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茶艺的重要性

茶艺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8:16: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茶艺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茶艺的重要性

篇1

随着环境污染、竞争压力增大、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女性的妇科疾病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如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慢性盆腔炎、卵巢早衰等妇科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其中癌前病变成为女性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所谓癌前病变就是癌症的发病前兆症状,癌前病变对于女性健康及生命而言无异于埋在身体中的定时炸弹。

篇2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11-02

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二位,严重危害了女性健康,近年来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西方国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建立了完善的筛查体系,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我国医疗体系还不完善,这就要探讨一种可行的、简便、廉价且易被接受的检测方法,适合农村等基层地区的宫颈癌筛查体系。本文运用醋酸肉眼观察(VIA)、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检测技术对辖区内进行两年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试探讨VIA、VILI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重要意义,以便于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辖区内2563例年龄在25-65岁的已婚妇女,孕次1-7 次,分娩次数 0-4次。

1.2操作方法:采用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LI进行宫颈检查, 同时做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异常者门诊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得到最终的病理学诊断;VIA采用5%醋酸涂抹宫颈,1分钟后开始观察宫颈的反应情况,根据醋白上皮的范围厚度及形态、浑浊度等做出初步诊断[2]。VILI采用2%碘液涂抹宫颈,正常宫颈上皮吸碘后呈棕褐色,未着色区呈芥末黄,为病变区;巴氏涂片用一次性特制木刮板插入宫颈管内围绕宫颈管旋转2周,将刮出物均匀涂抹在玻片上,用95%酒精固定15-20min,染色封片;阴道镜VIA和VILI任一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做活检。

1.3诊断标准。VIA 诊断标准:涂抹醋酸后宫颈无明显白色改变为阴性;出现醋白色上皮、边界明显为阳性;白色改变表面不规则,厚而脆的肿块为可疑癌[3]。VILL诊断标准:宫颈涂碘后,着色为阴性;在转化区出现浓厚、颜色较深的芥末黄或橙黄色改变为阳性;宫颈呈结节状、表面凹凸不平或溃疡改变为可疑癌。当阴道镜检查看不清鳞柱交界,或病变延伸入颈管内口,或活检钳不能触及病变,或疑有腺体病变等情况时,需进行颈管内膜刮取。

2 结果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辖区妇女进行妇科病筛查,共有2563例妇女参与了检查,检测出宫颈原位癌3例、癌前病变16例。癌前病变0.64%,检出阳性患者0.0012%(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此次筛查中发现3例子宫颈癌患者,癌前病变16例。分别占0.0012%和0.64%,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率可以指导早期预防和治疗,进一步说明筛查的重要性。定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对我国基层大多数妇女获得筛查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极大限度防治子宫颈癌的最好途径,在我国很多基层地区,医疗水平较低,这就要用一种经济、易操作的筛查方法,对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有通过超前的筛查,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宫颈癌的防治水平,真正达到防治子宫颈癌的目标,这项工作应常抓不懈,最终真正达到消灭子宫颈癌的发生。

根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统计,有 53.7%的宫颈癌患者从未接受过妇科检查,这些患者在就诊时有 95%已经是宫颈癌二期以上,其中农村妇女占了大多数[4]。国内外大量研究也已经证实,有效的筛查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幅度能达到60%~90%。如果分别在35岁和40岁时进行1次筛查,则相关癌症的患病风险又降低40%。在发达国家,由于有较完善的宫颈癌筛查制度,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卫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有水平不能满足所有妇女的筛查,尤其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筛查工作缺乏力度及持续性,导致全国各地子宫颈癌的筛查情况不容乐观[5]。本文通过研究VIA、VILI作为基层检测宫颈癌发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最为基层最普遍宫颈癌筛查方法逐渐受到重视,研究通过VIA、VILI子宫颈癌筛查方案, VIA、VILI易于操作,几乎不需要特别添加设备,费用低廉,这就大大降低了操作成本,增强广大妇女对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视和认识,能够为广大的基层农村妇女所接受,从而提高了筛查的参与率,这还有助于提高基层妇女的顺应性,最终实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目标。由此可见,VIA、VILI 联合检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种可行的筛查手段,适合在大规模人群子宫颈癌筛查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彩炎,张为远,武明辉,等.北京地区6339例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癌认知度调 查 研究[J].中国 健康教 育,2009,25(12):883-886.

[2] 李隆玉,乔志强,张敏芳.多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2007,28(10):964-967.

篇3

中图分类号:TU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157-01

前言

目前,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虽然重要但却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且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在工程勘察中,不仅应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的措施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危害。

1 充分认识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人类活动因素如工程建筑施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等影响;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地质因素如含水层颗粒大小、总体岩性水平变化等。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

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⑥引起坚硬岩土软化,水解、膨胀、抗剪强度降低。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常常诱发地裂、地表塌陷、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②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③施工降水等活动中产生水头差导致动水压力的产生,使粉细砂、粉土层中的土颗粒受到冲刷,将细颗粒冲走,使土的结构遭到破坏。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发生,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胶结物铁、铝成分淋失,使土层失去胶结物而变得松软,孔隙比增大,含水量增多,压缩性增大,强度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1.2 地下水动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造成安全隐患及影响工程质量。

2 明确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对工程有影响的水文地质因素有: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及组合关系、土层或岩层渗透性强弱及渗透系数、承压含水层的特征及水头等。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查明与岩土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且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2.1 查明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性气候资料,如降水量、蒸发量、历史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

2.2 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