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大数据时代的坏处

大数据时代的坏处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22 14:59:0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大数据时代的坏处,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大数据时代的坏处

篇1

7月17日,百度旗下爱奇艺宣布成立爱奇艺影业公司,推出“爱7.1电影大计划”。

另据《综艺》独家消息,百度将在7月底前和华策影视在大数据分析、内容植入、渠道宣传、视频播出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华策影视7月10日停牌,据投行知情人士透露,华策影视将定向增发股票,百度、小米将大手笔购入华策影视股份。而此前百度与韩国SM战略合作、收购纵横中文网、91无线等动作,已彰显其扩张文娱版图的野心。

与百度此次行动前后脚的是阿里巴巴。7月16日,阿里巴巴启动家庭数字娱乐生态合作计划,并宣布与华数、EA、Gameloft以及Glu mobile等厂商达成生态合作,推出“视频+音乐+游戏+教育”内容联盟;7月15日,阿里集团宣布与全球知名娱乐公司狮门影业(Lions Gate Films)合作,推出“狮门娱乐天地”;6月25日,阿里完成对文化中国的新股认购,成为文化中国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

此外,阿里还投资了华数传媒、优酷土豆、新浪微博、虾米音乐,并祭出了对娱乐业影响深远的娱乐宝;腾讯也在今年了“为虎添翼”计划,并投资韩国知名经纪公司Keyeast、收购韩国游戏公司等。以上行为,都显示出BAT正在加紧对文化娱乐的产业布局。

从产业覆盖的横向看,BAT涉足网络文学、数字音乐、电影电视、手游、视频领域的方方面面;从产业链上下游纵向看,BAT贯通资金、内容制作、演艺明星、宣传推广、发行销售、衍生产品等各个环节。

庞大的体量、巨额的资金、海量的用户、先进的技术、颠覆的思维,都让传统从业者感到心惊。BAT构建的行业门槛,绝不仅仅是靠金钱可以超越的。

前不久,保利博纳总裁于冬抛出了“电影公司未来都是给BAT打工”的言论,易凯资本CEO王冉坦言,“互联网公司进入影视行业,对行业带来了很大冲击。这不仅是资本的冲击,更核心的是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冲击。”

因果

“你以为黄太吉卖的是煎饼果子、雕爷牛腩卖的是牛腩、马佳佳做的是电商吗?根本不是!”天使投资人杨宁说:“现在正在从一个‘需要时代’变成‘喜爱时代’,讲究的是概念转换,让用户有强大的认同感才有生命力。雕爷牛腩卖的是文化创意,是体验,跟写书、做电影没有区别。”或许杨宁的这番话,可以解释文化娱乐产业全面受追捧的社会根源。

文娱产业进入了美好的“黄金年代”。不仅是BAT,不仅是互联网公司,甚至更多的传统行业、各路投资机构,纷纷携大量热钱涌入。

进入2014年,这一领域的资本并购案明显增多,影视公司上市热潮涌现。最明显的例证是,美国梦工厂的市值才19.1亿美元(约119亿元人民币),而华谊兄弟市值却高达301亿元,将近梦工厂的3倍。

王冉在社交媒体上调侃说:“中国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答案:都变成了影视公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产业内的投资热现象。

文化娱乐产业更获得了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对于BAT的入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张宏森曾在内部的会议中表示过欢迎。

“文化领域之间的壁垒在慢慢打通。以前,小说是小说,影视是影视,游戏是游戏。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渗透融合,边界越来越模糊,正在围绕以IP(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品牌概念。最终BAT能否垄断文化娱乐产业不好说,但这个产业由巨头把控是一定的。现阶段看,BAT是最具备实力整合这些资源的巨头。”互联网资深评论员刘兴亮说。

优酷总裁魏明告诉《综艺》:“互联网企业做影视有先天优势。借助大数据和前期用户需求挖掘,可以准确捕捉到观众的偏好和兴趣,这样拍出的电影就不用再像押宝一样,能够有的放矢,降低投资风险。”

大唐辉煌的员工表示,“现在各大视频网站都在做自制剧。自制剧更吸引年轻族群的目光,限制更少,也在逐渐摆脱三俗和卖萌的套路,电视的质感在增强。这种行业冲击对我们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行业竞争加剧,渠道缩减;好处是增加了合作伙伴,而且传统影视公司对项目的把控能力更强,如果投资网剧出品水准更高。”

无论传统企业愿意不愿意,BAT已挟雷霆之势杀入了这个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

变化

BAT给文娱产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无形”资产――互联网思维。

从产业链最前端梳理可以发现,由融资方式、制作方式到宣传方式、销售方式、收看方式,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被颠覆改变。

互联网思维催生的第一个变化,叫众筹。这本不是影视圈的独有现象,但当阿里娱乐宝进入后,改变了整个影视业的资金玩法。

无论娱乐宝的金融本质是什么,它都把电影融资变成了一场“全民盛宴”。在百元投电影的背后,不仅让片方迅速融到了拍摄资金,更是将电影的曝光率和粉丝效应在操盘过程中极大前置。

互联网思维催生的第二个变化,是大数据。

“现在这些商业模式都落后了,未来只有基于IP(知识产权)的用户运营模式才会取得成功。”乐视影业CEO张昭说,“用户喜欢看什么,喜欢谁来导、谁来演,影视公司就要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作品。”

第三个变化在宣传推广环节。《小苹果》的病毒式营销,让一部电影未映先火,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如果BAT想为自己投资的影视剧做宣传,会占尽资源的优势。

第四个被颠覆的是终端销售环节,互联网将成为传统院线之外的最大发行平台。万达花了十几年,投入近百亿,取得了电影票房市场20%的份额,却在短期内被微信电影票、美团猫眼、格瓦拉等在线售票平台追赶上了。

第五个被颠覆的是用户影音娱乐获取方式。多屏、移动、碎片化的收看方式,新型客厅娱乐方式等,都在更大程度地改变着文娱产业。中国有13亿人口,有近10亿智能手机,5亿电视屏幕,使得付费收看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第六个颠覆是文娱产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在智能电视和移动终端屏上,人们已经可以轻易实现画面中的商品购买。

以BAT为主导的文娱产业逐渐形成了新型的闭合生态链,而传统企业被排除在核心资源之外。

“百度拥有强大的搜索数据、阿里拥有购物消费数据、腾讯拥有社交数据,这些一旦被运用到文化产业,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催生的变革方向。”刘兴亮说。

应对

已经意识到了危机的迫近,传统企业开始了绝地反击。

今年4月,湖南卫视宣布“芒果独播战略”,引发业内震动,这可以视作传统电视台反击视频网站的“第一枪”。

随后,安徽卫视也声明,《我为歌狂》第二季节目视频版权归安徽广播电视台所有,各广播电视台和网站不得擅自播出。

对视频网站影响最大的,要算央视的举动。2014年世界杯,央视决定赛事的网络直播版权不再分销给其他视频网站,用户只能通过央视的CNTV平台收看。

传统电视台收紧内容版权,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未来会如何发展,目前还很难判断。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视频行业将是广电系与BAT之间的对决”,风行网CEO罗江春如是说。

传统的影视制作企业也开始了反向“渗透”。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告诉《综艺》:“影视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基因不同,文化的多元性、创意性,都决定了作品是不可能被大量复制的。互联网公司以技术人才为核心,精力会更多地放在平台创新上,所以它不会是文娱产业内容的主要生产商,即使会有一两家表现优异,也绝对不会垄断这个产业。”

去年底,华策影视以16.52亿元收购克顿传媒时,主要看中了它的数据库和电视剧量化分析软件。这一工具可以将索福瑞、艾瑞等多个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判断、分析、清洗、深度加工,形成对电视的评估优化体系,使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各个环节可知、可控、可复制、可检验。目前华策影视已经开始了新媒体的布局和转型,赵依芳说:“我们要在2-3年内实现新媒体业务转型,届时公司至少应该有50%营收来自新媒体的贡献。”

篇2

微软何以做创投?

2013年6月25日,微软在美国宣布成立风险投资部门Microsoft Ventures(微软创投,以下简称中文名)。7月7日,微软即宣布微软创投落地中国,这一项目全球推进之快以及微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刚刚宣布重组的微软,以“设备+服务”公司自居。现在,微软也开始做创投。这不管怎么说,对业界都是一个大新闻。微软财大气粗,购买或兼并一些业已成型的创新型企业并不是很困难的事,而自己去做创投则显得有些奇特。创投的做事方式和一个成熟企业的稳健投资似有所不同。微软在自身盈利能力仍然健旺的情况下,进入这样一个领域,所求为何?

按照微软的官方说法,“微软创投首次全面整合了微软全球平台的多种资源,通过微软在开发工具、云计算资源、专业知识和产品上市路径方面的独特优势,及为创业者提供导师、技术指导、种子资金、销售市场机会等多种创业支持,帮助初创企业取得成功。”

那么,它和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有什么区别呢?张亚勤透露,微软创投目前所处的这个阶段,不是为了投资而投资,也不是为了收益而投资,更多是为了帮助小企业加速创业成功。张亚勤还说:“微软以前其实也有在做这方面(指创投)的事,只是分散在不同部门,由不同人员负责。现在,我们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部门,创业者想找我们时也有一个统一入口。”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申元庆直言:“我们真正的关键点还是在生态系统的建立。这方面来讲是一个双向受益的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一方面是反馈,帮初创企业继续成长和加速。”据了解,微软创投由三个部分组成:BizSpark社区计划、加速器计划、Seed Fund种子资金。

在微软的创新生态圈里,任何人有好的想法,都可以从社区获得支持,微软将通过BizSpark计划提供技术和合作伙伴资源,与创业者共同探讨如何把想法变为商业。微软创投加速器更像是一个黄埔军校,参照目前微软创投加速器的标准运作模式,在这里初创企业将获得办公场地、技术平台、创业指导与培训、产业链资源、投资机会、法律支持等,经过几个月的加速成长,毕业之时更加羽翼丰满。微软创投种子资金则是对原有加速器模式的有效补充,初创企业将有可能获得微软提供的种子资金支持,甚至后期得到追加投资或收购。

可以看到,微软创投覆盖了A轮投资前的各个创业环节。有趣的是,微软也声称,在某种程度上微软创投与VC之间的关系不是竞争而是深度合作关系:微软创投意在挖掘初创企业,寻找最具前瞻性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一旦这些初创企业显现出他们的潜力,微软创投还会把他们带到这个创业生态圈中的其他VC伙伴面前,让初创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本刊记者的理解中,微软创投的推出确实关乎微软在未来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的定位。它至少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其一,这一创业生态系统事实上和微软正在推行的Windows Azure企业级云平台紧密相关,像微软创投加速器的入选企业基本上会在这个平台上展开工作。这样的企业越多或者发展得越大、越好,对微软云平台也会有一个助推作用。现在,在云平台方面,谷歌、亚马逊等IT巨头都在部署自己的版图。谁的平台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谁就更能制定市场的游戏规则;其二,微软创投的推出还可以帮助微软再次把握产业先机,降低在创新方面滞后的风险。最近10年来,全球IT界可谓日新月异,“城头变幻大王旗”,旧的大企业有的走向消沉,如雅虎、诺基亚;新的巨头则不断涌现,如谷歌、苹果、脸谱网等。毫无疑问,微软作为一个巨型企业,即便内部创新驱动能力相当强大,也要居安思危,再多一点创新的触角总没坏处。来自微软创投扶持的初创企业,将能从外部给微软带来更多活力和刺激,他们可能会用全新的甚至颠覆性的方式,去开采微软的专利和创新宝矿。

微软创投大中华区负责人林为千表示,投资初创企业就是投资未来。无论是他们给微软产品的直接反馈,还是他们的业务和产品创新,以及他们带来的市场情报、对超前技术的使用,都给微软起到了造血的作用。他们做着非常超前的事情,在帮助他们成功的过程中,微软也达到了共赢。

微软创投加速器梅开三度

由于扶持小微型创业企业成效显著,微软创投加速器不久前被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授予“创新型孵化器”称号。在微软的这次活动中,微软创投加速器项目实现了第二期和第三期的交替。其二期项目于2012年12月20日启动,通过6个月的加速成长,初创企业基于微软的技术平台,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数岩科技(厦门)、济南天宝信息科技、北京易动纷享科技、广西慧云信息科技、北京保益互动科技等多家由具有深厚行业积累和经验的创业者成立的初创企业,均推出了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创新服务。

作为全球仅有的,能做页岩数据分析的三家公司之一,数岩科技(厦门)旨在帮助全球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快速准确地分析地下的储层岩石,从而提高采收率。在微软Windows Azure云平台上,数岩科技帮助石油公司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岩石数据库,将岩石三维图像信息和分析结果以及测井数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数据整合,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智慧农业则是一个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它也是国家“十二五“的重点之一。广西慧云正是着眼于广西的农业优势,将新兴IT技术与当地特色经济相结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到田间地头的农业工作者。目前,广西慧云已成为微软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合作伙伴,与微软在行业解决方案上联合开发、共同推广。

共有260家创业团队申报微软创投加速器三期,经过多轮角逐最终有17支团队胜出,创业团队来自于北京、上海、浙江等各地以及海外,其创业方向更为多元化:包括电子无钥签名、社交大数据挖掘与服务、面向金融行业的商业智能及决策支持大数据解决方案、数据共享、交易及应用平台、在线金融产品导购、面向个人健康管理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及服务平台、面向零售业的传感器及数据挖掘等等。微软创投加速器的第三期项目将为期6个月(从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

创业热潮已经成为全球现象。仅微软扶持的创业生态系统数字就相当可观。据微软方统计,自2008年以来,来自100多个国家的7.5万多家初创企业已经通过微软BizSpark计划,获得了工具和资源。自两年前微软推出加速器计划以来,已在西雅图、特拉维夫、北京、班加罗尔和巴黎(还将拓展到柏林、莫斯科和里约热内卢)成功加速了114家初创企业,而且其中几乎所有寻求后续融资的企业都如愿以偿。微软还于2012年推出了必应基金,对数家初创企业进行了投资,并帮助他们建立业务、改善技术。

小企业创新与微软转型

在这次微软创投加速器的展示日活动中,张亚勤提到:“云正在重塑全球的技术和商业格局。很高兴看到在加速器里,涌现出的这些‘小而美、快而精’的初创企业,能与同样处于重大转型阶段的微软,共同构建中国的云生态系统,一起把握命运、定义未来。”

这段话可谓意味深长。放眼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小企业创新已经不亚于大企业创新。新公司乃至新业态的成长、壮大比以前要快许多。微软扶持小企业成长,不仅有助于助推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同时也有利于自己从小企业创新中得到“反哺”,可谓是双方相得益彰的一件事。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超级科技企业对“转型”的精心谋划。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正在给IT行业的生态系统带来深刻变化。微软在向“设备+服务”的转型过程中,也开始重新构建与云服务相匹配的生态系统,一方面,吸引更多全新的合作伙伴加入,另一方面,带领传统ISV、SI向云计算时代转型。就在今年6月底,微软与甲骨文宣布在Windows Azure上进行云端联盟,这两家曾经的对手,在云计算时代开启有了新的合作方式;而微软创投,与其说是一种风险投资,不如说它是微软在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中的一种努力。

事实上,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到来之际,微软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让桌面时代的辉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以延续,或者在其他方面生发出新的优势?就目前而言,微软win8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方面普及率还不算高,尚比不上安卓和苹果iOS系统。微软和诺基亚的合作也未像某些人预期那样顺利。在PC端,有市场研究公司Net Applications统计报告称,2013年4月Windows 8市场份额为3.84%。而此前的另一家研究机构StaCounter称,Windows8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只有4.59%。具体数字虽有些出入,但总体表现差强人意。

不过,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一些迹象来看,微软似乎并不太为新操作系统的推广焦虑。记者推测,一方面,带有触摸功能的Windows 8界面被消费者熟悉和接受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另外一方面,微软的图谋似乎正在发生更为深远的变化。

篇3

用美国统计学会前主席乔治·博克斯的话来说:要想知道一个复杂的系统被更改后如何运转,唯一的办法就是更改它,然后看它如何运转。要知道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后如何运行,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型,然后看它如何运转。起步比坐而论道更重要。

亚马逊CEO贝佐斯的亚马逊实验机制化的尝试告诉我们:实验是创新的关键,虽然实验的结果往往不随人意,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我们鼓励大胆实验,试着降低实验的成本,这样就能提高实验的次数。如果能够把实验的次数从100次提升到1000万次,创新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

这就是不断试错,全员实验的创新迭代。

什么叫迭代?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启动“互联网+”的时候,一个新的想法也好,一个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产品也罢,得先有原型,扔出去、用起来、别人给你反馈、你把坏处修正,这是一个实时互动的过程,而不再是理论。

无论是研发产品还是提供服务,各个方面不再像原来那样通过一个看起来严谨的理论实施,更多的是通过实践、通过优化来逼近。所以更多的是计算,不再是数学理论。这是很大的一个差异。

以统计为例,统计理论都是在计算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使用,用一种算术的方法找到最想要的,能够倒推出总体的状态。统计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数学理论,而大数据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算法的优化。

移动浪潮时代,根本没有很多时间让你去确定不确定性;或者刚刚确定,又不确定了。根本没有机会确认你的假定理论,只有通过一轮一轮的迭代回归,来逼近真实。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这是高度不确定性的,只有先打出去,然后再校验,只要有双向的反馈,总是离真实越来越近。所以迭代是互联网整个产品最关键的一个基石。

这也是互联网的特殊性跟它的技术架构决定的,比如说要测试任何一个产品,企业可以把整个业务的1%切出来,先给它试这个东西,试完这个程度再把它放大到20%、80%。这种迭代的方法和速度,让互联网企业的效率远远超过传统企业所能想象的。

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互联网+”唯有通过迭代演化来实现。对于传统行业而言,互联网化的转型本质上不是通过一个完美计划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一种演化的方式,来逐渐优化、接近更好的状态,这是全新的思维。

有一个杰出的管理工具可以测试你的互联网化转型战略是否有效。这就是简·麦克米伦和瑞塔·麦格拉斯所创造的“发现——驱动计划”,其主要的核心是“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而发现这个战略有效,需要用最小的成本去尽快试错,才知道结果如何。

克里斯坦森得到一个结论:人们很难一开始就做对,成功也不是靠一开始就做对来实现的。相反,成功取决于不断的实验,直到你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为止。通常只有少数的企业在一开始就能找到最终成功的战略。

国外有一款类似于支付宝的产品,名叫贝宝。今天贝宝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邮件支付处理企业之一,其把传统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化,就是通过不断失败、试错的实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