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低碳旅游的措施

低碳旅游的措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低碳旅游的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低碳旅游的措施

篇1

解题能力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任何知识点,必须通过解题来巩固和提高。但从笔者的调查看,中学生解题出错率是比较高的,这也导致不少学生数学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针对这种现象,只有找到学生解题容易出错的原因,才能制定合理的策略,力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众所周知,造成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许多教师都会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方法、习惯找出很多原因,唯一是不从教师自身上去寻找问题:为什么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为什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什么学生学习方法不对?为什么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难道与我们教师毫无关系吗?本文想从师生因素剖析着手,探索降低初中生数学解题出错率的对策。

一、构建“爱屋及乌”效应

构建“爱屋及乌”效应策略是指教师在克服自己的偏态性教学行为后,在学生中产生对教师的一种亲切的感受,师生建立了一种互尊、互信、互帮、互进的亲密关系,从而学生会产生一种心理情感迁移,即因学生敬爱老师,引发学生喜爱老师所上的课的效应――“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构建“爱屋及乌”效应,有五条措施。一要构建生态近距离交往空间,这是“亲师”的充分条件。众所周知,只要教师真正“爱生”,容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要构建频繁良往时间渠道,这是“亲师”的必要条件。间隔时间越短,交往频率愈高,师生矛盾容易化解,误解及时消除,关系自然融洽。三要坚持动之以情,这是“亲师”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做到教育工作讲究有效,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管理工作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这都需要教师做到动之以情。四要坚持晓之以理,这是“亲师”的基础条件。五要坚持导之以行,这是“亲师”的可行条件。教育要讲实效性,教学要讲分层性,管理要讲协调性,一切取决于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做到导之以行。

二、疏导心理促生乐解

疏导心理促生乐解策略,有三条措施。一要“了解学生,找准问题”。当教师发现学生解题错误时,第一步要做的事是了解学生解题时的心理活动,找准解题错误的“症结”,然后,结合其个性拟订可行性的分步实施方案。二要“消除顾虑,促膝谈心”。即通过师生促膝谈心帮助学生一起寻找解题错误中的“症结”,克服心理障碍,消除顾虑,自我告别消极和畏难情绪。三要“激励表扬,宽容缺点”。每当学生取得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鼓舞其斗志。

三、预防矫正解题错误

(一)课内讲解要有针对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尽量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或分析解答思路,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平台,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进行数学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其目的是给学生以发现、探究、总结、发展的空间,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重要方法之三。问题解决后应对完成的练习自觉地进行反省,而不仅仅满足于解毕,还需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如 “还有其他方法吗?”“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等等。这种反思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解题完毕后进行反思,解决一道题目后,学生一旦懂得去反思就懂得去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就能在解题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

篇2

近几年,随着各地的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增多多个大城市出现内涝。据统计2008年到2010年间,全国351个城市中的60%在降雨量达到50厘米以上时曾发生过内涝。城市内涝的危害是严重的,不仅致使城市交通堵塞,破坏了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严重得危害了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1 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极端天气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降雨分配年际不均匀,年内也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是夏季降雨的重要特征。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地方出现特大暴雨,有些城市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短时内大量降雨,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2)城市框架拉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这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力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同时,由于城市绿地系统不断被蚕食和自身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其没有发挥蓄滞雨水的作用。

(3)排水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一直是“重地上、轻地下”,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着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较低、排水管网布置不科学等问题,导致排水速度太慢,。

(4)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城市内涝或者城市积水方面的规定,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标准、规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有关部门在监督建筑物地下设施规划、设计时,缺乏法律依据。

(5)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市政设施建设维护,都是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现在提倡水务一体化,很多城市成立水务部门;但是有利于城市排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维护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总得看来,城市内涝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因极端天气造成城市排水不畅的现象,但本质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目前应对城市内涝措施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解决,但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不太大可能建成最高标准的城市排水系统。因此,合理构建城市绿地是最直接的和最经济的缓解城市内涝的办法。

2 国内外城市内涝的应对现状和趋势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应对城市内涝问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例如低冲击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美国推出的一种概念,其初始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这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径流源头开始的暴雨管理方法。而日本,则每年投入巨资完善下水道设施建设,同时增加市内绿地和砂石面积以吸收雨水,例如千叶县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周围堤岸上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植物。作为老牌工业大国的德国,是受城市内涝等地表水泛滥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其政府不断探索和优化洪灾预防与管理手段,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生态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城市规划观念比较落后,绿地系统规划严重脱离实际,绿地系统建设不符合生态学原则,有限的城市绿

不具备有效的蓄滞雨水功能。首先,受落后的园林绿化思想的影响,为保证所谓的“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城市绿化大量采用外来植物、冬绿植物(如北京城市中的到处可见的油松),为保证这些植物正常生长,城市的花坛绿地需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这就是为什么城市的绿地都必须建得比路面要高的关键原因。下雨的时候,城市的雨水不是往花坛绿地里流,而是往路上流,起不到有效缓解城市排洪压力的作用。其次,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大多没有考虑到蓄滞雨水的需要,绿地往往不具备这方面的功能。第三,城市绿地过度人工化,降低了蓄滞雨水的能力,本可以不固化的人行道被固化了,需要精细化管理的种植景观不仅不能蓄滞雨水,还需要往外排水。

3 城市内涝的绿地系统应对措施

为了更好地实现绿地其生态功能,可以通过“渗、滞、蓄、用、排”5个字来概括绿地系统的对城市防涝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增大城市的绿地占有率。由于城市的公用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可以通过屋顶花园,植物种植墙,植物景观沟等手段,加大树木种植面积,滞留雨水,减少地表径流树木能通过树叶和树枝吸收雨水。例如屋顶绿化具有储水功能绿化屋面可以通过植物的茎叶对雨水的截流作用和种植基质的吸水把大量的降水储存起来,试验表明,大约有1/2的降水留存在屋面上。另外,绿化屋面排水层往往又可作蓄水层,多余水蓄在卵石层内,当种植土干燥时,又可返吸入土中。

(2)构建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指路面高程高于绿地高程,雨水口设在绿地内,且高于绿地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的绿地,这样设置可使道路、建筑物及铺装区上的雨水径流首先流入绿地,绿地蓄满后再流入雨水口,以充分发挥植物根系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的净化作用,提高下渗雨水的质量;并且绿地渗透能力强,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降水与渗透的不平衡,消减径流和洪峰流量。

(3)减少和优化硬质地面,增强其渗透性。首先 园林工程设计应增加绿化率减少硬化地面,利于雨水通过绿地自然渗透。渗水性较差的硬化地面可稍微高出周围绿地少,靠近绿地的路面可不安装路缘石或使用透水缘石,使雨水经绿地渗透。同时靠近绿地的硬化地面雨水不能流经绿地时,应在其交接处设置满填碎石的透水盲沟,利用盲沟增加雨水的渗透。其次各种广场、园路建设应尽量采用通透性面层和透水基层,确保雨水能及时渗入土体。 庭院、停车场要充分考虑园林及生态要求,不宜大面积硬化,可采取植草砖或硬化地面及草坪结合的方式建设。

(4)充分利用景观水体,起到储存雨水作用。对于景观水体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汛期雨水,甚至可以实现园区降雨的零排放,通过适当的净化处理在满足景观用水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园林绿化用水,提高城市可用水资源的总量,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

(5)利用植物群落蓄积、净化雨水。水生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所以根据河湖水质的污染成分有针对性的选择当地水生植物加以培植,建立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的多层次植物体系。自然的植物环境是由乔灌草形成的生态群落,能够很大程度上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促进大气中水循环。目前城市绿地中过多的人工草坪,其根系浅,雨季不能吸收大量的降水,因此在城市绿地中应以乔灌草组成的群落为主,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结语

城市内涝问题不仅仅是对水的排放,同时也是对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的问题。而园林绿地正是收集和利用雨水的最佳场所。建设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地就是在科学地分析城市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最高效的投入和技术措施,建设能够保持后期养护管理中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投入,并长期而持续地获得最大生态、景观、社会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绿地。如今,人们己经认识到了利用雨水资源的重要性,在新的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将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和整个绿地的用水系统结合在一起设计,实现雨水的可持续管理,从而达到防范城市内涝,实现未来城市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明霞;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10期

[2] 王瑶,万玉秋; ;南京市地面停车场透水铺装使用可行性及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2期

篇3

何为旅游消费水平,主要是指在旅游的过程中,对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的消耗以及对于对于旅游需要的满足和水平。依照旅游消费水平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旅游消费水平。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旅游消费水平主要是指旅游人员在旅游产品上的人均支出金额;从广义的角度看,旅游消费水平主要是指人均旅游消费的支出数量,以及旅游产品消费的质量和层次,也就是旅游人员对于旅游的满足程度和水平。

目前,我国的CPI已经很好,但是80后群体无论是生活还是旅游的消费水平依然处于很低的状态。所以很多房地产商抓住80后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发了部分房产。

从旅游看80后的消费水平:作为基本生活之外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不会拒绝旅游,但是要么是缺少足够的资金,要么是缺少足够的时间,总之80后存在着喝多的缺憾。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是奋斗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矛盾。在上学阶段,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但是因为没有组足够的资金,所以想出去旅游较为困难。

目前80后早已到了适婚年龄,但是80后的消费水平依然有待提高。例如,房地产商对于80后群体开卖的房子依然以小户型为主,这无疑也证明了80后的消费水平过低的问题,有可靠数据表明,80后在旅游发那个面的消费远远落后于70后和90后。

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80后的旅游消费水平不高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80后群体因为很少有“富二代”的存在,所以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这主要是因为父母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不足的原因所致。所以80后只能依靠自己拼命打拼,但是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80后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了。

第二,80后旅游消费水平之所以较低,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实力不高。那些很小年龄就功成名就的人毕竟不多,绝大部分的人都很普通。论工作经验,80后比不过70后,论创新能力,80后比不过90后,所以他们的事业发展过程中也是非常的困难。当前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升职涨工资都是难上加难。此外,在目前这个阶段,80后还需要面临着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等多个问题,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着80后对旅游消费所做出的贡献。

第三,80后旅游消费水平过低是因为他们缺少足够的空间。古语云三十而立。当前的80后正在奋斗的过程中,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空余时间自然不多。当前社会到处都是竞争,在外面不时的看到有些公司的标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也体现了目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由于经济原因导致80后劳动力低廉或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80后消费水平。

第四,80后旅游消费水平不高是因为他们对于旅游不是很期待。目前社会竞争的太过激烈,80后群体都还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尚不稳定,所以很少会将精力和金钱放在享乐方面。因为目前阶段,80后更关注自己的职业是否已经稳定,以及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此外还需要受到家庭的羁绊。

第五,旅游宣传程度较低也是影响80后旅游消费水平的一大因素。当前尽管旅游业已经快速发展,但是因为旅游文化宣传做得较差,所以无法很好的引导80后群体进行旅游,而且目前所推行的旅游消费政策以及旅游景点都无法很好的满足80后的旅游观念。

第六,80后群体中总归还是存在部分喜欢旅游的人的,但是这些人旅游一般都是就近原则,或者单纯的去观光,而不是进行消费,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80后的旅游消费水平。

三、由此看来,由以上几个方面导致了80后的旅游消费不高,那么我们怎么来提高80后的旅游消费水平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一,提高80后经济实力。公司应当主动为80后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帮助80后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从而保证80后的升迁机会更多,来证实他们的实力、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第二,让80后不再如此匆忙。适当提高80后的工作条件,减少每天的工作时间,避免加班的情况频繁出现,让80后对工作更加有激情,办事更加高效,进而让80后拥有更多的假期。

第三,引导他们向往旅游。欲望可以很好的引发旅游行为,所以需要加强对于80后的旅游消费的认知宣传,让他们对旅游越来越期待。

第四,针对80后群体设计旅游产品,侧重于该群体的旅游产品的开发。用心去吸引顾客,让顾客通过旅游拥有好心情,进而产生进行旅游相关消费的想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