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网络的产生原因

网络的产生原因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3 17:04:3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网络的产生原因,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网络的产生原因

篇1

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实时或相对延时的形式,以文字、数字、字母和符号为主要载体,存在于具有共享性与开放性的网络聊天室、网络社区、博客上,是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和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王英指出:“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者“网络热词”。[1]网络流行语注定是个充满争议的新鲜事物,不同的人对它的看法都是各不相同的。

一、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客观原因

(一)网络时代的到来给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载体

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是20世纪末人类科技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网络对社会的渗透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上,还体现在对语言的渗透上。网络对语言的渗透体现在它为网民们提供了畅通无阻、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网民们可以用这些交流方式畅所欲言,而网络流行语恰恰是由于这样畅所欲言而产生的。网络为网民们提供的这样一种平台,是网络流行语产生和发展的必备的物质条件。

网络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基础。从1994年以来,我们国家的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网络也越来越普及,人们办事情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我国网民大多是年轻人,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片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可以标新立异和崇尚自我的地方。人们上网聊天的时候往往会使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由于没有人对网络语言进行限制,他们往往会使用一些标新立异的语言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当这些语言被创造出来之后,就可能会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传播的人多了也就成为了网络中的流行语言。网络流行语也离不开网络,网络兴旺则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机会就大了。可以说,网络流行语是语言与网络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网络语言活跃的基础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呈现出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空前活跃的整体局面,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为网民们提供了一个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社会环境。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标新立异的语言,它本身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网络流行语甚至低俗不堪。如果是在其他时期的话很可能不会有人敢用,人们也不敢放开思路大胆地创造形形的流行语。可以说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给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外部因素。设想一下在百多年前封建社会,文字狱盛行的时候,如果有人敢肆无忌惮地发表个人观点,那往往会遭受灭顶之灾,根本就不会有人敢于创造、乐于创造那些新词新语了。

(三)网络知识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增加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随着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在不断的加深,网民人数也越来越多,而网民人数的增加使得网络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网络流行语主要出现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和虚拟聊天室中,受制于特定的交际环境。这一交际环境要求使用者必须懂电脑、必须会上网、必须能顺利的完成文字和符号输入、必须多少懂点外语。网络知识的普及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网络交流中来,而网民人数的增加,使得网络流行语出现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而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和虚拟聊天室中聊天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懂得更多的网络知识,他们有着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聊天;为了节省上网聊天的费用,也为了使自己的言语能够标新立异,他们往往会别出心裁地创作出简短而又风趣的网络语言,或者会将一些比较流行的网络流行语收集起来,在以后的聊天中使用它们。网络流行语诙谐幽默的特色能够缓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知识的普及扩大了网络交际的规模,网民人数增加更直接的使网络流行语的创作群体扩大,两者都大大提高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率。

(四)汉字输入法的制约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重要因素

篇2

⑤钟瑛、刘海贵,《网络身份的意义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⑥薛可、余明阳编:《人际传播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⑦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苟建新译:《互联网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篇3

1.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发展使世界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与现实的社会不同,网络社会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物理界限。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使主体摆脱了束缚,在网上,你可以随时到商店去购物,可以随时浏览世界各地的新闻。正如美国网络专家威廉・奥尔曼说:信息革命带来的最基本的变化是,它有能力以甚至十年前还不可想象的方式,使人们紧密联系,消除“这里”和“那里”的边界。同时,这种开放性的对象是全体有能力的主体,也就是说,只要有一点上网知识的人就可以加入到网络社会中。网民们在就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讨论中,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只让手中被动接受信息传播方式形成互动的模式,以期待更多人的关注。

2.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一是:网络社会主体的匿名性与身份扮演。二是:网络社会传播内容的不确定性。“我们可能会习惯于栖息在某个身份里,它看起来对于我们是顺理成章的,但他只不过是一种表演。而互联网打破了身份的外在表达与现实世界中用来表达他的肉体之间的联系。”在网络社会中的主体即人可以摆脱现实社会中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决定现实人的一切因素,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想要的一种存在状态,而这种状态只局限于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人们存在于一个按自己意愿构建的理想社会中,在这个虚拟的社会中人们的存在是毫无责任与现实意义的,是与现实社会毫无关联的。在现实社会中,姓名、性别、年龄,人们没有能力决定和选择,但在网络社会中,却可以摆脱这种伦理道德环境、意愿去设定。在现实社会,一个沉默寡言,在事业上无所作为的男人,在给自己设定的虚拟身份中,可能扮演一个侃侃而谈,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这表明了匿名性、身份扮演和信息选择给网络社会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人们面对的只是硬生生的电脑屏幕,而不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这些不确定因素凶横为网络社会安全和伦理问题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3.网络社会的主体具有自主独立性。网络社会中的主体存在于这个虚拟的社会中时,完全陷入另一种生存状态,在这里,人们可以完全逃避世俗的眼光和现实的生存法则,甚至可以不用顾及法律的条文,主宰虚拟“我”的只有自己,都是网络社会中的个人性的行为,个人性的思想,这种主体的自主独立性为导致伦理道德问题的重要因素,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符合新世纪人们的个性追求。网络社会主体的这种自主独立性让人们有可能产生出具有创造性、富于表现力的媒介产品。如:博客、播客,在这样的空间就是人们自我存在的表现方式,使个人展示给所有网络人的自我家园。

4.私人信息的公共性。网络中的博客,论坛上的话题有很大一部分是涉及私人领域,如:个人体验经历、名人隐私等,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权,如:前段时间的“虐猫事件”个人资料的公开引起网络社会乃至现实社会中强烈反映,导致当事人正常的生活工作严重受到干扰。

二、网络社会伦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

1.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主体迅猛增长是网络社会伦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这就是麦克卢汉著名的媒介即讯息理论,他不仅预言了一种新的媒介的发展,同时,还说明了网络这个传播工具在社会发展变革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2.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业务的不断拓展,网络主体数量逐年增加。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软件架构师比尔・盖茨说:“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出新的革新――生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他们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去终结那些极端的贫穷和非恶性疾病的死亡。”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网络就像手机普遍一样走进千家万户,不再只是文化、地位高的人的独有宠儿,网民数量的暴涨使网络技术与之迎合并不断发展。网络正在影响着作为整体的人类。

三、高科技、快节奏的生活冲击着人类原始伦理道德的标准,是网络社会伦理问题形成的主观因素

网络刚刚应用于社会时,只作用于社会某一方面,它不能对整个社会文化乃至伦理道德造成影响,但随着电脑在社会中的普及,网络的接入的简单化,使人们走进网络的门槛降低,互联网迅速的普及率快速增长。网络所带来的伦理道德的变化影响到生活生产的每个部分,尤其对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来说,它的诱惑力是不可抵御的,因此,网络正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