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语言康复护理

语言康复护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8 11:23:5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语言康复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语言康复护理

篇1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篇2

脑血管病是一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国内研究资料显示,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脑血管病患者可产生各种言语障碍[1],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觉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对患者的正常交流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改善患者语言障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脑血管病语言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脑血管患者语言障碍的临床康复护理方式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脑血管病语言障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0-79岁,平均(67.50±10.23)岁;其中脑梗死患者38例,脑出血患者24例;按照失语症分类,其中Broca失语37例,Wernicke失语14例,完全性失语8例,命名性失语3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为:0级:无有意义的语言或听觉理解能力;Ⅰ级:言语交流有不连续的言语表达,但听者在言语交流中感到困难;Ⅱ级:在听者帮助下,可能进行熟悉话题的交谈,但对陌生的话题不能表达,双方都感到交流有困难;Ⅲ级: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级:言语流利,但有时出现理解障碍,;Ⅴ级: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患者自己有所体会[1]。根据评估标准,0级6例,Ⅰ级21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Ⅳ级2例。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护理方案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1例,观察组患者31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环境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常有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易怒。病人一般都需要家属陪伴,希望得到更多关心。患者虽无正常的语言交流,但是可以从非语言方式中获取到对方的信息,护士在为患者服务时应该做到热情、微笑、亲切,采取非语言方式在互相交流中建立起可信任的形象[2]。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维护其自尊心,耐心说服其克服害羞,自卑心理,要尽早开口大声说话,即使不清楚或不流利,也要给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责任护士、家属及亲朋好友多与病人交谈,缓慢清晰的解释每一个小问题,直至病人理解。当患者说话时,要认真倾听,并经常随时点头表示理解,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如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失败多次后,要给其讲一些真实的病例及趣味小故事,缓解病人的尴尬局面[3]。

1.2.2 康复护理干预 ①言语治疗通常都是由言语治疗师制订计划并负责具体治疗实施的,责任护士应了解训练内容,重点是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学习和运用各种交流技术,促进言语功能的恢复。利用每天做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治疗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将每天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动作告诉患者,并帮助其学习、复述出对应的词语,如:吃饭、喝水、睡觉、起床等。②协调安排好各种治疗时间,言语治疗宜安排在上午,每次训练不要过久,最好在30分钟左右。训练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能够引起患者的兴趣,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③按照语言康复要求,加强日常语言训练,训练中所选择的内容应设计在成功率的70%-90%的水平上,每次让患者感到有成功的希望;重视每一次与患者接触的时机,尽量与患者多交流。④与患者交谈时,语速要慢,力求简练、通俗、易懂,对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还应配合手势、图片或实物等。

1.3 评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语言障碍的评估标准提高2级(如由Ⅰ级提高到Ⅲ级),为显效;评估标准提高1级,为有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语言障碍情况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采用院方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 论

脑血管病是当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其导致的语言障碍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交流造成较大影响,临床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康复训练能够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改善语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患者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脑血管病卒中后语言障碍的发生率为21%~28%。其原因是大脑皮质言语功能区受损,对语言信号的认识和表达障碍,理解和运用言语能力缺损, 即后天获得性的对各种语言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的表达及认识能力的受损或丧失。现将我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所致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4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39~73岁,平均56岁。运动性失语22例,感觉性失语35例,混合性失语17例,均为意识清晰,精神正常的患者。

1.2 失语的种类

脑卒中引起的失语可分为3种。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混合性失语。运动性失语患者表现为自发语言为非流畅性,多数能听懂日常口语,主要是构音困难,应着重给患者讲口形、示范。对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训练主要是多与患者讲话,要求患者不能用体语,尽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感觉性失语表现为自发性语言是流畅的,复述时有错语,听不懂对话,患者常意识不到自己语言的缺陷,因而产生一种丰富的,但不正确、无意义、发音良好的句子。完全性失语者由于病灶较大,损伤基本占据整个大脑左半球,病情较重,听理解和口语表达都严重受损,听和说能力较差。

2 结果

通过治疗护理所有患者效果均较好。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失语患者最初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害羞等。此时,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边,耐心开导,不失时机地给予患者鼓励安慰,耐心听患者讲话,告知患者失语是暂时的,只要反复训练,语言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增强患者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康复训练。心理康复贯穿治疗始终,是康复护理的关键。

3.2言语康复训练

3.2.1构音障碍训练法 常在患者神志清醒后开始,采用示教―模仿法进行发音器官运动训练。①口唇的运动训练:指导患者鼓腮、抿嘴、吹蜡烛,反复进行;②舌的运动训练:首先指导患者尽量将舌往外伸,然后舔唇,将舌向外上、外下、外左、外右运动,由慢到快;③软腭抬高训练:将口张开,舌向外上翘,反复多次训练,发出“啊”音;④渐进性语言训练法:进行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后,再训练发“啁”音功或唇音,然后过渡到发单音节、单词、词汇、句等,反复训练;⑤针对性语言训练:重点放在语言训练上,轻者采用口语训练说绕口令,逐渐加快速度,重者着重练习发准音,如“啊”、“哈”、“吧”等[1]。

3.2.2感觉性失语 本组患者能说话,但听不懂自己和别人的话意,和患者交谈中必须使用视觉刺激,帮助理解。①视觉逻辑法:如给患者端上一盆水,并拿出毛巾和肥皂,然后说“洗脸”,患者可以按照指令去洗脸,如此反复使视觉与语言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的能力。②手势法:如说让患者“洗脸”,患者不能理解,但与用毛巾示意洗脸的手势相结合起来,患者很快就能接过毛巾洗脸[2-3]。

3.2.3非语言沟通训练法 开发非言语的能力,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有效地与周围人发生有意义的联系,促进患者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对经过训练已无希望恢复实用性口语能力的失语症患者,可考虑进行一些简易手势语训练或口语,还可以运用体态,仪表语言、近距离的行为动作、写字板、呼唤器、摇铃等。同时适当应用眼神,可稳定患者的情绪[4]。

3.2.4进行患者自我训练、家庭训练指导 让患者家属掌握训练方法、时间、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护士在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安排训练,重点应该放在听力理解和口语康复训练上,着重训练患者与人交流的能力,对文化水平高者,在口语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读和写的训练[5]。

3.2.5利用语言训练磁带练习 我们将日常生活用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录音带,每面磁带有30 min练习内容,每次练习5 min,间隔休息15 s。磁带配有背景音乐,起始处有一段鼓励、暗示患者进行语言训练的录音。运动性失语患者即可通过录音机跟读语言训练磁带录音进行听说练习,改善发音,应先易后难。我们一般先让患者练习2个字的词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根据患者语言康复的情况练习句子,每次练习30 min,2次/d。

4 康复训练时机

目前认为,语言康复训练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是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以后开始较好。部分患者通过早期言语训练可以得到完全康复,部分失语患者可在残存语言的基础上扩展语言表达范围,重新走向社会,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以及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越来越高。面对这种现状,护理人员除了做好康复训练方法指导,还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因为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容易使他们丧失治疗信心,从而痛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留下了终生的遗憾,所以,患者的心理护理很重要,但是对其家属的心理支持也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王春英.脑卒中致运动性失语伴构音障碍的早期训练[J].护士进修杂志,2006,3(3):279-280.

[2]李春娥.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J].家庭护士,2007,4(4):16-17.

[3]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