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2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个人综合素质提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将智商、情商、德商等十二种与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关系密切的“Q”商进行整理、分类,制定“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Q计划”。[1]
一、对“Q商”与“综合素养”的理解
十二种“Q”商,是指:
简称 全 称 含 义
IQ(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 代表智力水平,提供记忆、运算、问题解决等必备的能力。
EQ(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 指面对多元的社会变化冲击,情绪的稳定程度。
MQ1(德商) 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指人的道德品质。包括体贴、尊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等各种美德。
AQ(逆商) Adversity Quotient 指人们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FQ(财商) 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指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
HQ(健商) Health Quotient 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
MQ2(心商) Men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是维持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能力。DQ1(胆商) Daring Intelligence Quotient 是一个人胆量、胆识、胆略的度量。
WQ(志商) Wil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水平,包括坚韧性、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
SQ(灵商) 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即灵感智商,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CQ(职商) Career Quotient 是工作时智商与情商的综合体验。
DQ2(发展商数) Development Quotient 指促使物态或事态转变的能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泉源。
综合素质培养分为: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基础性素质既是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础,也是形成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所需要的基础。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创新性素质是指开展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素质。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Q”商分析
1.提升学生基础性素质的“Q”商
基础性素质是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包括体质、品格、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通过EQ、HQ、MQ1、MQ2、FQ、WQ、AQ实现。
思想道德素质是基础性素质的基础,使学生认清责任和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MQ1的提升非常关键。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即HQ的提高。在企业招聘的面试时,可以通过交谈、小测试,了解EQ,即情绪智力,它是作为与人交流、沟通、合作的必要条件。每个人都要承受各种压力和不适,对于自身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不要强求,试着改变一下心态,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是MQ2所发挥的作用。FQ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不仅要学会生活中的理财,更要培养起学生的成本意识。同时,在学习、实习和工作过程中,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弹性地面对逆境,接受困难及挑战,才会有卓越的表现,这是由WQ、AQ决定的。
(二)提升学生专业性素质的“Q”商
专业性素质是在掌握技能后,职业素质的体现。IQ需要通过读书、思考、实践、反思等方式,扩展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来提高。而CQ则是IQ和EQ职业化的综合表现。其内涵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像个做事的样子”;二是职业化的工作形象――“看起来像哪一行的人”;三是职业化的工作态度――“用心把事情做好”;四是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
(三)提升学生创新性素质的“Q”商
创新性素质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关键,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学会“质疑、判断、前瞻”,分辨是非,找出问题的真因,需要有较高的SQ,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事态物态不断的转化与变化,可以交织出新的社会环境,所以DQ2愈高的人愈有办法去改变环境进而创造环境。
三、“Q”计划的实施策略
1.课堂教学。根据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基本要求,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的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解决其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之间、工作与职业之间的不对称的关系。
2.企业实践。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企业实践,学生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是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突发问题、学习工作方法、增强责任心等方面的提升,是提高AQ、MQ2、DQ1、FQ、WQ、CQ最为有效的途径。
3.技能竞赛。竞赛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信心,锻炼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学生心态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从最初的孤军奋战、急于求成到最后的团结协作、注重细节,从关注结果到总结收获,使EQ、AQ、DQ2有所提升。[2]
4.假期实践。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提前接触社会,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EQ、MQ1、MQ2、WQ。
5.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参与辩论会、讲座、篮球赛等活动,在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做好充足的准备、详尽的计划,协调好人员、场地、器材、费用等资源,极大程度的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表达、计划、抗挫、协调等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当代大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还要具备职业人优良的职业素养。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意识,找到创新的方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韩冬艳 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物流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6),193-194页
[2] 向多佳 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提升学生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探索与创新[J].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6-39页
作者简介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管理工作应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通过弹性学分教育、劳作教育、校园育人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于专业学习、融入日常生活、融进校园活动。为更好开展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建议从健全培训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严格监督机制、落实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机制的构建。
(1)健全培训机制。培训机制是指其培训系统运行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功能的过程与方式。这些要素包括:团委、学生处、系部、班级、学生个人等,是实现综合素质培训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有组织、有计划、有创新的培训机制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所开展培训活动进行方案的设计,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其次,精选培训内容。要求教师要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职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更新培训内容和方法。
(2)完善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效果,高职院校及教师应不断完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激励机制。结合贵州省某一高职院校已实施的弹性学分制、劳作教育、校园育人活动的实践现状,在这些活动中均体现了激励制。在公共选修课、劳作教育等课程上,依学生课堂表现给予不同分数的打分;在校园育人活动、创新创业等活动中,依据学生综合表现给予等级评价。
(3)严格监督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实现职业教育政策目标的有力保证。[1]当前职业教育综合素质中的执行环节监督的缺失是影响综合素质培养实效的原因之一。在其实施过程中重视培训方案的制订,轻视培训过程的执行和监督。主要表现在监督主体的独立性不强,监督队伍力量薄弱,未能制定相应的监督标准,监督的形式和方法单一等。为此,严格监督机制要从推动学生群体间的内部监督、强化完善教师及辅导员的外部监督入手,形成内外兼备的监督机制。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经验总结
从宏观上看,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展,高职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从学院团委、系部、班级三个层面积极开展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学院团委负责全面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从各板块活动方案的拟定、活动的指导、监督与测评;系部由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具体负责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活动,发动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积极作用,并组织做好素质学分的认定、汇总等工作;班主任鼓励、支持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相关指导。
从微观上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为依据高职学生特点,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建设,并形成思想道德建设、职业素养培育、行为养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身心健康拓展、人文素养延伸六大模块。由此,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经验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以深化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为起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走产学相结合道路。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此,要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德艺双馨技能型人才。一方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化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明确办学理念,瞄准目标定位。另一方面,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激发学生参与的活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实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量变过程引发学生综合素质高效提升的质变跨越突破的目标,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2]
(2)以提高高职学生有效参与度为关键。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具体来说,即端正参与的动机,创新参与的方式,增加参与的内容,增强参与的能力,总结参与的经验并最终构建学生有效参与的长效机制。并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前提,切实保障学生對综合素质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只有真正落实学生有效参与,才能将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扎实推进。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办公室秘书 综合素质
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的范围很大,要求秘书的身体素质健康硬朗,要求秘书的知识范围广阔无边,要求秘书的写作功底深厚,等等。办公室秘书作为企业职工的一员,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一言一行都与企业密切相关。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煤炭企业也面临着煤炭器械、煤炭管理、煤炭人才建设、煤炭技术等方面的革故鼎新,煤炭企业要有所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包含产品、制度、核心三个层面,其中核心层面重点突出的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秘书作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承担着企业的宣传工作,是最直接的企业形象代言人。因而,提高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煤炭企业办公室秘书具备综合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一)提高企业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是加快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体现
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长久以来,我国煤炭企业一直困守在计划经济体系当中,导致企业经营和管理上的僵化,企业发展的脚步自然缓慢,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市场经济的蔓延,煤炭企业的发展迎来经济政策上的新春天。然而,在现实,许多煤炭企业不重视人才上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低下,无法全面地处理企业的各种关系,严重影响企业整体发展和进步。
(二)提高企业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企业的竞争力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归根结底是内在的竞争力,即是人才和职工队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建设的原动力,是企业竞争的有利屏障。职工队伍是煤炭企业的最基层的单位,是企业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实际上是加强加深企业立足的根本。因而,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是巩固企业立足的根本,更是企业对外竞争的将有力的保障。办公室秘书作为职工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二、改善和提升煤炭企业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方法和策略
(一)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工队伍建设的理论根据。煤炭企业,在我国主要是以国有企业的形式存在,但企业文化建设与一般企业并无不同。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文化长廊,促进职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职工了解国内外政治、文化、科技;可以通过建立心灵驿站,消除职工心理的负担和压力;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熏陶职工的个人素养;可以通过专家指导,增强职工的技能技巧或者帮助职工学习新的技术;可以通过生活调查,针对性得地满足职工的生活需求。等等。这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能够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职工了解政治发展方向,帮助职工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收益。
(二)通过强化职业培训机制,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职业培训是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的直接手段。通过职业培训,让办公室秘书更加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首先,企业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职业培训规划,根据企业长远发展和短期发展的情况,既要有人才培养机制,也要有基层技工培养计划。而后,将职业培训规划落实到位,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技能技巧培训班、政策导向培训班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这样能提升企业办公室秘书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办公室秘书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才能为企业树立光辉的企业形象,才能为企业竞争增加有利的恿Α
(三)通过引导自我学习,加强煤炭专业知识和办事效率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煤炭企业不能封闭职工的见闻,应该为职工创建良好的自我学习的环境,例如优雅的咖啡屋,高级的多媒体教室、健全的图书室等。通过这些环境的成立,能够很好地帮助办公室秘书储存专业知识,更新专业知识,明确企业管理理念,处理好企业各方面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办公室秘书作为职工的一员,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的方式就是提升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的方式。通过职业培训、自我学习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能够帮助办公室秘书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办公室秘书的办事效率,进而加强企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涛.提升企业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J].山东社会科技,20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