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产品设计基本概念

产品设计基本概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06 10:06: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产品设计基本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产品功能结构分析,运用同族产品样本,对其进行基本筛选,分析判断产品功能属性,并挑选关键因素,为后续产品设计定位奠定基础。其中包括产品功能分析,通过功能分析FA,将产品总功能细分为多个功能元,细分的程度取决与产品的复杂程度;同时对产品结构进行分解,功能元和结构元相互对应。产品结构分析:对产品结构分解,以及产品长、宽、高、重量等基本参数特征。

2.用户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是产品设计的关键。主要包含问卷调研、用户观察、人物角色、用户访谈、焦点小组和任务分析。通过对产品调研可获得用户感性需求、产品现存问题以及用户满意度,明确用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定位。其中包括:(1)用户观察用户观察需要分析的数据量大,可直接进行实地调研,用照片或者用视频间接观察,找出产品痛点。(2)用户访谈用户的背景需要多元化,一般6-8个人,最好是不同性别、年龄、行业的。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了解用户,有效挖掘用户内心的真实想法,挑选出关键元素,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3)问卷调研问卷调研是最经典定量分析方法,挑选15-20个有效问题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焦点小组首先,需要提前准备调研提纲和专门主持人主持讨论;其次,召集6-9名用户进行2小时访问;最后,找出用户想法和实际做法的偏差及成因,明确用户需求。人物角色通过场景细分确定典型用户,结合5W2H法提炼构建用户人物角色雏形,通过KJ法对人物角色模型中提炼的用户需求进行聚类,构建人物角色模型。任务分析制作工作活动流程图,揭示工作任务的操作要素与流向,分析用户在完成任务时的真实做法。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方式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机会缺口,完善用户需求。

3.产品属性分析

运用同族产品样本与异族产品样本,对产品样本作基本的属性分析。产品属性分析主要包括产品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形态、人机、材质等,分析提取关键因素和参数特征,进一步细化产品设计定位。包括色彩分析:色彩不仅美化和装饰产品的功能,而且影响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和购买欲望。将产品样本进行聚类分析,提取多个样本主色与辅助色,记录其CMYK与RGB值,并在此基础上以聚类分析法二次提取色彩参数,确定主色2-3种,辅助色3-5种,二次提取色彩将作为产品设计色彩基本定位;材质分析:材质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材质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提取多个产品样本材质,记录并分析其基本特性,与产品本身特性相结合,提取产品主要材质特征,确定1-2种主要材质,将其作为产品设计材质基本定位;形态分析: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信息的第一要素,与产品的功能、结构、色彩等有密切联系,形态分析可明确产品设计的基本形态趋势。提取同族产品、异族产品样本主要形态特征,对主要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挑选关键形态特征,确定产品设计形态基本定位;人机分析:合理的参数特征能减少疲劳操作,创造出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根据产品样本提取产品设计中的人机要素,以及参考人机工程学基本参数特征,确定产品设计人机参数基本定位;竞品分析:将同族产品的同档次或略优品牌排列出来进行分析,找出产品的痛点与机会缺口。

4.产品设计定位

篇2

关键词: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应用探讨

工业设计是一种在工业革命之后受到广泛重视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分为传统工业设计和现代工业设计两类。美学和工学是工业设计的重要实施基础,体现了工业设计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近几年,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迅速,传统模式下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无法再满足现代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继续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调整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关基本特点入手,就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业设计基本概念及特点分析

(一)工业设计基本概念分析

工业设计具体是指人们为达到某一理想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性设计,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设计应用,其中工学和美学是其重要的实施基础。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设计收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并逐渐发展出传统工业设计和现代工业设计两个类别。

传统工业设计侧重于产品设计,主要追求人与物品间的良好匹配效果。现代工业设计相关理念,是在传统工业设计理念基础上,融合现代工业发展需求提出的全新理念,其包含设计构思到方案完成的全部过程,同时包含使用工程手段进行设计表达,并达到相应的设计目的的所有工作,具体表现就是现代设计制造及相关服务的设计过程。

(二)工业设计基本特点分析

1、知识综合性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将工业设计片面地理解为外形设计,同时习惯将其与“嘈杂的环境、冰冷的机器、机械化的劳动以及油污”等概念联系到一起。但通过其基本概念分析可知,工业设计不仅包含工业产品设计相关内容,其也是促进“人-机器-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涉及多种学科理论的实践应用,具有鲜明的知识综合性特征。

2、实践性和应用性征分析

工业设计是为了实现或达到人们某一期望或目的而存在的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不断的设计和创造,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品质,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创建出更加个性、自然、便捷的生活,故而其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

3、时代性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工业设计体现出的基本要求也会随之变化。目前,工业设计以“绿色节能、健康环保”作为基本设计要求。

二、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动态分析

对于机械工程来说,制造技术和机械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机械的综合性能和质量。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机械设计制造方法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创新和发展。包括借助相关计算机应用程序和数学规划理论,确定最优化方案,或者通过结构离散化,使相互连接且分析容易的单元节点,进行综合求解的设计方法,都是现代计算机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

三、机械设计指导技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工业设计领域中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重要作用分析

工业设计具有鲜明的知识综合性特征,其兼顾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两方面的技术知识应用。其中,科学技术占据重要的核心地位,是工业设计实施的先决条件,所有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都需要满足科学技术的实际要求,如设计违背客观的科学规律,就说明其缺乏科学性且无法实现。因此,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在充分掌握机械工程有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工业设计,以确保工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功能、外观等设计与力学、结构等客观规律相违背,从而提高工业设计的整体设计水平。此外,设计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工业设计专业优势,通过结构、外形、色彩的优化设计手段,提高用户的产品满意度。

(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中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分析

就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而言,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于人机工程方面。“以人为本”围绕人的本质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理念。这种环境背景下,所有的设计理念都需要从人的本质需求中获得,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设计的基本判断。除传统的“人、机器、环境”三要素外,人机工程学额外引入了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理念,使人和产品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共同的深入讨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机工程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是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

(三)二者的结合应用趋势分析

无论是工业设计,或是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加强二者间的结合应用,可实现二者特点间的有效融合,进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当前的企业而言,应在“绿色节能、健康环保”的基本要求基础上,积极促进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的两盒应用,探索二者间有效的融合渠道和方式,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进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是一种以工学和美学作为实施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加强二者间的结合应用,可进一步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特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巍迪.试论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关运用[J].科技与创新,2016(11).

[2]陈宗涛,熊巍,吴昊等.浅谈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4(02).

篇3

关键词:

安全需求;产品设计;相关性

一、安全的基本概念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离不开生产和安全这两大基本需求。然而,人类对于安全的认识却长期落后于对生产的熟知,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人们对产品设计要求的提高,保障安全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实现安全的可能性,也就成为人类为获取更高生活满意度的当务之急。所谓“安全”,国家标准(GB/T28001)对其给出的定义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而从人因工程的角度来看,安全性事故的成因又可以包括4个方面,即人的原因,物的原因、环境原因和管理原因。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危害的直接因素;管理的失误是事故的间接原因;而社会因素是事故的基础原因。通常情况下,这几项要素共同作用于产品,它们的合力最终导致催生了安全事故的隐患。

二、产品设计与安全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产品的安全问题都停留在表面直观层面,没有形成对安全系统的,科学的研究。直到20世纪初,安全的科学研究才展开,但这也仅仅是分散的,限于各个学科内部,也不够系统。

(一)基础性安全与产品设计

随着安全科学学科的创立并对其研究领域的扩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广义的安全”。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安全需求的第一层次定义是基于产品本身出发———即产品的运行不能造成对人的危害;产品的结构要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会自行解题。相较于其他定义。从一开始安全就涉及了产品生命的整个周期,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过程的加工以及能源的消耗,到产品最后的废弃,广义的安全需求都应该对操作者来说是无毒无害,无法对使用者造成身体的损伤。

(二)延展性安全与产品设计

除了广义的产品安全以外,研究者还曾提出过狭义的产品安全定义。就是说,产品除了自身不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外,还应该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帮助人应对外来的侵袭。这一点就对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安全性产品不光是无毒无害,易于操作使用的,还必须要做到能够阻止或延缓外在不安因素对人的伤害,帮助人能够快速脱离将被危害的环境。

三、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相较于国内产品设计起步晚不规范而言,早于1990年间,在西德科隆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安全科学大会上,各位研究者就将“安全”,首次作为一门新型学科进行了系统性的讨论。根据资料显示,此次大会共吸引了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0位专业学者的踊跃参与。大会上第一次基于全球范围为起点,将“安全科学”提出并深化,这其中不光包括了对安全科学的任务、概念、实践、结构等相关科学界定、探寻,还对运输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等诸多现实社会问题进行了广泛涉猎。通过对文献的查询,笔者发现,近几年国外学者对安全科学的研究总体情况是呈现上升趋势的,特别是在2000之后,面临着新世纪,新材料,新科技的转变,设计也在安全需求上做出了应有的回应与调整。

(二)国内研究现状

前文以说,中国的工业设计起步,大致是在80年代左右,相比起设计学的其他研究方面,设计中对“安全”问题的问题尚处于发展适应阶段。设计学科中专业对安全性的著书编论者少之甚少。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设计产品的安全需求研究是产品设计品质能够得到提升的关键,并且也关乎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此研究领域也会得到迅猛的提升。马斯洛的层次心理学已经说过,安全是人类追求的最基础性的需求,而产品作为人类生活日常必不可少的操作之物,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设计”的理念无处不在,而在人们“设计”过程中如何保证设计活动的“安全”是也就其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虽然国内安全性产品设计的探寻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的产品设计探寻终究会朝着好的方向进行。

作者:樊搏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淳.从形态处理谈产品的安全性设计[J].人类工效学,2008,2.

[2]秦路芳,彭冬梅.我国婴幼儿产品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安全性[J].机电工程技术,2014,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