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4 10:00: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历史文化街区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这一概念出自200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由此可见,历史文化街区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传承,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如今,城市发展迅速,对土地要求格外强烈,加之资金的匮乏导致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利,甚至遭到毁灭,使城市失去其文化底蕴。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资金的投入,避免其遭到破坏,使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一、历史文化街区资金现状
(一)资金构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资金是指用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专项资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工程前期费用,主要有环境评估、建筑设计、拆迁补偿等费用;第二,建筑修缮费用,包括建筑主体结构和维护结构的修缮、建筑室内水暖设施的改造更新的费用;第三,场外工程费用,包括路面整治、市政设施改造、道路设施完善等费用。
(二)资金来源从目前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看,保护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资金、地方政府资金、企事业单位资金以及个人资金五种来源方式。1.国家资金国家资金主要是以“国家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历史街区保护给予的资金补助”的形式发放到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由于保护力度的迫切需求,国家因此成立了专项保护历史文化基金,由国家实行无偿分配,再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同时与政府投资相结合,共同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治理工程。2.地方政府资金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历史文化街区的实际情况,会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拨给专项资金,用于街区道路、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方面的治理;其它费用还包括工程设计费、拆迁补偿费用等,但也会因地方实际情况不同。3.企事业单位资金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通过自筹解决,用于工房的修缮和改建。但是一些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较差,资金容易出现困难,导致对街区保护不利,所以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以调解,或者提供资金补助,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程顺利进行。4.个人资金如果当地政府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公开招商的话,那么个人资金就会流入街区。个人资金主要是指商户对于所承租的房屋内部进行修缮和改造。另外,在沿街路面的整治上则需要商户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相应改造。
(三)资金回报虽然获得经济效益并不是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目的,而街区的开发必然会为城市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其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社会效益提升带来间接的收入,文化遗产随着时间推移,其价值会越来越来得到重视,间接的为当地政府带来经济效益,如开放旅游、历史文化节、商业演出等;二是通过对街区商铺出租或出售,政府部门借此获得一定商业税和租金,再用这些资金回馈到街区建设上;三是发展街区周边的房地产开发产业,在文化街区的发展具备一定规模时,必然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区域人口的增多,也会为文化街区带来经济效益。通过以上三种资金回报模式,可以使资金回流,再次运用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也可降低当地政府负担。
二、针对历史文化街区资金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拓宽资金筹集渠道1.设立专项资金和财政补助地方政府应该在财政预算中明确规定用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资金的数额,用于对街区加以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避免资金被其他项目侵占,这也向有意投资文化街区的投资人和企业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此外,地方政府也应出台针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资金补助政策,加大对企业和个人保护文化遗产的补助和奖励,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免投资企业或个人的营业税、所得税的方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当中。2.低息贷款由于地方财政政策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只能向当地银行申请贷款。政府可以协商开发商与银行的借贷关系,以政府作为担保,银行向开发商提供低息贷款甚至无息贷款,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力度。3.引导企业投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大企业拥有着雄厚的资金和对市场发展的敏锐嗅觉,其管理体制也更为灵活,如果政府给予其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其将资金投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当中,必然为街区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而且,大企业进入文化产业,也是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政府部门则负责对企业进行监督,秉承“严格监督,合作开发”的原则,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4.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所以一些非营利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并参与到街区保护工作中来。所以政府应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设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基金,通过机构和个人的捐赠,来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二)加强资金管理为了保证资金的筹措和合理使用,有必要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每年由政府财政直接拨款,社会各方面资金也直接归其管理,这样有利在保护工作中专款专用。在施工工程结束后,则由该机构负责还款还息。设立专门的财政机构,由于事权统一,资金统一管理,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
三、结束语: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体现,其保护和治理工作已经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在资金方面,不能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由政府带头,鼓励各行业的资金投入,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桂晓峰,戈岳.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资金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5,8(7):79-83.
(一)对于“历史文化老街”概念的界定
自2008年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以来,已有全国各地共计40条街道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评选时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那么到底何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中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街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并报国务院备案。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做出的定义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在学术上,一般称其为“历史地段”。 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历史文化老街”就是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核心内容。
(二)历史文化老街保护价值及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传统历史街区的外在物质形态与现代文明、发展形式的矛盾日益凸显。历史文化老街组成了一个城市的历史环境,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联系,保留着城市的历史特色,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当今的中国正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的变换更是日新月异,很多的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很多的旧城街区被拆除改建为高楼大厦,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老街很少,并且在现实的保护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使历史文化老街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因此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研究就必须受到重视了。历史文化老街的保护研究的价值及现实意义重点体现在:
1.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变迁。因为历史文化老街的存在本身就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对其的研究当然可以了解城市的历史,观察城市的变迁。
2.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研究有助于寻求历史文化老街的合理保护模式。对不同历史文化老街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寻找各自优缺点,找到更好的老街保护模式,解决一些历史文化老街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为老街保护提供政策的参考。
3.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研究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历史文化老街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财富,是属于广大市民的共同财富,但由于老街的存在可能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对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的研究可以唤起大家对历史文化老街的重视,注重对其的保护,为老街的保护献出一份力。
4.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研究有助于丰富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形成城市的文化名片,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的相关政策规定
历史文化街区或说“历史地段”这一概念的形成始于20世纪60年代。战争的肆虐以及随后如火如荼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大面积的老城区、老街道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当城市的特色渐失,当城市的回忆被割裂,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保存这些历史文化、地区特色对于文化传承、地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最先提出规定将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为“历史保护区”的国家是法国。法国1962年颁布了《马尔罗法》,其中制定了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继续使用的规划,如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不得任意拆除,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并享受若干减免税的优惠等。
相比之下,中国略为落后。中国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此开始形成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08年国家开始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四)关于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通常是与该城市的城市规划相结合,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重庆市规划局编制处共同发表的论文《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表的论文《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综合分析了对我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践模式及其利弊,该文指出我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科学发展值得思索的几个共同点 ,并试着提出发展对策。或是以旅游业发展为目的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动态保护模式,如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表的研究成果《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动态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等。而这些研究可说大多都是基于发展目的来研究保护模式的。
关键词: 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
Key words: Taierzhuang;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156-02
1 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历史街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真实地保存着历史信息的遗存;完整的历史风貌,也就是说该地段的风貌具有统一性,能鲜明地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某个地方的特色;具有一定规模,在视野范围内风貌基本一致,没有视觉干扰。通过上述分析,对于历史街区来说,通常情况下可概括为:具有一定规模,保存完整的历史遗存风貌的集中地区。其中,历史文化街区的鲜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是一个成片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当今的社会生活,其间有大量居民生活,具有活态性质的文化遗产,同时具有特定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历史建筑,更重要的是保存它所承载的文化,对非物质形态的内容进行保护,对文化的多样性进行保存。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2 台儿庄古城的历史文化
台儿庄古城又称运河古城,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辖区台儿庄区,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西濒碧波浩渺的微山湖畔,东达连绵起伏的沂蒙山麓,北通齐鲁文化名城孔子故里曲阜,南接两汉文化中心徐州,有“西水东山连接处,北汉南孔交汇点”之誉。台儿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脉久远,孕育了独特的鲁南民俗文化,传承了几百年的传统生活形态和习惯成为了台儿庄古城发展的潜在动力基础。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战城市,全国第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3 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
通过对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发现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存在以下问题:缺乏足够的资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所需资金较多,持续性较长,且回报与产出相对缓慢,一般情况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新建和改造带来的效益见效快,政府更倾向于改造而不是保护。文化内涵彰显不足。台儿庄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之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但文化展示流于表面,文化展示上表现单一。但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缺乏像运河的纤夫,大战的参加者和经历者,他们都是鲁南文化的一部分,是鲁南文化的继承人,是台儿庄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街区的涵义不仅仅是内部存在着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而且历史街区还承载着当今的生活。目前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大多以商业街区为主,在街区内生活的居民较少,与明清时期的真实状况有所不同,严重缺失了生活的原真性。
4 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
4.1 科学保护、真实完整 一般来说,真实性原则是针对遗产保护本身而言。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物大多数属于砖木建筑,不像西方石构建筑那样历时久远,因此在整治和更新过程中能否从工艺和形式上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遗产保护整治的原则是“整旧如故,以存其真”,要原样原修,最好是用原材料、原工艺,做成原来的样子。为了避免保护整治过程中假古董的出现,整治更新前需要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存留有的南北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
4.2 民生为本、活态生活 保护历史街区,最重要的是保护好重要的实体遗存,街区的房屋是一个地区可识别的标志性外壳,而人在街区的生活活动是反映城市风貌特色、民俗风情的灵魂,所以两者都要保护。对于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来说,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对其进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台儿庄的城市记忆,以及基层人民的民生问题,对于政府来说,由于自身掌握更多的公共资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充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将整治保护台儿庄历史街区作为改善民生的公益性事业。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就是对历史街区内原住居民实施保护。在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始终,对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意愿给予尊重,并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原住民的传统生活方式进行保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活态保护”,改变街区内生活气息不浓,商业气息过重,缺失生活原真性的现状。
4.3 面向实施、有序更新 要认真做好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这不是一般的城市规划设计,不是做新地段的建筑规划设计和创作,要科学合理的判定和采取各种恰当的保护、修缮或更新改造的措施。
5 结语
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鲁南文化、运河文化、大战文化三大文化遗产,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地,是由文物古迹、历史遗存和历史街道构成的明清时期的重要城市文化遗产,具有明显的可继承性。我们应遵从国家相关法规,按照历史文物保护要求,实行特色保护,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做好街区内居民的居住规划,坚持土地节约利用原则;积极引入科学管理理论与管理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和修复,探索出多模式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道路,实行动态保护与有序开发,从而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保护和发展,传承并弘扬鲁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清)王振录,周凤鸣修.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光绪峄县志[Z].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