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5 15:25: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篇1

一、本科生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特点.内容繁多,教学时间紧凑经济学和管理类本科生在入学第一学期便需要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目前各高校常用的初级微观经济学教材有曼昆著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萨缪尔森等著的《微观经济学》和高鸿业著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这三本教材分别有22章、19章和10章,每本教材的内容均十分繁多,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消费行为、生产行为、市场分析、外部性,有的还涵盖了简单的博弈论、一般均衡分析等。而本科生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入学时需要参加近一个月的军训,第一学期的学时被大大压缩,一般高校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学时只有36个学时。在较短的时间内需要向学生教授如此多的教学内容,无论是给老师还是给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数理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采用了大量的数理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方法、图形和数理模型。经济数学、统计学等数学分析工具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微观经济学中也大量使用了这些方法,即使在初级微观经济学中也包括了边际分析、最优化方法等。这对于刚进入本科生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他们同步学习的高等数学中还未学习到极限、微积分等相关内容,很多知识无法用高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解释,对教师授课造成了一些困难。

 

.学生需求各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需求是不同的。大部分管理类学生在本科阶段只会学习初级微观经济收稿日期:2012—04一学,但是如果需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需要掌握的则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微观经济学虽然与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章节是类似的,但是各章节内容的深度和分析方法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如果对这类学生只教授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那么将给这些专业的学生深造、继续研究生学习造成较大的障碍。

 

二、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针对以上微观经济学课程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科生微观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大部分学校对于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生均开设的是初级微观经济学公共课,即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生均采用同一本教材学习初级微观经济学。由于经济类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要求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存在问题,但是对管理类的学生就会有学习与考察脱节的问题。因此,对于管理类学生而言,应该在初级微观经济学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将内容拓展到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初级内容和中级内容的衔接。

 

虽然中级的分析方法和手段比较数理化、讲授内容也比较深入,但是可以以初级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的本质内容、内在核心解释给学生,便于他们今后自学和考试。

 

.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繁多,概念也较零散,几大块理论之间的联系性也不算特别强。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授课时间内,让学生全面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法讲授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用案例分析方法讲授市场的结构,分析完全市场和不完全市场的特征,用参与式教学讲授初级博弈论的概念。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课将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各种原理用来分析国内和国际经济热点现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各种经济社会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学时安排有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助教为学生的课程作业进行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在课下更好的学习和消化。

 

.尽量采用双语教学,与国际接轨微观经济学的大多数经典教材均是国外经济学家撰写,很多学校也采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利用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知道经济学概念和原理的原始表述,这种表述比翻译后的表述更加准确,也便于学生以后阅读国外文献,同时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篇2

摘 要:《宏微观经济学》是高校管理类研究生的通开基础课,对管理类研究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与经济学研究生的经济学课程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了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15

*基金项目:武汉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学科通开课《宏微观经济学》建设项目资助

收稿日期:2014-12-16

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会和市场中理性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一般都被设定为必修课程,这一课程设置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将会奠定坚实而持续的理论素养基石。武汉大学向来注重对学生的复合型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鼓励宽口径、多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管理类研究生(硕士)的通开课,《宏微观经济学》被设置为最为核心和基础的课程之一。这既是基于经济学这一学科的特征与功能的考虑,更是出于对当前社会及市场对研究生毕业生的学科背景需求的回应。《宏微观经济学》在武汉大学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开设已有较长时间,在给管理类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经济学思维素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作者基于长期的教学经验及思考,结合研究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对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本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全国同类院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些许启发。

1 管理类研究生开设《宏微观经济学》的必要性

作为管理类研究生,系统学习《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经济学的特征与作用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对于科学揭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内在规律和正确理解人们的行为,具有深刻而独到的指导作用。清华大学钱颖一认为,“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具体来讲,经济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主要是各种间接机制(如价格、激励)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从“均衡”、“效率”、“福利”等视角展开分析。这些分析视角与方法,能使学习者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保罗·萨缪尔森在巨著《经济学》中提到,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另一位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则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因此,经济学对管理类研究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自己和别人作为理性个体的思考上,更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如何解决用稀缺资源满足无限的需求方面发挥重要的决策指导功能。

1.2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也要求管理类研究生必须重视和学好经济学课程。尽管经济学与管理学表面上泾渭分明,在大多数大学的学科设置上都将两者分开(如设立独立的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超乎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关联,其内在的学科精神与追求是一致的,即都致力于解决社会稀缺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一方面,经济学是管理学的基础,管理学是经济学的实践应用的产物。尽管现代管理学已经吸收了诸多学科的精华,成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但几乎所有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专家都认同经济学是管理学的学科基础,离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管理学的学科大厦将不复存在。只有深刻认识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才能正确理解管理学中的许多理论与原理的真正内涵,也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管理学的实践行动要求,提升组织管理绩效。

另一方面,管理学是经济学实践化的产物。作为一门理论性的学科,经济学研究注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重视解答“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问题,而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如何做”的问题,注重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而经济学更重要地具有指导作用。如经济学家探讨的问题更多的是经济运行规律、经济现实分析及发展趋势等,而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探讨的是企业或其他类型组织管理者应该如何行动。但是管理学关注问题的解决时,又离不开经济学理论的支撑和指导,这是许多经济学背景的毕业生后来成为知名企业家的内在原因之一。

此外, 经济学还为管理学提供了分析方法借鉴。钱颖一提出,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和分析工具。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应从这三方面入手,而审视当前的管理学教学和研究, 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些分析方法和工具。只有掌握了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研究生, 才能运用和拓展这些方法, 去分析和研究管理领域的问题。

所以,管理类研究生开设《宏微观经济学》,既有学科关联的要求,更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开设好这门基础课程,对于提升管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

2 当前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与问题

尽管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基本都开设了《宏微观经济学》,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重视,也没有建立大致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即便是管理类研究生群体,由于不同细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征的差异,也并未形成对本门课程的统一理解。结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实际,发现在当前该课程教学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需要引起主讲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2.1 过于注重经济学理论推导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经济学的理论性较强,较为注重理论原理、公式、模型的推导和计算,而如果不注重这些方面的训练,似乎又很难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理论内在的原理及其依据,不能知其“所以然”。所以,经济学的教材充满了各种图表、数据、公式、模型、方程等,具有典型的数理和工程特征,这与管理学科的相关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推导与数理计算的工作量所占比重高出许多,让部分管理类研究生无所适从,学习过程感觉较为困难。

2.2 忽视不同专业特征与要求

管理类研究生是一个包含多个专业的研究生群体,具体而言,包括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尽管都统属于管理类专业,但每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宏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方面,比如,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对研究生的要求可能更多地涉及生产、成本、利润等方面内容,而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则对消费者均衡、市场结构等经济学内容较为倚重。在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课堂上,教师一般容易忽略也难以将这些专业差异体现出来,而是进行统一讲授,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各专业研究生打好相关经济学的内容基础。

2.3 忽略学生的本科学科背景

当前,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同一高校录取研究生的本科学校和专业背景差异也日渐突出。在管理类研究生中,本科背景的差异格外显著。根据教学经验发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类研究生的本科专业背景中,理工科占40%左右,经济学或管理学本科背景的研究生占50%左右。那么,不同本科背景,使学生形成了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对经济学中许多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视角及深度千差万别,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有差距。当前的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教学,也基本忽略了学生的这种背景因素,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在接受程度和效果上参差不齐,甚至部分学生产生抱怨的现象。

上述问题,在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并引起了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的关注,但当前鲜有教师和教学主管部门采取行而有效的系统措施进行解决,因而成为困扰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中的一大难题。

3 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对策思考

3.1 科学设定教学内容

经济学内容丰富,涵盖广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一般都包含从宏观到微观、从基本概念到原理和应用、从消费者到厂商的完整体系。而这些,对于管理类研究生教学来讲,并非都是直接相关的,不同部分的内容对于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划分重点层次,并把握好不同部分内容的深度和详略程度,使得学生掌握本学科领域亟需的宏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为专业学习研究和未来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比如,对于大部分管理类研究生专业来说,宏观经济学中的“国际联系”等内容就可以省略。

3.2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除了理论学习之外,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锻炼。这方面的要求对于管理类研究生的教学也同样适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管理类研究生难以真正通过参与组织管理实践,运用和检验所学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在强调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发展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分析经济实践现象,通过分析实践现象验证和强化理论知识,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突出经济学的决策指导功能

管理类研究生学习《宏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经济学理论知识和逻辑指导个人和组织的决策。而经济类研究生学习经济学课程的直接目的并不在于指导决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进行经济问题研究。因此, 作为管理类研究生《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应在向学生清晰阐述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和理论内容基础上,突出其在经济决策中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决策原则和决策依据的分析。因为,正如赫尔伯特·西蒙所说,“组织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大部分管理类研究生未来工作都会是组织管理,因而对于决策的方法、过程要求较高,而《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则是其进行管理决策的工具。

总之,管理类研究生的《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面临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应该引起高校主讲教师与管理部门的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切实提高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 目的 分析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把86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分别使用镇静剂与小剂量谷维素、β-受体阻滞剂与大剂量谷维素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大剂量谷维素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把此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心血管神经症;谷维素;β-受体阻滞剂;镇静剂;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007-02

High doses of oryzanol in combination with beta blockers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neurosis

HOU Junxia1 LIU Jianzhuang2

1.The hospital in henan xinxiang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Henan 453007, China;2.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of henan xinxiang ,Henan 453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large dose of oryzanol combined with a beta blocker on cardiovascular neurosis.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neur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respectively, the use of sedatives and small dose of oryzanol, beta blockers and large dose of oryzanol was used to treat two patients, and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On cardiovascular neuro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beta blockers combined with large dose of oryzanol, can obtain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clinic.

[Keyword] Cardiovascular neurosis;Oryzanol; Beta receptor blocker; Sedation; Combined use of drugs

心血管神经症属于功能性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根据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可知,大多数发生在中青年,20~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多发生在更年期女性中。谷维素能有效促进内分泌的调节,且对自主神经功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β-受体阻滞剂对肾上腺素能受体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能具有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等作用,因此能把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降低到一定程度,从而能使心血管功能得到有效改善[1]。本研究使用小剂量谷维素联合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大剂量谷维素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现把相关情况作以下分析与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09年10月—2013 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出现尿频便多、双手震颤、手足发冷等神经功能紊乱现象;②甲状腺功能没有出现亢进现象,肝肾功能正常;③出现胸痛、胸闷及心悸等心血管方面的临床症状,但经检查无心血管疾病;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自评分≥17 分,且汉密尔顿焦虑( HAMA) 自评分≥14分。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8例,年龄26~58岁,平均(40.25± 11.34)岁;实验组中男12例,女31例,年龄27~57岁,平均(41.84± 10.51)岁;由此可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治疗方法

使用小剂量谷维素(3次/d,25mg /次)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并使用镇静药物及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使用大剂量谷维素(3次/d,100mg/次)、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美托洛尔(2次/d,30mg/次)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4周为1个疗程[2]。

1.3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心血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不再出现自主神经紊乱现象,心率和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显效:心血管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心率出现一定下降,心电图出现明显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基本已恢复到正常水平;③无效:临床症状、心率、心电图均没有发生任何改变[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处理与分析,P<0.05为明显差异,表明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AMA和HAMD 自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HAMA和HAMD自评分分别为(28.9±8.3)分、(30.8±6.5)分,治疗1、2、4周后,对照组患者的HAMA和HAMD自评分分别(25.1±4.9)分和(27.8±6.3)分、(25.1±4.9)分和(27.8±6.3)分、(13.9±5.6)分和(17.1±5.1)分;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HAMA和HAMD自评分分别为(29.1±7.2)分、(31.8±6.7)分,治疗1、2、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HAMA和HAMD自评分分别(14.1±4.9)分和(16.1±5.7)分、(9.7±5.7)分和(11.2±4.1)分、(6.2±4.1)分和(7.1±3.1)分;由此可知,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HAMA和HAMD自评分下降情况并不明显,而实验组患者却有明显下降,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4周后,对照组中,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07%;实验组中,痊愈22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由此可知,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P<0.05)。

3讨论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失常是心血管神经症的主要表现,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呼吸困难: 胸口闷,空气吸入量无法满足呼吸的正常需要,因此,经长时间的深呼吸后,会因换气过度而出现呼吸碱中毒、抽搐、四肢麻木及眩晕等现象[4-5];②心前疼痛: 心尖区(女性为左乳房区)常感觉刀割痛或刺痛,疼痛发作前无明显诱因,激动及情绪紧张后会出现更持久的疼痛;③心慌,心悸: 即感觉心脏搏动出现异常的短暂增强现象,从而使患者感觉心前区不适,经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早博或ST段轻度改变;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出现上腹发胀、大便次数增多、双手震颤、手足发冷、腹痛、多汗等现象;⑤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疲倦、低热等症状[6]。

在临床上,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以使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思想顾虑得到一定缓解后,还需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其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此外,还应提醒患者做适当运动,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镇静剂、抗抑郁剂等药物进行辅治疗。临床治疗中,常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谷维素对心血管神经症进行治疗[7-8]。β-受体阻滞剂对肾上腺素能受体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能使心肌收缩力出现一定减缓,使心率下降到一定程度,随着心率的下降,血压及心肌耗氧量都会有所降低。谷维素在内分泌平衡障碍、精神神经失调及主神经功能失调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此外,它还能使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心理都得到一定缓解,从而能使患者的情绪处于一个较稳定的状态,进而可使患者的睡眠情况得到有效改善[9]。在谷维素的作用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会得到合理调节,从而会使心肌的兴奋度出现一定下降,进而可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另一方面,谷维素还对慢性胃炎、高脂血症、消化性溃疡及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青少年服用谷维素后,体重会出现一定增加,而女性服用谷维素后,则会使皮肤中的微血管循环功能得到一定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美容作用[10]。β-受体阻滞剂和大剂量谷维素联用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的内分泌平衡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得到有效改善,且能使患者的心率、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都能得到较明显的改善。

本研究中,使用小剂量谷维素和镇静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大剂量谷维素和β-受体阻滞剂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且两组患者都给与适当的心理辅导,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由此可知,大剂量谷维素联合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可把此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柳丽萍,徐珊珊,于鹏飞,等.养心氏片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1):114-115.

[2] 汪健,董军立,席刚明.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的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6):121-123.

[3] 刘潇湘.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40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吉林医学,2011(16):101-102.

[4] 张书军.β-受体阻滞剂联合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17):125-126.

[5] 蔡刚,赵洛沙.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0):110-112.

[6] 陈思.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15):221-222.

[7] 赵会忠,李景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72例临床分析[J].中医药信息,2007(1):136-137.

[8] 董跃红,张斌.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85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9):151-1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