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2 14:52:4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节能低碳的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我公司使用的是振动香蕉筛(型号:FLZ-1-3661X-2xFE44),香蕉筛有2个安装在圆钢圈弹簧上的侧板,两侧板之间有起吊梁、承重梁、驱动梁、入料箱和筛板托架等,筛板由筛板托架固定。驱动梁上有两个用螺栓固定的激振器,激振器由电机通过万向联轴节驱动,为筛体产生振动力。
物料由入料端加入。筛子的垂直运动和筛板上的筛缝使小于筛缝的物料落下。大于筛缝的物料由筛面上通过,最终在出料端排出。
(一)存在的问题。(1)由于入料方式为直接给料,因为高度差的原因,使物料流速过快,导致入料直接进入弧形筛中段,而上段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时,这种给料方式,在中段易形成拥堵,溢出,造成香蕉筛挡板损坏。(2)稀介段的喷水不佳,出水口易发生堵塞,不能将精煤、中煤及矸石上的介质冲洗干净,既造成介质消耗,又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3)日常生产管理存在漏洞,存在管路堵塞,设备的跑、冒、滴、漏严重,设备检修不及时、介质消耗的日常检查不到位和计量不准等问题,导致了介质的损失与浪费。
(二)改造前介耗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40万吨/年选煤装置自投产以来,由于入料口设计的弊端和脱介筛喷水脱介效果不佳,产品带介严重,导致介质单耗高(2015年选煤介质单耗平均为2.58kg/t),而公司要求将介耗控制在2.0 kg/t以内,显然这增加了生产成本,严重影响公司的生产效益。
二、整改方案
(1)对脱介筛入料口进行改造,在入料口处加装入料箱,让物料经过入料箱缓冲后进入脱介筛,以减少对挡板的冲击。由于物料进入脱介筛的速度减缓,煤与循环液的接触更加充分,达到更好的脱介效果。
(2)喷水的作用是将介质颗粒从产品中分离出来,并且对介质颗粒透筛有很大帮助。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的介质与喷水的压力、喷水量和喷水安装角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脱介筛的喷水进行了改造,将脱介筛喷水管改为两段喷水管,两段喷水管道距筛面高度控制在25cm,两段喷水管道各加一个阀门;每段喷水管道分别交叉安装12个长度为15cm和12个长度为5cm的小喷嘴对产品进行交叉脱介,喷水管道安装喷嘴后,喷嘴与筛面控制在15cm高度,喷水管道两段加装能拆卸的堵板。并且在筛面增加挡水板,使物料在抵达每段喷水范围之前先经过挡水板,这样不仅能保证水压可以透过煤层,而且煤层的翻滚可以使每个侧面都能被冲洗到,提高了脱介的效果。
(3)制定奖惩措施对介耗进行奖惩,每班核对介质消耗量,对于超标的情况一定要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奖惩,激励员工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员工的岗位操作技能,培养员工节约意识,降低生产成本。
三、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对脱介筛加装入料箱和喷水管道的改造,2016年1-4月份选煤介耗单耗分别为2.13 kg/t、1.47 kg/t、1.86 kg/t和1.76
kg/t,平均为1.80 kg/t,比改造前的2.58kg/t降低了0.78kg/t。按照年入洗原煤340万吨,每吨介质570元计算,一年可降低151.64万元(3400000×0.78÷1000×570=1511640)的生产成本。
四、其他建议
在选煤生产中要使产品质量保持稳定,首先必须要保证分选过程悬浮液密度的基本稳定。本系统主要是通过安装在混料泵出料管道上的密度测定仪、混料桶中的液位计、合格介质分流箱和合格介质桶上的补水调节阀等来实现悬浮液密度自动控制。
【分类号】:TM714.3
台区降损工作应该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只有找出线损异常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运用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方法,提出可行的措施,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线损指标和任务,达到降损增益的效果。同时降损也不能搞“一刀切”,应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用电特征和用户用电性质开展。
一、影响低压电网线损的主要因素
1、 我国的电网体系存在严重的弊端,这是所有原因中最主要的因素
具体来说有五项内容:第一点,由于导线比较短,导致出现不正常的发热现象,无形中就将损耗提高了;第二,设置供电尺寸的时候存在不合理的数值信息,也会使得线损加大。按照规定来讲,供电的合理半径应该要大于五百米才可以。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如果此数值不到五百的话会严重影响到正常运行,导致出现线损;第三点,选用不合理的材料。按照规定电网的导线应具有非常优秀的绝缘能力才可,不过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很多线路都是裸线。使用带有绝缘性能的线具有非常多的好处,比如降低出现偷电问题的几率;第四点,接户线过于短小也会导致出现这种问题。部分地区的这种线路存在不合理现象,而且由于长时间没有进行相应的维护,出现明显的老化等问题。第五点,变压器的容量、布点需要改善。在对农村的电力网络进行整改的时候很多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都没有考虑到电力的增速问题,由于这种问题的出现,很多的变压设备通常处于高负载运行的状态,甚至一些设备在原本设计的时候处在负载的中心位置,不过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它的位置无形中发生移动,这就严重的影响到电能质量的达标。
2、计量装置的陈旧是影响线损的重要因素
由于管理因素, 有些地方的配电变压器的关口电能表有很多已经很久没有校验轮换, 而且很多还是老式机械电能表, 不能保证计量的精确性。
3、负荷的变化是影响线损的又一个因素
一些地区的电量负荷季节性强, 使变压器在高峰时出现过负荷, 其他时间轻载运行。功率因数偏低, 没有有效的无功就地自动补偿装置, 配电房( 箱) 的电容器对线路末端的无功潮流又起不到明显改善作用。三相负荷不平衡, 引起负荷偏移, 增加中性线电流, 使损耗增加, 且影响电压质量。
二、 低压降损的技术实施
1、安装智能电表,积极推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目前,智能电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功能:① 电能计量对多种时段、多种费率模式的电能分别进行统计,对有功、无功电能使用情况进行计量,测算电能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等丰富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用户分析用电情况,制定合理的用电规划;② 电能监管与实时费率系统配合,将电能使用量控制在设置的阈值以内。与分布式发电相配合,将其发出的电能并网供给用户直接使用或者由相关机构统一管理。当主电网故障时,与分布式发电管理系统共同协作实现孤岛系统的平稳过渡。与户内控制系统配合,对各智能电器进行管理,帮助电网的削峰填谷,提高电力供应可靠性,从而更合理、高效地使用电能。③ 通信系统采用双向通信的网络模式,在发送数据信息的同时接收指令信息,如实时费率标准、电表程序升级设置等一些其他远程操作。
智能电表相较于老式电表而言,具有计量精度高、电量记忆、抄表时间随意、信息远程传送等功能特性。安装和使用智能电表后,用户的用电信息可以通过电表进行远程传输,并同时抄表,避免了人工抄表的滞后性带来的线损。例如,抄表人员不能做到在同一天同一时段对所辖区域内所有的电表进行抄表,抄表时间往往少则几天,多则半月,导致误差太大,线损率不好计算,最终导致线损居高不下。而运用智能电表对电表信息进行采集,同样的工作可能只需要 10 分钟左右就完成了,大大提高了线损率误差精确度,降低了线损率。另外,安装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后,也提高了抄表的精确度,避免了因为人工抄表造成的人为误差,降低了不明线损率。以智能电表为代表的用户信息采集系统还可远程分析电表数据,帮助供电公司和电力用户第一时间获取异常情况,方便及时抢修,减少停电事件的发生。
该系统使供电公司的员工多了一双“电子眼”,能够全面掌握用户实际区间用电负荷及曲线,及时调整并引导客户合理控制用电负荷,及时了解台区负荷不平衡度,为负荷调整提供最佳方案,提高设备利用率。计量综合信息采集应用管理系统能及时发现智能电表的非正常运行,并自动提示,供电部门就可以通过对用户用电线损数据进行的挖掘分析,得出异常用电情况,从而找出违规用电者,避免偷电窃电,也就避免了因不合理的线损过高所造成的电费损失;如果不是人为造成的线损异常则可以及时发现、抢修,避免非正常停电现象的发生。
提高用电线损信息采集人员的技能。组织基层采集人员进行系统及现场操作培训,确保抄表人员尽快转岗适应采集现场运维工作。同时收集整理各种操作手册,下发至全局营销工作人员,编制采集相关工作主要疑难问题处理手册,方便一线工作人员学习。加强采集指标过程监督。采取采集考核指标日通报,监督采集指标完成情况:每天下发故障清单,跟踪督促管理单位解决处理;每月检查分析差距,召开专题采集分析会议,沟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将采集指标列入各乡所同业指标考核,考核与奖励机制并举促进跟踪实施。
2、调节低压线路的线路电压
在负载的功率已经明确的条件下,提高线路的电压数值,电流就会相应的减少,线损就会随之降低。对于在一定电压下的线路,在额定的数值上下的电压允许一定的波动。配电时允许波动范围是标准的百分之七,低压线路的电压波动范围是标准电压的10%,电压的线路运行在上限或者下线,线路损失的电能是不同的,电压高损失的就是高,电压低损失的就低。对于同样的输出的功率,4kv 的线路使用上限的供电要比使用下线的电压减少电能损失约为33%。提高供电的配电电压会增加对配电变压器产生的损耗,与因变压器的损耗引起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提高电压导致综合的损失增加,所以要将线损进行综合考虑,在线路的负荷处于高峰期的时候要进行电压的提高,低谷不容易提高电压的数值;变压器的损失功率大于电路的时候,不适合做提高电压的操作,应当适当的作降压处理。同时,低压情况下的供电电压会增加机械点能表的电能损失,但是线路的损失大于电能表的损失,提高低压线的电压数是降低低压线损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结语:
降损是一个长治久抓的专项重点工作,必须要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和一支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的队伍。而且线损工作不是抄收班组或营业部门的工作,它还牵涉配电、基建部门。所以保证电源点的准确性,线路设备新装或改接的及时变更是配电、基建部的责任,只有各部门紧密协作、互补,才能交出合格的成绩单。而且上级部门也要给予更多支持,在技术上给予更多支援,基层单位才能把该项工作顺利推进下去。
参考文献:
[1]朱少卿. 农村低压台区降损措施探讨[J]. 农村电工,2006
建筑做为人工自然产品,是人类自身应变自然环境气候的一种手段。建筑发挥着“过滤器”的角色,通过利用和防御自然界各种气候因素,为人类创造出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然而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对美的过份追求,人类曾一度过份依赖人工设备技术力量,以实现更高的室内舒适度要求,结果导致高能耗和自然生态的破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量使用热反射镀膜玻璃幕墙。位于南方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外维护的得热量是影响建筑节能的主要问题,所以在解决南方夏热冬暖的建筑中,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设计应变策略
建筑节能设计就是从分析地区气候条件出发,将建筑设计与建筑微气候、建筑技术和能源有效利用相结合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通过设计的方法在冬季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的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能来降温。那就得把好设计关,首先得先从气候分析入手,南方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东南风,太阳辐射大,夏季时间长,冬季短。所以在进行小区总体布局中,应考虑南边摆放独立式住宅,中间摆放小体量住宅,北边才放高层建筑,同时楼宇间距要有足够的距离,以便于绿化,在规划布局当中,避免横平竖直或是环行合抱,避免前面建筑遮挡后面建筑的自然通风,成为闷葫芦。我们应将建筑物应错开,让自然风能在小区内迂回穿越,并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进行自然通风模拟。其次在单体设计上,首要问题是合理控制体型系数,体型系数越大对热能吸收也越大,反之亦然。再其次是控制窗墙比,在南方地区很多人都误以为窗户开得越大,通风就越好,也就越凉快,这是错误的,据科学实验分析,通过外窗得失热量占外维护结构得失热量40%左右,增大开窗面积无疑会增加这个比例系数还增加太阳热辐射的吸收,再次还有个风压的问题,窗大,风压就小,那么室内空气与室外的对流就慢,那么带走的热能就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就是遮阳,南方太阳入射方位高,水平遮阳能有效遮挡太阳的入射,但遮阳板的存在会对建筑物周围的风压产生影响,针对风向的多变性,选择垂直遮阳时,活动遮阳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建筑材料及施工措施
建筑的节能涉及的内容很广,如外墙、屋面、窗体、通风、空调、水电等,但对普通的住宅楼来说,控制好外墙、屋面、门窗等方面,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维护结构的热阻性和密闭性。针对这几个部位,首先在选材上,就应该选择适合建筑特点能最大的发挥其有效作用。针对南方辐射强的特点,在外墙颜色应该首选浅色外墙饰面,选择导热系数小,抗辐射墙的外保温材料和维护结构材料,而屋面选择种植屋面会是最理想,节能且环保,退求其次也要做架空隔热层,至于外门窗,应选折密实性好,导热系数小,如双层中空玻璃,至于窗框,塑钢比金属的导热系数小。
仅仅选择好的材料并不能做到保温节能,还应严把施工质量关,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节能设计中常将保温层设于墙体外侧,但相对来说外墙施工难度较大,在做外墙保温层中用得最多、最经济、适用的当属外保温沙浆,但其施工程序较复杂,在此细谈一下保温砂浆的施工工艺,在做保温砂浆抹灰时应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有:(1)基层做清洁修平湿润处理,表面不易粘结的如混凝土柱、梁、墙按设计要求钉铁丝网或刷沾结剂;(2)按设计要求弹标准水平线踢脚线或墙裙线,门窗洞口四周宜用水泥砂浆抹50mm护角,同时为了保证保温层厚度应做抹灰饼和冲筋;(3)每次抹灰厚度以10mm左右为宜,当底层初凝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能继续下一层的施工。喷涂材料保温层应根据各个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除做好基层处理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喷涂距离、角度、速度和流量。当然还有粘结和粘贴,但粘胶会有老化的时候,所以在做此类外墙保温层时应粘结和机械锚固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