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5 15:25: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当前地理教师现状调查
1.专业构成角度
笔者根据当前地理教师的发展现状,对舞钢市的地理教师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将当前就职于地理学科的教师进行一定的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类:其他学科教师被临时安排承担地理教学,地理教学为其兼职;非地理专业教师专门的从事地理教学;专业的地理教师主要从事其他学科的教学;地理专业的教师专职地理教学。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当前初中地理教师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非专业出身的地理教师占有较大的比重,专职地理教师的比重最小。就舞钢市而言,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共28人,其中13人是地理专业教师,占总数的46%;15人是非地理专业教师,占总数的54%,地理教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教师工作的稳定性较差,严重影响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2.其他构成角度
除了专业构成角度,笔者还对本地区地理教师的其他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笔者就舞钢市地理教师的专业、年龄、教龄、职称、班级情况展开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地理教师的职称以中级为主,教师教龄较高,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从地理教师的专业构成角度来看,专业专职教师非常少,从地理教师的年龄角度看,地理教师的一般以中青年为主,从地理教师的教龄来看,地理教师一般以年长教师为主,新上位的教师较少。从以上角度分析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发现地理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提出解决地理教师素养的策略。
二、教师的构成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1.非专业的地理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一些原本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特别是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要学科的教师,认为地理学科不是主要科目,学校让他们代教地理学科,兼顾即可,不需要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教师认为自己本身有自己主要的学科,他们的心思与精力都放在主教的学科上,对地理学科普遍不重视。另外,其他学科的教师在从事地理教学的时候,专业素质不到位,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时往往是力不从心,教学缺乏热情与激情,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欠佳。
2.地理专业非专职教师教学信心不足。在当前的教学中,另一种状况就是一些专业的地理教师认为自己从事地理教学没有前途,待遇得不到提高,职称无法评定,然后就转向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的教学。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存在没有学科归属感,教学的时候信心不足,影响其他学科发展的同时,还影响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
3.地理教师的投入不够。一些教师从事地理教学是因为别无选择。本来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但是由于在年龄上越来越大,教学业绩不够出色,或者是地理教师过于缺乏而被逼无奈才进行地理教学,专业知识非常匮乏,不能够完全投入到地理学科的教学中。
4.地理教师的工作缺乏激情。在地理教学中,还有一些专业型的地理教师,但是由于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激情,地理学科在学校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地理教师相应的也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缺乏激情,影响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提升地理教师素养的有效策略
1.通过教研活动,为地理教师的发展创设平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重视地理教学的教研活动。在每学期的教学中,至少要有两次教研活动。在这些教研活动中,教师要开设公开课,接受其他教师与领导的点评。在最开始的时候,点评的环节,评课教师的发言比较少,教师往往是给出积极地正面的评价。但是为了提升地理教师的素养,促进地理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引导评课教师对地理教师授课的缺点与不足也指正出来,促进地理教师的素养不断地提升,为地理教师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与平台。
2.组织教研活动,对地理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在地理教学中,还需要组织多种教研活动,对地理教师的发展提供专业的培训。这些教研活动是以每个区域为单位进行的教研活动,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地理教师素养的提升缺乏基本的人才基础,所以,需要以区域为单位,对地理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在这些活动中,一些非专业的教师能够通过专业地理教师的见解,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教研活动,促进一线教师获得更多的培训,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
3.研究课例,提升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在地理的日常教学中,需要对课例进行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课堂教学,促进教学实践逐步完善,逐渐的解决教学中的部分问题。地理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是否能够组织好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组织地理的课堂教学,大多数学校提出例如同课异构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根据我国地理教学实际中缺乏专职教师的现象,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一些课程进行归纳分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提升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与素养。
4.不断规范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创设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我国地理教学存在一些实际问题,现状堪忧,大部分地理教师觉得难以掌控课堂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更好地发展,我们需要建立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导入环节―问题环节―训练环节―板书环节―总结环节。教师的导入环节,是指教师在导入教学的时候,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热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环节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出有针对性、目的性与创新型的问题。训练环节是指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要为学生留出5~10分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板书环节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板书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简单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总结环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保持教学环节的整体性。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教育领域需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不断提升地理教师教学的素质,提升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甚至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这样不仅没有做到实施新课标计划,同时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奥妙,不能对其产生兴趣,进而无法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
2.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地理学科,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识,让地理的学习更具生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3.教学方式陈旧。
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大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学习不够重视,以为只是简单背背就够了,不能深入地探究地理知识,掌握得自然也不扎实,理解不够通透,导致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低下,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二、有效突破初中地理教学困境的对策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更要在专业性的基础上注意拓展地理相关知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学校还应该为教师建立学习的平台,让初中的地理教师互相交流,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更能研究解决地理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安排讲座、公开课等交流模式,全面提升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很多学校对地理学科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少相应的辅助设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针对地理课本中信息量较少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运用现代教学等手段将信息进行整合,使其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地理学习的本质和价值的体现,其和地理知识有根本的区别,过去由于教师对试卷得分的过度看重,导致教学内容和课后训练都更多是在对知识点的反复学习和对解题技巧的不断强化,致使地理教学多了一些刷题的机械感,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而当前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大,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也重新提起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因此教学改革也以贯彻地理核心素养为主,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重点培养,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一、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观念
初中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认知建立的时刻,而地理又是一门学习难度较高且知识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学科,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因此为了教学效率最大化,学生也通常是依靠教师准备好的思路进行问题的探究,这也造成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一再弱化,使学生在地理观的形成上迟迟得不到正确培养。地理观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为何物的概念,通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降低在地理知识上的学习难度,也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串联,使学生明确地理知识间的规律性,同时在地理建模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的思考角度。总的来说,地理观的培养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渔”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地理形成深刻认识,地理观的培养也就成了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提道:“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并且随着当前社会竞争的愈发激烈,仅能在卷面上取得高分但没有与之匹配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当前是对拥有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追求期,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对学生在素质上进行培养的关键,是对当前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契合。实践能力作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因此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对地理实践能力的灵活运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三)能够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前文提到过去由于应试教育风气的影响导致地理教学理念功利化严重,教学宗旨在“育人”方面有很大的偏离,往往导致最后培养出的人才只能在试卷上取得高分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解决问题。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视在另一方面也是对过去错误教学理念的摒弃,同时我国在初中阶段的新课改也逐渐推出并得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将初中地理的教学重点拉回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并且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实现了教书育人中的“育”字,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建设和思想启迪以及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引领,是对教学改革的重要引导,也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对学生思维角度的引导
教学设计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本堂课的整体走向和具体环节的实施进行模拟演练的重要环节,是对整堂课在流程上的概括,教学设计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对教学节奏的把握,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而要想做好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核心素养做好贯彻把握。教学设计在内容上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思路以及课堂中进行的教学活动设计等,以初中地理的教学大纲为整体纲领,细至课堂教学中的话语设计,在其中做好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常常会导致在精神上无法保持长时间集中,而地理又是较为抽象难懂且各部分知识点衔接紧密的学科,稍有走神就会使学习节奏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方案。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削弱了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透彻的理解,锻炼了学生在问题探索上的多元化和逻辑化。
(二)在问题探索中做好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传统的地理课堂上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导致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上进行了较大的限制,在面临问题进行探索解决时对效率的盲目追求也导致学生在思路上基本都是按照教师给出的模板反复练习,这种教学方式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拓展的极大打压,对于人才培养也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课堂中的渗透也必须贯彻在问题探索解决方面。地理知识拥有较强的逻辑体系,并且在生活中有较多的映射,如果一味地促使学生在固定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思考和探索,就恰恰丧失了地理这一学科的最大魅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意识的锻炼正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时也要注重做好对思维拓展的引导。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转化为地理问题进行解决,再结合地理中的知识进行思维上的拓展,有效促进学生在地理核心思维上的进步。
(三)在课堂练习中做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
课堂练习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当堂课教学成果进行检验的最佳方式,也是每堂课都必备的教学环节,在课堂练习中会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种种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待改进的地方。地理在学科特点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其学科知识虽然运用到问题解决中通常解出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并不代表其在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的步骤上也是唯一的,“殊途同归”的情况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并不少见,而过去正如前文提到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受限于课堂时间的紧凑和为了教学管理的方便,常常会让学生按照同一思路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这种量产化的培养方式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渗透核心素养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必备流程。通过教学来锻炼学生对地理知识以及其他地理问题的敏感度,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来引发解题方式上的创新,继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想,有效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并且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贯彻是对初中阶段学生在地理能力培养上的重视,也是推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地理知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高质量的地理教学对于学生在未来的成长发展中有着较大的帮助,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贯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从地理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及用地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提升,由此可见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作为地理教师更要明确认识到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价值,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来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为打造高质量的初中地理课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军宗.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主体地位回归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4).
[2]杨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