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对于烹饪的感受

对于烹饪的感受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19 10:26: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对于烹饪的感受,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对于烹饪的感受

篇1

随着社会对烹饪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仅有烹饪技巧而缺乏烹饪工艺的烹饪从业人员日渐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烹饪技巧与烹饪工艺的协调发展,成为中职学校烹饪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在中职烹饪教育中渗透工艺美术课极为必要。

(一)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面临新的改革。直面中职烹饪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烹饪工艺的欠缺是制约学生烹饪能力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在中职烹饪教育中渗透美术教育,是强化烹饪教育实践性,提高烹饪实用性的有效举措。

(二)是提升学生烹饪工艺的有效举措

当前,中职学校的烹饪教学大多重视烹饪技巧,采用师徒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仅限于达到一般厨师水平。但现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不仅从色香味方面对饮食提出要求,往往更注重视觉欣赏的感观享受。

烹饪美术涵盖烹饪美术的基本知识、图案构成及写生变化、图案的拼摆及酒席菜肴的设计、食品雕刻艺术等,要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强化学生烹饪技巧的同时,可通过工艺美术课程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烹饪能力更符合市场和公众的需求。

二、中职烹饪美术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完善专业课的课程设置

适当开设基础美术课,培养学生完美人性和热爱自然的健康情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形成创造性智能和技能。着重落实烹饪美术课,增强学生对菜品造型的把握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他们将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到烹饪工艺创作中,使热菜、面点、冷拼等的造型更美;提高学生对菜肴的色彩搭配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1.教学内容要与专业对接。虽然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受食材及饮食卫生的制约,烹饪工艺美术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烹饪专业要求,表现的形象要简化、概括,色彩搭配简洁,并且以图案的表现形式为主。具体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是烹饪图案、烹饪色彩、传统特征图形等。

2.课程设置要结合学生特点。中职生在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学习习惯、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他们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绘画基础较差。二是一些学生对目前流行的动漫比较感兴趣,而对传统绘画和相关艺术如传统图案、民族民间艺术了解不多。三是一些学生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四是学生在课后的主动性练习有待加强。如食品雕刻、课堂训练的时间较短,如果课后不加强训练,学生对对象的基本特征、形态、比例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五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弱,融入工作岗位比较慢。由此可见,在烹饪工艺美术的课程设置时,应结合专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安排。如,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卡通造型及传统的龙凤图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乐趣。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1.要重视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学生会突发地产生一些不错的想法,但就是不能及时完整地表现出来。因此,要加强训练,让学生掌握美术的表现规律。烹饪原料经过改刀后能够生成各种美观的花形,如:“爆鱿鱼卷”、“炒腰花”,就是经改刀加热后卷曲成美妙的形态,增进人们的食欲。又如:用剞刀法改刀对家禽的胗、肝,海产品中的鱿鱼进行处理,为烹饪主题的表达打下基础。

2.加强构图搭配训练。构图普遍地存在于烹饪创作中,图形的整体要通过食材及盛具的结合体现出来。如:冷拼的造型,往往是在一个好的创意下,通过创作过程中的切、配、组、摆等技法形成。为了使烹饪菜肴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实践中,经常采用花卉、动物和风景等图案,通过图案与菜肴的组合,达到优化菜肴视觉效果,给予人赏心悦目之感的效果。实际授课中,可由教师带领学生从简单的圆形、方形等自由纹样、填充纹样、角隅纹样设计为主,再将图案与烹饪菜肴结合,利用果盘、糕点等反复练习,重点教授学生掌握独立式、对立式、圆周对称式和旋转式等图案排列方式,如:果蔬、鱼虾、禽蛋等原料在冷拼和热菜设计中的配合使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写生为基础,进行图案写生变化、结构和组织形式规律、图案创作、图案装饰色彩的练习,掌握图案设计的原则。

3.要注意色彩修养的培养。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与色彩有关的知识,都可以深化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影响到烹饪菜肴的水准。在烹饪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将食品色彩的共性和特性、冷暖色的搭配在烹饪中的运用及不同烹饪手法对菜色的影响等,譬如大虾烹前是灰色,蒸后变成金红色,西红柿、洋葱、枸杞等暖色原料与大蒜、白菜、豆腐都冷色原料有着明显的对比性。尤其是素食烹饪,更应强调色彩的搭配,通过冷暖色调的协调,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烹饪造型是将艺术之美展示于烹饪之上,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我国烹饪自古以来就“以形写意”、“形神兼备”,使烹饪造型生动有趣、师自自然,体现时代需求和民族特色。当前,烹饪界虽然创新了不少艺术菜点,但不少菜点的造型单调、只注重菜点的娱乐效应式,使创新菜与社会发展主流格格不入,或毫无实际价值。因此,烹饪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烹饪从业人员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进行一些著名的绘画、建筑、古典音乐等赏析。

篇2

是想象

跨越天马行空

把厨房变成美食天堂

料理感知器

职业厨师拥有通过多年实践才趋于完美的味觉。但对于其他人来说,遵照食谱通常是做好菜的最保险途径,但真正的考验总是在于试吃。那么,就让料理感知器来为你试吃吧。来自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选手设计的这款料理感知器会准确测量汤、酱汁或炖菜的成分,让你像职业厨师一样知道需要放多少盐、胡椒或调味剂。料理感知器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来告诉你需要什么,并配有多个附件,以适应你所做的餐点。你不必再用自己的舌头去品尝滚烫的热汤,就让料理感知器来精确地告诉你,怎样像五星级大厨一样烹饪。

烹饪指引灯

烹饪指引灯为烹饪世界照亮新的光芒。来自西班牙的选手设计的这款烹饪指引灯可用作基础灯,可调节亮度或颜色,以符合任何用餐氛围。“Experience”是一种通过增加可对你的活动做出反应的互动背景,创造桌面物体之间的动态联系,来提升你用餐体验的模式。当置于任何烹饪或用餐区上面时,烹饪指引灯可对其周围环境进行扫描,帮助用户打造适合任何场合的最佳餐点。烹饪指引灯可扫描你已经选好用来烹饪的食材成分,并提出可用这些食材做成餐点的建议。用户还可访问庞大的食谱数据库,烹饪指引灯会引导你完成每一个步骤。烹饪指引灯是在自己家中了解和感受一个全新烹饪世界的绝佳途径。

搅拌器

由来自挪威科技大学设计师呈现的Easystir能将你的双手解放出来,其采用了可对电磁炉作出响应的磁体,因而无需担心充电、插电或是更换电池的问题,为你节约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户能够轻松地调整搅拌速度,Easystir也可自我进行调节,以适应所有的锅具。此外,它的设计十分简洁,可像其他普通厨房用具一样易于存放,亦可使用洗碗机进行清洗。当其辛勤工作的时候,你便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

智能菜盘

来自英国考文垂大学的设计作品SmartPlate,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物理层面理解食物并将其转化成声音的智能菜盘。它能够与你的移动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随后通过测量食材成分的不同方面,识别出人们正在食用的菜肴,并将每种成分和音符、和声以及节奏等精确关联。用户可以积极地聆听、创作有声菜品,并与其开展互动,以极具创意的音乐方式分享个人的感官体验。

“分子烹饪”器

创造新食物过程中的刺激和冒险才是令烹饪具有乐趣的关键所在。源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设计作品Mo’Sphere就允许用户尝试和体验新的口味和感觉,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分子烹饪”来实现。这种方式将借助精密仪器,利用物理和化学反应,以精确的温度和质感等呈现食物的视味觉。将液体变成固体,固体转成粉末,固液体化成泡沫等,彻底改变食物的形态,以无法想象的形式来呈现,使得借助这种技术做出来的菜肴“看起来像什么,但吃起来却不是什么”。目前,这一烹饪方法已席卷了五星级餐厅并受到诸多名厨的青睐,而有了Mo’Sphere,你的厨房也会变成令人兴奋的新菜诞生地。创意,永无极限。

食用泡沫

来自巴西巴拉那天主教大学的选手设计的Spummy象征着味道创造的未来。设计师表示,他的设计灵感源自电影《料理鼠王》中的一句话:“每种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将一种味道与另一种相结合时,一种新的味道又诞生了。”借助纳米技术,Spummy能够制造出任意味道的食用泡沫,或是对你所能想象出的味道进行无限的组合。从而快速判断出某种味道组合是否适用于所烹饪的食物,有效减少食材和烹饪时间的浪费,也能轻松在家中制作出五星级美食。而这一切亦拜大厨费兰·阿德里亚所赐,正是他发明了不同风味的可食泡沫,这一发明也使其连续4年斩获了“年度最佳餐厅”的殊荣。

树形食品储存器

篇3

苦学烹饪

苏伟良1955年出生于澳门,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苏伟良小学还没毕业就出来工作。

当时苏伟良的父亲在澳门是一位有名的印刷师傅,只有8岁的苏伟良就跟父亲去印刷厂打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折叠印刷好的报纸。本来以为苏伟良会继承父亲的手艺学习印刷,但是他却对印刷没有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苏伟良被介绍到一家餐厅工作,就这样苏伟良第一次接触到了餐饮业。

他刚开始的工作是负责给客人送外卖、做清洁、打扫卫生等各项杂货。至今还令他难忘的是送外卖的情景:“那时候去送外卖极为辛苦,因为不仅仅是送菜,盛菜的用具甚至桌子、椅子都要给客人送去。如果有人叫外卖,我们在中午先把桌椅送到客人家,下午再把饭菜送过去,等到晚上十点客人大约吃完了,再把桌椅餐具一一搬回来。当时没有电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两三个人去完成。”

1982年,苏伟良先生又被别人介绍到喜万年酒楼发展。“来到喜万年酒楼,我才感受到了烹饪的乐趣。”苏伟良笑道,“看着掌勺的大师傅,我便下定决心要做到他这个位置。”

苏伟良先生心中有一股倔强的个性和执着的信念。有哲人说:“凡是具备个性的人都是天才,上帝在赋予他智慧的同时,又给予他们比常人更多的自信和满足。”苏伟良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刚毅坚强的人。在喜万年酒楼,他谦逊好学、认真地向每一位厨师学习,终日都在锻炼着自己。经过长期的磨练,苏伟良先生不仅厨艺长进,而且还积累了大量宝贵的餐饮业的经验,凭着自己的勤劳、真诚与智慧,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并成为“白案”第三代师傅。

1993年,苏伟良先生的一个朋友开了一家餐厅,他便去帮忙打理生意。在那里不仅做主厨,他还负责推广及行政。在那里做了一年,

苏伟良先生又被好世界餐厅聘请做主厨。在好世界餐厅,苏伟良先生将自己多年来的餐饮业经营的经验不断发挥出来,使他的烹饪技术也不断提高。

1996年,苏伟良先生又回到喜万年酒楼担任副总经理兼行政总厨。

厨艺生辉

苏伟良先生在他40多年的烹饪生涯里,用闪光的足迹把中国美食的精华诠释出深刻的内涵和光彩。他对新派粤菜有深刻的领悟,把粤菜清而不淡、鲜而不生、滑嫩爽口、油而不腻的风味特色,通过一款款菜式把它们烹饪的活色天相、异彩纷呈。因此凭着精湛的厨艺、多年的经验,以及一丝不苟的烹调心思,苏伟良先生可以做出一道道令人垂涎的地道美食。比如2003年在第四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上获得过热彩金奖的“莲莲好景之五彩仙子赏香莲”这道菜就以其色香味全的特点得到大家赞赏。而它的炮制过程也极为复杂,要先把莲藕切片,用水泡清,等吸干后用雀巢形摸具,将藕片切成雀巢性炸好后,再放入用花生油炒好的五色蔬、蛋白,再在边上用芒果连、荷花瓣卷伴边。莲蓉卷甜而不腻,而看上去更像是件艺术品,让人不忍下筷。

还有他炮制的招牌菜金钱蟹,也足见其功底。要先把精选肥肉去壳切薄,再镶入蟹肉及其他配料,酥榨至香脆才上桌,在炮制色、香、味的工艺上独具匠心,尽善尽美。苏伟良先生凭着这特有而传统的烹饪手法,赢得广大食客的一致赞赏。

在苏伟良先生心中,人生最大的快乐和体验就是掌厨。勺一上手,执勺上灶就有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它能让人忘却不快与烦恼,当菜在勺中翻腾时,思维完全沉浸在美味绝妙的制造与感悟中,这种乐趣也许只有注定追求厨艺的人才能感受到,而且妙不可言。正是这份简单的专注,才让苏伟良先生始终如一,对餐饮工作保持着毫不退却的激情和热爱。

历尽40多年的执着与追求,苏伟良先生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要多学习,对于年少没有受到过多的教育,他深感遗憾。所以现在他不仅学习电脑知识,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外语。他感慨地说:“社会发展越来越快,20年前我们面对的是香港,10年前面对中国大陆,回归后我们面对的却是全世界,因此一定要多学习,在厨艺方面融汇各家所长,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对于厨政管理,苏伟良先生自有一套自己的管理特色。他不仅能根据不同市场的定位、独立策划与规划出品,而且还能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在厨部岗位编织、人力资源成本设计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他总是以人为本,因此,对于年轻的后辈,苏伟良先生总是言传身教,他常教育他们要虚心学习,多帮助人,多交朋友,建立良好关系。正是这种理念指导,喜万年酒楼一直在餐饮界广受好评。

辉煌名誉

人们总爱把成功比喻为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上帝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对苏伟良先生来说更为贴切。凭着卓越的厨艺,苏伟良先生在业内外名望有归。2002年,澳门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亲自把“政府劳绩奖状”颁授给他。并担任第五、六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评委。这些荣誉及奖章,代表着行业权威对苏伟良先生厨艺卓越、厨政管理水平突出的真实嘉奖。

成功的喜悦并没有令他陶醉,因为这些荣誉里面更多的是渗透了他40多年来在烹饪实践中付出的对厨艺探索执迷不悔的艰辛与超常的毅力。面对这些光环,生活中的苏伟良先生时常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把每一个出品做精、做细,满足食客期待,这是厨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只有心系企业、心系食客,才能把每件事做好!我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厨师的起码条件。不仅仅是做菜要尽善尽美,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德。我把厨艺生涯归为六字:厨德、厨艺、厨政。”

在苏伟良先生的话语中,让人不难看到的是,他始终以从厨为自己的人生理念,用厨艺拼搏市场,用厨艺搭建人生发展的平台。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又何尝不以是德、艺、政在烹饪的长廊中走出自己的辉煌呢?

心存高远、意守平常。生活中的苏伟良先生喜欢看书,偶尔也会拉拉二胡,让自己享受古典音乐的情境。当记者问起在生活中是否也经常掌厨时,苏伟良先生笑着说:“在家里都是太太做饭,她做的家常菜非常好吃。”言语中流露出对太太的关爱之情,让人动容。

如今,苏伟良先生仍然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坚持着。对他来说,中国烹饪永无止境,因为那份执着与追求,苏伟良先生将继续在烹饪道路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苏伟良先生简历】

苏伟良,1955年出生。现任喜万年酒楼总厨兼副总经理。荣获“中国高级烹调师”、“澳门十大名厨”、“第四界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热菜金奖”、2002特区政府劳绩奖状”等荣誉。还担任澳门中厨协会副理事长、2007中国饭店协会与餐饮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第五、六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评委等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