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中网络课堂

高中网络课堂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0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网络课堂,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中网络课堂

篇1

农村学生大多普通话不标准,听与说的能力较差。在听说教学中有必要传授有关知识、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模仿和锻炼实践的机会。在范读这一环节上,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网络技术能为听说教学提供一个声情并茂的新天地。如讲《杜甫诗三首》时,我感到自己的朗读很难达到沉郁顿挫的境界,于是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朗诵,配上音乐与图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特有的意境中去感受杜甫诗中字里行间的深沉怨恨。课后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己上网到相关诗歌朗诵的网站上欣赏与模仿。并举行年段诗歌朗诵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自主改编课本话剧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创建平台,在自主实践与比赛中提高听说能力。

二、网络技术与阅读教学

网络技术带来了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只需键入关键词语就可以找到相关的资料。农村学生周末上网不是沉迷网络游戏就是在网络聊天室里乱用话语权。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给学生确定的目标,上网收集课本中出现的作者资料,通过延伸学习和比较学习,深入作者的世界,解读其作品,感悟其作品里的心声,做到知人论世。如我在介绍杜甫的经历时,特别是他的成都草堂时期和西南漂泊时期,有的学生似懂非懂。于是我布置周末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杜甫的诗歌,摘抄几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进行赏析。课堂上再选出杜甫的两首诗《旅夜书怀》和《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经过周末上网收集整理资料,学生就能轻松地鉴赏出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变化。学生在阅读《红楼梦》这篇名著时,对复杂的人物关系网感觉很混乱,于是我建议学生上网观看83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学生在观看中能快速直观地了解相关人物的情节,并在课上讨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果。网络技术的介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阅读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声有色。

三、网络技术与写作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说:“只有通过利用每一种经验可能会产生的多重结果,才有可能使教学更有效。”网络资源为语文写作教学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写作平台。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运用网络进行了写作教学:

1.每周周记指定一个主题。可以是时下热点新闻,如柴静的“穹顶之下”、毕福剑的视频风波、尼伯尔的八级地震等等;也可以是优美的诗句,如卞之琳的《断章》;还可以是一些人生哲理、名人名言。学生利用周末运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并提炼自己的观点,再去整理、加工已有的资料,有条理地反映自己的观点。学生增强了写作的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大大提高了语文写作能力和理性的思维能力。

2.创建一个班级的公共邮箱和微信群上传资料。我经常上传一些写作方法或技巧。如很多学生不懂如何写议论文,我就上传了相关的议论文语段写作训练技巧或就例说理的方法,要求学生课后下载相关资料研读并进行写作训练来提高写作能力;或者在群里根据某一话题进行多人讨论,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利用网络修改升格作文。每次大考完,我会挑几篇好文章,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以不显露姓名的方式将其作文放在公共邮箱里,展示给大家看再共同修改升格,整理后投到一些优秀的网站上。学生看到后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大家的写作热情更加高涨,作文水平也日渐提高。

四、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实效

篇2

一、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设计与传统的语文课堂设计差异

首先,在设计的环境上。课题设计的环境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这里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是在信息发达的网络环境中。传统教学设计是“填鸭式”居多,而运用网络来设计课堂,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大大增加,主动性也增强。那么学习的中心也就转化成学。备课可选的材料变得特别多,学生学习范围大大拓宽,内容也不再局限在课本上,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都可以连接,课本的作用也将大大降低,或许只是阅读的基础了。其次,在设计的手段上。传统课堂设计隐性的比较多,主要靠的是语言的表述,肢体的传达,设计只是体现在教案上、脑子里,表现出来的就是那块黑板。黑板内容不具有稳定性。这让学生无所适从,无法产生有效记忆。 网络教学环境下课堂设计技术性比较强,它需要教师懂得办公自动化,学会制作课件、动画,做到视频、音频结合。这时,课堂的生动性就具备了初步的基础。这样网络教学设计就更能够呈现出课堂知识的层次性、结构性、丰富性。最后,在取得的效果上。网络环境下课堂设计,使得知识结构层次更加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它能快速地呈现出来,更加有利于复习。传统教育写在黑板上的知识随课目改变,不复存在,而多媒体很容易就呈现出来了,学习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重复,巩固。所以利用多媒体效果肯定是好的。平时授课的时候,多媒体由于能把生动的东西呈现出来,而不是死板地说教,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网络让教师备课更加充实,参考资料更加丰富,特别是在课堂上能有时间和学生共同讨论,促进教师地位的转变,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通过以上论述,发现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学习的课堂环境和课堂上学生所处的地位。

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独特性表现

1.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此状态下,教师的备课形式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状态。其实,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教师对知识进行二次整合、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学工具的单一、简单,必然阻碍教学设计的深入开展。而在网络环境中,教学设计已经从单一的教案设计牵涉到媒体使用、组织教学的过程等诸多方面。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规律上。教师要对练习库里面的材料十分熟悉,就可以节省备课时间,直接调用。备课过程中更多的是思考、设计课件,以最佳的表现形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承载因素。孔子说“知无涯”,谚语说“活到老,学到老”。 在网络环境下,任何人都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也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是可以相互学习的。

2.网络语文课堂设计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课堂设计课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感知素材,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借助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资源共享,彼此交流,从而内化、整合出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相互交流创造了空间。同样,由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网络知识,教师通过给学生建立网络平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发帖,提出自己发现并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实践证明,多媒体手段的充分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调整学生学习的心态,达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思维的功效。

3.借助网络设计,可以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

篇3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天候、不间断、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与反馈,极大地优化了教师群体,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传递多媒体信息,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满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远程教学等社会需要,开创了教学的全新局面。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的应用

1.能做到图文并茂,再现迅速,情境创设,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特别是基于Net技术的交互式动态网页更能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感知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极大地满足社会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要求。

2.同时全体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创新资源,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使教学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如,在讲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以及图象变换是重点内容,关于函数图象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工作繁琐、静止孤立。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象。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象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中有一些知识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而这也正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突破难点。如, “二次函数即:y=ax2+bx+c(A≠0)上的最值的探讨,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开口,对称轴移而区间不动或图像不动而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易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对网络课件的阅读和对a,b,c,n的动态控制,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要点,加上在网上的即时测试和评价,更能有效地掌握它,不再感到难以理解。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评价形式多样化。即时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课堂容量有限,反馈方式单调,信息交流少,所有的学生步伐相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不能解放教师,让教师从事更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面向全体,通过互联交流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五、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