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5 14:52: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物塑料研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在对牙周炎的分类中,侵袭性牙周炎的危害很大,以其发病周期短、扩散速度快、侵蚀牙槽骨程度深而著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开展针对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研究,有效防治侵袭性牙周炎。
1 研究对象
通过对侵袭性牙周炎的了解,这种病症多发生在青壮年时期,并且以女性患者居多,本次的临床研究选取的病例,都是在35周岁以下的女性病例,病例数量为40例,选取地点为口腔科门诊,目的是通过分析这些病例,找出一种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保证患者免受病痛的折磨。从目前的治疗手段来讲,有基础治疗和抗生素治疗两种手段。本病单纯用基础治疗不能消除入侵牙龈中的细菌,残存的微生物容易重新在牙根面定植,使病变复发。所以,目前对于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主张应用抗生素作为基础治疗的辅助治疗。在本次选取的40例病例中,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找出抗生素在侵袭性牙周炎中的实际用量,并对治疗用的抗生素进行分类,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
2 研究方法
在本次选取的40例患者中,我们将其分为四个小组,每组10名患者。我们分别对这四组患者进行了致病原因的检查。虽然对于侵袭性牙周炎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微生物的感染是引起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具体的病例之中,微生物的感染方式,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的致病因子还是存在许多的不同,这也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的目的。
从四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来看,目前侵袭性牙周炎的致病细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伴放线放线杆菌、(2)牙龈卟啉单胞菌、(3)福赛拟杆菌、(4)中间普氏菌、(5)具核梭杆菌、(6)密螺旋体。对40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这五种致病细菌的分布比例是这样的:(1)以感染伴放线放线杆菌为主的患者数量为14人,伴放线放线杆菌占致病原因比例为14/40=35%;(2)以感染牙龈卟啉单胞菌为主的患者数量为8人,牙龈卟啉单胞菌占致病原因比例为8/40=20%;(3)以感染福赛拟杆菌为主的患者数量为4人,福赛拟杆菌占致病原因比例为4/40=10%;(4)以感染中间普氏菌为主的患者数量为4人,中间普氏菌占致病原因比例为4/40=10%;(5)以感染具核梭杆菌为主的患者数量为5人,具核梭杆菌占致病原因比例为5/40=12.5%;(6)以感染密螺旋体为主的患者数量为5人,密螺旋体占致病原因比例为5/40=12.5%。
从上述检查结果来看,侵袭性牙周炎的致病细菌种类多,所占比例各不相同,要想实现对侵袭性牙周炎的彻底治疗,就要针对不同的致病细菌,选取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多年的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选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青霉素类抗生素;(2)四环素类抗生素;(3)硝基咪唑类抗生素;(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四种抗生素是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药物,所起的作用一样,但是治疗效果各不相同。我们为了有效验证这四类抗生素的应用,根据选取病例的分组,对第一组应用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第二组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第三组应用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第四组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按照组别应用了不同类的抗生素之后,我们对这四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查看不同抗生素在治疗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否一致。通过对这四组抗生素临床应用的观察,四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的差异在于杀灭细菌的速度和彻底性,为此,我们还需要对这几种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研究。
3 研究结果
在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中,抗生素是治疗的有效药物,我们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着抗生素的应用和临床治疗效果展开的。从以上四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来讲,取得的治疗效果是不一致的,以下我们重点分析四个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3.1 第一小组: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分析,所选药物主要为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在第一小组中,我们应用了青霉素类抗生素作为主要的药物,对侵袭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治疗。在这一组中,全部为感染伴放线放线杆菌为主的患者。通过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我们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为阿莫西林,药物的剂量控制在每次500mg,每日三次。这组的10名患者病程较长,症状较重,并且之前有使用其他抗生素的病史。经过为期7天一个疗程的治疗,10名患者的症状好转,有8名患者病情稳定,剩下两名患者的症状也明显减轻。由此可见,青霉素类的抗生素临床效果显著。
3.2 第二小组: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分析,所选药物为多西环素
在第二小组的治疗中,我们主要应用了四环素类抗生素,所选取的药物为多西环素。使用剂量为100mg/次,每日两次。这组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较第一组有所减轻,因此在经过了10天的治疗之后,症状都不同程度的好转,有7-8名患者病情稳定,剩下的2~3名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正在观察阶段。
3.3 第三小组: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分析,所选药物为甲硝唑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83-04
在当今社会,服务业基本上是借助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腾飞的。在中国,与服务业的成长节奏类似,现代服务业也亦步亦趋的茁壮成长,并不断地提升自己在整个服务行业中所占的比重。然而我国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提高我国的经济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就业压力,提高生活水平,寻找新的成长模式[1],对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 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理论概述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是相对传统服务业来说的,它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的层次才出现的,特点是技术密集性大、人力资源与资本同样密集以及经济附加值相对较高。尽管相对传统服务业它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它在本质上来讲仍属于服务业的范畴。现代服务业包含的主要子类有:计算机与信息传输服务、保险金融业、房地产、商务服务、科教服务、环境卫生管理、社会保障、文体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依如传统服务业那般激烈。学术界通常认为,行业竞争力指的是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定某些产业具备的抢占市场份额并取得收益的能力。本文所提到的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指的是现代服务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是特定区域服务业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其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环境和条件下,相对于其他区域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2]。
影响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主要行业状况、科技和人力资本、现代服务业的成长状况。本文对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初步提出了一系列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以便能对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量认识。
2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本文选择以下指标作为影响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程度、产业结构调整程度、政府的支持程度、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网络经济的影响。
(1)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生产的专业化指的是最基本的就是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工艺的高度复杂性,而生产过程的复杂,是提升生产力的必然因素。现代服务业是把智力资本引入商品生产部门的媒介。生产专业化越高,就越需要生产性行业聚集发展,进而让与之配套的服务业独立出来。
最近几年,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就了以沈阳、大连、锦州为核心,立足东北、辐射全国,覆盖东北亚及全球各地的东北现代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了涵盖全社会、串联各领域、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整体上打造成了多个著名旅游品牌,高服务水准,服务功能很强的旅游大省,以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为突破点,形成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3]。
(2)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从价值链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服务供应者与客户之间的专业化沟通是价值链增值的主要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服务供应者的技能储备、服务水平的专业化程度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均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效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在辽宁省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占据整个从业人员的38%左右,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而且还远远落后于发展中国家50%~60%的平均水平。
(3)产业结构调整程度。产业结构指的是全部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各行业间的联系及比例关系。优化产业结构,不但影响到经济的整体发展,还将直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比重,会直接影响现代服务业对整个服务业的重要程度;第二,三大产业间结构的调整,会影响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体服务业的发展;第三,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将对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构成直接影响。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代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仅仅占到17.5%。服务行业的这种结构显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受宏观环境的影响,辽宁现代服务业产业调整也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4)政府的支持程度。服务行业的生存哲学是人际间关系的和谐,比商品生产更加重要的是谋求人际间和谐的关系。因此,政府在服务性社会中的作用和角色与以前明显不同。在服务性社会阶段,政府必须腾出更多的精力去维护人际间的关系。政府扮演的主要角色是为企业的发展培养环境、制定政策、选择重点、培养人才、健全法规、协调规划以及制定其他相关措施等。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角色及功能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外部环境;二是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制定相关政策。
(5)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产业机构的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全依赖于法律法规的完善。完善与服务业相关的各项法律与法规,就必须借助政府的大力推动与支持。在实际生活中,各项和密切联系服务业的法规,比如期货法、交易法、贸易法、土地估价法、运输通信法、人才使用和管理法等,都应相互配套,才能使服务业的发展更加规范。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情况休戚相关,辽宁现代服务业的法规法律依然不够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所以,提升辽宁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也要尽可能完善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6)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总结发达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可以得出,要想让服务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在推动物流行业成长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物流行业高度发达国家,德国选择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现代服务业战略实施的关键,前后成立了30多个物流中心,至2010年为止,全德国一共打造了40多个物流中心。从这里可以看出,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会对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形成重要的影响。辽宁省要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重要的就是不但要提高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还要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7)网络经济的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生产要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信息、知识与技术的密集。网络经济要求劳动者拥有较强地获取、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它促进组织的协调及高效率的管理,对生产力的发展作用更强大,获取生产要素的途径与范围也多样化,网络与交通的发展使得资源的获得从国内走向全球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借助于网络的巨大优势,才能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
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主要指标的设定
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文献,将采取以下7个指标: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X1)、网络经济的影响(X2)、产业结构调整程度(X3)、政府的支持程度(X4)、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X5)、生产的专业化程度(X6)、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程度(X7)。
本文在全省范围内选取10个样本,每个样本采用专家法为各指标打分,对这7个指标因素都给出了0~10之内的分数,下表是10个样本的原始数据表,以上7个指标依次用X1,X2,…,X7表示。
通过表6可以看出,因为第一主成分即政府支持的贡献率最大,所以第一主成分的综合信息的能力最强。其次是企业组织能力和企业技术水平。这三个主成分基本上能反映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发展,企业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加强企业内部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4 结 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现代服务业是体现城市竞争力、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辽宁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认真分析竞争力影响因素,本文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分析的7个因素中提取出了政府支持、企业组织能力和企业技术水平这三个有重要影响的评价指标,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给出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以便能以创新的观念开拓性地促进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权雄,周任重.谈现代服务业的新特点和趋势[J].商业经济,2009(1),45-49.
[2]杜辉.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定位与战略选择[J].决策咨询通讯,2007(4).
[3]张兵.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4):191.
[4]杨超,阴训法.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11(2).
[5]肖旭,李韬.促进辽宁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J].辽宁经济, 2010(4):26.
[6]李朝鲜,李宝仁.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关键词】 黑色素瘤;冷冻;生物疗法;瘤苗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enoma,MM)发病率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2%,恶性程度较高,即使是Ⅰ期病变,也有11%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对有复发或转移者应用含氮烯咪胺(DTIC)、顺铂(DDP)、卡莫司汀(BCNU)和三苯氧胺的联合化疗方案,虽有一定疗效,但对远期生存不大。近年来我们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用冷冻免疫生物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均为2000年4月~2002年4月我院与安阳市肿瘤收治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60例,女26例。年龄19~78岁,中位年龄45岁。肿瘤部位以头面部和四肢最多见(71.9%),躯干、消化道和生殖系统分别占11.0%、8.1%、6.5%。临床分期:Ⅰ期28例(32.6%);Ⅱ期37例(43.0%);Ⅲ期21例(24.4%)。
1.2 方法 随机选35例分入冷冻免疫生物治疗组。方法:(1)冷冻破坏术,采用液氮冷冻破坏术,一般采用接触法、喷射法和倾注浸泡法3种。1次冷冻包括3个快冻慢融周期,冷冻范围超过病灶1~1.5cm。(2)冷冻瘤苗埋藏术[2],冷冻破坏癌瘤后或切除癌瘤后冷冻灭活制成瘤苗,置无菌液氮罐中冷冻保存,定期进行冷冻瘤苗回植皮下埋藏术。短小棒状杆菌菌苗、卡介苗为佐剂。(3)生物治疗,INFα 300万u,sc,每周一、三、五用药;IL-2 200~400万u,im,每周二、四、六用药,共用药6~8周[3]。51例患者用常规手术切除或放疗加化疗等治疗方法为对照组,化学治疗药物以PDD、CBP和DTIC为主(PDD 100mg/m2,第1天;或CBP 350mg/m2,第1天;或DTIC 125mg/m2,第1~5天)。21~28天为1个周期,2~3周期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两组均进行免疫功能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43、CD4、CD48)。2个月后两组同时复查上述指标,并评价5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0.0)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数值变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2 结果
2.1 冷冻免疫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对生存率的影响 见表1。冷冻免疫治疗组较标准治疗对照组中位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均<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