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5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

篇1

目前,现代环境艺术作为一种交叉性较强的文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在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趋势下,现代环境艺术创意依托于传统民间文化,呈现出本土化、传统化、民间化的特点。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理念,依托于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能力,集审美和实际功能为一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且获得现代人们一致的好评和喜爱。

一、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环境艺术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是众多环境系统的融合艺术,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室内设计等领域。环境艺术是以设计符合民众精神和生活双重需要的生存空间为最终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要求遵循自然规律,符合事物发展方向,融合当地传统文化。

(一)艺术设计贴近自然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全球人民对于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而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贴近自然风格,力求为人们提供一种舒适的感觉。

(二)要有整体化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由于其涉及的领域宽广,现如今,一个城市的环境艺术从城市规划到建筑风格都呈现出整体性特点,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要趋向民族化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发展具有个性和共性。现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渐渐偏向于民族特色,如日本的建筑物偏好室内设计全部显示出日本民族特色。总之,传统环境艺术中欠缺的元素历史性和民族性,目前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从民间艺术入手,发挥民间艺术的积极作用,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出符合大众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传统民间艺术是指将传统艺术按照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如诗词等的艺术创造不属于民间艺术范畴内。传统民间艺术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是普通老百姓,其创作的艺术品也是为社会底层的百姓服务的,所以传统民间艺术再发展并不仅仅是以审美价值为主要生存支柱,期间,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离不开以下两种类别:

1.生活服务类

传统民间艺术中可以归纳到生活服务类的艺术品种类繁多。为底层百姓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劳动等一般生活物质资料服务的艺术品主要有生活用品,如百姓创造的不同厨具等;服务于生产劳作用的,如纺织车;服务于穿戴方面的民间艺术种类最多且发展最为繁荣,如衣服上的不同刺绣图案;服务于百姓居住需求的主要有石头、木材、土等材质使用和各种家具的样式和摆设等。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生活服务类影响着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在日复一日中形成了民间文化氛围,体现了社会底层对于生存质量的追求。

2.精神信仰类

传统民间艺术中主要为底层百姓提供精神信仰服务的主要有为祭祀祈福所用的贡品,如各种纸扎供具。第二种服务于精神类的是娱乐所使用的,如民间传统中的提供休闲娱乐的各种戏曲种类和游戏,如各种面具、玩偶,灯谜等。第三种是表达情感和内心需求的,如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总之,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实用性、传承性、工艺性。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到现代,其在现代文明发展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特点

根据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传统民间艺术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中具有以下特点:

(一)地域性

传统民间艺术带有地域性导致其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区域内的人民拥有不同的民族归属感,其所创造的民间艺术也因此带有地域个性的标志。如北方的服饰特点以皮、毛材质为主;南方的服饰特点以布、丝等材质为主。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会将年画等粘贴艺术品运用到北方建筑室内设计中,将其发展成壁纸等艺术品,而南方应多潮湿天气,较少使用到这些民间艺术品。

(二)装饰性

根据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民间艺术在历史中主要发挥其实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品的实用性渐渐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中主要汲取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的装饰。如剪纸艺术的发展已然成为产业结构链。而许多建筑物的室内装饰中喜欢用到民间艺术品,如蓑衣、中国结等成为装饰品。

(三)情感性

传统民间艺术凝聚了中国民间数千年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传统民间艺术品种富含精神文明的元素,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民间传说故事的使用,白蛇传故事中的断桥、油纸伞等元素的使用,从而使现代环境艺术中带有民间百姓对美好事物的祝福之情。

(四)民族性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国百姓生存的哲学,反应了百姓的审美特点。总之,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那些具有民族性的设计元素具有独特性,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借鉴。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运用的几大特点,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从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可以总结出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着审美作用和非审美作用。

(一)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凝聚着普通民众上千年的精神艺术。首先,民间艺术具有质朴简练的审美特点,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人们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性;其次,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上具有和谐对称性,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继承到这种形式美感,形成现代环境呈现出独特的形态特点,如上海“新天地”商业休闲街区中对民间建筑材质的保存和应用,使得上海的整体环境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第三,传统民间艺术中内容的运用,丰富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元素,体现了精彩纷呈的审美感受,如北京民间文化习俗在王府井环境改造中的使用,使得王府井的休息场所、灯柱等富含了民间文化内容,糖人制作的铜像、糖葫芦铜像等的规划设计,使得王府井富含生活的真实性,使得王府井包含了浓厚的传统韵味,拉近了国内外民众同王府井之间的距离,体现出丰厚的审美感受。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共鸣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情感,其中包含对家人的情感、对时代的情感等。人们可以通过民间艺术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进行情感交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文化运用其情感特点,为一些建筑设计、装饰品等赋予情感文化,从而提升人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归属感。如民间文化中运用五颜六色的布条来制作幼儿的衣物,表达对于新生命的祝福和慈爱之情。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五彩的布条设计成室内装饰用的抱枕、地毯等物品,表达对屋主的祝福,同时也表达屋主对来客的欢迎之情。另一方面,传统民间文化能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祥和氛围,起到缓解现代人们生活紧张感的作用,如民间元宵赏灯猜灯谜的习俗,在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些城市会在商业主街道上悬挂各式各样的灯笼,从而营造了快乐祥和的气氛,增添了现代人们生活的惊喜。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教化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中蕴含丰富的道德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艺术的使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化现代人们的作用。如民间艺术中的年画、剪纸等图案,往往带有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义。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二十四孝”的铜像,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教化民众的作用。

四、结语

传统民间艺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现代社会发展中,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中,传统民间艺术起着独特作用。因此今后环境艺术的设计构建,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实现环境艺术又好又快地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长久发展。

作者:侯俊宇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沙,乔薇.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04:226-227.

[2]蒋登攀.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教育,2011,(04):131-132.

[3]刘昕.传统民间美术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探讨[J].中国包装工业,2014,(16):72.

[4]王晓玲.论传统民间剪纸对民族特征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J].学术探索,2012,(09):160-162.

篇2

现代环境艺术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是众多环境系统的融合艺术,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室内设计等领域。环境艺术是以设计符合民众精神和生活双重需要的生存空间为最终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要求遵循自然规律,符合事物发展方向,融合当地传统文化。

(一)艺术设计贴近自然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全球人民对于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而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贴近自然风格,力求为人们提供一种舒适的感觉。

(二)要有整体化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由于其涉及的领域宽广,现如今,一个城市的环境艺术从城市规划到建筑风格都呈现出整体性特点,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要趋向民族化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发展具有个性和共性。现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渐渐偏向于民族特色,如日本的建筑物偏好室内设计全部显示出日本民族特色。总之,传统环境艺术中欠缺的元素历史性和民族性,目前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从民间艺术入手,发挥民间艺术的积极作用,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出符合大众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传统民间艺术是指将传统艺术按照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如诗词等的艺术创造不属于民间艺术范畴内。传统民间艺术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是普通老百姓,其创作的艺术品也是为社会底层的百姓服务的,所以传统民间艺术再发展并不仅仅是以审美价值为主要生存支柱,期间,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离不开以下两种类别:

1.生活服务类

传统民间艺术中可以归纳到生活服务类的艺术品种类繁多。为底层百姓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劳动等一般生活物质资料服务的艺术品主要有生活用品,如百姓创造的不同厨具等;服务于生产劳作用的,如纺织车;服务于穿戴方面的民间艺术种类最多且发展最为繁荣,如衣服上的不同刺绣图案;服务于百姓居住需求的主要有石头、木材、土等材质使用和各种家具的样式和摆设等。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生活服务类影响着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在日复一日中形成了民间文化氛围,体现了社会底层对于生存质量的追求。

2.精神信仰类

传统民间艺术中主要为底层百姓提供精神信仰服务的主要有为祭祀祈福所用的贡品,如各种纸扎供具。第二种服务于精神类的是娱乐所使用的,如民间传统中的提供休闲娱乐的各种戏曲种类和游戏,如各种面具、玩偶,灯谜等。第三种是表达情感和内心需求的,如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品。

总之,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实用性、传承性、工艺性。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到现代,其在现代文明发展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特点

根据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传统民间艺术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中具有以下特点:

(一)地域性

传统民间艺术带有地域性导致其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区域内的人民拥有不同的民族归属感,其所创造的民间艺术也因此带有地域个性的标志。如北方的服饰特点以皮、毛材质为主;南方的服饰特点以布、丝等材质为主。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会将年画等粘贴艺术品运用到北方建筑室内设计中,将其发展成壁纸等艺术品,而南方应多潮湿天气,较少使用到这些民间艺术品。

(二)装饰性

根据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民间艺术在历史中主要发挥其实用性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品的实用性渐渐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中主要汲取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的装饰性功能。如剪纸艺术的发展已然成为产业结构链。而许多建筑物的室内装饰中喜欢用到民间艺术品,如蓑衣、中国结等成为装饰品。

(三)情感性

传统民间艺术凝聚了中国民间数千年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传统民间艺术品种富含精神文明的元素,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民间传说故事的使用,白蛇传故事中的断桥、油纸伞等元素的使用,从而使现代环境艺术中带有民间百姓对美好事物的祝福之情。

(四)民族性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国百姓生存的哲学,反应了百姓的审美特点。总之,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那些具有民族性的设计元素具有独特性,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借鉴。

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运用的几大特点,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从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可以总结出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着审美作用和非审美作用。

(一)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凝聚着普通民众上千年的精神艺术。首先,民间艺术具有质朴简练的审美特点,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人们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性;其次,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上具有和谐对称性,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继承到这种形式美感,形成现代环境呈现出独特的形态特点,如上海“新天地”商业休闲街区中对民间建筑材质的保存和应用,使得上海的整体环境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第三,传统民间艺术中内容的运用,丰富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元素,体现了精彩纷呈的审美感受,如北京民间文化习俗在王府井环境改造中的使用,使得王府井的休息场所、灯柱等富含了民间文化内容,糖人制作的铜像、糖葫芦铜像等的规划设计,使得王府井富含生活的真实性,使得王府井包含了浓厚的传统韵味,拉近了国内外民众同王府井之间的距离,体现出丰厚的审美感受。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共鸣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情感,其中包含对家人的情感、对时代的情感等。人们可以通过民间艺术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进行情感交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文化运用其情感特点,为一些建筑设计、装饰品等赋予情感文化,从而提升人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归属感。如民间文化中运用五颜六色的布条来制作幼儿的衣物,表达对于新生命的祝福和慈爱之情。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五彩的布条设计成室内装饰用的抱枕、地毯等物品,表达对屋主的祝福,同时也表达屋主对来客的欢迎之情。另一方面,传统民间文化能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祥和氛围,起到缓解现代人们生活紧张感的作用,如民间元宵赏灯猜灯谜的习俗,在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些城市会在商业主街道上悬挂各式各样的灯笼,从而营造了快乐祥和的气氛,增添了现代人们生活的惊喜。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教化作用

篇3

现代艺术创作已经慢慢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艺术类的教学也要向这个方向发展。作为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基地,各大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势必要沿着这条线路前进,建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与创作体系,立足地方民间文化优势,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这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1民间艺术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特征

1.1民族性特征

民间艺术一般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同一民族的人们长期在一起生产、生活,形成了相同或相似的习惯、情感、文化和心理,这决定了民间艺术的民族性特征。这些特征能够体现他们共同的文化状态和情趣,反映了在共同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格和气派。这是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艺术资源,体现出该民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理解。各个民族生活和生产的过程有所不同,它们的艺术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民间艺术的风格和特色。

1.2大众性特征

民间艺术具有突出的大众性特征,与宫廷艺术、宗教艺术不同,它具有明显的实用

1.3地域性特征

民间艺术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人民长期面对同样的生活环境和地域特点,每个地方都有独特又稳定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分布和风俗民情,这些特色环境造就了他们共同的性格和审美特点,他们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这种共同的艺术特征。然而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有的地域渊源,如北方地区的民间艺术风格是比较粗犷、直接的,南方的民间艺术则比较含蓄、精巧。

1.4独特性特征

根据民间艺术的人群差异,各种民间艺术都具有其独特性特征,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无论是取材还是形式,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在建筑设计艺术中,有石刻、青瓷和木雕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在民俗活动中,有龙舟、风筝、年画、脸谱等,取材多为当地人民所熟悉的事件和场景,在材料的选取上,多为当地随手可得的廉价材料,如石头、泥土、木头、皮毛、纸张等,体现了劳动人民渴望圆满、和谐、安定的愿望和鲜明、质朴、纯净的风韵。

2将民间艺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

2.1有助于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美术文化得到传承

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和文化,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生活点滴之中,其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伴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种影响是潜在的,也是持久的。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广阔的应用范围、原汁原味的生活情趣等特点,无疑让民间艺术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应当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学体系,是现代科技与民间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

将民间艺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正是顺应了全新、现代的艺术设计教学理念。在教学和研究中,教师应重点探讨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特征、造型规律、艺术形式因素以及精神内涵,力求让我国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间美术凸显出特有的风采;将其传统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现代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不断吸收、总结和归纳民间艺术的理论和技巧,以此作为创作源泉,发展现代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理论;在我国美术院校中,应形成具有民族性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特色,使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不断创新和发展。

2.2对我国以及世界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经过一代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传承,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本土艺术语言形式较为稳定,民间美术造型元素突出,有较强的包容性,具有精神和物质文化双重因素。这反映在题材与内容方面,不仅体现事物或生活本身,而且把自然中的山水草木、鸟兽虫鱼,以主观的想象,通过形象之间的组合,寓意人们的意念与感情,使民间艺术的美术造型特征得以长期的通用。

我国向西方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抛弃传统的民族文化,也不能忽视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深度。多年来,很多艺术家在美术创作中达到了别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主要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因为他们能够从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汲取文化的精髓,并把这些精髓运用于自己的美术创作中。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源于民间艺术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也要不断地向民间艺术汲取能量,不断从民间艺术中获取灵感,让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激情能长久保持。

3民间艺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策略

3.1通过研究民间艺术作品的样式和风貌开阔美术教学和创作的视野

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我国农耕文化发展和传递过程的产物,是我国艺术和文化的宝贵资源,它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质朴美感和富有哲学韵味的创作观念,包含着社会生产第一线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和创造力。这些民间艺术主要有玩具类,如泥玩具、纸玩具、陶瓷玩具等;刺绣染织类,如蜡染、土布印染、刺绣等;家具器皿类,如日用陶瓷、木器、竹器、漆器等;服饰类,如民族服饰、嫁衣、绣花鞋垫等。它们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对这些民间工艺的研究和考察,挖掘它们的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等,可以学习民间艺术造型和样式的历史发展与形态变革,进一步归纳这些直接来源于劳动一线和广大普通民众的美术形式,探索其最原始的创作动力和能够传承千年的文化因素。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已经超越了那些实用功能本身,含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和哲学思想,早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开设一些民间艺术作品欣赏课,让学生在丰富的民间艺术中,了解民俗和造型样式,大胆探索民间艺术的设计风格和技巧,在生活中吸收艺术的营养,开阔美术教学和学生创作的视野。

3.2通过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造型方式和技巧来丰富美术设计造型手段

中国人对艺术和情感有着特别的表达方式,形式风格比较自然。在民间艺术中,造型意识与手段相互作用,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其造型方式,同时还有这种造型所依赖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民间艺术造型风格多样、变化万千,强调精神表现力,其造型风格来源于中国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审美意识,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文化构成和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依赖于民间艺术家们独特的造型意识与造型技巧。在创作和教学过程中,引入民间艺术,将民间艺术的造型和图案作为创作素材,总结民间艺术造型的技巧和规则,充实学生的创作思想,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造型手段。

3.3通过不断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来增加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文化底蕴

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灵魂。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民间美术是人们为了装点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创作的,其蕴涵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因而具有群体性的特点,表现着人们生活的朴素美。在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不断挖掘民间艺术的深刻文化内涵,把握民间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本质,借助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和手法创作出不失民族风格特色的作品,增加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文化底蕴。这样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活动是值得探索的。参考文献:

[1] 邹寅.对当前高校美术及艺术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时空,2010(8).

[2] 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4).

[3] 李洋.论中国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