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6 16:23:4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养结合的优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3.菊飘香,插茱萸,欢欢喜喜过重阳,登登高,望望远,释放快乐无烦恼,斟满酒,敬敬老,父母安康永不老,表思念,送祝福,愿你幸福永相伴,重阳节愿你开心无限!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祝福远方求学的学子以及打工的朋友们重阳节快乐!
5.重阳节,情谊久,万千祝福在心头;愿你幸福享个够,家庭和美无尽头;事业高升不发愁,工资高涨有劲头;开开心心到永久,生命甜蜜无烦忧!
6.九九重阳登高望,瑟瑟寒意起秋风,鸿雁一路向南飞,游人漫步丛,彼此纵然难聚首,思念依然在心头,品饮牵挂酒,烦恼苦闷去无忧,短信谱写真祝福,字字送出暖问候,重阳佳节好心情,愿你幸福到永久。
7.重阳节又来到,祝福怎能不到,祝你事业红火节节高,收入翻倍往上跳,朋友仗义直叫好,家庭和睦和谐妙,祝你重阳节快乐!
8.我的问候不急不缓,恰好在重阳佳节;我的祝福不长不短,恰好让你欣慰;我的牵挂不多不少,恰好能让秋风刮起,送到你身边,问候你,你现在好吗?
9.阳黄,正是佳节好时光;重阳桂花香,香气扑鼻满庭芳;重阳糕点甜,甜香迷人乐开颜;重阳祝福美,声声问候暖心扉!愿老朋友,节日快乐!
10.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睡觉。重阳已到,朋友要快乐哦!
11.你是在这个秋天最美的一道风景,你是十月最灿烂的笑容,你是中秋国庆之后我最想见到的人,你是重阳这天被我记住的人。我爱你,亲爱的朋友!
12.一年一度九月九,二九相重爱永久,日月并阳踏金秋,称心快意品美酒,乐在其中伴长久,祝君快乐重阳节,长生久视双九九!
13.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奉上九杯酒,甜美到永久,九九重阳节,祝福我来送,甜蜜你来收,幸福储存下,快乐转发中。重阳节快乐!
14.九月九是重阳,烈酒香醇菊飘香;九九相碰在重阳,万丈光芒耀吉祥;九九相约在重阳,好运双双齐送上;九九归真在重阳,步步登高人安康;祝重阳喜洋洋!
15.又是一个艳阳天,九九重阳登高山。车往人来爬高坡,高瞻远瞩天地宽。高扬示吉祥,茱萸飘香保平安。挥洒祭品天地间,幸福一生扬順帆。愿终身幸福!
16.送你一棵幸运草,愿你好事连连有;敬你一杯健康酒,愿你快乐又长寿;送你一条短息语,祝你重阳节日乐!
人力资源和培训是企业获得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训练有素的工人是达到当今全球制造行业高标准的必要条件。因此,教育具有战略重要性,也是确保企业今后获得成功方面的一项远期投资。
学历教育是指我国由来已久的高等教育,而职业教育的历史并不长。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要使高中阶段的教育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国产生了以短期职业大学为代表的高职院校。经过试点、扩大办学规模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新模式逐步清晰,即高职教育“中国模式”。在这以后,国家逐渐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文件。
职业教育的机构是各种职业教育学院、各种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教育程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共五个级别。尽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实际上还未达到与学历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思想,目前还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但是,职业教育是目前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传统思想将会逐渐发生转变。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适用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具有科研优势,而企业是生产和经营单位,两者合作,能够取长补短,能够开发出创新的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提高学校的名望。
本文作者对北京一家制造型企业用人部门的访谈中,在用人过程中,认为职业教育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职业教育包含“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教育三方面。根据工作情况,重点排序是: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而学生自身素质不是很高,特别是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素质较低,表现为:缺乏时间观念、欠缺大局意识、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性非常差。虽然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学习掌握操作技能能力较以往有所提高,比非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学习进度快,但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感。
②技术性岗位的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入职后,一般3-5年方可能独立顶岗。原因是,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较为欠缺,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1.我们来借鉴一下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德国的企业能够判断学生的成绩,从而提升他们在管理层职位方面的关键能力。德国的系统化和策略性路径确保卓越的教育质量和较高的保留率。
“双元制”(Dual System)职业培训结合了理论和实践,是德国开发和制定的教育模式。学生在两个独立的法律实体进行学习,其共同目标是学徒的职业资格。这个体系充分利用了职业学校的理论知识以及企业的实际业务培训。学校和企业通过协调其课程提纲和共同承担教育责任来进行合作。
模式化的企校合作是,学生第一年至一年半在学校学习基本技能;第二年到第三年在企业进行实习,这期间会被指派到不同的部门或生产线进行工作,由熟练的工人担当指导员;最后一年会进行最终的考核,并被最终指派到某个部门工作。
2.结合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和企业使用职业教育学生现状,提出以下培养建议:
①从市场角度来说,职业教育的内涵定位应是帮助学生在就业前,掌握一项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并同时具备一定的、可实现个人发展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职业教育应推广深化定向管理方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企校合作,针对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编排,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深化办学方向,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教师,特别是负责制定专业、教授课程的教师,应定期到企业了解和参与一些普通工作,获取信息,修正和调整办学方向,更好地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
③互聘专家。学校教师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针对企业员工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的问题,给工人上课,或与工人一起研究探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企业的技术人员去学校上课,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传授工作经验。
④有针对性地跟踪从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后,自身的工作发展情况,听取意见。
⑤职业教育过程中,实践、实习的机会应加强,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有感性认识和充分的了解。以便毕业前、后,能够作出最终的选择。
总之,发展企校合作办学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有益。
1.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突出能力培养。一是聘请园艺企业的老板、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到学校来,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与专业老师共同分析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二是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打破“三段式”习惯和学科制课程体系,重新设置课程模块,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制定出各模块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大纲。三是加大实训课时量,压缩理论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比例达到46;四是将各项技能的培训与果树生产的季节紧密结合,并合理安排在全学程中,使学生在校三年中能接触到果树生产的周年管理和营销的各个环节,同时制定出了详细的技能培训进程安排表;五是将技能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与实训交替阶段,主要在校内和距离学校较近的果园进行;第二阶段为顶岗实习阶段,全部在校外教学基地进行。
2.建立高标准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学习技能创造良好的职业情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充实了校内的作物生理、土肥、植保、栽培实验室,新建了园艺专业综合实验室、专业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在教学实习农场建立了标准化果园。同时,学校积极与延安市科技局、果树局及国家科技部有关专家联系,经多方努力,重点选择了一些用工需求量大、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可以解决学员食宿的果园和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借助它们的果园、设备、技术及管理优势实施实训教学活动。
3.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和管理工作,优化工学结合环境。为了使学生顶岗实习能顺利进行,防止工作中出现推诿和分工不清的现象,首先,学院请主管农业和教育的副市长主持,与基地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了实训和技术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教学基地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一切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免费为学生和带队教师提供食宿。并且,教学基地对学员各个阶段的出勤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考核,发给一定的奖金和补助。另外,高度重视学生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工作,每项技能都有考核标准,每个学生都有考核档案。顶岗实习结束后,由基地进行综合鉴定并发给考核证书。这些措施都很好保障了顶岗实习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注重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学院聘任合作企业的主要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学校指派专业教师到基地参与学生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制定实习计划,共同实施考核。近年来,本校园艺专业的老师已全部轮流到基地带领学员顶岗实习,所有园艺专业的教师都取得了专业资格证书。
5.对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培训。近年来本校分批派出了23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了中德技术合作加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培训班,引入了“行动导向”的教育理念,学习了德国“双元式”教育模式、CBE教育思想、模块教学教案设计等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为实施工学结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6.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组建了由院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建成了“苹果无公害生产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为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7.推行“订单式”培养。2007年,为配合延安苹果产业北移战略的实施,学院与延安北部的志丹等县区签定了培养苹果生产技术人员协议,每年为生产一线培养200名苹果产业技能型人才,目前首批学员正在培训过程中。
二、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开拓了就业渠道。近年来,园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都取得了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学生在校内通过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到校外教学基地顶岗实习不仅操作技能迅速提高,而且增强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市场意识,受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熏陶,增强了就业能力。如:近年来在北京两个教学基地顶岗实习的180名学员中,有51人被这两个企业及北京十三陵农场、北京天一园林公司、中央警备局玉泉山管理局及山东一些企业录用。其他一些学员回到当地后,已全部就业。到过北京这两个基地顶岗实习的学员已成为单位优先录用的条件。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工学结合培养的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既能说又会干,现在就是需要这样的技能型人才。
2.学生的创业能力增强。顶岗实习不仅使学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受到了创业精神、产品开发、市场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业热情。如:园艺99级同学王莉在中日友好观光果园顶岗实习一年后,动员其父承包了30亩果园,自己经营管理,国家科技部的专家参观时,曾多次对她进行了表扬。黄陵县隆坊镇的牛飞龙同学毕业后,自己承包了20亩果园,并开办了一个农用物资销售及技术咨询部,年纯收入达9万多元。
3.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师生通过直接接触企业实践,明确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可以指导教学改革,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如:近年来我国苹果生产地区实施的大改形(小冠开心形)技术,在原教科书中几乎没有,通过校企结合,使学生在基地全面掌握了这项技术,也为延安实施果树全面大改形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