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对外进出口贸易

对外进出口贸易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11:47:3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对外进出口贸易,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2016年7月13日,海关总署正式对外公布了我国2016年1-6月进出口数据: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1.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其中,出口6.4万亿元,下降2.1%;进口4.73万亿元,下降4.7%;贸易顺差1.67万亿元,扩大5.9%,继续延续2015年,我国进出口同比下降的态势。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全球贸易延续萎缩态势下,解析“双降”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积极探寻其背后所隐藏的贸易新的发展路径,将直接关系我国贸易结构的转型和新的竞争优势的培育。

一、中国对外贸易“双降”现状解析

(一)虽然我国目前在全球贸易市场所占份额呈稳步上升趋势,但贸易额绝对值呈下降态势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消费市场、就业市场的持续低迷状况严重制约了全球贸易发展,据WTO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主要经济主体美国、德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地区货物贸易出口额仍呈现负增长态势,而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代表的印度、南非、巴西等国家出口额也未保持曾经的高速增长态势,分别下降-17.5、-9.5%和-16%。我国2015年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4.14万亿元,较2014年下降了1.8%,相比较而言,在下降幅度上远低于上述国家0.6至15个百分点,在国际市场份额扩大至约13.4%,也因此继续保持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但必须指出,从我国贸易出口额的绝对值变化来看,2015年,进出口总值为24.59万亿元人民币(约为36818亿美元),比2014年43030.4亿美元的总额下降了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较2014年14.39万亿的出口额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也低于2014年12.04万亿元的总额。从贸易进出口额的绝对值来看,201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均呈现下降态势。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在年度中所出现的短暂、有限上升态势仍无法充分传递未来贸易市场好转的信息,外贸压力依然较大

据海关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08万亿元,占外贸总值的57.4%,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当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730.5亿元,增长1.1%,占外贸总值的41.1%,较去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但在2016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中,一季度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6.9%、5.7%和8.4%;二季度的进出口、出口值分别增长0.1%和1.2%,呈现正增长;进口值下降1.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2个百分点。从总额来看,2016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3.2%,据此进一步测算2016年上半年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5.2,即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5.2%的进口商品,这虽然表明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有继续改善的态势,但内外需求的持续疲弱使得短暂的、有限的贸易改善态势,并不足以抵消整体外贸水平下行的压力。

(三)劳动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最多的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三大产品出口下滑严重,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整体呈下滑态势

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箱包及类似容器累计出口1579.8亿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731.9亿元,纺织品6172.3亿元,鞋类2988亿元,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64万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占比超过七成的纺织品、服装和鞋类则分别下滑1.8%、7%和4.8%。不可否认,传统产业出口的下降,实现了我国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得以出口机电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达到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也突破50%达到57.7%,虽然能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长期发展动力,但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无法实现对整体下降态势的扭转,还不足以支撑整体数据回暖。

(四)大宗商品进口额减少,导致国际能源资源商品总体上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引致我国贸易进口额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据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显示,2015年纽交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比年终最高点跌幅超过40%,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价格接近每桶30美元额;而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也经历了年初的每吨2856元人民币到年底的每吨2020元人民币的下跌过程,累计下跌了29.3%。总体来看,2015年全年进口平均价格比上一年下跌45.3%。同时,我国海关数据统计也显示,2015年我国铁矿砂、成品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均呈下跌态势,同比跌幅分别为39%、21.8%和 17.1%.《2015年1-10月大宗商品进出口数据分析报告》还显示,近7成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负增长,其中作为代表性品种动力煤2015年前三季度进口量636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缩减38%,天然橡胶进口300万吨,较2014年相比缩减23%;浮法玻璃出口83.7万吨,较2014年缩减43%,棉花2015年出口 735.6万吨,同期相比缩减35%。

二、进出口“双降”的形成原因

(一)从出口方面看,国际市场尚处于回复期,外部需求低迷徘徊的状态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为使经济水平快速回升,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但刺激效应却无法持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明显不足,2015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量仅分别增长3.1%和3.2%,又重新回落至2012年前4%以下的低增长,并预计这一低速增长态势在2016年还将继续维持,直至2020都难以达到危机前5年5%和8%左右的年均增速。WTO公布数据也显示,2015年全球出口值下降幅度已超过11%,这是自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再次下降。我国海关统计数据也显示,2015年,我国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分别下降了7.2%和9.9%。从企业属性来看,无论是外商投资还是国企自营,2015年进出口也分别下降了6.5%和12.1%。而2015年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2,该值较11也已回落了0.8。这均意味着目前低速增长的国际经济使国际市场需求始终无法走出低迷状态,这极大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增长。

(二)从进口方面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使得我国进口量较大的能源、资源产品呈现“量增价跌”的态势,这直接拉低了我国对外贸易进口总体增速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各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全球市场对原材料需求的严重不足。作为直接反映国际海运情况的权威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在2015年仅为1100左右,这甚至不及巅峰时期最高点11800点的十分之一,BDI的暴跌表明国际航运业陷入冰河期,国际间贸易十分清淡,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全球市场对于原材料需求的减弱,这就必然直接导致商品供应价格的大幅下降。高盛集团前亚洲地区副董事长肯尼思・库提斯就指出,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让中国成为近期全球市场震荡中的“大赢家”,令其可以节约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开支,以低价增加战略能源储备。根据其计算,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让中国一年省下了4600亿美元,其中3200亿美元源自廉价石油,剩余1400亿美元源自其他能源、金属、煤炭和农业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而我国商务部统计数据也显示,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需求走弱等因素影响,进口仍在低位运行,2015年,中国原油、塑料、大豆、天然气、纸浆、谷物、铜精矿等10类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合计减少付汇1880亿美元。

(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导致我国对一些大宗商品进口量的增速放缓,这也直接拉低了我国对外贸易进口额

我国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使得国内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稳定时期,目前正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增速的放缓就使得对于一些大宗商品的进口量随之减少。海关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8.8%,铁矿砂进口量增长2.2%,煤、铜、钢材进口量则分别下降29.9%、0.3%和11.4%,均较2014年有不同程度的回落。2015年上半年,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精矿、钢材、铜材、塑料原料、化肥、天然橡胶、大豆、谷物、原木和纸浆等15类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大宗商品累计进口2152亿美元,同比下降32%,拉低外贸进口12.6个百分点。而截至2015年底,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11.6%,铁矿砂、煤、成品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平均价格同比跌幅分别为39%、21.8%、38.3%和17.1%。可见,我国国内对大宗商品进口量需求的放缓,也是导致我国进口值出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在全球贸易结构性困境下,我国作为世界贸易重要参与国,本国对外贸易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主导经济体,发达国家的中间品进口额的增长状况是全球价值链贸易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以美国和德国为例,WTO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两国均继续维持消费品增长态势,增速提高到6.9%和8.3%;而美国中间品进口额下降幅度却扩大至25.2%,德国也下降2.8%,这意味着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发展依然呈现收缩态势。受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增长动力、新兴经济体受到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和政策空间有限的双重制约,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必然随之加大,市场需求也将持续萎缩。一些国家为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推动货币贬值,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市场份额竞争。据中国商务部对国内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也显示,我国近8成的企业反映外需不足,则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加之一些国家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措施保护国内产业,我国外贸所面临的外部政策环境趋紧。可见,在全球贸易处于结构性困境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所能争取的市场、产品所能被接受的程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必然直接影响我国整体外贸发展速度。

三、创新竞争优势视角下的对外贸易发展路径

(一)摆脱对建立于人口红利基础上的传统竞争优势的依赖,优先发展服务贸易,培育新的贸易竞争优势

经总理批准,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这正是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态势仍旧存在的情况下,推进外贸结构的优化和培育经济新动能和带动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具体而言,一是在科学定位我国各经济发展区域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抓住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机遇,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间的转移,融入全球服务贸易的产业链中,助推我国服务贸易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实现资金与技术向服务业的的转移,尤其是具有丰富科学技术基础和雄厚资金存量的外资直接进入我国服务业市场;三是分阶段有重点的助推高层次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避免“一把抓”“全面开花”下产业规模的盲目扩张,实现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力的基础上;四是以稳妥稳健原则为指导,有计划的在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专门进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方面制度建设的探索,实现服务业开放准入的有序性。

(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的经贸水平,有效推进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

海关总署指出,2016年上半年,在出口下降2.1%,进口下降4.7%,形成进出口值双降的形势下,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却呈现增长势头: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印度和埃及等国出口分别增长22.5%、16.6%、9%、7.8%和4.7%。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3%、对美国出口下降4.6%、对东盟出口下降2.9%,3者合计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6.4%。这既增强了我国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力又有效开拓了新市场,有利于顺利推动产业跨境转移,形成区域生产价值链。未来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区域间的治理框架,通过对协商机制的不断优化,确保“一带一路”战略要点落到实处;二是要为战略的实施提供相应的融资合作配套机制,尤其是在基础实施建设方面,为改变目前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较弱的现状应优先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三是要优先构建一批兼具示范效应和收益效应的标志性项目,以确保沿线国家参与战略的信心和热情,在此基础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合作; 四是要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为我国产业未来的区域转移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可通过深化与沿线国家海关、质检、电子商务、过境运输等领域的合作,提升整体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在当下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的背景下,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2016年上半年,全国外贸进出口延续“双降”态势,武汉出口总值却逆市上扬,增幅为12.4%,据武汉海关统计的数据来看,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对全省外贸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418.8亿元,其中,出口247.7亿元,增长超三成。在出口产品中,部分新兴产业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如手机出口增长1.7倍;平板电脑出口增长超四成。此外,上半年出口值排名前三的企业均在武汉,分别为联想移动通信贸易(武汉)有限公司,摩托罗拉(武汉)移动技术运营中心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其均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2016年4月24日全国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会的召开更是强调了当下“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此,未来要围绕国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公关难度,组织或鼓励企业与专门的的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帮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竞争竞争制高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调动企业自我主动创新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国家创新需求主体、研发主体、科技成果应用主体,并最终实现自我知识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积极促进政策着力点从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转变,助推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交易额达到20.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约27%;进易额接近6000亿元,较2008年增加16.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9.71%;2016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万亿,同比增长42.8%,较2015年增速提高12.2个百分点,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可见,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跨境出口电商贸易对象看,美国和欧盟市场较为稳定,电商交易额在交易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16.6%和15.3%,而东盟地区则是我国第三大跨境电商贸易对象,交易额占比为11%。除此以外,我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交易也在迅速增长。这无疑是外贸“双降”现状下的又一条助推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未来一是要通过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从更高的层次、更长远的角度来制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完善对外开放的机制保障,提高驾驭对外开放的能力;二是要健全对外开放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摩擦应对能力和贸易救济能力,培育出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三是要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倒逼传统外贸企业转型,治愈抑制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沉疴痼疾。四是要鼓励国内有条件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积极“走出去”,到海外建设仓储设施,通过批量发货,降低跨境运输成本,缩短当地配送时间,提升客户响应速度,融入境外零售体系。

参考文献:

[1]祝坤福,陈锡康,杨翠红.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3(04).

[2]罗长远,张军.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4(06).

篇2

[2]范振洪,顾春太.后危机时期提升山东对外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综合竞争力,2011,02:55-61.

[3]毛清华.山东对外经济发展分析与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2,08:18-21.

[4]安佳,陈东景.山东省对外经济合作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0:108-109,113.

篇3

一、从市场结构角度分析 

产业经济中所提到的市场结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企业的规模及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差异以及企业成本结构和政府管制的程度。市场结构一般用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的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来衡量。 

由于规模经济鼓励一个国家生产一种具有优势的产品,不同国家的企业生产专业化产品之后进行进出口贸易。通过这种方式,将全世界有效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但产品差别化生产是一种对产品进行多角度开发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一种产品拥有更多种生产的可能。因此,由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的结合分析得出,国际贸易更加容易被选择,而对外直接投资被选择的可能性较小。 

同时,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一个受到政策保护国内的公司,在国际上将要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为了在国际市场提高其商品的竞争力,会在国外市场确定比国内市场更加低廉的价格。这种情况在贸易规则中是不允许出现的,这是典型的倾销策略,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这类公司的首选。此外,若这类外国工厂供给低成本并且有差异产品,这种产品的产生容易造成“价格歧视”,这也是贸易规则所不允许的,那么它们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会变得更大。 

二、从公司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成立一家公司需要投入研发成本、管理成本、宣传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一家进行对外贸易的公司,除了以上成本之外还得承担进出口所需要的关税和运费。若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公司就可以节省进出口所需要的关税和运费,但这也同时会增加海外工厂运营的固定成本,如国外的信息成本及政策性费用。因此,对外贸易或者直接投资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與微观层面的公司直接相关。因此,利润的高低成为决定选择重要参考因素。 

同时,公司所经营的商品类型也会直接影响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单位售价较低的大宗产品,如原油、铁矿石、煤矿等,无论是选择何种运输方式,运输成本都是十分高昂的;同时,单位产品售价虽然高,如化妆品、酒水等产品,但含较高关税成本;以上两种均不适宜出口而适宜进行国外直接投资,因此,生产此类商品的公司一般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此外,如果一个海外工厂的运营固定成本比较小,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可以提高利润。例如,中国为吸引外资所给予的外商优惠政策,减少外国投资者的海外工厂运营成本。当公司的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日常费用相对于价格来说较高时,这些无形资产的支出鼓励企业拓展海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化运营,例如手机、汽车、电脑等产品。 

三、从国内市场绩效角度分析 

研究表明,受教育时间越长的劳动力,它的人力资本能力越强。美国拥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因此它出口那些要求具有熟练劳动力的产品的机率越大。这就使得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占有比较优势,它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然而,当别国超越了此种优势之后,美国又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取得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大的比较优势,这就出现了一直被追赶却难以被超越的现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