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7 10:19: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工程造价的专业认知,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就业这个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岗位的需求的前提下制订,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就业。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制订了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就业率连续四年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
l工程造价毕业生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1.1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调查
通过对2003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流向问卷调查,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岗位为建筑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水利工程造价员、市政、装饰、及园林造价员岗位。
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指标设计为25小项,每小项分4个等级,评价标准和分值分别为:好,3分;较好,2分;一般,1分;差,0分;满分为75分。25个小项规类分别归为以下6个大项: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效果评价、专业知i,nvak平教育培养评价、能力培养效果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内在素质评价和工作适应度评价。其中六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分别如下:1O.58±0.46、8.20 4-0.33、10.40±0.41、5.70±0.28、3.50±0.42、0.70±0.35,调查数据为90个。
1.3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通过对2003届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74.4%。
2以职业市场为导向制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后,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新调整和设计,紧紧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的需求,以就业为核心制订了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与浙江省经济建设相适应,面向浙江省范围内的施工、建设、中介、造价主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造价员岗位,培养具有工程造价员职业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2.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是浙水专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岗位。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按照“一个核心,四大模块,多元拓展”方案进行,即,以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土建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水利工程造价员、市政园林工程造价员为人才专业岗位技能培养模块;向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两个方向进行专业知识拓展模块的培养,实现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多方位就业的目标。
2-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培养评价度较好。对毕业生能力素质和工作适应度的评价较低。通过走访众多用人单位,具体分析了不同的岗位对知识、能力、技能等水平的需求,制订了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具体的人才培养的标准:
2.3.1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知识;b.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Ic.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d.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及国家对建筑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e.了解水利、建筑、装饰、安装材料及制品的名称、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储备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利、建筑、市政园林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一般构造及施工工艺;掌握水工建筑物的一般构造及施工工艺;掌握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艺;£掌握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熟悉工程招投标的基本流程;熟悉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建设工程法规制度;昏掌握建筑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了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内容和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2l3.2岗位基本技能要求:a.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b.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拟定Ic.熟悉计算机应用,掌握ofice办公软件,能用计算机完成各类文字处理、表格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熟悉相关工程造价软件的操作;d.能结合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水利工程施工生产活动过程,从事工程造价计价和控制工作。e.具有良好沟通与协作能力。
2.3_3岗位综合技能或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具备编制工程技术标书的能力.b.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统计主要指标的计算和初步分析,能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案例分析.c.具备工程造价商务标书编制的能力;d.具备土建、安装、水利造价员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2.3.4执业素质要求:注重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b.具有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c.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真诚奉献社会的意识;d.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灵活的社会适应能力.e.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f-具有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新知识、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2.3.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并要取得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有: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监理员等。
根据上述具体标准,合理科学地规划了三年教学的学习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环节上紧紧围绕上述标准,制订了详细周密的课程名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考核指标,并编制了各种教材、指导书、任务书等等。
2.4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评价指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适当,最终以三项评价指标来检验其合理性: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2.5文中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l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O.05视作差异有显著性。
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前后的比较分析
3.1调整前后就业率的变化
2006至2008年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8.8%,98%、98.6%,就业形势良好。
3.2调整前后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分析比照
2006至2008届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逐年向建筑造价员、安装造价员、水利造价员、市政造价员、装饰造价员、园林造价员递增,集中在建筑、安装、水利三个造价员岗位。
3_3调整前后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分析比照
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浙水专工程造价毕业生的六项评价指标分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能力培养指标上升最快,由此引发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性的评价也在逐年递增。
3.4调整前后专业对口率比照
2006至2008届学生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4.4%、83.91%、86.05%。
4对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思考
4.1现状及问题
工程造价具体业务的操作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建立在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如何制订符合本地区要求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必须摸清毕业生的流向和岗位需求情况,而这种数据信息的收集必须是及时的、新鲜的,对数据处理要体现严肃性和科学性,要使用必要的统计处理方法,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工作上尚缺以上的操作。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虽然每个地区每个企业对人才满意度均有相同性,但也要考虑到地域和企业对人才期望值的个别需求,因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兼顾到地域、企业的个别性。
4.2经验和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教学改革背景
“双证制”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双证制”教育模式有很多种,主要教学模式有“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等。现行“双证制”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现行双证制教育模式中课程体系与学生岗位技能训练不对应;授课方法多采用以“讲”为主的方法, 学生缺少“练”的机会;教材内容主要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与岗位职业技能的“应知”、“应会”要求相脱节,给学生考取岗位技能证带来了困难。
工程造价与管理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中专业性强、实践性要求高的专业。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逐步从对学历的过分追求转变为对能力的看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往往都是普通本科课程体系的嫁接、移植和压缩,忽略了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考评,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工程造价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我院选择“双证”教育作为高职工程造价与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全面改革的切入点,对培养既能满足企业需要,又能体现行业特色的工程造价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进行积极探索。
2改革的核心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应该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基于不同岗位工作职责和专业的知识技能要求,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职业资格证的核心内容和技能进一步分析,依据核心职业能力设计核心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探索专业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中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模拟真实的工作岗位情境,专业的实训教学对接行业的工作过程,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最终实行“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构建“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可满足建设工程领域生产第一线人才需求,又能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改革的内容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进行融通,使教学与生产、学校与企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培养了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往往要求学生一毕业就具备上岗的执业能力。
(1)根据行业需求,首先分析“造价员”和“建筑五大员”两种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联系最紧密的岗位群所对应的核心技能;
(2)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本专业课程与“造价员”、“建筑五大员”的执业标准相互融通,进行课程与职业技能相对应的架构设计;
(3)通过技术资格的知识能力结构、素质要求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把“造价员”、“建筑五大员”的执业标准融入工程造价与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在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系统性、连贯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技能和岗位资格证书培训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使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新型课程体系,设置宽基础、多模块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在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全面落实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内容。
(4)在教学手段上,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即针对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从课堂讲授、互动对话、主题讲座到实验实训室操作训练、企业一线生产实践等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了案例教法和任务驱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以讨论教学法加以配合应用,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和一些实训任务,学生必须通力合作完成,所以必须采取分组实训教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的形成。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发展。
4改革后效果
经过探索与实践,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并创新性地解决了以下问题:
(1)如何“融通”,即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的重新组织;
(2)“融通”的过程如何实施,即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入手。
力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行业或职业能力需求的风向标,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以职业证书、学历证书为纽带,把职业资格证的标准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从而对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改革与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及评价方法。实现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在我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基本建设投资业迅速发展,这就要求教育机构培养大量的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人才,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一、工程造价专业在我国的发展
工程造价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是年轻的专业。1983年,天津大学首次开设了工程造价管理这门课程,1986年在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的推动下,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第一个工程造价管理的本科专业,但是当时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里没有这个专业,因此,后来所设立的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专科层次。直到2002年,天津理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成功地论证了“工程造价”的本科专业,2003年教育部在专业目录外专门列了一个工程造价,并在后面加了一个“W”,意为目录外专业,编号是110105W。
二、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历程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招生始于2007年,专业定位为三年制大专层次。2007年招生2个班,报到学生101名;2008年招生4个班,报到学生203人;2009年招生4个班,报到学生205人;2010年高考学生总量下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招生计划调整为3个班,实际完成招生3个班,学生共计143人;2011年招生3个班,报到学生146人。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专业逐步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职业能力、典型工作、课程体系等,并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购置了广联达造价软件、梦龙项目管理软件等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理论和实训教学体系。此外,从2006年至2010年,我院共引进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6名,具有五年以上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5名,逐步形成了高质量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经验
1 突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依托陕西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以西部经济大发展为契机,以加快城乡统筹规划为背景,培养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拥有扎实、系统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职业技能,并具有职业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等单位从事造价、管理等工作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截止2011年9月,2007、2008级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中有86%的同学从事工程造价相关工作,其中陕北地区、关中地区、内蒙古南部地区企业共计接收我院工程造价毕业生达82%。
在对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的回访过程中,我们向各用人单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并对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意见征求,使得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取得了更为准确的目标定位。
2 以军事训练强健身体,以实地参观激发兴趣
在入学后,要求所有工程造价学生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事化训练,借助军事化训练和管理的理念,将军队的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商业化应用,主要培训学员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毅力、超强的执行力,提升在团队中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力、百折不挠打不烂拖不垮的铁血精神,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在日常学生生活管理中,提倡半军事化管理,不断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作风。
3 课程教学融入职业技能考试,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我国在建设行业中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即进入行业必须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持证上岗。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工程造价专业对岗位工作的要求,总结出学生在上岗前应该通过的职业技能考试,如土建造价员、安装造价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并根据中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制定的《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暂行办法》及其由协会负责组织编写的《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大纲》,在教学中融入建筑行业造价员资格考试内容,将课程教学同职业技能考试大纲相统一,通过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最终能够顺利通过职业技能考试。从2009年至今的四次土建造价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情况来看,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通过率均超过90%,创造了陕西省造价员资格考试的最好成绩。
4 实训项目贯穿学习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从入学的认识实习,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模块式实训项目,再到学期末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以及最后的顶岗实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训体系。
在实训教学体系中,专业知识实习是实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整个实训项目开始的引子。在学生入学后,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施工现场参观、造价公司参观和开标现场观摩,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形成一个初步简单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模块化的实训中,专业指导教师采用实际的案例,以任务引领的方式使学习小组成员在过程中获得知识,任务的完成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获得,而是引导学生把工程造价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施工工艺、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造价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