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公共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7 15:47:5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共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公共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篇1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防火设计也应当向着多样化、全面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性能的安全与可靠。当前,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导致通用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而针对高层建筑专用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具体规定上也与通用性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矛盾。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平衡现行通用性、特殊性标准在有关条款中的矛盾与差异,对相关规定作出了调整与修正,能够更加适用于新时期建筑防火设计的实践需求,值得关注。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差异分析

国家立法中明确规定:凡国家标准规范,在效力上是完全平等的。但在特殊规定与普通规定均出自同一机关且内容发生冲突时,应当以特殊规定为适用标准;在新规定与既有规定相矛盾时,则应当以新规定为适用标准。但结合相关法规标准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通用性标准中所制定的某些条款与内容较特殊性标准而言更为严格与严谨。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标准与规定来看,认为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商存在以下差异性的内容与条款:1)针对建筑构件耐火标准的规定存在差异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针对墙体、楼板、梁体、以及柱体等承重性构件的耐火等级标准规定有明显差异,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更为严格与严谨,体现在消防电梯、防排烟系统、以及火警系统等内容的设置上,故而导致该规范中部分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而言偏低。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针对人防工程的设计应当参考现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但在人防工程建设标准中则要求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依据,合理设置地上部分与地下人防工程建筑的防火间距,在地面建筑外墙为防火墙的情况下不限防火间距。由于通用性规范与特殊规范在防火墙耐火极限方面的规定有所不同,进而导致地上建筑物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但可能出现无法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的情况。2)安全疏散规定存在差异在有关疏散距离、地下室大小、出口可疏散人数、走廊顶端房间疏散距离等方面的规定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均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更为严格。3)消防设施设置存在差异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排烟设置必须满足“内走道长度>20米”的要求,但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该标准为“>40米”。4)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存在差异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均针对公共建筑地层、上层、乃至展厅的防火分区面积有明确规定,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的规定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高了1倍左右。

2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重要性分析

为了有效处理并平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条款中存在的差异与矛盾,住房及城乡建设部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既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二为一,通过对相关条款的整合修订,可适用于各类建筑的防火设计工作。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解决规范适用性的问题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适用范围上具有明确要求。但当前建筑领域工况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工程实践中常常会遇到选用何种规范作为设计依据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将两项规范合二为一,在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纳入各类工业、民用建筑,统一根据建筑高度进行划分,从而能够解决规范适用性方面的问题。2)解决安全尺度的问题在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独立并行的背景下,两部规范自身均具有合理性、系统性的特点。但综合对比分析可见,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一些适用于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条款与设计标准设置较多层、单层建筑更低,设防内容还该不够全面。而将两项规范合二为一后,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能够对防火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更全面的审视,从而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尺度。

3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补充与修订分析

1)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独立增设了“灭火救援设施”章节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针对旧规中的消防电梯、消防车道等设置设计标准作出了修订与完善,如在以下条件中应设置消防电梯:①建筑整体高度>33米;②埋深>10米;③建筑面积>3000米²。同时,消防电梯应当按照防火分区的划分标准进行设置,至少需要满足1个防火分区设置1台消防电梯的标准。同时,本章节中还针对消防车辆登高操作场地等与灭火救援相关的内容作出了完善,如消防车辆的登高操作场地应当沿周边长度1/4且>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形成,且需要符合“裙房进深≤4米”的要求。2)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超高层公共建筑防火要求进行了完善针对当前层高在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公共建筑而言,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楼板结构的耐火极限自旧规中的1.5小时提高至2小时。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超高层公共建筑避难层防火要求作出了完善:①第一避难层楼地面与救援场所地面高度距离应>50米;②两相邻避难层间高度差异应<50米;③避难层进入楼梯间入口、疏散楼梯位置应当增设明显的警示标志;④消防标志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应>1.5小时。

4结束语

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集中体现了在建筑火灾防控领域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将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了整合优化,在建筑防火设计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深入理解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最大限度规避建筑火灾隐患,提高火灾抵抗能力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曹顺学.消防产品技术标准与现行防火设计规范的衔接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7):636-637.

[2]曾绪斌,张红.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与防火设计规范相协调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11-16.

[3]李凌高,尹正,陈译民等.高层住宅剪刀楼梯间防火设计规范解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2):218-221.

[4]陆德伟.构建建筑与消防的和谐整体——建筑防火规范问题研究[J].建筑科学,2012,(1):65-69,54.

[5]刘贵,张格梁.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用技术权威性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12):889-891.

篇2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各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引发了高校新校区和大学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建设了很多的学生宿舍楼,较高程度地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满足了学生需求。特别是高等学校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学校为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促成大量学生公寓的建造,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尽量做到以人为本,方便生活,安全,实用,节约节能。然而,由于现行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涉及学生公寓的条款不完善,使得我国目前大学学生公寓在实际设计方案上,简单地沿用普通的民用住宅的防火设计规定,脱离了大学公寓的实际特点,导致学生公寓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笔者针对学生公寓普遍存在的防火设计问题,经过对华东地区多所本科院校的调研,发现已经使用中的学生公寓较之以前的学生宿舍,在功能上有了很大变化,内部设施增加许多,住宿条件更加舒适、方便,但潜在的火灾诱因更大,各院校在公寓设计方案上大同小异,均存在以下几方面缺陷。

1.学生公寓设计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大量的室内设施和陈设用具,如电脑,台灯,风扇等电器,储物柜和床板等木制家具,棉、麻、丝、纸制品,还有许多私人物品,这些都是易燃物,增加了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特点一:可燃物多。

2.学生公寓内,一般一个房间最少住4名学生,最多达到8名学生,一幢8层公寓楼往往住三百多名学生,发生火灾时,由于烟雾弥漫,人员心理紧张,很容易引起混乱,造成重大伤亡。特点二:人员密集,事故损失重大。

3.通过调研华东地区的高校,发现很多学校为了方便对学生的住宿管理,在公寓的楼梯通道处或对外出口均设置了铁栅栏门,使出现火情等突发事件时安全疏散通道不能保持畅通,给学生安全逃离火场和及时组织救援将会带来很大困难。特点三:住宿管理和消防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4.灭火设施配备简单,只有局部监控,没有整体监控和自动消防设施,且学生缺乏基本的灭火逃生常识。消防部门提供的实际调查表明,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消防意识淡薄,由于从小到大从未接触过消防工作,对消防常识知之甚少,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都不知道,对一些常见的灭火器材有的看都没看过,更别谈如何使用。加上学生的好奇心强,学校在学生公寓配备的灭火器材,往往得不到有效保管,经常发现被人为随意挪动导致损坏。很多学校在公寓建设初期本身就缺少自动消防设施的投入,一旦不慎发生火灾后,常常导致扑救不及时,使小火酿成大灾。特点四:防控等级低,好奇误报多,管理不到位。

从学生公寓原建筑设计上看,特别是属于二类高层的建筑,都是按照普通住宅的标准,仅仅设计了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走廊过道上安装有应急照明及疏散标志,配备了灭火器和(沙箱)室内消火栓系统。防火设计简单,尽管不违反规范,但从已发生案例来看,防火设计有缺陷。学生公寓应属于公共建筑,与一般的居住公寓有所不同,它是学生生活和活动的公共场所,从卧室可直接到走道,没有更多的隔墙进行隔断,而且从单位面积上的人数来说,其是属于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所以不能简单按照普通住宅的标准进行防火设计。另外,由于学生这个特定的人群,有其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从学生公寓的使用性质及火灾危险性来看,其防火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从建筑本身的性质上,应按公共建筑来确定,超过24米归为高层建筑,超过50米或每层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就属于一类高层建筑。这样进行定性后,再按现有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合理地在消防总体布局、消防供水,整体监控和自动消防设施、消防供电、疏散通道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不能简单套用普通住宅的条款。

2.自动灭火系统的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灭火系统,在火灾中,实际使用效果往往比室内消火栓系统有效。因此,在高层学生公寓的房间及走道上,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喷淋系统启动,延缓火势的蔓延速度,为学生逃生争取更多时间,确保(火灾突发时)学生的生命安全。

3.公寓的防排烟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引发火灾导致重大伤亡的,一般都是由于人吸入了空气中的有毒烟气窒息而死。学生公寓人员密集的特点,使我们必须在建筑的防、排烟的设计上重点考虑。现在很多高校学生公寓的内走道一般都比较长,每层房间数量超过10间,如果不设置自动的机械防、排烟设施,一旦发生火灾、走道上必然烟雾弥漫,严重影响学生的迅速疏散,特别容易导致大量伤亡。因此,笔者认为设置自动机械排烟,在学生公寓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作为重点设计项目考虑。同时在设计时考虑系统的测试和试验的便利性,确保防排烟设备的完好性及可靠性。

4.增设火灾监控和报警设施。从省消防部门提供的学生宿舍火灾发生情况看,大多数火灾都是在学校晚间熄灯后发生,火灾发生时,绝大部分学生已入睡,故火灾不容易被及早发现。为此,笔者认为利用监控和火灾报警系统来探测火灾和及时报警,是预防火灾,减少损失非常有效的方法。火灾探测器设置的位置应考虑到探测火灾的有效性,每个宿舍单元均应设置。学生公寓的走廊过道如装修应该选用阻燃材料或增加防火涂料,保证(无可燃物)装修材料达到防火的安全等级。

5.公寓内部设施的安装。笔者认为学生公寓在设计中应更加人性化,既能方便学生的使用,又能保证安全。从学生公寓火灾发生原因看,很多火灾都是由于学生违反学校的规定造成的,如电线乱拉乱接,使用大功率电器等。随着目前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对在校学习生活的条件有了更高要求,很多用电设备成为学生在校必不可少的家具。针对这些情况,在建筑的电路设计和电器配置上,可以考虑调整用电负荷和调节用电时间,使每位学生都能有专用的足够的供学习、生活使用的电源接口。

6.加强疏散通道的管理应从消防角度出发。学校为方便管理,选择将疏散通道锁闭的做法非常错误,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不论是从防盗还是从人员进出管理上说,都不能疏忽涉及大多数学生安全的消防疏散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地设计疏散通道和楼梯的布局,确保每个分隔区域都有两个楼梯能够通达地面,公寓出口处人员值班必须24小时在位,同时借助一些先进的监控和报警设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开启通往室外出口处的紧急消防通道门。并且在所有楼层的消防设施上,悬挂设备的名称及使用方法(醒目位置挂放消防知识宣传展板),方便学生在紧急状况下也能使用消防设备(让学生时时不忘消防安全)。

学生的学习生活必须有消防安全保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防患于未然”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做好学生公寓的建筑防火设计,可从源头减少火灾发生的隐患,让学生在学习之外有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篇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我国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中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建筑火灾的发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对于大型的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一定要做好防火安全设计工作,还要保证公共建筑中的灭火设备的配备符合标准并且保证面或设备能够有效的灭火。本文主要对公共建筑中防火安全设计评价进行了浅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1 公共建筑中发生火灾的原因及特点

1.1 发生火灾的原因

公共建筑中引起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1)由于在公共建筑中活动的人群将没有熄灭的烟蒂随地乱扔导致附近的可燃物或者垃圾起火造成的,一般公共建筑中的垃圾箱都会在不起眼的地方放置的,没有熄灭的烟蒂很难被人注意,当人们注意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所以人们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2)由于公共建筑中的电路老化、年久失修,导致通电线路过热造成的火灾,这也是最容易到主火灾发生的原因,公共建筑是大型的建筑,其内部的用电量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公共建筑中电线材质的一定要选择耐高温、绝缘性好的,为了保证人们生民财产的安全,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要对公共建筑中的电路进行定期的维修;(3)由于公共建筑中照明设备的连接不符合标准,在照明过程中导致通电线路过热致使火灾的发生,照明设备不规范的连接会直接导致火灾的发生,电路起火是最危险的;(4)由于电线接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被空气氧化,接触不好导致电阻过大引起局部电路的高温,高温达到燃点后就会引起整个电路的起火,从而导致公共建筑中火灾的发生;(5)由于明火造成的,明火的产生有很多,像在公共建筑中电气施工的过程中会经常使用明火,就很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6)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火灾的发生。

1.2 发生火灾的特点

现在的公共建筑物都具有很多的用电设备、分布复杂的电路、许多的空调设备,这些都为或在扩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果公共建筑真的发生了火灾,火会迅速地烧到公共建筑物的最顶端,而且烟雾也会迅速的向四处蔓延,火燃烧的时间越长,火焰的温度就会越高,就会降低建筑物架构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时间就会将整个公共建筑物烧塌,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2 评价主动与被动防火安全设计

2.1 主动防火安全设计评价

公共建筑设计中,主动防火安全设计是控制火灾发生率的关键因素,应将主动防火安全设计作为防火设计的重点来对待,这样尽可能地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在公共建筑的设计当中,主动防火安全设计是相当重要的,设计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主动防火安全设计囊括了火灾的报警系统的设计、消防系统的设计、灭火系统的设计以及防排烟系统的设计等几个重要的部分。

自动报警是利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开发出来的消防技术手段,体现了自动消防能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对建筑物内的环境进行监控,作出及时的反馈,一旦发现火情,则与联动控制相关技术系统将火情扑灭。火灾自动报警设计一定要安全可靠有效,在选择系统类型与消防设施控制的实现之间要有紧密的协调性。

公共建筑物的消防给水系统是极其重要的消防设施,必须要保证消火栓的箱内水枪和水带在使用时能够有效地灭火消防。对于公共建筑要根据具体的防火设计规范进行室内的消火栓给水设计与室外的消防给水设计。保障出现火灾险情时消防人员能够利用消防给水设备对火情进行控制扑灭。

在发生火情的初期使用灭火系统能够对火情起到控制和扑灭的作用,灭火系统的种类颇多,例如水喷雾、自动喷水、细水雾化、消防水泡、气体、泡沫、气溶胶、干粉等灭火系统以及灭火器。面对种类繁多的灭火系统,不同的灭火系统各自的特点与使用范围都不尽相同,对于公共建筑物而言,要根据其用途与造价成本以及内部结构等等方面进行综合,并最终选择合适的灭火系统。

在防排烟系统中,防烟的作用就是阻止火灾区域的烟气朝着非火灾的区域进行扩散漂流,一定要保障疏散通道(如前室和楼梯间)与封闭的避难场所不会受到烟雾的侵袭;而排烟则是将火灾中的烟进行稀释、排出,以防烟气的浓度在灭火的过程中上升。

以上几点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规范和规定结合建筑物的实用性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2.2 被动防火安全设计评价

被动防火安全设计主要是从建筑物的使用材料上进行设计,以此提高建筑物本身的耐火强度。它的作用在于出现火情时,能够将火势最大限度地缩小在一个范围中,不会造成建筑物倒塌等严重的破坏,为救火灭火争取了一定的时间。在设计过程中要从公共建筑物总体布局上来考虑,防火设计中必须要注意保障交通联系快捷方便。要从基本要求与防火间距以及消防车道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既要满足基本要求,也要在设计时设置出足够的防火间距,还要满足在发生火灾时消防车道能够让消防车无阻畅通地抵达火场救火。

建筑材料的耐火特性,简单的分则可以分为可燃、难燃、不燃,建筑物在火灾中受到的破坏程度,往往取决于建筑物的构件材料的耐火特性。对于公共建筑的下层建筑的构件材料的设计使用,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提高建筑物的下层耐火极限,为便于发生火灾时赢得一定的时间来疏散上层人员,且下层的结构须承受的荷载也是相当的大的,火灾时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也很严重,这样一来设计时则必须加强下层结构的构件材料的防火性能才行,才能满足防火的安全设计标准。对于重要的公共建筑如影剧院、体育馆、百货大楼等等,设计时耐火的等级要达到二级及以上;而对于地下建筑根据其发生火灾时扑救难度十分大,耐火等级必须达到一级;至于诸如居民建筑等民用建筑而言,耐火等级则达到3或4级。

对于建筑内部重要的部位,应设计单独的防火单元,以免因火灾遭受重大损失。对于面积和规模大的建筑来说,发生火灾时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的时间,把火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中,延迟火势的蔓延,这才是最关键的。正确地对建筑内部进行防火分区划分设计,防止火灾发生时烟气肆意扩散,为扑救救火和人员疏散争取时间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火分区可采用防火门、墙、窗以及防火卷帘和防火水幕带等等来对防火分区进行隔离。防火分区的作用就是根据局部的具体功能进行适当的防火设计,将建筑局部功能的损害降到最低。

3 完善安全疏散方案

公共建筑是人员密集的场所,若公共建筑真的发生火灾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以最快的速度将公共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安全的地方。目前的人员疏散方案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在公共建筑防火安全设计中要不断的完善人员疏散措施,在完善人员疏散措施的设计中,首先考虑的就是在多长时间内是安全的疏散时间,安全疏散时间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完善人员疏散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所有的影响因素全部考虑进去,而且一定要对公共建筑中的人数有清楚的了解,人员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疏散时间,要考虑疏散的条件,疏散条件会直接影响对人员的疏散速度,还要考虑公共建筑物中是否有有毒的气体和火灾发生时烟雾的浓度,这会影响在防火安全设计中对防毒的设计,这些都是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确定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制定最佳人员疏散方案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民财产安全,必须全面的考虑不利于人员疏散的所有因素,不能忽略任何一点小因素,任何一个小因素都会导致整个疏散的失败,在公共建筑防火安全设计中对人员的安全疏散设计正在不断的完善中。

4 结语

本文主要对公共建筑中防火安全设计评价进行了简要的探析,通过对公共建筑中引起火灾发生的原因即火灾发生后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引起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大都与电有关,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一定要注意对电的维修,火灾发生时人们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严重的会影响人们做出不理智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本文还阐述了主动防火安全设计评价和被动防火安全设计评价,其中主动防火安全设计是防火安全设计中的重点,主动防火安全设计是影响火灾发生的关键因素,本文还介绍了公共建筑中防火安全设计中关于人员的安全疏散措施,选择科学合理的疏散方案能提高疏散效率,而且对于安全疏散时间的确定必须科学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