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教育教学理论

初中教育教学理论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8 16:15: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教育教学理论,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中教育教学理论

篇1

 

本杰明·布鲁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在学校教育方面,他倡导“掌握学习”教育思想,即强调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坚信只要时间充足和方法得当,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水平。这一观点否定了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只有大约10-15%的学生能正真成功的“天才教育”理论。因此,在当今中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掌握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三个变量,一是先决认知行为,指学习者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二是取决于先决情感特点,指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三是教学质量,它是在学校和教师直接控制下发生变化的,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习过程会有重要的影响。另外教育学论文,布卢姆“掌握教育”思想还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体制的形成,其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以实现相应的教学目的。这些原则和方法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首先,历史教学应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合理制定历史课教学的计划工作,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制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并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教学计划。在写教案的过程中,多注重历史基本概念的解释。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历史史实的教授过程中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让学生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讲解课文的重难点的过程应该力争深入浅出,还应体现出大历史观,培养学生把握宏观历史的能力,从而促进具体历史问题的学习。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要求同学在学习新课的同时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再例如:在讲解《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一课中,可以分析日本为何有三个月内的狂妄之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观的展现中日两国海、陆、空三军军事实力对比,并总结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经济及军事实力由相当到相差悬殊的原因。最后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教育学论文,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以及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日本的狂妄之言必将不攻自破。通过分析,让学生在爱国之心的驱使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再次,在教学的同时,授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很重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杂。结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老师的板书是一节课内容的梳理,也是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因此记笔记能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当然,不同学生记忆的特点和过程肯定有所差别,应该鼓励学生探索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

最后,注重教学评价。“掌握学习”最后就是要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检验掌握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单元教学目标”,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群体教学进行反馈矫正,包括了课后测验,单元形成性测验、补救教学、再次形成性测验等过程,最后形成评价结果。这体现了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的全覆盖,其最终结果是要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所学内容。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测验。其中教育学论文,开卷考试试题内容应紧扣课程标准,符合课标中规定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闭卷考试应紧扣书本,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的重要知识点。经过反复训练,让同学们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把握住书本的重难点,最终能提高学习成绩。

篇2

英语是初中基础教育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词汇是英语学习中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任何一门外语来说,词汇都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英语也不例外,词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其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语境理论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将其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语境理论的内涵

语境理论中的“语境”一词是指事情发生的背景或者是场景,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语言对象,语境理论则是指在特定的语言背景下或者是相关的语境里来达到某种学习的目的,将语境理论引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来理解、认识新词汇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新词汇的具体使用规则,最终掌握新词汇。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使用语境,因此要想真正了解和学习一门语言的词汇,就必须将其放到语言特定的语境中来学习和认识,从而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词汇的含义,才能掌握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规则和规律。在引入语境理论的词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角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新词汇进行全面的审查和了解。语境理论引入英语词汇教学中主要有两个部分,即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两种不同的语境给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两种不同的语境所强调的方面也不同,第一种语境倾向于表现不同的交际场合、背景以及不同的交际对象时所需要进行的词汇的选择,如在形容男人好看的时候,使用的是“handsome”,而夸女人漂亮的时候往往使用的是“beautiful”。第二种语境则更加侧重于词汇的固定搭配,即常用的词组。

二、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语境,确定词义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的基础是词汇,因此词汇与文化之间也息息相关。英语是西方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交际符号,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是来源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是对文化的一种反映,在反映文化的众多因素中最敏感的就是词汇,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词汇就可以发现不同语言的巨大差别。而很多语言词汇的产生都深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即使是相同的词语,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老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词汇的基础层面的讲解上,还要借助相应的语境,让学生了解词汇的不同意义,将学生从传统的词汇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而真正地将文化背景与词汇教学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准确地运用词汇。

例如,在汉语中的“狗”,一般情况下都有一种贬义的色彩,“走狗”等词语都是最好的表现,然而这个词在英语中却有很大的不同,“dog”在英语中则是有褒义的色彩,人们常常会说“You are a lucky dog”,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引入多种多样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

(二)借助语境,猜测词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词汇的意义会逐渐发生变化,衍生出很多其他的意义,比如说社会意义、内涵意义,以及外延意义。以最后一种意义为例,它主要是在原意的基础上对客观现象的属性进行意识层面上的概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词汇的外延意义讲授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词汇的外延意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词汇,可以将词汇的理解与阅读结合起来,阅读理解中常常会呈现出特定的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学生可以联系文章的上下文,从而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义,猜测词汇的真正意义,而不是将其直接与已有的意思进行对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词汇的内涵,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推测能力。

“right”一词在英语中有多种意思,“正确的”“向右”等,这是学习过程中经常见到的,但是在“He should have that right”这句话中,通过翻译可以发现以上两个意思都不对,在这里right的意思是“权利”,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了解一个词语的另一种意思,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其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借助语境,选择词汇

一词多义不仅在汉语中普遍存在,在英语中同样存在,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仅仅简单地将词汇与意思进行对照,这种方式比较死板,随着词汇意思的不断变化,这种方法很难跟上变化的速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引入语境理论,要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打破学生理解的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词汇的真实意义,从而保证其在做题以及交际的时候能够选用正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

篇3

近些年,多元智能理论被引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与我国新课程标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符的。作为当代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多元智能教学理论,挖掘其价值,使其能够更好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服务。

一、语言智能活动

初中英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采取语言智能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又姓莆沼⒂锏难习技巧和学习策略。主要活动有:成语接龙、微型演讲、讲故事等。以下针对两种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介绍。

1.成语接龙。成语接龙游戏可以检验学生的单词掌握状况,测试学生的词汇量以及发音状况。成语接龙游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学生利用前一个单词的尾字母作为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并拼写单词或造句。比如:Apple-Eat-Tell-Listen等。第二种形式是通过一个单词而想出与这个单词释义类似的单词,也可以由教师命名一个主题,学生按这个主题联想单词内容。比如:教师提出以交通工具为主题,让学生拼写出单词,如“bus、coach、line、taxi、train”等。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并对个人词汇量的掌握有所了解,让拼写和发音得到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

2.微型演讲。教师给定一个演讲主题,并要求学生在5到10分钟内完成主题的演讲任务。学生需要准确把握各词汇的使用,并在演讲的同时,确保英语词语规范使用。比如:教师以学生的饮食习惯为主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喜欢的食物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二、数理逻辑智能活动

数理逻辑智能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字的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对事物的推测能力。这种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对事物的推测、对句型的排序,或对英语知识的内容进行分类,或是猜谜、分类,总而言之,无论哪种推理方式,都以提高学生个人英语学习能力为目的。

1.推测。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推测能够在最短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资料进行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学生需要按照播放的视频资料内容推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尽量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文章的好奇心,让英语教学课程顺利开展。

2.句子排序。将句子排序作为一种数理逻辑智能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英语语法的使用技巧和策略,并利用多种描述方式完成同等含义的表达任务。教师将排列有序的句子打乱,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还原句子,首先,学生需要对个单词的内容了解;然后,按照已学过的语法知识,对单词重新排列。这个过程考查了学生的词汇掌握,且能够对学生冷静思考的能力进行训练。

三、空间智能活动

具有较强空间智能思考能力的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判断,并以转换的视角完成对事物内容的分析。教师应有针对性的锻炼学生的空间智能思考能力,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运用图标、信息转换、设计海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属于自己的空间世界。

1.信息转换。学生在接触信息的过程中,会根据个人学习能力和对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将信息以特殊的方式进行记忆。为方便学生接受全新的英语课程知识,教师将主要信息以图表和地图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记忆结构。由于学生对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的感知能力较强,因此,针对这种学习状况,教师给出了以下教学图案:

在这个地图中,包含了个游玩地点的详细信息。学生只需按照地图指示就可以顺利进行游玩。通过仔细观察地图得知,教师利用英文进行方位的标注,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空间感进行训练,让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价值,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智能掌握能力。

2.设计海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设计能力的不同,教师给出一个特定主题,让学生按照自身喜好设计海报,海报内容以突出阅读效果和观赏效果为主,并要求海报尽可能突出学习内容。比如:教师给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题的海报设计,要求学生突出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学生按教师要求首先了解大熊猫的生活喜好,然后搜索英语中关于大熊猫的介绍,并在海报的特殊位置用英文进行标注,保证学生在观赏海报的同时学习英语知识,并对空间智能进行训练,让教师的英语教学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空间智能活动

1.信息转换。将信息用图表或地图的方式转化呈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地理解阅读材料。同时,也将使学生对于色彩、线条、形状、空问的感知以及互相问的联系更为敏锐。以卜是7B Unit 4 Find your way课本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一游玩地图中,文中大部分信息都被清楚地概括和显示了出来,学生将对动物园中各动物的方位有清楚的认知。在完成这一地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阅读课文,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如何用英文表达方位。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空问智能和语言智能都将得到提高。

2.设计海报。设计海报将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收获良好的阅读效果。为了设计一张出色的海报,学生需要自主阅读对文章有整体的感知后才能化作笔头可视化的海报。例如,在8A Unit 5 The story ofXiWang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画一张关于如何保护大熊猫的海报。海报需要包括大熊猫的生存问题,人类采取的行动以及保护建议。这一活动将英语阅读与乐趣很好地结合,有利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空问智能的发展。

五、结语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发现,该理论在我国虽然属于起步阶段,但是其所倡导的理念与我国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作为新一代中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教学理论与经验,并能够将其合理的运用到中国教育中,为建立更加完善、先进的中国体系做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