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30 11:16: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篇1

Abstract: through th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stage cost, according to the stage of the cost of influence factors, put forward some influence of cost risk factors, and it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put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of risk, for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stage of 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cost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stage; Cost; Risk factor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我国的很多建设项目,特别是承接的国际工程项目,近些年都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亏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指标受到影响,直接危害了企业的竞争力和长远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宣告破产或给国家经济带来影响。然而亏损大部分是由风险造成的,对风险的辨识不全面,对风险的控制不到位,对风险的规避不谨慎。所以,对施工企业而言,如何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风险,已成为必须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1 施工阶段成本

1.1 施工阶段的成本组成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李凌鹏.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江西建材,2010,113(4):62—63.]]。按成本的经济性质,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在施工过程中构成工程实体所消耗的费用,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是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

1.2 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就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为确保项目在批准的成本预算内尽可能好地完成而对所需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是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监督措施,极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陈文彦.关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0,351(6):58—59.]]。

影响施工阶段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唐菁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30.]]:宏观的外部因素和微观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属于国民经济宏观范围,是由于客观条件发生改变而施工方却无法控制的因素,产生了间接影响作用,主要有:材料物资市场价格变动、市场需求的变动、财政金融政策的变化、同业竞争能力的变化。内部因素取决于企业或项目自身,与项目本身工作质量有关,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劳动生产率水平、施工机械利用情况、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情况、施工工艺技术水平、成本管理及项目管理水平。这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并随着施工项目具体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全面、正确地看待成本管理。

2 施工阶段成本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施工阶段影响成本的因素,结合风险因素的复杂多样性,现提出以下几点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

2.1物资的市场价格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建材、机械、燃料、易耗品、劳保用品等生产要素,这些都是要从市场上采购或租赁,物资市场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材料费上升。

2.2 工人工资

随着社会物价水平的提高致使工人生活困难,工人便通过提高工资标准来保证正常生活,工资标准提高了,施工企业支付的工资也就提高了,造成人工费用升高。同时,工人劳动生产效率不高,使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程量减少,变相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支付,即提高了单位成本中的人工费。

2.3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尤其是项目部,其项目管理水平决定了施工项目是否能取得成功。施工阶段更应加强成本管理,工程项目随时都会产生不利成本的影响,增加成本。同时,项目管理水平不高,还会产生大量管理浪费,也增加了管理费用。

2.4 经济环境变化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要投入大量流动资金,其大多依靠银行贷款取得。一旦政府紧缩银根、压缩信贷规模,提高贷款利率,就会导致项目因资金投入不足而限制正常施工能力的发挥,导致施工项目的财务费用增加,引起间接成本升高。另外,施工中可能还会用到一些进口设备,如果外汇汇率上调,便会增加进口设备的支付。

2.5 材料、机械设备的利用

材料是构成施工项目实体的劳动对象,燃料及动力是机械化施工的能源,机械设备是机械化施工的基础,通常在工程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材料的综合利用程度低,可能造成材料的浪费而增加材料费用;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低,不能通过改善机械的工时利用情况、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及时做好机械设备的清理和调配等来充分发挥现有机械设备的施工生产能力,会导致折旧费和维修费的增加。

2.6 施工工艺和技术的选用

施工项目所选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是否合理,也是影响施工阶段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及投资方对新工艺、新技术等的不断要求,如果不能合理选用施工工艺和技术,便降低了劳动效率,可能无法保证施工质量,人工、材料、燃料的消耗也会增加,从而增加直接成本。同时,对施工工艺和技术的更新和提高,也需要时间和资金,会导致成本短期上升。

2.7 天气条件

天气条件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是不会对成本造成影响的,但酷暑和严寒,破坏性的狂风,持续的多雨雪,都会导致施工无法继续,只能停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人、机闲置,并且分分钟都产生贷款利息,这些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当然,其他自然条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但面对诸如地震、地质和自然灾害等,其产生的风险可以由多方来共同承担,对施工企业的成本影响并不是主要的。

3 施工阶段成本风险因素评价

篇2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156-02

企业与政府合作开发工程项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单纯的财政投入来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化进程需要,政府工程建设管理需要更加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就势必促进了政府工程实现方式的多样化,而企业与政府合作开发项目正是政府工程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

政府与企业合作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社会影响广,从工程策划实施到工程施工管理过程,再到工程竣工及运营,风险不可避免。如何认识风险、预防及合理规避风险,是我们工程项目运转正常进行、保障政府及企业双方面的经济效益,乃至众多投资人利益的关键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在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工程项目中,企业已经不单纯是作为建筑施工者的角色在项目运营中发挥作用,更多的是与政府的合作

关系。

在与政府合作开发工程项目中,企业作为政府部门的合作伙伴参与到工程的筹划及管理和运营中,同时也充当了政府工程的风险承担者和分摊者,政府工程的高回报,也势必带来工程项目管理的高风险,认识及预防这些风险因素至关重要,下面就主要的几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1 政策变动风险

政策的变动以及国家宏观调手段的变化,将会给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随之带来相应的变动。与政府合作开发的工程项目一般投资大、工期长,国家出于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原因,会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政府政策的变动就会使得对于该工程项目的开发政策随之发生改变,对于满足产业规划和经济发展区域规划的项目,国家会给予大力支持,甚至有些项目还会给予补贴;而国家不予提倡的项目,甚至会出台限制政策,使处于建设当中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地位。

2 与政府合作方式选择上存在的风险

企业与政府合作开发的项目,是一个系统的统筹管理的过程。目前,政府为了减少自身财政收入支出,减小市场风险,经常会采用BOT或BT的方式选择与企业进行政府工程的合作开发。

这种合作方式对企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它一方面要求企业要有技术、金融、保险、贸易、土地、交通能源、通讯、广告的多方面的配合;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同时,涉及了多家相互关联的机构,项目管理部门、施工方、投资方、贷款银行等;既涉及工程施工、管理、金融、税收甚至外汇等经济问题,又涉及法律、环保、公众利益等社会性问题。这就需要项目在前期准备过程及过程管理当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策划及操作。其中,政府对于项目的态度及支持力度、风险分摊的分配及规定,起着重大的作用。

在企业与政府合作开发的项目中,最常见的是旧城改造和土地整理工程。在企业承担较大风险的合作方式上,企业更应该具有较强的自身法律意识,为自己创造法律保障。企业采用合理的合作方式与政府合作,需要对自身实力有充分认识,同时,又要对项目运作市场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合理的合作方式才是企业利益得以实现的关键。

3 政府诚信风险

就地方政府而言,在与企业进行工程合作时,往往会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缺乏、市政建设项目紧急等原因,为准备合作的企业提供各项优惠措施,但是在合作项目运作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不诚信的表现。政府诚信风险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在运作过程中地方或部门的政策调整导致的政府诚信风险。一般来说,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限比较长,在较长周期内可能大大超过了政府官员的任期。或者,在特殊情况下,也存在官员频繁调动的情况。当政府人员发生更迭时,下一届的官员极有可能因为政绩的要求改变区域发展战略。战略方向及重点产生改变,即使对于合作开发项目存在某种承诺,但是资金状况和项目预期也会发生变化。

在工程运作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部门利益调整而导致的信用风险。政府与企业合作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是经过反复论证得出的结论,无疑是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会有巨大的帮助。但是,作为地方政府的不同的机关部门,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收益往往会有很多不同,随之出现很多的政府行为越位和缺位。

由于我国在政府与企业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的风险。以目前政府与企业合作最常采用的BOT融资方式为例,我国关于BOT投资项目还没有正规的、地位较高的成文法规,从而决定了风险的存在。

4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项目市场价格的变化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对项目收益所产生的影响。在政府与企业合作工程项目中,由于政府工程工期长的特性,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时有发生。在一般意义上,政府与企业合作工程项目周期比较长,又得到了政府的特许和帮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是不能排除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带来的市场风险。此外,在原材料市场上,由于原材料涨价的原因导致工程成本加大,是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市场风险。

以2007年中国钢材市场为例:受国内及国际钢材供求关系影响,在2007年l~5月,中国钢材市场价格逐月小幅上升,5月份为上半年最高价位(中钢协价格指数长材104.70,板材118.21,综合指数113.34),国内粗钢可供消费资源增长率4月份只有1.6%(因大量出口),5月份只有7.2%,供应偏紧,促使价格上升。自2007年下半年9月份开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超过上半年最高的5月份水平,至12月份逐月上升。2007年12月份价格比2006年同期长材上涨43.72%,板材上涨12.55%。原材料市场的动荡,导致政府与企业合作工程项目钢材成本成倍增加。

5 其他风险因素

除上面四个因素外,资金供应风险、企业竞标中的压价风险、企业施工的图量与招标工程的清单不一致、组织风险、合同风险、工程环境风险、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政府效率等,都是企业与政府合作开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篇3

一、项目基本财务状况分析

本项目的总投资为841896.3619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10927.9002万元。通过各项评价指标计算,得出在正常条件下,本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内部收益率为12.8%,净现值为473947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7.80年(含建设期),评价结果良好。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供的有关工程数量,进行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评价等,分析发现:在正常条件下,本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内部收益率高于经济基准内部收益率(8%),其它两项指标的结果都良好,说明本项目从经济费用效益角度分析是可行的;从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即使是在成本增加20%同时效益降低20%的不利条件下,各项指标也均能达到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要求,表明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项目融资前、后的财务评价与敏感性分析则表明:1、采用30年营运期时,在35%的资本金、65%的国内银行贷款融资方案下,本项目税前、税后资本金都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通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不是很强。2、项目清偿能力分析表明,本项目到营运期第14.64年可还清所有贷款。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交通量相对较大,运营期间收费收入大于成本支出,现金流量充足,项目在评价期内能实现自身资金平衡,财务生存能力较强。

二、ZJ公司高速公路BOT+EPC项目财务风险识别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ZJ公司高速BOT+EPC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具体如下:

筹资风险。ZJ公司在施工分包招标过程中,难免会缺乏按规范要求对分包商财务状况、生产能力等方面予以评定;如果专业的财务人员较少参与对分包商财务状况、生产能力等评价活动,这些均容易导致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分包商资金匮乏、生产能力不足和项目工作进度不能跟上计划进度等不良后果。因此,本项目存在一定的筹资风险。

投资风险。本项目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预测和估算,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会给项目投资者带来相应的投资风险。此外,本项目沿线城镇众多,产业密集,交通量较大,临近区域已有的部分路段与之走向相近,且距离并不遥远,将在很大可能上地对该项目产生交通量分流,进一步导致本项目盈利能力受限,投资风险增大。

资金回收风险。本项目的交通量相对较大,运营期间收费收入大于成本支出,现金流量充足,项目在评价期内能实现自身资金平衡,具有较强的财务生存能力。然而,由于其建设周期较长(30年),资金回收周期也较长(14.64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名称变更或主体撤销,而继承者有可能不承认前任的债务,从而形成坏账,减少该项目的预期利润,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资金回收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BOT+EPC项目的融资模式,决定了该项目收益分配不用于一般的融资模式,虽然它对投资方的利益而言最为有利,但是由于其在国内的发展较晚,缺乏一定的管理与操作经验,所牵扯到的利益分配难免存在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也由此产生。

成本超支风险。考虑到近年来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如物价的持续上涨等,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性,如建设时间与资金回收时间均较长等,对于ZJ公司高速公路BOT+EPC项目来说,成本超支风险是不容忽视的财务风险之一。

外部风险。对于ZJ公司高速公路BOT+EPC项目而言,其投资模式决定了该项目最初由政府授权,最后由政府管理的特殊性,因而该项目受政府风险的影响也比其他项目要更大、更明显;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并且其经营期和回收期均较长,法律风险、金融风险(包括利率变动风险、税率风险、汇率风险与通货膨胀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均可能存在。

三、项目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外部因素影响。影响本项目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例如,高速公路项目需要我国政府的经营特许,而ZJ公司高速公路BOT+EPC项目作为当地“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其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任何有关政策的负面变化都可能造成项目的直接损失;其它诸如病害、战争、特别是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泥石流、风暴及滑坡)等自然风险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成本控制不当。在项目的实际运转过程中,如果发生成本虚假的情况,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误导项目的有效管理,影响科学决策的制定,最终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给项目本身甚至公司的经营带来风险。

经营决策失误。经营决策上的失误也是项目财务风险的成因之一,例如,在进行项目的经营投资等决策时,并没有经过集体的讨论决策,而是凭借管理者的经验进行决策,缺乏科学的投资理念,缺乏可行性的财务分析,会导致所形成的决策把握不好正确的投资方向,导致经营决策上发生失误。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风险意识不足。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项目经营管理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不足,认为只要对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进行控制,把生产搞好,就能产生利润,并且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结果却往往会导致适得其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