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教育数字化

高校教育数字化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01 10:29:5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校教育数字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校教育数字化

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digi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WANG Fengl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s at realizing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management,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maintenance costs,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uses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to put forward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the cloud computing resource management education scheme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lements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therefore enhance the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digit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ource management

0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捷更新与长足进步,许多在高校数字化教育管 理领域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信息用户需求和社会信 息量日益增加的巨大压 力,传统的教 育管理已难以适应目前高校的规模升级与开拓发展。而时下的各类研究实践均已表明,可以借助云计算来创新实现高校数 字化教育管理,从而全面满足当下及未来高校中不断增长的用户信息与大量数 据存储的强大需求。为此,展开此类研究,即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现实意义。

1 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是一种通过互 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 供动 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 源的计算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利用、且通过网络 以 便利、且按需的方式获 取计算资源的技术模式。云计算融合发 展了分 布式计算、网络存储、并行计算 、虚拟化、效用计算、负载均衡等传统计 算方式与网络技术。

1.2 云计算的特点

1.2.1 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使用虚 拟化技术来最佳配 置存储、应用软件、服务器、网络、服务等各 种资源,使用户能够获得比以往更趋丰 富的服务与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对各类资 源实现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能力对用 户来说是相对透明的。

1.2.2 网络安全的可靠性

云计算将数 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本地PC机无需存 放数据,云端上服务 器都是由专业团队进行管理 维护,对于用户来说,免除了对计算及存 储方面安全的分配与投入。

1.2.3稳定性

由于云 计算将海 量的数据 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统一优化整合存储在虚 拟资源池中,用户尽可将各类数字资 源存 储在云平台中,数据的安全 性也随即得到了提升完善。云计算还提供良 好的容 错功能,一旦某个节 点 发生故障,云管理系 统会迅 速查证与高速恢复,保障了云计 算环 境的稳定性。

1.2.4 具有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在云计算架 构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新增的用户需求,可以根据需 求资 源类型,针对性地优化各类 资 源能力,提升服务处理级别,云计算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 力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

1.2. 5 运行成本低

云计算的自动化管 理使数 据中心管理成本大幅度 降低,云计算的特殊容 错措 施使得可以用优质廉价的节 点来构建云体系。

1.2.6 网络成本的可控性

只需提供有接入终端,用户将只需专 注自身业务,而无需再分散兼顾网络的复杂 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用架 构网络所需要的资源[1]。

1.2.7个性定制

根据不同用 户的使用需求来部署相应的资源,以最大限 度地贴近用户研究模态,云计算平台具有良 好的伸缩性。

1.2.8 可扩展性

云计 算的规 模可以动态扩展和 伸缩,满足用户规 模的 增长和需要。

2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

目前,高校 数字化教育资 源管 理存在着诸如组织 架构混乱、信息化 建设整 体性不高、IT建设成本有 限等多 重因素影响。具体阐释分析如下。

2.1 硬件设备的更新成本高

随着硬 件任务对教育资源的新增需求,同时由于高校数字化教 育资源管理的整体性不高 ,各类软、硬件设备在内容、数量上的补充更新,使得网络在构造设计上也需要 陆续拓展增加,且价 值不菲。

2.2 网络维护成本高

由于网络维护在水平层次上高低不齐,使得整体网络的安全防 护提升了保障难度。同时,每个独立的IT网络都需要特别专门维护,这对维护人员和资 源投入均呈现更高要求。

2.3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由于高校中各部门之间工 作职 责相对离散,各部门开发的信息管 理系 统大多是围绕解决本部门的某 一具体业 务或具体问题而设计建立的。高校数字 化教育资源,包括软、硬件资 源以及人才优势等在分布上并不均衡,这就给数字化教育管理工 作形成诸多掣肘。结果就是高校各项资源在低水平重 复建设中日渐消耗殆尽。

2.4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度低

不同院校、职能部门间资 源共 享手段单一,效率 不高,跨学院、跨部门的教学、科研合作将更多受制 于时下的资源管理水平[2]。

2.5 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与便利难以兼顾

为了强化教育资 源管理的安全管理,大多高校都采用C/S(客 户机/服务器)结构 系统设计模式。C/S设计模式要求用 户只能在安装客户端的特定主 机上使 用管理系统,一旦使用环 境发生变化,则将无法使 用系统。这种设计模式虽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风险,但在用户操作上却受到诸多限制。

2.6 基础设施的闲置

在许多基础设 施购入以后,由于多方 面的原因,大多数时间均会处于一种闲 置状态,这样不仅增加了设备的运 行成本,而且对设备本身也形成一种浪费,从而给电 力资源和基础资金带来重大的虚耗损失。

3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借助云计算技术来实 现高校数字化教育管理,能够满足用户信 息 需求与大量数据存储的要求。本次即从理论可行性、经济成本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这3个方面对基于云 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 育管 理给出可行性分析。研究可得,分析论述内容如下。

3.1 理论可行性

近些年来,云计算吸引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 家的高度密切关注,云计算的理 论已较为成熟,并已涌现可观的文献对云计 算理论进行介绍,这就为云计算 理论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先期积淀。首先,云计算能够让 计 算机的计算能力成为一 种商品在网络上实现流通。其次,云计算在整体上具备了 管理 集中化、功能开放化 、处理规模化、客户 端轻量化和存储 海量化等特点。因此,利用云计算可将高 校数字化教育管理进一步整 合

为储容量大、地域宽 广的分布式网络。

3.2 经济成本可行性

由于不需要花费高昂的建 设费用,就能够构建基于云 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管 理平台,而在其成功运行后还能够减少管 理成本,并且相关技术和软 件更新均是由平台专业技 术人员担负完成,各高校不必再额外支付费用,节约了大 量的时 间成本,使数字化教育的服 务和管理更加优化科学。

3.3 技术可行性

随着云 计算技术体系的逐步形成,基于云计算的高 校数字化教育管理,使得各家高校均可利 用现有的服务平台将数字化信息部分或全部上传至云空间,并由云数据中心来统一组 织、规范调度,不仅能够实现海量数据存储,而且还能够使海 量资源在统一标 准模式 下构建完善互补链接,使各类资 源实现按序存储和使用,服务更 趋

便捷和理想个性化[3]。

4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研究

4.1云计算应用于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的优势

1)实现随时随地满足高校各项教育资源的需求。云计算模 式能满足用户对资源随时随地的接入需求,对终端要 求低,网络的健壮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极大增强,对实 现教育资源信 息化,并降低成本,具有重 要意义。

2)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高校存储、计算、业务服务平台。只需一个与网络架构无 关的终端设备,通过云计算模 式整合后的高校教学、教务、科研、管理资源,优势设计并展示在 统一平台,就可以依据各校资源需求,实现高校 资源的统一调度、集中展现、全面整合。

3)可以保障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数据的安全性。高校资源数据覆盖面广,甚至包括一些学术、教学、科研、财务等保护性敏感信息,这就对安全性提出了非同一般的较高要求。云计算模式中,这些资源都保存在安 全级别 较高的集群服务器中,不会因为个体疏 忽而导致重 要数据的丢 失和损坏。

4)降低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综合管理成本。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数字化教育资 源管理的整合方案可将日 常的软硬件设施购置、网络维护等需求集中交付 给云端服务器管辖与实现,从而减少本地服务 器的需求与交互,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网络建设 缺因 乏 整体性而带来的附加资金投入,综合提升整 体的资源利用水平[4]。

4.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高校数字 化教育资 源服务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多个方向,数据 种类众多,数据量庞大。数据管理时既要具有足 够的存储设备,又要建立安全科学的存 储和管理机制,如此才能满足对数 据检索、备份等操作功能的设计需要。

通常,大型高端 服务 器可选作为云中心的核心装备,海量存储设备择用于给云存 储 提供存储支持,而高密度的刀片服 务 器用于承接众多的普通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数 字化教育资源管理要综合考虑云存储、云安全、核心基础设备、虚拟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全面整 合,协同部署,最终实现高校资源综合管理[5]。

云安全除了立足于虑 云存储安全外,还要深入探讨基于虚拟化的云 中心的内 部安全,涉及到的技术包括访问控制、私有云、身份验证等。

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机 的资源 根据二级部门的IT业务需 求进行切割,实现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的随 机分配。随着高校信息化工 作的开展,应用和业务不断增加,IT系统规模日渐庞大 ,也随即带来了数据中心 空间紧张、高能耗、IT系统总体 拥有成 本过高等问题[6]。

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再结合高 校教育 资源管理现状,本文提出基于 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 资源管理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迄今为止,对于云计算的研 究日趋热烈,在某些领域收获了一定的智能成果。目前,各种高性能的服务器及网络 架构即已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数据处理能力提升较快,性能呈现稳定优良。同时,高校自身人才 优势明显,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资源整合应用提供了实际优越条件。因此,为云计算在高校资源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5 结束语

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和运 用能够有效的整合高校数字化 教育资源的管理,高校通过各类资源整合实 现资源统一规划、应用和维护,降低数字化教 育资源成本消耗,提高数字化教育资 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云计算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比如,现有资源的理性整合优化问题、高校政策层面问题、不同种类资源数据的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建设问题及深度挖掘 问题,这些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研究内容则为促进高校数字化教育 管理的深入发展提出 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朱惠娟.云计算及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9(4):105-107.

[2] 王丽颖.浅析云计算对高校教学资源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8):151-153.

[3]程娟娟.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资源管理方案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7):6214-6216.

篇2

[作者简介]赵方(1977-),女,河南登封人,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50007)汪行舟(1979-),男,江西抚州人,赣南医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77-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已成为高校关注的热点。通过几年的建设,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学与教的方式上的变化却不明显。本文通过对河南工程学院专职教师的问卷调查,以期了解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分析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现状和需求,探究高校资源建设、应用和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争取为其他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调查的基本目的在于获取专职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态度及需求。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所用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教学中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情况;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态度;目前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开放题)等。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集中发放,当场收回,所获信息真实可信。

(二)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问卷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取了本校院11个学院的专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包括纺织工程系、安全工程系、材料与化学工程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数理科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经济贸易系、艺术设计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软件学院,共20个系(学院、中心),涉及多个学科不同专业,既有专业课教师,又有公共课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覆盖性和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89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对疑似无效问卷进一步筛选,把漏选题目较多的问卷认定为无效问卷,此过程中又滤掉1份,最后确认有效数据为:发放问卷22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为85.9%。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8.9%。

(一)教师使用的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通过哪些方式获取需要的教育资源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目前80.2%教师所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其次是电子图书期刊,占56.7%,而在过去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的传统纸质图书期刊,现在被教师选择的比例只占43.3%,远低于网络,而只有21.9%的教师选择使用光盘。可以看出,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己成为我校教师的主要资源来源。

(二)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获取和使用资源,教师对学校资源建设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校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学生的使用。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1.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调查显示(如178页表所示),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程度一般,而对学校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有39.6%的教师认为比较丰富,而有两成多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自己需要的几类资源。上述数据统计说明,我校已有的资源类型和数量还不够丰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需求,今后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丰富程度上还要有所提高。

2.对目前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满意度。对于学校目前拥有

的教育资源,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62.6%)的教师基本满意,34.8%的教师不满意,仅有2.1%的教师满意。由此可见,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学校所拥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态度是基本满意,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不满意,这表明我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三)教师开发资源的情况

在教育资源建设中,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应该是资源的主要来源,教师开发的资源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查数据显示(见图3),77.0%的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其次是传统纸质讲义和多媒体素材,分别为35.8%和34.8%,选择开发网络课程的只有18.2%,而开发教学录像的老师就更少了,只有10.7%。可见,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与自己教学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随着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多,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就需要有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这里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PPT教学演示文稿。

(四)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情况

教师不仅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者,也是主要的应用者,更是学生使用教育资源的主导者。该部分主要通过调查数据了解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倾向。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被抽样调查的教师有将近80%在平时上课时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14.4%的教师偶尔使用,不使用的只有6.4%。调查数据说明,我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

2.网络课程使用情况。“天空教室”平台是河南工程学院购买的管理学校网络课程资源的平台,学校花费大量经费购买,每年还要升级,并指派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学校建设的网络课程都在该平台上。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只有2.7%的教师经常使用该平台,17.1%的教师偶尔使用此平台,44.4%的教师从来没有使用过此平台,还有35.8%的教师根本没听说过。可见,使用该平台上资源的教师比较少,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校方和该平台管理者的思考。

3.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图书馆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文献资源中心,本项调查主要了解教师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主要是指电子资源中的商用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选择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的教师达到了94.7%,使用电子书的教师为29.9%,经常浏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为15.5%,56.1%的教师选择使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选择使用外文数据库的为56.1%,选择其他资源的占5.9%。这项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使用图书馆资源中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其他资源使用率相对比较低。

(五)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是有效的资源?如何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这是资源建设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只有了解教师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1.教学资源类型需求调查。对于教学资源的类型需求,教师需求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达到88.2%,其次是电子教案占69.5%,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基本相当,分别是44.9%和41.2%,教学录像和专题学习网站的需求分别为35.3%、33.7%。从调查数据看,教师需求比较多的是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对于其他资源类型需求也比较高,这说明教师需求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2.教师需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倾向调查。对于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和软件资源几种常见类型的教育资源,绝大部分教师均表示有迫切需要或需要。而校内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只有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他几种资源则比较少。关于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否满足需求的调查,接近6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基本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有40.6%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通过对教师的需求调查可以看出,教师需要数字化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软件资源等,而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学校的丰富程度一般,也只能基本上满足教师的需要,有些甚至还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今后学校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时,要丰富教育资源的类型,不仅仅是购买几个数据库的问题,更应该考虑到资源的多样性。

三、总结与建议

(一)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本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大多数教师对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不够满意,他们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尤其是很多教师认为,学校的网络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资源、软件资源这几种类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一般,只有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其次,大部分教师平时上课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最多的教学资源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而网络课程等其他几种资源的使用率是非常低的。第三,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软件资源等,而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学校的丰富程度一般,也只能基本上满足教师的需要,有些甚至还不能满足需求。第四,绝大部分教师具有资源共享意识,不仅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取资源,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供他人共享。

(二)建议

1.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有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数字化图书馆、教师教学网站群、专业课程资源库等多方面。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建设等,所以,学校不仅要重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硬件环境的建设,还要重视软环境建设。除购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外,学校应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育资源。对于资源的管理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构建标准的管理和共享平台,对学校的教育资源实施统一管理,便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研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必然要求教学方法和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不应该仅仅把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看做是方便自己教学的手段,应该积极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性教学应用研究,研究使用资源的角度、方法和技巧,探究数字化资源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影响,构建应用资源教学的新兴教学模式。另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投入一定经费,支持教师开展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授课的教学模式研究。

3.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资源的使用与共享都需要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硬件环境的建设,硬件设备的配置不合理会影响资源的使用和共享。尽管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学生宿舍等已经基本上联入校园网,从这个结果来看,硬件技术已经不再是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但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互通的问题,由于学生宿舍接入的不是教育网,学生访问校内教育网的资源就受到限制。另外,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却不能上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使用网络资源,尤其是网络课程的资源根本没有办法给学生演示,导致网络课程资源使用率比较低。因此,学校应该建设良好的资源使用环境,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为用户构建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学校的资源共享。

4.制定鼓励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资源的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众人齐心合力贡献资源,资源才能越来越丰富,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鼓励大家实现资源共享。对于教师拥有的资源可以采取适当的付费的方式,鼓励他们把资源拿出来与别人共享,也可以采用资源交换的方式,拿自己的资源与别人资源进行交换。比如,可以根据用户上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资源下载使用权限。而对哪些受科研经费资助产生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拿出来实现共享。比如精品课程资源、学校或院系聘请的专家报告或讲座资料等。

除此以外,由于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集合多学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着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师生对其能否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要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核心,尽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时,教师需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高校用户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共享日益提高。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要满足于教学应用,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建设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类型,为师生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教和学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

篇3

二、数字化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

实行数字化音乐教学所应具备的相应参考硬件设备如下:1音频工作站:多媒体电脑、音频系统控制台、音频卡、键盘、延音大踏板等;2数字调音台;3监听设备:有源监听音箱、监听耳机、歌手监听耳机、耳机分配放大器:4录音话筒:人声电容话筒、电子管录音话筒、对讲话筒等:5周边设备:话筒前置放大器、立体声数字混响效果器等,此外,还应包括相应制作软件SonarXI正版软件、Cubase6等软件及相应附件,

(一)在声乐主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声乐教学辅助系统是将数字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全方面引入专业声乐教学课堂,它能使声音、视频、图象、文字等多媒体同步进行教学,并实现完整的课堂影音再现。声乐教学辅助系统包括下面硬件:主控机、监听音箱、液晶显示器、电容话筒、摄像机、音频调制器等。声乐教学辅助系统为声乐专业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功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可资源共享和教学协作。声乐教学辅助系统拥有专业声乐教材伴奏,曲目方面有完整的针对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的一万多首各国、各语种的歌曲,能实现教学课堂影音再现,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提高教学进程。通过课堂影音再现,教师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同时学生能发现自己学习的弊端及时修正,达到双贏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学辅助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的教学功能;2、多样化学习方式;3、简单快捷的操作,集录音、拍摄、KTV、音视频刻录于一体,所有功能集成一个遥控器上,可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录入精品课程:4、完美的功能特色。支持USB输入,适用U盘、MP3、读卡器及CD、VCD、DVD等,支持同步复制,可连接电视按指定时间自动录制教学TV。声乐教学辅助系统丰富了声乐教学的内容及方式,并能及时更新,从而提升课堂绩效,达到资源共享,实时互动,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声乐教学下一个新的定义。

(二)在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课程是高师音乐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音乐院校学习其他理论基础课程乃至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视唱练耳教学主要使用Auralia视唱练耳软件、CakeSonar音乐制作软件和Sibelius乐谱制作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能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声教学课中,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不易捕捉音响特征。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数字化音乐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很好的解决了和声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利用专业软件强大的乐谱编辑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和声教学。这样既可以通过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又可以利用乐谱编辑功能进行示范和改题。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使学生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而且还可以多次重复,易于瀲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声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得更加深刻。配器课程多局限于书面习作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

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技巧,有些人还试写了许多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的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现在,我们可以将学生的配器习作输入计算机,通过?MIDI系统来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配器法的教学质量。复调的写作技巧是繁复而严格的,仅就其中的纵横向可动对位来说,其可能性就十分多样,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双方常只选择其中基本的方法讲授和练习。但当教学转在计算机上进行时,探讨多种对位结合的可能性就变得十分简单易行,学生的写作(包括各声部的音色配置和乐谱打印在内)能瞬间完成,这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增大了练习量并强化了学习效果。作曲课程在数字化音乐的环境下进行,作曲者有着无限的声音选择,其必须在聆听实际音响效果和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完成作曲,音乐的直接制作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代了写总谱过程。既有音乐感情性很强的即兴性写作过程,又有对数字控制过程极为精密处理的理性成分,音乐创作的感性和理性范围双向扩大,因而,作曲者面临的是以处理声音为主而不是以处理乐谱为主的过程,所以,数字化音乐教学在本课程中给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

(三)在多媒体音乐课件中的运用

课件中的MIDI音乐突破了纯音乐范畴,在保留音乐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课件中的MIDI音乐在突出主题、渲染气氛的同时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素质。音乐能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能冲击人的心灵;给人带来气氛和情感的体验。课件若能配以适宜的音乐,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想象是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既然音乐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那么在课件中注入音乐的元素毕可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效果。第二,课件中的MIDI音乐是“注意规律”在教学中应用的手段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我在这里所说的注意,主要是指"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多媒体课件所运用的显示设备主要是电脑显示器或大屏幕,这些设备都带有辐射,若学生长时间的注视电脑画面或大屏幕会导致有疲劳、厌烦的心理,此时,我们可以在自己所运用的课件中加入适宜的音乐便可以调节、缓解学生疲劳的情绪。第三,课件里的MIDI音乐是"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手段之一。“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人、事、物在有机体大脑中的反映。人是通过不同的分析器(眼、耳、口、鼻等)将获取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送给大脑从而获得记忆的。心理学家经过研宄表明:多种分析器共同活动的记忆效果优于单一分析活动的记忆效果。因为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通道的联系,有利于进行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效果。第四,MIDI音乐具有较强的可以控制性。MIDI音乐的运行环境是电脑,并且是以数字信号来传输和储存的,所以在控制上就有易操作的特点。这样就可以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