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1 10:07: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童口腔保健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现状,笔者2009年10月对城乡8所中小学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选择城区和郊区中小学各4所,学生共5463人,用检查其牙菌斑方法对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
1口腔卫生现状
1.1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受检的2855名小学生中,口腔良好者占37.3%(1065/2855),一般占23.4%(669/2855),口腔不良的占39.3%(1121/2855)。城区受检的1532名小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39.4%(603/1532),一般者占26.7%(409/1532),不良者占33.9%(520/1532)。城郊受检的1323名小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34.9%(462/1323),一般者占19.7%(260/1323),口腔不良者占45.4%(601/1323)。城区与城郊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比较,经 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受检的2608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良好者占34.2%(892/2608),一般者占26.0%(678/2608),不良者占39.8%(1038/2608),其中城区受检的1386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40.2%(557/1386),一般者占23.9%(331/1386),不良者占35.9%(498/1386);郊区受检的1222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良好者占27.4%(335/1222),一般者占28.4%(347/1222),不良者占44.2%(540/1222)。城区与城郊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比较,经 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口腔疾病防治对策
2.1强化行政干预,把龋齿病防治工作列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
首先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使领导重视,用行政干预手段把龋齿病防治列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79-01
儿童口腔保健情况与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密切相关【1】,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乳牙龋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解海淀区在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现对口腔保健年报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口腔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2012年海淀区托幼园所大体检年报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 口腔检查方法 由口腔医生使用统一的口腔检查器械进行检查。按照国家龋病的统一标准规定:凡是牙齿表面或齿沟处有色、形和质三方面改变的即诊断为龋齿【2】,并记录在《儿童口腔保健手册》上。
1.2.2资料收集方法 幼儿口腔检查结果由幼儿园保健医按儿童户籍和年龄分类统计,填写在幼儿园体检年报上,上报到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1.2.3质量控制 海淀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组织参与口腔患龋情况检查的医生技术培训,并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后方下园检查。7-8月对幼儿园口腔收集结果进行30%抽查质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4 资料统计 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 结果
2.1 全区口腔保健覆盖及龋患情况
2012年全区在园儿童口腔检查率98.38%,龋齿患病率为52.53%,新龋率为32.81%。本市户籍在园儿童口腔保健覆盖、患龋及新龋情况好于外地户籍在园儿童,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3 讨论
3.1 海淀区在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良好
海淀区一直将儿童口腔龋齿防治作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口腔医生每年到幼儿园开展2次口腔检查、鼓励保健医生针对家长和儿童开展口腔健康讲座, 开展餐后刷牙【3】和氟化泡沫预防龋齿工作。2012年海淀区在园学龄前儿童口腔龋齿检查率达98.38%,矫治率为61.13%,说明海淀区儿童的口腔保健情况良好,3-6岁儿童患龋率为52.53%也远远低于全国调查的城市乳牙患龋率79.53%水平【4】。
3.2 外地户籍儿童患龋情况不容乐观
从表1可以得出,海淀区本市儿童口腔保健享有水平高,其患龋率、新龋率明显低于外地户籍在园儿童。分析原因为:本地户籍儿童从婴幼儿开始就接受社区保健科医生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从小就注意儿童良好口腔习惯的养成。外地户籍儿童大部分为中途从外地随家长入京,就近入园,家长更多地忙于生计,得不到及时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对儿童口腔习惯的培养意识与行动。也从侧面说明外地户籍儿童的家长是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3.3 本市儿童家长更重视龋齿的矫治工作
从表2可以得出,海淀区本市儿童在龋齿矫治和龋齿充填方面却明显高于外地户籍儿童。分析原因为:本地户籍儿童对儿童龋齿对儿童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更加重视,外地户籍儿童家长多认为乳牙龋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待乳牙脱落后恒牙更重要。在医疗保健方面本地户籍儿童的龋齿矫治费用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外地户籍儿童尚不能解决此问题,导也是致其龋齿矫治低于本地户籍儿童的重要原因。
3.4 建议:
1)加强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其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决定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栏张贴预防龋齿的重要性及龋齿危害等,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2)重视外地户籍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外地户籍儿童家长,应在健丰富康教育形式,多开展家长能参与的互动活动,有重点开展约谈,更具效果。3)外地户籍儿童是预防龋齿的重点人群。注重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 唐爱萍,杜继鹏.青岛市崂山区3-6岁幼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763-764.
[2] 王瑞,程敏,刘东玲.吉林省5岁儿童患龋情况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12(23):5015-5017.
[3]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妇幼保健院.北京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北京,2002:61-63.
2006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牙病患儿660例,男300例,女360例,年龄2~13岁。660例患儿中口腔不良习惯130例;吃甜食较多320例;口腔保健知识缺乏210例。
健康教育内容:如何早期发现儿童龋病,合理使用氟化物防龋;儿童正确刷牙方法;提倡学龄前儿童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如何培养良好的口腔习惯;“六龄牙”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方法:①如何及早发现龋病:刚萌出的恒牙易患龋齿,应经常观察牙齿的变化或定期到医院请专科医师检查。早期龋(龋齿很浅,仅限于牙釉质层),孩子本身没有不适或疼痛,但在擦干牙面后能看到局部有白垩色(粉笔色)或深褐色斑点,且这些斑点不能用刷牙方法去掉,这种情况下,可到专科医院请医生对变色的牙齿表面涂氟或再矿化治疗,使牙齿恢复到正常颜色。如果是后牙咬合面的窝洞内,可做窝沟封闭,同时这也是提醒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的警示信号。②良好习惯的教育: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孩子一定要坚持早晚刷牙、吃完东西要漱口。儿童不要咬坚硬的东西;不把衣服、手等不卫生的东西放入口中,家长可以用故事、儿歌、游戏等方法告诉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口腔清洁方法,督促儿童养成口腔护齿习惯。在饮食方面,适当限制儿童食用含糖的食物如饼干、蛋糕、饮料等,更要控制含糖食品的摄入频率,减少间食的次数,多饮用牛奶、豆浆;多咀嚼箩卜、青菜等有利于牙齿健康的食品。③儿童牙刷、牙膏的使用常识:儿童应选用刷头大小、刷毛软硬都合适的保健牙刷,刷完牙,要将刷毛上的水甩干净,刷头向上,立在口杯中,使其尽快干燥,防止细菌滋生。建议每2~3个月更换1次牙刷,以保持牙刷的清洁能力。建议4岁以前的儿童不宜使用含氟牙膏,以免吞入氟素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④“六龄齿”的重要性:由于家长认为“六龄齿”是将来要被更换的错误概念,忽视对其保护。“六龄齿”的早失会大大降低儿童的咀嚼功能,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影响颌骨的发育,引起临牙的倾斜、咬合关系的紊乱,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⑤增强家长口腔健康意识:就诊患儿中,乳牙龋坏较普遍,这与家长对乳牙保护知识缺乏有关。他们认为乳牙坏了没关系,反正要换牙。针对这一误区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3~6岁是儿童患龋的高峰期,该阶段牙弓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换牙做准备,但这种变化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邻面龋。龋病早期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所以提倡学龄前儿童至少每6个月接受1次口腔健康检查,患龋多的易感儿童3~4个月检查1次。建议家长在儿童6~7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窝沟封闭术。
结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