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0 11:03: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房屋设计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现代房屋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进行房屋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不重视房屋产品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配合,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建设还处于分散且自然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筑物的建设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特点,这就已严重影响到了建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的体现,建筑设计与住宅产品模式之间缺乏协调性,生产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质量。
其次,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观念较落后,大多数住宅建筑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对居民用户的各种需求考虑不足,过分于考虑建筑开发商的利益,这就导致很多房屋建筑的设计功能不全或者功能性较差,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设计质量的要求。另外,房屋户型设计单调,空间设计缺少灵活性,没有自身特色,后期室内空间改造更新困难,很难满足现代人对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的多样性的需求。
二.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措施
1. 房屋建筑舒适性的提高
房屋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在于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为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除了要充分了解房屋建筑的面积、户型特点外,还应根据房屋建筑用户的自身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保证房屋建筑空间的高效合理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舒适度,房屋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确保房屋可以进行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要保证室内各个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另一方面,对于房屋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设计师要保证居民交往空间设计的舒适得当,多种设计方式相结合,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相结合,搭配得当,例如房屋建筑的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广场、走廊、绿化带等元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为居民构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小区环境,同时也方便居民之间的日常交往。
2. 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增长
现阶段国内的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一般都在50年左右,但是受目前中国房屋价格普遍较高的影响,人们一般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代时间来购买一套住宅,房屋建筑使用寿命达到之后如果进行拆除,人们的正常生活便得不到有效保证,所以我国迫切需要提高房屋建筑是使用寿命,增加建筑物的耐久性。然而,伴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这样就会相应的提高国内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稳定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全国倡导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也应该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保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之前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周围的风土人情的了解,重视当地的地域特色,保证房屋建筑设计与当地的地域特点相融合;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避免使用各种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各种有害化学元素的建筑材料,优先选择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另外,要注重完善房屋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设计空间还可以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房屋建筑设计实施阶段,一定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受房屋建筑居住者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审美观、家庭结构等的不同,居民对房屋建筑设计功能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同一个居住者来说,受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同对房屋建筑空间结构的要求也会出现不同。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空间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保证房屋建筑的空间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差异性的改造,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一般而言,按分室标准要求,起居与主卧室分开,食寝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应该相对独立。
对于固定的卫生间、厨房、单元的形状,按照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设计者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不同划分,对厨房而言,厨房是居民家务劳动最集中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厨房的适用与否取决于厨房的使用面积,以及厨房的形状和尺寸,厨房的台面一般会设计为H型或者L型,保证有足够充裕的空间来放置各种家电。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随着套型面积的扩大增加相应的洗刷用具,特别是盥洗室分设之后,上部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吊柜,同时也可以和厨房入口相结合,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空间。
三.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如何运用节能措施
1.我国房屋建设节能设计的现状
根据相关材料显示: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起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浪费。其主要表现为:(1)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较强的节能意识,只顾外观美观以及奇异性,忽略房屋的合理性,从而增加了能耗。(2)保温结构技术应用不足。
2.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何运用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基础节能措施。房屋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一般分为建筑形体、建筑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减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质保量,初步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
(2)节能房屋设计中空间空气对流设计。在房屋的平面布置设计时需注意:门窗的位置、大小、户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空气对流和穿堂风的组织,避免气流的转折,使气流通畅均匀。自然通风能够很好的改善人体热舒适、降低气温,为主动的调节措施,有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生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保持通风开口面积的平衡。在实际设计中发现,除通风效果外,冬天也有利于集热的效果,北向窗在北方可小些但在南方炎热地区则不宜过小。窗户开启方式(平开窗立轴旋转窗)及活动式侧墙可影响风向提高通风效果。
(3)景观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节能应用。在多个房屋建筑体中场地景观设计和建筑节能密切相关。景观设计是根据住宅建筑所处的纬度、气候特点、风向类型进行植物配置,在不同的季节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它还可以结合门窗位置设计场地和绿化,借助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来提高建筑室内通风效果。譬如:在住宅建筑冬季主导风向布置常绿植物(马尾松、枫杨、榆树、榉树、水杉、台湾相思树等)可达到防风效果;在房屋建筑东西向布置落叶乔灌木起遮荫效果;植物的合理配置可有效减弱高层建筑间的强风效果。
(4)节能房屋建筑中遮阳设计。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节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中常用的节能遮阳的基本形式有:①水平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户上方照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②垂直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北向和西北向窗口。③综合式遮阳遮挡效果较好,能遮挡高度角中等从窗口上方和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
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式的遮阳系统,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折叠、滑动或介于闭与开之间的百叶窗、能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窗、遮阳窗帘等可调节式遮阳夏天可遮阳,冬天可减少夜间窗户散热,改善室内热环境,其节能效果显著,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一大因素。
四.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对房屋的安全感、舒适度、使用功能等也越来越关注,这也就意味着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房屋建筑设计质量的把控,以满足社会对房屋设计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措施,以给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工作中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一、钢筋混凝土房屋高度限制与结构选型
地震区钢筋混凝上房屋总高度是确定结构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类房屋的高度限位与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和结构类型有关。规范规定不同类型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如表1.
表 1 适用房屋的最大高度(m)
建造于IV类场地的房屋,地震效应较大的,抗震性能较差的装配正体式结构和有框支层的抗震墙结构以及非常不规则的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房屋自振周期与房屋高度有关,在已知高度选择结构类型时,应注意使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特征用期Tg错开,以避免共振影响,减弱结构的动力反应.
二、结构抗震等级
1. 地震烈度。不同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在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中所占比重不同。因此不同设防烈度的结构实际抗震能力有较大的差别。6、7度与8、9度设防烈度的房屋抗震要求应有较大差别,地震烈度愈高,结构抗震要求也愈高。
2.不同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能力主要决定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能力。一个结构中主要与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所区别。如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其抗震要求应比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高。
3. 规范综合考虑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采取划分抗震等级的方法来区别对待不同抗震计算要求和构造措施的方针,对同一设防烈度不同类别和高度的建筑可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同一建筑中不同的结构部分也可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三、计算要点
在规范中,为了保证框架的延性和变形能力,防止在地震作用下出现突然脆性破坏,按不同抗震等级框架分别规定了一些计算要点,内容如下:
图1 框架的两种典型的破杯机制
1.柱抗弯能力
一、二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外,粱柱端弯矩应分别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一级(1)
二级 (2)
式中:――节点上下柱端顺时计或反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弯矩,一般情况下可按弹性分析分配;
――节点左右梁端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
――实配系数。可按节点左右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之和与计算面积之和的比值的1.1倍采用。
一、二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框支层柱两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5。
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能力与框架的破坏机制密切相关。破坏机制主要有梁铰机制(图la)、柱铰机制(图lb)和二者组合的混合机制。柱铰机制容易形成薄弱层塑性间变形集中。梁铰机制使整个框架有较大内力重分布的可能和有较大的变形能力与耗能能力,因此提高柱的抗弯强度,梁铰机制,较为有利,见图la所示。
规范规定一、二级抗震等级框架的柱端抗弯能力分别符合式(1)、(2)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梁筋超强、楼板配筋参加梁的抗弯作用等因素,要完全做到梁铰机制,柱不出现塑型性铰必须大幅度提高柱的相对抗弯强度。试验说明按照规范的一级要求一般也只能达到混合机制,即在间一层内不致全部出现柱铰,但它可以达到适当推迟出现柱铰目的。对于轴压比小于0.15的柱。包括顶层柱在内,因为柱具有同梁相近的变形能力所以不需要加强其抗弯能力。
2.梁、柱、抗震墙和抗震墙连梁平均剪应力控制
研究表明构件塑性铰区截面平均剪应力应于控制,以剪压比(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比值)限值来表述较为可取。剪压比过高,混凝土出现过早破坏将不可能与箍筋一起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必须予以限制,这在实际七是规定r构件最小截面尺寸。根据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成果结合规范中配筋构造要求,新规范对规定进行抗震验算的框架梁柱、抗震墙和连梁,规定其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应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3)
式中:――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面有关公式计算;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梁、柱截面宽度或抗震墙墙板截面宽度;
――截面有效高度,抗震墙可取截面高度;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
框架梁和抗震墙中净跨大于2.5倍梁高的连粱,其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应按下列各式调整,三级可不调整。
(4)
一级 (5)
二级 (6)
式中:――剪力增大系数;
――实配系数,可按梁的左右端纵向受拉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之和与计算面积之和的比值1.1倍采用。
――梁的净跨;
――梁上重力荷载代表值(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分别为梁的左右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短设计值。
框架柱和框支柱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应按下列各式调整,三集可不调整。
(7)
一级 (8)
二级(9)
式中:――实配系数,可按偏压柱上下端实际的正截面承载力和与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值之和的比值采用;
―柱的净高;
――分别为柱的上下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1)(2)的要求。
3.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应乘以下列增大系数,三级可不乘以增大系数。
一级 (10)
二级(11)
式中:――实配系数,可按偏压抗震墙实际的正截面承载力与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比值采用。
4.关于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抗震验算
(1)剪力设计值
框架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该按下列公式确定:
一级 (12)
二级 (13)
式中:――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梁截面的有效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时可采用平均值;
――梁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边缘的距离;
――柱的计算高度,可采用节点上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
――梁的截面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时可采用平均值。
(2)核心区截面验算宽度
①核心区截面验算宽度,当验算方向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截面宽度的1/2时,可采用该侧柱截面宽度,当小于时,可采用下列二者的较小值:
(14)
(15)
式中:――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验算宽度;
――梁截面宽度;
――验算方向的柱截面高度;
――验算方向的柱截面宽度。
(3)当梁、柱的中线不重合时,核心区的截面验算宽度可采用上条规定和下式计算结果的较小值:
(16)
式中:――梁与柱中线偏心距。
(4)截面抗震验算
节点核心氏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17)
(18)
式中:――交叉梁的约束影响系数,四侧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截面宽度的1/2,且次梁高度不小于主梁高度的3/4时,可采用1.5,其他情况均可采用1.O;
――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可采用验算方向的柱截面高度;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5;
――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柱轴向压力,其值不应大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50%;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核心区验算方向箍筋的总截面面积。
四、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1.梁、柱尺寸及托轴压比要求
规范规定框架的混凝士等级不宜低于C20。框架拄的净高宜大于柱截面边长的4倍,否则应验算柱的抗剪强度。规范还分别对梁、柱截面最小尺寸作了规定,并要求梁净跨长不宜小于截西高度的4倍。
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截面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柱宽的1/2;
(2)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3)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柱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截面的宽度不宜小于300mm;
(2)柱净高与截面高度(圆柱直径)之比不宜小于4.
研究表明,柱轴压比是影响柱破坏形式和变形能力的重要冈素,当柱轴压比较高时,柱可能出现小偏心受压破坏,从而大大降低柱的变形能力,此时即使增加箍筋,作用也不大,因此新规范对柱轴压比作了明确的规定,给出不同抗震等级,不同柱类型的轴压比限值,见表2,但柱净高与截面高度(圆柱直径)之比小于4、变形能力要求较高和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表2 柱轴压比限值
类别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框 梁 柱 0.7 0.8 0.9
框 支 柱 0.6 0.7 0.8
Abstract: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of building roof waterproof effect is not only the quality of primary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oof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and investment control. Practice has prov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design, the province built houses is very important, do well building waterproofing roof design to solve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leaking roof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of waterproof design.
Keywords: roofing; Leakage; Reason; Waterproof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影响建筑屋面防水的质量因素有设计的合理性、防水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管理和维修与保养等。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的合理性不仅是影响建筑屋面防水质量的首要因素,而且影响建筑屋面防水施工的进度和投资控制。实践证明,设计对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多快好省的建造房屋极为重要,做好建筑屋面防水设计对解决屋面漏水的质量问题意义重大。
一、屋面渗漏水产生的原因
1、建筑防水材料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 目前防水材料市场的基本状况仍处于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局面,且有进一步蔓延之势 。特别是主导产品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受到的冲击最大。伪劣产品以比正规产品低60% 以上的价格倾销,且市场占有率很大,使正规的大中型企业难以为继。
2、设计单位不重视防水设计。 防水层的选材本该由设计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这本是设计单位的责任与义务但因不少设计人员不熟悉防水材料的品质,随意套用施工图集。 建设单位干预防水设计,设计人员放弃自己的职责,将防水材料选材由建设单位决定,建设单位或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多数认同伪劣产品并恶意压价,以低价购进,设计人员听之任之。
3、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强。 假冒伪劣防水材料泛滥,紧跟着的是将防水工程造价压得很低,使正规的防水专业施工公司难以中标 。相反,这些工程就落到了无资质有挂靠关系的低素质包工队手中,以转包、违法分包的形式承接防水工程 。这些包工队拿得出齐全的 “合格” 证明,通过大力功关,可以屡屡中标,然后大肆偷工减料,雇用农民工粗放作业。 一旦发生渗漏,则用几桶涂料修修补补就可对付2年,所获利润仍可大于 “损失 ”这种状况,对提高施工质量要求的只是一句空话。
二、屋面防水设计措施
1、合理确定防水等级
我们在进行屋面防水设计时,为了设计合理、经济,应按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建筑结构特点、使用功能要求和防水耐用年限划分防水等级, 按照不同等级, 进行不同的设防,并确定设防构造层次和防水材料选用的限制。GB50207-9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基本规定中将屋面防水划分为4个等级,具体规定了耐用年限要求、设防层次和选用材料限制, 建筑师在屋面防水设计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
2、设防层次的选择
屋面防水工程要求做到绝对可靠, 这要求设防可靠性好, 保证率高。要达到这一目标, 防水设计时必须遵循多道设防, 复合防水的原则。GB50207-9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对设防分别作了规定,属于Ñ级防水的工程应设三道或三道以上的防水层; 属于Ò级防水的工程应设两道或两道以上的防水层;属于Ó级防水的工程应设一道的防水层; 对于易出现渗漏的节点部位, 应采用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等互补并用的多道设防。
我们在屋面防水设计中采取多道防线设防,其最大好处就是即使第一道防线有毛病或受破坏时, 第二道、第三道设防仍可以弥补, 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防水体系, 以提高防水的可靠性。多道防水的防水屋面, 它既可采用同一品种, 同一规格的卷材或涂料,又可以采用不同性能品种、不同规格的卷材或涂料, 也可以采用几种性能各异的材料。
屋面防水设计中的复合防水是指采用不同材性的防水材料,利用各自的特点组成能独立承担防水能力的层次。
另外,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多道防水和复合防水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材料之间的材性匹配和结合问题。原则上应将高性能,耐老化、耐穿刺性好的材料放在上部, 对基层变形适应性好的材料放在下部,充分发挥各种材料性能的特点。
3、 屋面防水材料的选用
防水材料的选择对防水层质量和耐用年限有极大的影响, 正确选择、合理使用防水材料是屋面防水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北方地区多使用的为柔性防水卷材,占防水材料总量的80%左右, 它包括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三大系列产品,卷材适应于防水等级为1级~ 4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20世纪80年代起,沥青油毡在北方屋面防水工程中占主导地位, 是一种传统的防水材料, 它的特点是造价经济,有一定的防水能力, 但由于热熔沥青对大气产生污染,部分城市环保部门原则上已禁止使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在原有的沥青卷材的基础上加以技术处理, 以形成经济、实用的新型防水材料。主要有SBS弹性体改性沥青和APP改性沥青防水材料两种。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是以聚酯毡或玻纤毡为胎基,SBS热塑性弹性体作改性剂,两面覆以隔离材料或表面粘连塑料薄膜而制成的建筑防水材料( 简称SBS卷材) 。具有防水性能好,延伸率高、耐低温、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等特点。APP 的构造与使用性能和SBS卷材基本相同, 只是表面是用APP改性沥青浸涂而形成的,也是目前使用较多的防水卷材之一。
4、合理的屋面排水设计
屋面排水设计须考虑屋面排水坡度、水沟截面、汇水面积和落水管数量和管径。在进行平屋面排水设计时, 排水坡度宜为2%~ 3%,当坡度为2%时,宜选用材料找坡; 当坡度为3%时, 宜选用结构找坡。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水落管径不应小于75mm,一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2。
5、合理的详细的防水节点设计
在进行屋面防水节点设计时,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干缩变形、振动等。使节点设防能够满足基层变形的需要,因为种种变形集中于节点, 在节点处首先表现出来, 如变形缝、分格缝、平面与立面交角处等。设防上要增加附加增强层, 构造上要采取空铺法, 选材料要采用高弹性、高延伸材料, 如落水口、地漏、穿过防水层管道部位及其周围要采取密封材料嵌缝、涂料密封和增加附加层等方法处理。采用柔性密封、防排结合, 材料防水与结构防水相结合的做法。防水工程首先要将水迅速排走,不使水滞留或积水,然后采取柔性材料严密封闭。选用防水材料时,要采用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粉状憎水材料等互补并用的多道设防。强调完善、耐久和整体设防能力。节点防水不能只顾及短期效果, 还要考虑到耐用年限后期可能造成损坏, 故在选材时要比大面材料性能高,在耐用年限内不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