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0:4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社区治理的核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Preliminary number of downtown parking rational allocation strategy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number of parking facilities, the use of quantitative surveys, and the parking habits,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zoning classification configuration parking quantity, is to solve the static traffic downtown reasonably effective strategy.
Key words: parking; partition configuration; Classification Configuration
TU248.3
车辆有行必有停,停车是行车的起点和重点。合理解决车辆的停放问题是城市交通的首要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自贡市的停车现状不尽如人意,不仅影响城市形象和发展,同时也严重干扰城市交通的安全与畅通,制约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三个方面的调查分析:1、从车辆数量增长情况、车位配备情况、车位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2、对驾车人停车习惯、物业管理组织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力求掌握自贡市中心城区的停车问题,据此寻找有效办法,科学合理解决自贡中心城区停车设施的配置问题。
一、概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住宅小区内停车难、城区内上下班高峰期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外地游驾车到自贡观灯游览,城区内车辆无序停车、占用盲道、占道停车现象普遍,致使中心交通组织不畅,道路拥堵不堪、几近瘫痪。行路难、停车难已成为自贡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城区停车场(位)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2002年,国家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仅对商业、医院等公建停车位配建标准作出规定,对居住建筑的停车位暂未提出要求。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自贡市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对停车位的配建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对停车位规划配置要求偏低。
二、自贡市停车设施现状
2009年出台的规划管理规范《自贡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居住建筑停车位指标按1个/ 100平方米控制。自2009年后,城区停车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停车位迅速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机动车增长的需求。
(一)停车位总量不足
截止2011年底自贡市机动车保有量304928辆,停车场点548处,停车位13752个。静态看,根据相关标准,自贡市作为二等管理水平的标准停车泊位应该达到20—25个/百车,理论停车位缺口达47000个,动态看,停车位增长速度落后于车辆增长速度,车位缺口呈逐年加大的趋势。
(二)停车位布局不合理
由于早期规划管理中车位配置要求低,致使老城区建设过程中停车位配建数量极少,与老城区大量居住人口相比更是严重不足。新区按照高标准配置的车位又有现状利用率不够高的现象。
(三)停车位配置分类结构不合理
1.新建居住小区停车位能满足需求
从车位出租出售情况看,在入住率较高的各个居住小区中车位出售出租率为6%—100%不等,从实际停车情况看,不论设计车位数占总户数的比值如何,自井、汇东片区高峰期停车位总数在总户数的40%左右浮动,沿滩、贡井片区高峰期停车位数在总户数的比例更低。调查表明,在停车位配置标准要求和提高商品房销售业绩的双向拉动下,新建商住小区能够按标准配置停车位,停车位配置标准能够满足住户需求。
2.小户型住宅停车位需求无差异
调查显示,小户型购房人群年龄段分布较为均衡, 30—50岁年龄段为主要购买人群(或物业持有人),占59%;驾驶员50岁以下占到总数的90%,是车位需求的主力人群,说明占比90%的20—50岁驾驶员均可能成为小户型的购买人群及车位使用者。按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现状及预期推断,小户型住房使用人群(含租住户)有一定的车位需求,与普通住宅相比,车位需求无明显差异,按照自贡市现行1辆/100平方米的车位配置标准,50—70平方米的小户型平均到每户为0.5—0.7个车位,基本符合自贡实际需求。
3.经济适用房小区停车位需求不高
经过对入住率较高的不同区域经济适用房小区停车位状况调查分析,自贡市经济适用房小区高峰期停车数量占小区入住户数的4%-17%,占设计停车位的33%和58%。
4.学校、工业项目停车位配建指标缺失
学校的停车位配置标准缺失,造成新建的汇东实验校南湖校区高峰期时段出现停车拥堵干扰交通现象。
选取自贡市七个规模不等的工业企业为统计对象,对其停车位配套及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工业企业内现配置停车位基本能够满足现状使用需求。
5.医院、商业等公共建筑停车位配建指标基本合理
调查显示,从医院、商业等建筑面积与车位需求量的关系看,自贡市现行0.5个/100平方米的车位配置标准基本满足停车需求
6.专业市场等商业集散地无配套专业停车场
目前自贡市川南建材市场、同心路美食一条街、马吃水二手车交易市场等无规范的停车场点,龙井火车站及各区县货物集散地均没有建设规范的货运车辆停车场点,造成停车难、乱停车现象十分严重。
7.社会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
自贡市目前尚未编制停车设施规划,致使近年来社会停车场建设 无序。经调查,近20年来,仅修建一处社会公共停车场。
(四)停车设施管理不到位
1.停车场管理无统一的主体
自贡市城市管理的基本分工是交警管道路、城管管人行道,城市停车场管理无统一、明确的主体,管理力量分散,管理不到位、不规范,难管和管难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导致静态交通管理缺乏严肃性和规范性。
2.停车管理的有效性不够高
由于驾驶人传统交通习惯、停车场自身设置缺陷等多种原因,全市普遍存在地下停车场使用率远远低于地面停车场的情况,往往是地面已“车满为患”,而近在咫尺的地下停车场却处于“饥饿状态”。
3.配建停车位被侵占现象严重
许多商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擅自改变配建停车场的使用性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擅自改变用途的停车场共有9处。
四、自贡市中心城区停车位配置建议
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表明:停车设施的供应绝不能仅仅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作为唯一目的,企望通过不断增加停车设施建设的单一手段来解决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社会经济以及交通整体发展的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政策应该由追求供需平衡转向大力加强需求管理,充分发挥供应对需求的反作用,具体体现在:①停车设施供应应该切实满足区域停车的需求,避免由于泊位空置造成对社会资源和公共空间的浪费;②停车设施供应应该围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控制区域停车泊位规模、改善车辆换乘系统的服务等。
经过本次调研,从科学合理配建停车设施角度出发,我们对自贡市车位配建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完善规划,加强社会停车场建设
按照国家三部委(建城【2010】174号)文件要求,应快组织编制《自贡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在摸清停车矛盾现状、科学预测停车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差别设施供给和停车需求调控管理的原则,研究确定城市停车总体发展策略、停车设施共给体系及引导政策、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布局和规模,明确建设时序和对策。
(二)区别管理,按需供给调整结构矛盾
对居住建筑停车位配建标准,建议:基本保持商品住宅建筑停车位配置标准,下调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动迁安置房车位配建标准,增大自行车停车位的配建
对非居住建筑车位配建标准,建议增加学校的停车配建指标,其余指标维持现状暂不调整,并结合居住建筑的分区管理办法进行停车位配建:
(三)更新理念,倡导新技术新手段
1.人车分流
今后在建筑方案审查阶段,对居住小区车行通道和人行通道实行严格分流,有效避免小区内占道停车现象的发生。南湖郡、新美居家等小区地下车位闲置与地面乱停乱放现象并存,造成小区安全隐患,并影响小区品质;檀木林国宾府实行人车分流,投入使用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2.合理设置车库出入口
提倡成片开发居住小区,合理设置车库及人行出入口,将停车位均匀分布到每栋住宅楼下,有效组织垂直交通,避免住户回家因步行距离过长而乱停乱放。
3.倡导修建机械式停车库
鼓励修建机械式停车库,特别是在自流井及汇东老城区适当位置修建机械式停车库作为社会公共停车场,以缓解片区内巨大的停车压力。对设有机械式车库的项目,须在机械式车库建成完工后方可实施规划核实。
(四)创新管理,加强市级部门管理力度
1.明确主体
建议政府明确交通主管部门为管理主体。以改变“坎上坎下”推诿扯皮的管理现状,解决停车场管理职能交叉问题。加强停车场经营业主的监管、指导、培训,按照有关规定对其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年度审验,以达到监督管理、规范其经营活动的目的。
2.完善制度
(1)建议尽快建立道路交通影响评价中心,科学指导项目交通管理,落实2012年主城区道路交通缓堵保畅工作要求。
(2)修订完善2003年市政府制定的《自贡市停车场管理办法》,重新制定《自贡市临时占道停车场管理规定》,推动自贡市停车场的管理和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清理整顿
[中图分类号] R71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5-146-02
Cervical Stability and Lidocaine Injections Therap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Intrauterine Application
LIANG Haiying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Leping Town of Sanshui District in Fosh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13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cervical injection lidocaine with st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ring the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s Postmenopausal women who took part required a total of 167 cases,included the cervical injection stability and lidocaine for ring with psychological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group of 100 cases,the traditional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expansion of cervical method for ring of 67 cases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women,signs,operative time,blood loss,analgesic effect,the success rat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signs,operation time,peri-operative bleeding and analgesic effect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Stability and cervical lidocaine injection therap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ring intraoperative,can make the cervical relaxation is better,systemic and local sedation,analgesia is more obvious in patients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operation,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for ring.
[Key words] Postmenopausal women;Stability and cervical lidocaine injection;Psychotherapy;Take ring;Analgesia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因其具有经济、简便、安全、长效的特点,自1957年开始研制并临床使用后是国内育龄妇女普遍采用的一种避孕方法。当妇女进入更年期绝经后,卵巢已失去排卵功能,原来正常的子宫腔也渐渐闭锁,这时宫内的IUD已完成其避孕的任务,应该及时取出以免因机体生殖器官衰萎而引起一系列其他并发症。而绝经后妇女由于其内生殖器官萎缩变硬,弹性降低,以及IUD放置时间太长,从而使IUD取出难度明显增加,易发生嵌顿[1]。如何提高绝经后妇女取环的成功率及减少不良反应,引起妇产科界的高度关注。我院自2010年1月在绝经妇女取环中应用安定和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并配合心理治疗,取得良好的取环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0月研究开展期间到我科取环的绝经期妇女共167例,均为自然绝经,年龄47~64岁,绝经时间1~11年,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为2~32年,其中金属单环73例,宫型环39例,麻花环28例, T型环27例。将应用安定和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并配合心理治疗取环的100例妇女作为治疗组,将67例按传统的方法取环的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妇女在年龄、绝经时间、IUD放置时间、环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妇科检查排除其他妇科病变,B超检查子宫大小、位置及双侧附件是否存在异常并作腔内环定位,常规检查患者白带、血常规,并测量血压及心电图,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方行手术,检出异常者需治疗至能耐受手术后再行手术。
1.2.2 治疗组 将浸透2%利多卡因(批号:国药准字H41023668;厂家: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3mL加安定(批号:100031122;厂家: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2mg混合液的棉球放置于患者宫颈口处15min后,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取出阴道棉球后对外阴、阴道行常规消毒;确认子宫位置、大小,用碘伏涂擦宫颈2次后用宫颈钳将其固定好,用探针常规探查宫腔深度及IUD位置,宫颈坚硬者待松弛后再行探查。2%利多卡因5mL与安定5mg混合液抽吸进5mL注射器内,分别在宫颈1点、4点、10点处与宫颈平行方向刺入约1cm,回抽无回血后每点注入0.5~1mL,注后无菌棉球局部压迫止血,再用无菌棉签蘸取同一混合液行宫颈局部黏膜浸润麻醉,3~5min宫颈内口松弛后即可施行取环术。治疗组所有患者术前由施术医生耐心为患者解释手术操作过程,为取得患者的信任缓解其恐惧感及心理负担,手术全程由高年资护士主动与患者手握手,并用亲切、恰当、巧妙的语言安慰患者增强其自信心。
1.2.3 对照组 应用传统常规的机械扩张宫颈法施行取环。
1.3 观察指标
对每一位患者术中监测的呼吸、心跳、血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取环成功率等进行测评,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对疼痛的分级标准,得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照比较。
1.4 镇痛效果判定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分级标准,将疼痛程度分为4级:无痛,下腹酸胀稍感不适为0级;轻痛,下腹下坠感酸胀但表情自由并可以耐受为I级;明显下腹下坠疼痛且表情痛苦但仍可耐受为Ⅱ级;患者、表情痛苦,自述如牵肠样疼痛,不能耐受或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或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为Ⅲ级。0级、I级为镇痛有效,Ⅱ级、Ⅲ级为镇痛无效[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100例妇女取环时,呼吸平稳、心跳无明显加快,血压稳定,手术时间平均(4.27±0.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1.2)mL,镇痛效果满意,取环成功98例,2例因节育环嵌顿未取出。对照组67例妇女取环时呼吸明显加快,心跳减慢10例,血压降低10例,手术时间平均(7.32±0.4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2.3)mL,术中、哭叫,取环成功59例,不成功8例。见表1。两组妇女术后均随访2个月,无腹痛、无发热等情况。
3 讨论
我国自1957年开始研制并临床使用宫内节育器(IUD),是世界上使用节育器最多的国家。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宫颈萎缩变硬和子宫萎缩以及由于IUD放置时间过长,从而增加IUD取出难度,并且机械性扩张宫颈这种传统的取环方法,其疼痛常可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导致发生人流综合征,而且还可能发生子宫穿孔、宫颈裂伤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躯体上的痛苦及心理上的恐惧感[3]。
绝经期妇女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尤其是在取环术中,精神往往高度紧张使局部及全身肌肉收缩,增大了取环难度,特别是农村妇女,科学知识的缺乏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可导致取环失败[4]。对宫颈进行预处理可减轻绝经妇女取环的痛苦,如术前在阴道穹窿部给药米索前列醇,但此法有禁忌证并且产生一定过敏反应,并不适宜推广;服用倍美力和尼尔雌醇来软化及扩张宫颈则需较长时间;静脉麻醉下取环则需相应的麻醉师、设施和抢救器材,在镇级医院使用受到一定限制[5-6]。
我院应用安定和利多卡因注射宫颈,治疗组研究结果显示其取得了93.0%的镇痛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的44.8%,说明该法可使患者全身及局部镇静、镇痛明显,两组妇女在心率、呼吸、血压方面比较,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术中应用安定和利多卡因对患者体征影响很小,术前、术中治疗组均配以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抚慰治疗,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及恐惧感,增加患者自信心,更加配合手术。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体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及取环成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宫颈注射安定和利多卡因配合心理治疗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可使宫颈松弛更佳,全身及局部镇静、镇痛更明显,取环成功率更高,而且对患者身体影响小[7],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珈瑞,李家福.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23.
[2] 郑怀美,苏应宽. 妇产科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86-389.
[3] 应豪,王德芬. 促宫颈成熟的理论与方法[J]. 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5):237.
[4] 张丹,王世阆,杨沛,等. 安定、阿托品、利多卡因联合应用行人工流产术[J]. 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4):197.
[5] 黄姣莲,黄秀艳. 米索前列醇联合药物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4,117.
围绝经期是指成年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日子,多发生于45~50岁。由于绝经期妇女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生理和心理生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且特别容易发生情绪障碍。相关研究指出[1],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常表现为心理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家庭关系和生活质量,给予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笔者旨在通过将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护理工作中,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9月门诊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1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妇女中,平均年龄(47.1±2.9)岁,平均体重(55.4±8.1)kg;文化程度:本科5例、大专17例、高中52例、初小16例;对照组妇女中,平均年龄在(47±3)岁,平均体重(56.1±7.9)kg;文化程度:本科4例、大专18例、高中50例、初小18例;两组妇女年龄、体重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健康知识宣教、换药查房等院内常规护理内容。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治疗时,了解患者性格特征、文化水平程度等基本特征,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就围绝经期发生机制及所遇到的生理、心理变化给予详细解答,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并邀请合理度过围绝经期妇女与之谈心,使其明白这是每一个女性都会面对的人生阶段。②社区健康宣教:包括专家健康知识讲座、创办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栏以及上门辅导等内容,讲解和谐性生活对垂体-下丘脑-卵巢功能的调节和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症状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③生活指导:以蔬菜和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钙质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咖啡浓茶及烟酒等刺激性食物;积极参加户外运动,通过运动刺激骨细胞活动,预防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等疾病。④用药指导:适量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如其情绪不稳、失眠可口服谷维素,适量服用艾司唑仑,缺少户外活动者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1.3评价指标[2]
1.3.1心理状态观察 社区干预措施结束之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进行评估,SAS表和SDS表都包括20项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症状症状,患者根据自身状况选择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发生频率,其中总是如此记4分,经常如此记3分,有时如此记2分,偶尔如此或无记1分。总分20~80分,统计20项得分。
1.3.2生活质量观察 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结束之后,应用WHO评分(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WHO评分量表从生理机能、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以及环境关系等5各维度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是100分,其WHO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80分为优秀、60~79分为良好、≤59分为较差。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妇女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护理干预后,两组组妇女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妇女干预前WHO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护理干预后,两组妇女WHO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围绝经期妇女会因为内分泌紊乱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情绪最多见。相关研究指出[3],围绝经期妇女负面情绪积累与性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大脑皮质兴奋过程不稳定及抑制能力减弱有直接关系。在本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中,临床多表现为胸闷气短、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激动以及周边事物兴趣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认为[4],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其改善围绝经期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心理干预、健康宣教以及上门访视等手段,逐步纠正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的错误认知,帮助她们掌握正确的保健知识,消除她们心中的疑虑,重建心理平衡。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有效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针对性解答患者疑惑和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与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5];另一组数据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妇女WH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将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护理工作中,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泽辉,吴运莲.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28-230.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援.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4: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