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工业垃圾治理

工业垃圾治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2 14:55:3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工业垃圾治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工业垃圾治理

篇1

[3] Wade DT,Collin C. The Barthel ADL Index: A standard measure of physical disability?[J]. Int Disabil Stud,1988, 10(2): 64-67.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

[5] 晏妮,李振龙. 依达拉奉对心梗大鼠梗死灶周边交感神经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J]. 微循环学杂志,2013,23(3):25-27.

[6] 何远东,卞立松,许亮,等.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脑损伤后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 21(4):305-308.

[7] 潘茂才,夏治民,王德江,等.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J]. 现代医院,2013,13(8):54-55.

[8] 南成海.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67-68.

篇2

这项研究以加利福尼亚州1004名年龄在2岁至5岁之间的儿童为对象,发现517人患自闭症谱系障碍(即广义自闭症),172人生长发育迟缓。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中,48人的母亲患妊娠糖尿病,111人的母亲体型肥胖,148人的母亲有高血压等疾病。发育迟缓的儿童中,20人的母亲患妊娠糖尿病,41人的母亲体型肥胖,60人的母亲患有高血压。研究人员推断,儿童患自闭症与产妇有妊娠糖尿病之间关系不大,而产妇体型肥胖或高血压与儿童患自闭症相关,婴儿生长发育迟缓则与产妇肥胖、妊娠糖尿病和高血压问题有关。

常吃洋快餐,抑郁风险高

研究表明,经常吃洋快餐或批量烘焙的食物(甜甜圈、蛋糕、羊角面包等)可能会增加患抑郁的风险。

科学家收集了8 964个受访对象,他们以前都没有被诊断患有抑郁,也没有服用过抗抑郁药物。评估时间平均为6个月,在这段时间里,493人被诊断出抑郁或者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洋快餐的人,患抑郁的风险比极少或没有进食该类食品的人要高出51%。该研究负责人指出,两者的联系非常紧密,就是说“吃得越多,越容易抑郁。”另外,那些吃洋快餐和批量烘焙食物最多的受访对象,除了饮食习惯糟糕(水果、坚果、鱼、蔬菜和橄榄油摄入较少)外,普遍存在吸烟和每星期工作超过45个小时的情况。

多种名牌茶叶被指农残超标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先后在北京、成都和海口对9个茶叶品牌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递送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调查涉及9个品牌的18种茶叶,共检测农药种类29种。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御茶园、中茶、日春等9个茶叶知名品牌都在其中。在调查的18个茶叶样本中,12份茶叶样本被检测出灭多威、硫丹及氰戊菊酯等违法违禁农药残留,14份含有多菌灵、苯菌灵、腈菌唑、氟硅唑等残留农药。据了解,这几种农药可能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或损害遗传基因。

该机构呼吁茶叶公司尊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诉求,立即着手建立完善的茶叶供应链追溯体系,对茶叶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杜绝高毒剧毒农药的使用,并切实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二氧化碳增加令人发胖

丹麦研究人员提出一项大胆假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人们越来越胖。不过,这一理论尚需更多实验证明。

丹麦学者在一项数千名丹麦人参与的,名为“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及决定因素”的研究中发现,不论胖瘦,参与研究志愿者的体重在过去22年间均以相同比例上升。科学家在寻找导致人们变胖的因素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幅度与人们体重增长的幅度基本相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大脑荷尔蒙食欲肽,而它的分泌受二氧化碳浓度影响。食欲肽又称食欲素,是下丘脑神经元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除了通过延迟饱腹感来增加食物摄入外,还对睡眠与觉醒有重要调控作用。研究人员推测,人们吸入更多二氧化碳,致使血液酸度增加,继而影响食欲肽的分泌,增进人的食欲,使人更容易发胖。不过,运动减肥者不必因此而担忧,因为跑步会促进血液循环,让人呼出更多二氧化碳,实际上进一步证明了运动有益健康这一说法。

辣椒可预防心脏病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辣椒和胡椒中的辣椒素能够起到降血压和血胆固醇的功效,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脏病。辣椒素是辣椒的活性成分,正是这种化合物让我们吃辣椒时产生灼烧感。

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为两组仓鼠提供高胆固醇食物,而后为其中一组提供含有数量不等的辣椒素的食物,为另一组提供不含辣椒素的食物,随后对影响进行分析。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辣椒素能够通过减少堆积以及加快分解和排泄的方式降低有害胆固醇水平。此外,辣椒素还能抑制一种导致动脉收缩的基因的活动。动脉收缩导致流入心脏以及其他器官的血量减少,通过抑制这种基因的活动,肌肉能够得到放松和扩张,进而提高血量。

不过,专家并不建议人们过量食用辣椒,因为辣椒并不能代替经过临床检验并证明有效的处方药。

常食反式脂肪酸使人攻击性变强

美国研究人员调查945名男女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和行为变化,结果发现,不论年纪大小,那些常吃含有反式脂肪食物的人更具攻击性。研究人员询问研究对象的攻击历史、攻击手段、自我评价、易怒程度等信息,采用“外部攻击行为”评判标准,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等因素后得出上述结论。研究带头人指出说:“我们发现,更多的反式脂肪酸与更强的攻击性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反式脂肪酸又称反式脂肪、反型脂肪,一些使面点酥松的油脂、人造黄油和用于油炸的食用油均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大豆油等植物油经氢化处理也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

常吃巧克力,身材更苗条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调查超过1 000名成年人后发现,平均每周吃5次巧克力的人比不吃的人体重轻2.3~3.2千克。研究人员认为,巧克力中的抗氧化物质儿茶酚能促进肌肉生长。另外,对保持身材而言,摄取次数比摄入量更重要。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加深巧克力有利心脏健康的概念。先前研究显示,每天食用6.7克黑巧克力能有效地促进心脏健康,可减少罹患心脏病几率。但尽管如此,因为热量较高,专家还是呼吁食用巧克力需适度。

非转基因大豆将迎来机遇

今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网公布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意见稿的出台,一方面意味着转基因食品或将受到国家政策的遏制,另一方面使非转基因粮食,特别是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再次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篇3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备受政府的重视。城乡融合进程中,城乡人居环境发生了改变,一方面,城乡融合加速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另一方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或蔓延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从重要性上来讲,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关系着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反过来也会影响城乡融合的进程,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目标和治理措施。

一、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及治理困境

近年来,我国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在环境建设方面也在极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农村环境的连片整治、农村清洁工程等,在政府的推动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受传统农耕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村工业污染问题严峻城乡融合的同时,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一些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农村工业总量逐渐增加,这也加大了农村环境的压力。且在农村工业发展过程中多数地区没有做好污染预防和处理工作,反而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主要表现为:工厂地理位置分布不合理,造成农田和水利的污染,不仅容易产生纠纷,也危及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农村工业规模在扩大,但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更新缓慢,污染总量在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农村工业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大;现有的农村工业污染监管不足,且缺乏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1]。基于上述问题和情形,农村工业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二)农业污染问题难易解决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长久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化肥等,且小农经营模式导致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难以使用,大量的化学品造成了土壤和水体污染。城乡融合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能够专注于农业耕种的人数变少。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反而人们在农业生产时更加依赖于农药、化肥。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时,农民秋收时会将秸秆等进行二次利用,作为能源使用,但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之后,农民对秸秆转化成能源的需求减少,因而近年出现了大量的秸秆焚烧现象,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在养殖方面,目前许多家禽的粪便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多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这也给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造成了污染,且由于农村中饲养家禽数量的增多,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忽视。

(三)农民生活污染趋势加剧生活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污染,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品,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更为强烈,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城市居民身上,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农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比较简单,且没有垃圾分类处理的专业设施,每年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难易处理,这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不强,经常随意丢弃垃圾,加大了垃圾的处理难度;二是许多农村地区缺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没有生活垃圾管理主体。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大量的生活垃圾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部分农村地区形成了脏乱差的人居环境。

(四)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城乡融合发展既给农村带来了诸多利好,同时城市为提升环境质量,城市的污染也在向农村转移,如一些高污染企业迁至郊区或农村。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或蔓延,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进一步加剧了原本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土壤一旦受到污染,也会被农作物吸收,加大了农产品污染的隐患。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部分城市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且农村地区缺乏集中的垃圾处理厂,或是没有将这些城市垃圾运回城市,使得农村堆放的垃圾总量增多。农村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生物多样性遭到,气候也会受到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源于当前环境危机,原有治理方式迫切需要改变。为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协调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同时弥补资金不足、技术不足、保障不足等问题。

二、城乡融合视野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目标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为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负责,同时也是为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负责。城乡融合不仅是经济的融合发展,更体现在社会、生活、文化、环境等多层面的有机互动与融合,且在城乡融合进程中要避免城市污染向城市蔓延,农村环境治理更要汲取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一)以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城乡融合等发展战略,以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为前提,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处的空间环境,鉴于农村原有生产方式、资源和能源使用方式、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问题,环境治理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具有复杂性,因此要综合考虑和整体设计,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统筹农村居民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治理措施,制定完善的人居环境改造方案,进而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以改善环境和农民生计的可持续为共同目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是要放弃发展经济来保护环境,实际上,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最终依然要依靠经济发展和技术力量。农村人居环境包括人们的居住环境,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们也看到农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得到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这些都归功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新时期,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从长远角度考虑,我们要树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平衡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增加农村的收入,同时要高度重视工业污染问题,不能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而是在充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如绿色农业、绿色旅游业、新能源产业等[2]。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发挥城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道路、公共卫生间、垃圾处理厂、绿化带等。此外,通过拓展农村公共服务,还可以为低收入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环境。

(三)以统筹发展和融合发展为主要目标城乡融合发展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也应抓住机遇,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发展。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城市面临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紧缺的问题,而一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如何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农村发展的角度来看,城乡融合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发展面临劳动力不足、人才不足、技术不足的问题。鉴于此,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要以统筹发展为目标,协调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发挥城市和农村现有的优势,只有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才能从整体上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综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任务艰巨,且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人居环境的改善能够为乡村发展奠定物质、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同时,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还不够完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的现状,在持续发展、统筹发展、环境与生计双赢目标的指引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着重考虑如下方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