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9 10:39: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产品设计的思维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67-02
对于设计创作来说,思维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产品设计而言,想要在产品设计中突出鲜明的个性特色,传达设计师的情感以及符合当代人的生活情趣与审美需求,具有完善的创作思维过程并处理好相关因素的影响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在每个产品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 产品设计创作的思维过程
所谓产品设计,是指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更进一步看来,它是一个创造性的综合思维处理过程:它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个具体的过程,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方式,以美好的形式表达出来,最终把产品显现在人们面前。具体说来,分为设计准备阶段,设计构思阶段和设计表现阶段。
(一)设计创作的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的思维要对整个设计创作进行总体上的把握,是整个产品设计创作思维过程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它建立在设计动机、市场综合研究之上,通过比较复杂的思维整合最终提出具体的产品规划和产品立项方案。因此,这个阶段的思维模式是基于观察的探索模式,设计师要敏锐地掌握生活中各种设计产品的发展状况,并能从零散的思维触觉整合得到适合的设计方向。
具体说来:第一,设计动机是产品设计创作产生的源头,按照产生的主导因素来看,设计动机分为具有开创性的需求驱动型,具有应用性的技术驱动型和具有针对性的竞争驱动型三种。第二,市场综合研究即为搜寻合适的产品商机或契机。第三,提出具体的产品规划和产品立项方案就如前面所说是确立了整个创作思维过程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所以,这个阶段的思维过程具有非常显著的抽象特质,但是同时要注意从抽象思维中的抽离,要在思索过程中准确而合理地找到虚拟思维与现实的平衡点,适时地抓住产品设计商机。
因此,在设计创作的准备阶段,思维应该提高积极性,有意识地去开拓资料的宽广度,并对重点资料进行高度自主性的深入收集、归纳和综合。而且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更多地运用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尽量避免过于感性的思维方式,并常常以记录和总结性的程序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为主导。
(二)设计创作的构思阶段
在产品设计创作的构思阶段,设计方案逐渐成型从无到有,是沿袭创作准备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工作进行细致规划的具体实践思维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采用以下思维构思方法来解决产品设计创作的诸多问题。
首先是借鉴性思维方法,即受到其他领域的启发,将外观造型、结构形式或构成原理等“借鉴”过来使用,从而产生新的产品的构思方法。虽然这种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抄袭之嫌,但成果与原型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并没有直接拿过来使用,因此,实际上还是启发。在设计历史上就有很多依靠借鉴思维的构思方法而做出的成功的设计范例。如柳宗理的蝴蝶凳设计(如图1),就是借鉴了日本传统建筑的构造――“神道教”拱门(如图2)。
其次是继承性思维方法,即以前辈的创造物为原型,加入模仿与批判的思维方式,进行产品整体改良的构思方法。在设计史上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大众的生活方式、欣赏水平有相当稳定的持久性,这时这种构思方法会成为设计创作中的主导思想。比如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对既注重产品的使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的有机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沿承就造就了富有人情味的北欧设计美学(如图3~图5)。
再次是逆向性思维方法,就是设计师把习以为常的事反过来思考,打破特定的思维框架,逆向特定的思维路径,从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逆向性思维过程相较于常规性思维过程要更有突破性,更能把设计师头脑中的创意观念挖掘出来。但是,逆向性思维容易走极端,因此在逆向性思维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严谨性与合理性的思索。比如,苹果公司于2007年在全球首推全触屏手机iPhone,它是对手机屏幕长久以来只能看不能碰的设计思路的逆袭,进而带来了手机全触屏时代。
最后是整合性思维方法,就是将原本互相独立,但功能关系密切的东西组合起来,或是让一个独立的产品承担两种或多种功能的构思方法。整合性思维方法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考察设计师设计创作时对相关范畴的观察、分析和组合的能力。比如,当下流行的组合家具设计(如图6),越来越多功能的整合,既精简了生活用品的数量,又方便了生活。
在构思阶段,多种思维方法在创作思维过程中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产品设计师在经过创作准备阶段大量资料的收集后,在对设计创作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如此经过多次反复的构思实践,直至将所有的信息体现塑造成较为完整的产品概念为止。
(三)设计创作的表现阶段
产品设计创作的准备阶段与构思阶段在相对意义上来说还是思维过程的酝酿阶段,而产品设计创作的表现阶段才是集中把设计创作的思维调动起来并展现为具体产品的关键阶段。经过了前面大量的思维处理过程,设计创作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雏形,但仍会有一些难以协调的功能与形式问题依然存在,如何最终将设计创作中各部分的关系处理到位,是整个思维过程的重点。
产品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形式,因为它不再像普通艺术创作表现那样过于艺术化,而是将“理性”充斥于最后创作表现阶段的思维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方案构思基本明确以后,设计创作的思维过程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完成产品意象表达的整合,将前期创意发想的构思草图完成为最终效果图、六视图、计算机二维效果图、3D模型结构图、渲染图、展示册和产品模型等;二是解决材料与工艺的问题,比如最后确定产品细节,确切的尺寸关系,材料的选择,表面肌理处理和结构构造连接等。这个过程是思维的具体化,其特征已经转变为机械性、重复性的理性思维过程,而酝酿阶段的创造性思维则逐渐减少。
“设计是一个缓慢的乃至痛苦的过程。”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贝律铭曾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点。整个设计创作的思维过程很好地凸显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产品设计的设计创作思维不能仅仅简单地表述为一个由虚拟到现实的过程,而是从创作准备、构思全局到设计表现中每个都要经过反复推敲的细部,再到各个环节都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严谨思维脉络。而且整个脉络还在理性和秩序感的辅助下直到最终结果的成立。
二 设计创作的思维过程的影响因素
产品设计的创作思维过程由创作准备阶段、构思阶段和表现阶段构成。而这些逻辑思维严密的过程中,却始终被创作思维中非逻辑性的直觉、灵感、想象和联想等因素所影响。
首先,直觉也可以称为思维的洞察力,它的无意识性反而对思维过程起到了深刻影响。敏感的直觉能力以个人实践为基础,常常来源于平时的学习与经验。它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准备阶段和构思阶段进行设计预见,得到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全新的设计概念,还可以从多种可行性方案里筛选出最佳方案。但是,产品设计创造过程全部依赖直觉做出抉择或决断会出现设计过于理想化的情况,有的时候并不能满足真正的现实实践,因此,在运用直觉的非逻辑性思维后,必须要通过科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够最终完成成熟的设计创作。
其次,灵感是一种在创作者精力高度集中时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性思维状态,在环境清静,心情舒畅,头脑清晰且精神亢奋活跃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灵感作为思维过程里最高级别的创造性思维波动,它每闪现―次,都会让整个思维过程变得迭起,创造力骤然倍增。运用灵感思维会对设计创作的构思起到强烈的催化作用。但是,灵感的瞬时性会让好的想法转瞬即逝,因此在创作构思时要注意随时记录。
再次,黑格尔曾说:“艺术作品既然是由心灵创造出来的,它就需要一种主体的创造活动,它就是这种创造活动的产品……这种创造活动就是想象”。想象是形成意象、知觉和概念的能力,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后得到的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能够在产品设计创作思维中发挥特殊的带动作用。它由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组成,在设计创作过程中两者同时发生,能够对已经存在和尚未存在的事物进行创造性地整合,最终创造出完整的产品设计预想。但是,想象毕竟是心灵的运动,创造出的是幻想,在借助它对创作思维发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向产品设计现实的回归。
二、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复杂的思维活动之一,人类就是凭借着创造性思维,在不断地认识着世界、利用着世界和改造着世界。可以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化和物化,产品的设计尤显突出。产品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也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以形象思维为表现,以灵感思维为辅助,形成线、面、体结合的综合思维。设计中的创造性无处不在,体现在许多方面。苹果公司可以说是创新和创意的代名词。它推出的任何一款产品都可以使全球为之疯狂,吸引了大量忠实拥趸成为果粉。这当中的秘诀便是创新二字。2005年苹果产品会,乔布斯从牛仔裤小口袋中拿出Ipodnano,引起全场欢呼;2007年Iphone会引起全世界惊呼;2008年当乔布斯在会现场出人意料地从信封中拿出MacbookAir时大家再次疯狂。是什么让全世界都为“苹果疯狂”,是什么让每一次的苹果新品发售都成为全球盛事?苹果设计如何保持他的“新鲜度”?“创新”是它的关键词。在苹果公司,设计师们对每一项新的设计都要拿出10个完全不同的模拟方案,从中挑选出三个,最终决定出一个最优秀的设计方案。并且要求这10个方案必须都要有充足的创新空间。这就保证了苹果的产品能很好地保持着对人们的吸引力,一直保持着苹果的“新鲜度”。不仅如此,苹果公司对于一件新产品的研发,还会有两次非常重要的设计会议。一次是头脑风暴会议,进行自由创新;第二次则将重心转移到应用的开发,挖掘更多的潜在发展可能。严谨、科学的设计方法缔造了完美的产品。“苹果”的“苹果皮”成为令人惊叹的产品美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审美情趣可以引发个人的积极态度,甚至会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情感(如喜爱、忠诚、耐性)。在这方面,苹果一直以其极简的设计理念以及唯美的产品美学让用户发出由衷的赞叹。iPhone已经成为了工业设计的典范,他们的精致构造简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乔布斯传》说:“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苹果的产品总是体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设计美学。被“伯乐”乔布斯挖出的“千里马”英国人艾维(Jony-Ivy),已经成为苹果传奇的一个要素,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新一代苹果产品的扁平化设计。
三、高职院校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现状
先看一组数据。中国在2002年时就拥有500多个艺术院校,且呈现逐年猛增态势,而德国2002年时仅有22所,我国艺术类院校是他们的几十倍。但是他们却成功地将他们的产品推向全世界,并成功地打上了设计优良、品质完善的印记。遗憾的是,直到前两年,中国目前产品设计却依旧蹒跚在批量生产、相互抄袭、毫无个性的状态。客观而言,进行创意思维培养的呼声在高职教育中早已出现,但是受到诸多制肘,至今依旧呈现出呼声大、行动缓的状态。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制订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确立高职艺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但是,国内高职院校大多呈现定位模糊,这必将制约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高职产品设计教学需面对市场,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其中实践操作技巧的能力培养是其重要侧重点,但是如果仅仅只是重视实践操作又将与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培养目标雷同,此类学生必将呈现后劲疲软,专业技能上升空间不足等问题。而呈现这一状态的关键点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因此高职院校产品设计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必须要深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二是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滞后。创意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通过各种项目训练来培养思维的灵敏度,保持大脑的活跃。这也是建立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的基础上。目前我国高职课程出现两级分化的问题,过于侧重传统理论知识点的教授和过于侧重电脑技术的掌握,这是两种过于两极的培养方式。高职教学方法既要区别于本科院校也要区别于培训机构,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产品设计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引导,强调空泛的理论知识和单一的电脑技能,综合素质难以提高。三是忽视高职学生特性,教学缺乏针对性。高职产品设计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思维活跃,用于表达,讨厌拘束和单调。他们正处在一个思维养成期,具有潜能,如能适当引导必能形成其独特的见解,具备创意思维能力,因此高职产品设计教育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强调个性,但大多高职院校单纯强调授课内容,拿出文理类专业的管理办法管理艺术类专业教学,授课教师为了服从学校,只能采用被动的教学方法,安排强调统一性,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极大地阻碍了课堂上学生个性的发挥。
四、高职院校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模式构建
笔者认为,重点放在“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适应时代,更加适合于高职高专产品设计教学的新思维。避免再出现“三年在校不出门,实习半年就走人”的一贯制教学流程,将创造能力的挖掘融入人才培养。
(一)创造能力培养与训练
设计的核心是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打破常规,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形成新的构想,以独特的视角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果让学生去掌握设计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思维规律及其方法并付诸实践,这种训练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产品设计教学方式的拓展与改良
在产品设计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该注重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是形成以发展创造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探讨型教学模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求新的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在求异中爆发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设计创造能力。二是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尤其要合理设置实训教学课程。对现任的实训课程进行变革,提高基础设计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在新建立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对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增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从而真正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后,加强对学生实习环节的管理。进一步强化理论、理论并重的做法,对于实践教学,要提高思想认识,保证充足时间,进行规范组织。无论是校外实习还是校内模拟实习都是产品设计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从问题挖掘到设计验证
笔者根据多年产品设计类教学经验并参考国外专家创意思维过程大致将设计教学的进程分为四个部分:寻找设计问题——定义设计点——视觉化设计概念——验证设计。
1寻找设计问题——产品设计调研
产品设计调研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找出问题,指示设计方向的重要步骤。调研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同类产品,还包括对产品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对产品色彩、功能、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当然产品使用群体的需求调研尤为重要。在这个阶段中的思维状态是一个由发散到收集的过程,通过发散的思维寻找调研方向,了解消费者需求及产品变革。再根据调研结果集中分析产品设计方向寻找创新点,为中期设计过程做好铺垫。
2定义设计点
产品设计点从产品本身出发产品的用途、结构、造型、使用方式等。这一阶段我们会经常要求学生首先使用“头脑风暴”法。但是显示状态是,学生仅仅只是在初次使用时有新奇感,后面就会觉得“头脑风暴”多余环节,会完全放弃。事实证明学生在审示自己“头脑风暴”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创新思维的激发是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在稳固设计点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创新,扩展设计者的思维视角。
3视觉化设计概念
视觉化设计概念就是将头脑中懵懂的,抽象的影响,付诸于实物,转化成用户可以体验的真实产品,把设计阶段所涉及的产品形态、功能、性能等方面都展示出来。
产品设计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大到航空客机,小到锅碗瓢勺都是产品设计的结果,产品设计美化着生活,引导着生活,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代创意学大师大卫•奥格威这样评价创意的重要性:“一个伟大创意是美丽而且高度智慧与疯狂的结合,一个伟大的创意能改变我们的语言,使默默无名的品牌一夜之间闻名全球。”在产品设计中创意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巧妙地将科技、文化、材料、工艺、理性与感性以及有形与无形调和起来,恰当的运用创意思维于产品设计是设计师的核心技能之一,产品设计的最大价值也正体现在产品设计中对创意思维的运用。因此,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创意思维和运用对于产品设计水平和层次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产品设计的含义
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产品设计在生活中也发挥着史无前例的作用。人们已逐步从基础的物质需求转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正因为如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兼具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是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在特定的物质条件下,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创意思维活动的实践过程。著名现代艺术家达利设计的唇形沙发,他一改当时的沙发造形,以一种独特的创意风格夹杂在沙发的造形设计中,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设计。可以说,创意思维在整个产品设计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创意思维的存在形式
在产品设计专业中最重的部分应该就是创意思维的学习和把它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创意思维是指具有创意的思维活动。创意思维的活动可以分为创意理性思维和创意感性思维,创意理性思维注重创意内容的实用性与生产的经济性,而创意感性思维注重创意内容的感受性与消费者的接受性。所以,创意的理性思维就是明确地运用可计算、可推理的方式来从事产品的发现、发明与改良,而创意的感性思维就是运用人的情境设想、想象力、联想力的方式来从事产品的发明、改良与增加愉悦,所以可以说,创意思维不同于其他思维形式。从构成学角度看,创意思维是一种类似于特异或突破的思维形式,总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其目的是通过特殊的思维构建体现寻求突破的思维过程,传达标新立异的创造欲望。创意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中最有创新精神、最具奇特性和最富创造力的部份。
在杨裕富的《创意活力――产品设计方法论》中提到了创意思维的精髓是反常规、新创造和新意境,而任何学科创造的第一步都离不开反常规,因此创意思维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和设计创造的原动力,更是产品设计创新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如:德国设计师斯杰芬・维维卡设计的钢管椅,采用一根长达三米的钢管弯七次而成型,造形别致,又有舒适而随意的功能,体现了创意思维中新创造和新相关的独特魅力,荷兰设计师Gerrit Rietveld设计的红蓝椅,就是当时的反常规的一款椅子设计,无论从造形、风格还是色彩都做了大胆的突破。。而同时芬兰设计师Alver Aalto设计的Paimio椅和llkka Supppanen设计的Flging Carpet沙发椅都体现了创造的新意境。还有一盏克雷文•渥克(CRAVEN WALKER)称为“买上一个,再不需要”的熔岩灯(LAVA LAMP),灵感源自鸡蛋时针设计,因其利用热能原理造就永恒的光影移动变幻效果,外形极酷,LAVA LAMP就是一个经典的创意,暗蕴人生哲学浮浮沉沉的大道理。
从前面写的创意思维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创意思维是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任何产品设计中都含有或多或少的创意思维,它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它并无现成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可循,所以它的方式、方法、程序、途径等都没有固定的框架。进行创意思维活动的人在考虑问题时可以迅速地从一个思路转向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多方位地试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把创意思维很好的运用到产品设计当中,才能设计出一个消费者满意并且成功的产品。
三、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人类的创意思维大致可以表现为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实物的发明或革新;第二,解决现实问题的新对策;第三,制度的创新;第四,纯理论的构想;第五,主观认识的新变化。产品设计的主体部分基本是属于第一类的。产品设计的发展不仅与时代,文化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设计者的思维拓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概念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设计者的创意思维能力对于设计作品的层次定位起着关键的作用。
创意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应在设计实践中不断的训练、学习才能拥有的,可以说,它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渐渐加强和提高的,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小问题,进行思考、揣摩,将创意思维用于指导产品设计中,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完成好的设计作品。
现在“轻便快捷”的微型电器产品陆续诞生了。从原来的Walkman到超薄的Walkman到CD机,再到小巧玲珑的MP3,最后,MP3的形成就是让Walkman和CD消失。还有目前流行的蓝牙科技,让电线完全消失,把它运用到手机与手提电脑等产品外形轻巧与简洁的现代产品中,代表的是一种现代新科技的美学。在这里,可以说设计师运用了假说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创意的思维方法。由此可见,正确的掌握和运用创意思维于产品设计中,对于我们的工业设计工作、科研都具有实际意义。
科勒公司设计的一款浴缸居然在浴缸的侧面开了一个门,就颇让人出乎意料,当然也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人性化在设计中的体现。通过对普通浴缸的分析,普通浴缸一般较高,对于老人、儿童或身体有残疾的人来说进出浴缸并不方便。基于此点,在必要条件之一是不会漏水,在防水技术的支持下,这种可以开门的浴缸便在设计师充满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中诞生了,它不仅可以方便老弱病残的使用,就算健康的成年人用起来也十分便利。
现在,在市场上正在销售或工厂中正在生产的各种商品,并不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能对产品“吹毛求疵”,找出它的缺点,然后运用新的技术加以改革,就会创造出许多新的产品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改良设计。设计师在浴缸设计上运用了一种螺旋法的创意思维方式,是以一条思想主线为核心,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所有思维并不断升华的方式。这是一种综合的、较高级的创意思维方式,是多种思维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产物。由此看来,在产品设计领域里,创意思维对于在产品设计里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我们设计人员应该在这方面多多地学习和研究,培养独特的创意思维能力,创造出更多有利于社会和消费者的产品。
创意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应在设计实践中不断地训练、学习才能拥有。善于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创意思维,往往意味着成功。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已不同于过去,人们的生活品位在不断提高,不仅注重功能的优异领先,更加追求清新、淳朴格调,偏爱返朴归真和探讨个性的设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意思维。因此,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杨裕富著.创意活力――产品设计方法论.吉林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4年
[2]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3]程能林著.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4]李砚祖著.产品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