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8 17:47:3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方向,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明确教育技术机构的服务职能
服务是多方面的,对于高校教育技术职能机构来说,在服务定位上也应该平衡好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树立教育技术服务定位总体思路上,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并为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技术更好的服务学生。同时,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实践中,教育技术职能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到教育服务中去。
3注重教育技术职能定位的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教学实效的关键,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践。作为高校教育技术职能机构,在发挥自身管理职能的同时,注重实践是推进教育技术职能转变的基础。深入到各院系、各科研学科、学生课堂,师生生活实际等,充分挖掘教育技术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以课堂、科研、师生需求为对象来积极引导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大。教育技术学专业已经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从专科、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生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教育规模。但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也使其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李龙教授[1]在“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五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中写到,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分别胜任以下工作:
(1)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含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2)各级学校和各级电教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3)教学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
(4)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5)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
(6)IT产业中教育产品(教育装备、教育网络、教育软件、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
(7)广播电视系统、信息传媒公司中广播电视节目和网上栏目的创意、策划和编制。
而在实际的就业情形中,大多数学生流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的甚至从事数理化或其他课程的教学。也有一些人进入了各类电教部门或企业,但是流向企业的学生数量只占很小一部分。他们的就业情形并没有像专家分析的那么理想和多元化,相当一部分教育技术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原因分析
信息时代需要大量文理渗透、技艺结合、综合型的教育技术创新人才。教育技术毕业生就业难与社会需要大量教育技术人才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社会需求划定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模式左右学科的发展方向,进而影响事业的发展方向。这本应是一个健康的循环模式,但是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偏差。
70年代末,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时,动手能力的技术员是电教队伍的主力军。社会检验电教专业毕业生的最基本标准就是看能否熟练操作摄、录、编设备,能否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开展网络教学,能否设计一套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建设方案等等,很少有用人单位去考查毕业生的电教理论水平和电教科研能力等。[2]几十年过去了,许多院校仍然沿用着以前陈旧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电教工作技能以及师范技能。电教设施的建设已趋于完善,而信息技术课目前在中小学的地位还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也已趋于饱和,这种现状表明,教育技术人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许多学校甚至对学生的培养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产生了“样样学,样样不精通”的问题,使教育技术学毕业生面临着理论不如教育专业学生、技术不如计算机专业学生、艺术又不如艺术专业学生的尴尬境地。
一个学科培养出的学生没有专业特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这是导致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的了解不多,认可度不高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教育理论及教育观念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教育技术人才所能胜任的工作也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不断丰富。但是,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认识还停留在电化教育阶段,让一个企业聘用教育技术系专业的学生去从事绩效培训,或者让一个网络公司聘请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从事专门的技术支持和艺术顾问,他们往往还难以接受。
一个新兴学科从发展起步到被社会广泛接受,必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教育技术人都应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为其发展而作出努力。作为教育与信息化之间的桥梁,教育技术在以后的发展中面临着一个很好的机遇,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就看我们怎么处理当前的困境了。
3.教育技术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技术学科的交叉性使其涉及自然、社会、技术等多个领域,这也决定了教育技术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复合性要求,而这也对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的高低是信息技术技能型传媒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我国的教育技术的研究人员大多出身于技术领域,教育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术背景不够丰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培养缺乏底蕴。[3] 例如,讲授教学设计的老师往往自己课堂呈现出一种对着PPT读的满堂灌形式。 转贴于
在我国,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硕士相对较少,博士生的培养就更少了。我国招收培养教育技术学博士的学校只有10所,而真正有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的只有8所高校,每年全国招收教育技术学博士不足40人。[4]各高校每年能引进的教育技术精英寥寥无几,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也是造成教学质量低、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4.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不畅通
许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清,自己也解释不清自己能干什么,这就为他们选择就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方面带来了不便。就业渠道、就业信息的不畅通也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产生了阻碍。
改善教育技术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1.实行分层教学,培养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教育技术工作者新的使命,他们必须承担起在信息化与教育之间搭建一座畅通的桥梁的重任。正如徐福荫教授在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讲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既懂教育又懂技术,既懂硬技术又懂软技术,既有信息素养又有媒体素养。只有培养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各院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生。
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所学基础课程与专业必修课一样,主要在选修课上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例如,信息技术教育、多媒体技术、网络教育等专业方向均可设置与其密切相关的课程。
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重理论与技术、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机会,以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丰厚学生的素养。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创作的实验室环境,增加学生的业余活动,如模拟课堂、广告创意、多媒体作品大赛等等;建立创作团队,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让团队承担社会上的一些项目,与社会接触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了解社会的需求。
2.加强对教育技术的宣传,获取社会的认可
各个院校应该与企业、中小学等就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去单位实习、锻炼,让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使学校对社会需求作出灵敏的反应,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此外, 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引导学生尽早确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各院校还应担负起向社会各类用人单位宣传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及专业技能,让各用人单位逐渐了解并认可教育技术学专业。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教学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促进教育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加强他们的能力。
首先,各院校可以将教育技术培训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切实的教学当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应对培训设计、保障、实施、评价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最终促进教师的个体成长,完成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其次,学校应引进具有不同背景的高水平教师,如教育学、心理学、电视艺术、媒体艺术等等,以丰富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的底蕴,缓解重技术、轻理论的现状。
最后,应加大对教育技术博士生的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紧缺的现状,急需培养一批博士精英进入各院校从事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及研究。
结语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是学校,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技术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教育技术人才将来能融入各行各业。各高校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技术培养目标,根据自己的特征和类型对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作出合理的定位,来适应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及社会的发展变化。总之,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未来就业趋势,是要靠我们所有教育技术人的共同努力来改善的。
参考文献:
[1]李龙.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五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电化教育研究,2005(7):3-8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01-01
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派生出来的,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电话还是电脑都实现了信息通讯的过程,网络也覆盖我们生活的范围,Wi-Fi技术的产生也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保障。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必定会向着移动学习的方式去发展,人们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找到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 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1.1 通过短信的方式实现移动学习
短信息的使用操作既方便又快捷,并且短信息的使用人群也非常多,方便了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短信息的形式用户可以直接明了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实现与互联网的沟通,通过网络数据传输或者是无线移动网络可以直接访问教育系统的相关服务器,从而获得知识来完成学习过程[1]。短信息还可以提供全面的学习服务,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一种新的沟通学习方式,没有了语言上的交流,学生更愿意以短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疑惑,而且移动学习方式也避免了课后老师不能及时辅导学生学习的缺点,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知识的理解都更加的扎实。
1.2 通过在线信息阅览的方式实现移动学习
在线信息阅览可以使学生及时的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并且随时可以学习知识,通过对信息网页的浏览或是浏览相关教育网站等方式,来实现移动学习的过程。在线信息浏览的学习方式可以提供多种学科的学习指导,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也可以提出对于在线学习中产生的意见和看法,提高了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判断能力。在线信息阅览的移动学习方式也是非常方便的,具有知识的全面性、信息的及时性、学习的高效性等优点,深受广大学者的欢迎[2]。
1.3 通过在线信息交换的方式实现移动学习
在线信息交换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与老师的知识信息交换过程,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换,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了彼此的学习效率。这种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或者是学习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也可从其他同学身上找到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及时的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解决难题,使得教师加大了对于学生的辅导时间和机会,有助于发展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究精神。
2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2.1 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教育部门在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之后,应该加大对移动学习方式的强化工作,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带来的优势。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短信息、电脑的普及也非常广,既然有了这些条件,就更应该好好利用,实现移动学习方式[3]。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最快捷、高效的发展途径。
2.2 加强对移动学习的重视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技术发展观为基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教学方式不够先进、教学的知识面狭窄、教师的授课效率不高、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知识等,都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丰富的网络知识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学习机会,在线教师对于知识的辅导和讲解既细致又全面,由于在线学习的学生少,教师也可以更加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移动学习方式的重视,结合科学技术不断发展[4]。
2.3 加强教育部门的教学质量
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分布情况都是不同的,也就导致了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也有高有低,通过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的流行,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应该利用移动学习的学习理念,找到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学校在发展教育管理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来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移动学习环境,方便学生的学习。加强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在不足中找到改进方法,在优势中充分利用,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5]。
3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段,明确制定出发展方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科技支持的基础,移动学习是一种高效、快捷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新颖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科学技术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逐渐与世界接轨,所以,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定以移动学习这种高科技手段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云仙,王继新.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式探索[J].教育技术导刊,2010,29(14):131-132.
[2] 李振婷,熊小猛.移动学习――数字化学习的新动向[J].教育技术导刊,2011,14(12):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