势,财务分析的效能将大打折扣。
(二)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偏低
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及财务会计理论基础、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仍然以核算型、守财型、执行型为主,距离管控型、创新型、决策支持型尚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影响下,财务分析人员的价值创造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在现行教育体系下,财务分析人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较为熟悉,而跨专业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对信贷、资金、风控、渠道等业务条线缺乏深入理解,主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的能力也异常匮乏,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行为性缺陷。再者,随着大数据时代带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多元化,监管机构要求的数据全量化和高质化,意味着财务分析技术必须要与时俱进,但大部分商业银行财务人员信息素养较低,难以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导致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进程受到了阻滞。
三、解决对策和方法介绍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可借鉴国际财务分析体系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业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一是外部分析与内部分析融会贯通。外部分析应结合财务管理涉及的重点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宏观环境、监管要求、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等,这样才能提升发展战略的高度,增强管理视角的全面性和前瞻性;从内部而言,也应从资产负债全面分析出发,将包括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定价管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甚至市场营销在内的主要管理内容,作为整个财务分析的对象范围,强化财务分析的综合性和纵深性,便于及时通过资本分配、风险资产配置等财务手段进行干预和控制。二是在现有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流动性、安全性、风险性系列的表内外指标。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大额风险暴露、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资产充足率、表外加权风险资产等,要始终对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蕴涵的高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日常重点监测,防患于未然,以维持长远稳健安全发展。三是建立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相结合的财务分析制度。力求做到每季度一次详细分析,每半年、年度一次全面分析,重大事项专题分析,并科学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财务分析方法,以“分析思维”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有利于推进各项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执行与落地。
(二)强化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及分析能力
2.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净资产收益率是最具有代表且综合极强的财务比率,它是整个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点,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目标,以及各项经营活动的综合利益。浦发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是15.23%,主要影响因素是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总资产净利率是0.83%受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影响,营业净利率是41.4%,,受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影响,总资产周转率是2.032,取决于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为18.12,权益乘数较高导致净资产收益率较高。
二、会计分析
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是1,000.15亿元,2012年收入为829.52亿元,2013年比2012年增长170.63亿元,它们的增长率为20.57%;2013年实的利润总额是538.49亿。元,2012年的利润总额是447.54亿元,2013年比2012年增加90.95亿元,增长率为20.32%;2013年税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22亿元,2012年为34186。2013年比2012年增加67.36亿元,增长19.70%。随着公司盈利的提升,2013年公司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21%,比上年上升了0.03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53%,比上年上升了0.5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努力控制各类成本开支,成本收入比率为25.83%,较上年下降2.88个百分点。公司2013年净利息收入比营业收入为85.16%,2012年为88.44%,2013年比2012年下降了3.28个百分点,公司2013年不良贷款率为0.74%,2012年为0.58%,同比上升了0.1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公司2013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21%,2012年为1.18%,同比上升了0.03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回报率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耍指标。2013年公司资产总额为36801.25亿,2012年总资产为31457.07亿,同比增长16.99%,2013年外币贷款余额为17674.94亿元,2012年外币贷款余额为15445.8亿元,同比增长14.43%。
三、前景分析
1.离岸业务浦发银行离岸银行服务是指为公司和客户提供海外银行服务。它可以自由的以兑换货币为交易工具,具有灵活性等特征。它可以为贸易、生产、投资类企业提供高效服务。浦发银行是银行业中具有离岸银行牌照的四家银行之一,不仅发挥离岸业务的优势而且强调着经营客户、服务在岸的发展理念,还联动着在岸业务发展,提升了离、在岸客户的合作粘性。在长期专业的国际贸易服务中,浦发银行形成了在岸保理业务等联动特色产品。这类业务不但提升了竞争力而且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57-02
1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决策实用性的缺失
1.1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客体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客体主要是指财务报告及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报告是财务分析的基础。首先,现行财务报表只能反映过去的、某一特定时期或时点的货币化信息,而不能提供报表使用者对未来的、可预见性的、相关程度更高的全面信息;其次,只是简单套用了一般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形式,没有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特殊业务的具体情况,缺乏对有银行业特色的财务报表体系的深入研究;第三,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人为地篡改财务数据、账外经营等情况屡有发生,因而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因此被人为地降低乃至破坏。
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会计核算结果及财务报告数据的再加工,但目前对其应用亦存在局限:首先,制度缺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的会计制度极不统一,上市银行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未上市银行有的开始试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而城商行还在执行很久以前财政部为其制定的专用会计制度,制度上的不一致造成同业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失去基础,而同一银行进行纵向比较的可比性又会因银行在不同期间所选择的会计方法的变更而相应减弱;其次,某些比率无法反映综合财务状况比如资产流动性比率高,仅表示银行资产在会计报表项目的流动性较强,并不能就得出该年度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流动风险小的结论;
1.2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主体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主体是指财务分析人员,他们是保证财务分析报告决策实用性的关键。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水平、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距离上述条件尚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出现众多的行为性缺陷。
1.3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发展,如业务、担保与保函、贷款承诺及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等。在现行的会计处理程序下,表外业务末被纳入资产负债表中,仅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注明。由于表外业务具有控制度差、透明度低、风险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如不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分析,将很难适应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防范潜在的风险的需要。
1.4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1)流动性指标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频繁提到的,那公我们在实际中具体分析自身的流动性是否合理的过程中发现,存贷比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为银行的各项贷款之和与各项存款之和,存贷比率越高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这表明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占用在贷款上的资金越多,流动性当然越差。相反,该比率越低,则表示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因为银行还能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过高或过低的存贷比率对银行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适中的存贷比率才表示银行对资金来源与运用适当安排,较好地兼顾了流动性与盈利性指标,央行对此比例作了不得超过75%的限制。这项指标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忽视了存款、贷款各自内部结构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相比,而且该指标只注重对表内资产的计算,没有对表外的或有业务进行加权计算,从而有可能低估了该指标的结果。此外,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这一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若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尚失在短期内变现的能力,比如应在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发生坏账,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这显然将降低利用此比率衡量银行流动性强弱的可靠程度,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对银行流动性的真实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2)说到流动性就不得不提到盈利性指标,在盈利性分析中应用得最多的当属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对银行的资本利润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化较快,尤其是银行业,先后做了几次大的变动,从而使纵向比较失去可比性,而横向间在全行业内也是众多制度并行,可比较的范围又大打折扣。另外我国对资本各组成项目的内容、涵盖面的规定与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规定比较,也有较大差异。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在实践中运用该比率分析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效能。
(3)安全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以自有资本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最关键性指标,也是央行实施金融监管的焦点所在。新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列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个支柱,特别强调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银行信息披露既要考虑强化市场约束,规范经营管理的因素,又要考虑到信息披露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修改信息披露制度,一要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资本构成、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二要推动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银行内部稽核部门也要进一步严明纪律,发挥审计检查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 提升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实用性方法及问题
2.1 改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对策
(1)在银行业尽快完善执行统一会计制度的进程,使财务分析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真正能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依据。同时借鉴吸收国际上在财务报表体系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建立。
(2)要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坚持“三铁”、杜绝“三假”。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务报告造假的主要因素就是道德风险问题,一方面。建立惩罚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大对财务报告的合规性、真实性、及时性检查的力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责任。利用新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来约束商业银行的会计行为;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提倡“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三铁”信誉,把物质奖融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3)科学选择分析方法,构建分析指标体系。
原始数据并不能提供财务分析所必需的财务信息,而是要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对数据进行合成、加工,将之转化为可用信息,因此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是做好财务分析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财务指标以数据为语言,是财务分析内容的具体量化,是反映银行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财务指标的设置也因财务分析目的、分析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财务指标体系的构成应由主要指标和起补充作用的辅助指标组成,同时还要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稍加调整即能适用于不同的财务分析目的和主体,形成主辅结合、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中被广泛运用的方法,它是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计量和评价银行经营活动效益的一种方法。使用比率分析法最重要的优势是可以将绝对数不可比的指标转化为可比的指标。例如,在进行成本效益评价时,资产利润率(实际利润/资产平均余额)、负债成本率(各项支出总额/负债平均余额)使用的就是相对比率,而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费用利润率(实际利润,营业费用)使用的是构成比率,等等,运用这些比率的混合分析能有效的揭示银行各项经营业务的成本、效益,也使银行收入支出情况更加直观。
比较分析法包括实际数与计划数比较,揭示计划完成情况;不同时期各种数据的比较,反映经营活动的变化趋势,以利于改进工作,挖掘潜力;同行业问的比较,可以了解本行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及竞争力。例如,可以根据需要编制比较分析报表,包括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损益表。比较资产负债表通过将两期或两期以上的资产负债项日的比较,可以较直观地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情况;比较损益表通过将两期或两期以上的损益项目的比较,可以较直观地反映损益表内各个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编制比较报表,可以获得直观的财务信息,确定差异。
趋势分析法是以某一期的财务数据为基期,计算其他各期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根据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趋势百分比(本期金额/某确定基期金额)和环比趋势百分比(本期金额/上期金额)。适当的使用趋势分析,可以动态地反映银行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
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所选择的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上几种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使用。进行局部分析时,可选择某一种方法,全面的财务分析则应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4)大力加强科技投入,用计算所系统代替手工劳动,加大财务分析的精度和准确度,减少手工计算的误差。有条件的银行可以用数据仓库,实现数据共享,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随着网络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应用日渐成熟,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形成了庞大的数据仓库。财务分析人员要参与数据仓库的建设,使它具有数字化地管理数据、运用各种指标选择数据进行加工、合成的能力,把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用于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三个层次,从而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仓库大大地减少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量,而数据又十分精确,真正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参谋。
(5)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在现有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表外业务的风险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系列指标,有效的商业银行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预知财务恶化的征兆,预防财务危机发生或控制其进一步扩大,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制定出表外业务风险资产额的计算方法,使之成为商业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6)正确处理央行及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强制监管与商业银行利用财务分析进行自律性监管之间的关系。二者最终目的相同,都是为确保银行的三性,只是出发点和采用手段有所不同。因此二者应尽量做到数据共享,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不应彼此对立、割裂。
参考文献
[1]刘星,杨菁.综合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1997,5(3):68-73.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