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化学方程的意义

化学方程的意义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化学方程的意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化学方程的意义

篇1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化学方程式是对化学反应的准确表达方式,是学习化学必备的素质,是把教材中的化学知识融会贯通的一条纽带,并且在中考中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占有相当多的分值。然而,从历年中考发现,化学用语的表达失分比例较高,主要是初中阶段化学方程式的数目多,记忆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很低。因此,如何有效记忆化学方程式便成为能否教好化学、突破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查阅有关资料,在此领域研究的较少,成功的经验不多。经过近一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点滴收获,现将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作一总结,以供商榷。 

一、分散难点,夯实基础 

一个化学方程式看似简单,实际上它其中集合了多种元素,如果把化学方程式比做一个中心,那么它的分支就包括文字表达式、元素符号、符号表达式、化合价、化学式等方面,因此要写好化学方程式必须从每一个元素着手突破。 

1.文字表达式。在开学初,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当学到第一个化学反应时还不知如何对一个化学反应进行描述,这时便把文字表达式渗透进来,使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式描述化学反应,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每学到一个化学反应都练习用文字表达式描述,课上进行描述和默写比赛,加强巩固,即使在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之后也仍然坚持先写文字表达式再写化学方程式。这样做既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奠定了基础,又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化学反应。 

2.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书写化学方程式最基本的环节,对元素符号的记忆也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在教学文字表达式的最初就开始渗透,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中,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中就先记忆Mg、Fe、C、O等元素符号,这样,在正式进入元素符号的教学时,常用的27个元素符号已所剩无几了,这时再进行全面默写,很快的,所有学生便通过了记忆元素符号这一关。 

3.化学式。化学式的书写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正确,才能保证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化学式的书写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常用的物质化学式采用熟记,用多了自然记住,如:H■O、CO■、O■等。另一种是不常用的物质化学式掌握书写规律的方法,就是应用化合价书写,这一环节的教学非常关键,因为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式都适合用这种方法。我们在这一块的教学中放慢了进度,细心讲解,加强练习,争取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 

4.化学方程式。在前面基础牢固的前提下,进入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主要就是解决配平和注明条件的问题了。在配平上主要掌握最小公倍数配平法,以教材中常用的反应为例进行练习巩固,学生易于接受,不宜涉入过难,以免学生失去信心。 

二、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以往多数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背符号,甚至连配平的化学计量数都要记下来,这样的记忆效率非常低,以至于某一个数字没有记住就导致整个化学方程式写不下来,越来越乏味,最终失去兴趣,成绩下降。在记忆化学方程式上我们的做法如下: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学生在刚刚接触到化学时,由于化学课上的各种实验会使学生有很大的兴趣,但当接触到化学上的基本概念、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时,由于大部分学生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会导致逐渐失去兴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这是学生学好化学,记好化学方程式的前提。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逸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关联记忆。把一些相互关联的反应放在一起串联记忆,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如:“碳三角”即碳在氧气充分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又生成一氧化碳。 

3.规律记忆。抓住反应间的共同规律记忆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种方法适合于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如:碳酸盐与盐酸反应就会生成氯化物,水和二氧化碳,等等。 

三、课堂教学中体现化学方程式的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渗入,在教学中每当学到一个新的化学反应,都不要立即进行板演化学方程式,而是带领学生加以分析,一步一步地书写,让学生真正体验书写的过程,然后当堂练写几遍达到巩固。在教学一些相关的反应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反应间的规律或联系,寻找记忆的捷径。 

篇2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篇3

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人脑是通过感知、识记来保存信息的,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高中化学是一门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需要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探究能力,更要有大量的记忆累积作为理论依据的综合性学科。说它是靠缜密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理科学科,它又更需要大量的方程式、元素名、实验顺序、各种物质特性的记忆作为计算基础,所以,在培养化学计算思想的时候,更应该注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高效地记忆。训练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改良以往死记硬背陈旧的学习套路,改变机械性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新课程的理念。高中化学中学习到的知识点有很多,大多数都是细碎的,也是基础的,只有将化学课程中所有的知识点良好地记忆,才能在思考化学问题时做到思路清晰、顺畅,做起题来得心应手。然而如果只知道死记硬背,很难将杂乱的知识点记得清楚。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牵扯到很多方面的知识。由于需要牢记的东西过多,使得学生觉得不容易记住,甚至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成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化学学科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就不能忽略训练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一、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二、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三、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四、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

五、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六、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

七、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高中化学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八、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高中化学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九、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