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营养与健康培训

营养与健康培训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15 11:49: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营养与健康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营养与健康培训

篇1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17-02

营养在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护士作为病人住院期间健康照顾的主要提供者,在观察病情 识别风险和改善病人营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则是临床护士为病人提供恰当的饮食干预和营养咨询的基础[1]。为此,我们针对某市区15家医院的在职护理人员进行了膳食营养知-信-行的问卷调查,希望从中找出一些对临床营养护理工作的启示,为今后开展针对护理人员的营养健康教育与培训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随机抽取的15家医院,选取持有护士资格证的在编护理人员、合同制护理人员及临时工派遣的护理人员共1400名。其中收回1387份问卷,回收率99.1%;回收试卷中有连续三项没填的试卷及编号相近答案雷同的试卷为无效试卷,其中有效问卷1365份,有效率98.4%。调查人群基本情况:男性16人,女性1349人;年龄范围从18~59岁,其中20岁以下11人,20~29岁904人,30~39岁302人,40岁以上143人;文化程度:中专142人,大专836人,本科352人,硕士及以上3人;职称:护士752人,护师403人,主管护师188人,副主任护师11人,主任护师2人;编制:在编408人,合同685人,临时253人;职务:一般护理人员1146人,护理管理人员208人。

1.2 方法: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内容,参考相关文献[2-6],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在市中医院护理人员预调查的基础之上,进行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进一步对问卷补充和修改,经过小组讨论和专家评定,最终确定调查问卷内容。发放问卷时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讲明目的、意义、填写方法,当场填写,均于30min内完成,并立即收回问卷。问卷内容包括: 填表说明,一般情况( 医院、科室、性别、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编制、是否接受过培训及进修),营养基本知识,营养态度,自身营养行为。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核对后用Excel 建立数据库,进行量化赋值、评分汇总, 利用SPSS16.0软件,对问卷内容做详细的统计描述,对主要变量进行分组比较。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资料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定性资料频率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向有序且属性相同的列联表资料采用一致性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情况:知识部分根据答题情况,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态度和行为部分根据李克特氏5点评分法,根据答题赋值(5、4、3、2、1)。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对护理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编制、职务等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职称、编制、职务等因素对营养知识得分影响明显,影响营养行为、态度的是年龄和职务,其他因素影响不明显。

2.3 护理人员参加营养知识培训情况

3 讨论

3.1护理人员膳食营养知-信-行得分情况

表1表明,护理人员营养知-信-行得分不高。相对而言,护士营养知识、态度的得分较高,而行为得分相对较低。表2表明,护理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之间成正相关性。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7]。因此提高护理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可以影响到其营养态度,进而引导其采取正确的饮食行为。

3.2护理人员膳食营养知-信-行的影响因素

表3表明,年龄、学历、职称、编制、职务等因素对营养知识得分影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职称由护士转变为主任护师的增高、编制由临时转变为在编及职务有一般护理工作者到管理者的转变,而得分呈现递增的趋势,说明随着临床护理工作者随着在临床工作时间的延长,营养知识的积累也逐渐的增加;护士营养知识的得分也随着学历的提升, 而得分呈现递增,说明随着不断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营养知识的积累也不断的增加.而影响营养行为、态度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和职务,其他因素影响不明显。

3.3参加营养知识培训情况

表4表明,在临床工作中, 护士营养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严重不足.这与王俊玲等[13]研究显示,56%医院近两年未组织过与营养有关形式的系统学习、讲座、培训,30.1%护理人员近两年未参加过相关营养知识讲座。因此,要强化护士的临床营养知识,应在规范化护理继续教育中独立设置临床营养护理课程,举办营养护理学习班和定期开展病人营养教育讲座等,提高临床护士的临床营养知识水平[7]。

4 结论

护理人员营养知识水平的高低,不但影响其本人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行为,更能影响到他们在疾病的营养治疗中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在对病人进行的营养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8]。本次调查显示护理人员的营养知-信-行现状不容乐观,临床护理人员对学习营养学知识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这与系统教育不足,营养意识欠缺,知识来源不集中,继续教育不够有关。说明护理教育中营养学系统教育有待加强;医院的继续教育应增设营养护理课程,护理人员也可以参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公共营养师培训,特别是培训教材中的营养咨询与教育对护理人员临床营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增强护理人员营养意识,全面提高护理人员营养知识和临床营养指导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主编 实用神经病学[M] 第2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

[2] 徐宁, 王庆华, 刘.某三甲医院护士营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10,16(16):47-48

[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M].拉萨:人民出版社,2008.1-175.

[4] Kobe JA.Aspects of Nutrition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Nurses Working in the Surgical Division at the Kenyatta National Hospital,Kenya [D]. Kenya: The Depart-ment of Human Nutri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2006.

[5] 黄润平,王旗,韩萍,等. 儿童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12,5(3):74-78

[6] 罗巧莲,季兰芳.护理人员营养KAP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教育,2011,9(3):356-357

[7] 蔡忠元,陈婷,徐健,等.社区居民合理营养健康传播方法比较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29-832

篇2

翟凤英说,我国80%的居民长期使用同一种类的食用油。很容易导致脂肪、摄入量偏高,而各种脂肪酸和微量营养元素的摄入却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人体代谢,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是25克,而从全国调查看,每人日均摄入44克,超过合理摄入量。

“美味并非一定是佳肴。但是,很多人只是根据味道决定吃什么,而不是根据营养结构决定吃什么。”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认为,我国居民普遍吃得太过精细,丢失了许多营养素,而油、盐等又摄入过多。

中国疾控中心食品与营养所所长严卫星研究员说,近10年监测表明,我国营养问题仍相当突出,表现为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这些问题与日常膳食的关系非常密切,均为营养知识缺乏造成的。

公众营养知识的缺乏,与我国营养师的缺乏有直接关系。据统计,目前全国专职营养师不足4000人。中国营养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的403所医院中,只有47%设有营养科,一半以上的医院根本没有营养科建制,营养师的配备更无从谈起。

公共营养师是一个新职业。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第四批新职业,其中就包括“公共营养师”。2007年《营养改善条例》草案(卫生部征求意见草案)申,规定所有幼儿园和学校、社区和超过百人以上的餐厅都必须配备营养师。

翟凤英说,营养师不是木工瓦工,不是经过简单培训就能胜任的,公共营养师的培训与其他职业培训明显不同,因为它与人体健康直接关联,所以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必须非常专业。营养学是一门学问,专门研究营养搭配、营养互补和营养平衡等。营养师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和人体机能需要的关系,也就是指导人们“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做到科学合理调配饮食,促进身体健康。

日本料理以生食、炖、煮为主,似乎“没滋没味”。其实,日本人不是不爱美味,而是在长期营养指导下形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据统计,在日本,每153人中就有1名营养师,这些营养师广泛分布在医院、学校、食堂、宾馆、食品加工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大部分营养师是家庭主妇。

在日本,营养师的培养非常严格,必须经过营养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大学毕业后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取得营养师证书和执业资格。整个过程就像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一样。每年有两万人参加由厚生省负责的营养师资格考试。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建议,我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在社区、农村、家庭层面普及推广营养知识,让营养师覆盖全社会。从营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营养指导是“四两拔千斤”,“小投入,大回报”。如果国家从公共卫生费中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开展营养知识的教育普及,提高全民族的营养知识水平,医疗费用将会大大减少。营养事业应该成为医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居首位,膳食营养因素居其次。膳食是可控的健康影响因素,加强营养指导,正确合理选择食物,最终可以减少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癌症等。

篇3

(一)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年)》、市人民政府转发的《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年)》和《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年-年)精神,改善营养水平,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二)制订科学的营养目标,优化膳食结构,加强科学导向,普及营养知识,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性疾病。

(三)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分工负责,多方协作,分类指导,营造合理营养的环境。

二、目标

(一)到年全面了解各种与营养相关的疾病的发病情况。

(二)降低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

(三)降低孕妇和儿童、青少年的营养性贫血发病率。

(四)控制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的上升趋势。

(五)提高4个月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三、行动措施

(一)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创造有利于合理营养的环境

1.实施卫生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制定中)。

2.到年,完成卫生部《转基因食品管理办法》市实施细则的制定并监督实施。

3.到年,制定市各类人群的膳食指南。

4.确认一批营养价值高、符合健康要求的健康食品。

5.到年完成营养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体锻指南的制定。

(二)加强、完善全市公共营养网络和人员培训

1.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配备营养专职人员,承担相应工作职能。

2.年成立营养专家委员会,为本市营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年将营养教育纳入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内容中,年建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营养知识培训制度。

4.大中型食品企业逐步组建营养室,由专业营养人员指导工作。

(三)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1.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营养知识水平。市民营养知识知晓率年重点人群(学生、幼教机构和中小学校卫生老师、家庭主妇、餐饮业人员)达到75%,一般人群达到40%。

2.将合理营养纳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医院及健康促进企业的内容并组织实施。

3.充分发挥市学生营养促进会的作用,加强中小学生营养促进,重点指导学生午餐营养规范化管理。

4.加强老年营养促进,到年掌握老年人营养状况,提出干预措施。

5.将营养咨询服务纳入社区“健康讲座”课堂和社区“健康行为咨询点”工作内容。

(四)开展营养与健康监测

1.建立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年完成监测方案论证并开展试点,年完善方案,健全监测网络,开展定期监测。

2.年、年开展居民碘营养水平调查。

3.开展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完善市食物成分表。

四、部门分工

卫生部门负责牵头制定改善居民营养的公共卫生政策,提出发展公共营养的政策建议;筹划并组织和实施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健康促进项目;负责营养与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预测和;提出和制定全民营养目标、起草食品营养标准和各类人群的膳食指南;建立健全营养监测网络,组织实施各类营养监测;确立健康营养的科研优先项目,推动全民营养教育。

教育部门负责营养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营养的宣传教育工作,制订相关的规定、规划;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的健康筛查;负责学生营养餐的管理,培训和建立一支学校食堂营养员队伍。

农委要结合本市的产业发展、进出口政策,制定有关政策,依靠科教兴农,适当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鼓励发展有利于优化人群营养结构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降低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成本。

经委要指导食品工厂开发健康食品,扶持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业,对食品加工进行引导、规范和限制;确认一批营养价值高、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发展低成本、营养均衡的方便食品和菜肴;鼓励食品销售行业引导市民健康消费;配合作好食品营养标签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协助做好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检验监测和健康食品的认证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确保国家强制性标准贯彻实行,组织制订食品营养的地方标准,做好食品营养标签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健全检测体系,协助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检验监测、评价和健康食品的认证工作。

税务部门按国家税收政策,来调节食品生产、运输、销售。

工会要积极配合健康促进企业的创建工作,作好职业人群的营养健康教育,督促企业为职工提供营养合理的工作餐和营养餐。

民政局配合做好老年人营养健康的促进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