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泌尿外科手术治疗

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泌尿外科手术治疗,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60例)和腔镜组(60例)。腹腔镜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1岁~67岁,平均年龄(55.1±3.0)岁,疾病类型:输尿管结石54例,无功能肾6例;开放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0岁~69岁,平均年龄(55.3±2.8)岁,疾病类型:输尿管结石50例,无功能肾1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三大常规、心电图和胸透等常规检查,明确是否有麻醉和手术禁忌证,同时实施对症处理,如控制血压以及调节血糖等。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选取侧卧,垫高腰部,开放组接受开放性手术;腔镜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具体操作如下:在腋中线对应位置以纵行方式切开皮肤约2cm,分离肌肉至腰背筋膜裂口,向前推移腹膜以便形成腔隙,置入气囊,并在气囊内注入约450mL的空气,持续压迫5min后将气囊取出。选取患者腋后线与第12肋下缘交界约1cm处、髂嵴与腋中下交界上方约2cm处、第10肋缘与腋前线交界处下方约2cm处作为腹腔镜置入孔和操作孔,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3mmHg。利用超声刀将腹膜外脂肪予以清理,切开肾脏邻近筋膜和侧椎筋膜后层并实施对应的手术。单纯肾脏切除:顺着腰大肌前方以纵行方式将Gerota筋膜切开,打开肾周脂肪,顺着肾实质在肾包膜间和肾周脂肪相对无血管的平面上对肾脏上下极、腹侧以及背侧进行游离,直至肾门处肾周脂肪;在腰大肌深面肾门处对肾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观察,游离肾门脂肪,使肾动脉暴露,利用超声刀将肾动脉鞘切开,使用直角钳进一步暴露肾动脉鞘,分别在肾动脉近心端和远心端使用2个和1个Hem-o-Lok夹毕以及离断;然后游离肾动脉深面肾静脉,使用3个Hem-o-Lok夹毕以及离断,随后将输尿管游离和离断,查看术野是否出血,取出标本后放置腹膜后引流管进行引流,最后关闭切口。输尿管结石:将结石段输尿管进行分离,使用冷刀将输尿管纵行切开,取出结石,对患侧输尿管进行观察,确定结石无残留后,常规放置双J管,并缝合切口,最后在后腹膜腔内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间和住院费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肾周血肿、下静脉损伤、术后漏尿、发热和血尿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篇2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25

老年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本身存在着较大风险, 任何环节出现差错, 都会给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胁[1]。在此背景之下, 作者把86例老年泌尿外科疾病联合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而实验组患者则接受围手术期针对性治疗方案, 旨在总结老年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效率, 寻找适合老年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现将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泌尿外科疾病联合糖尿病患者, 男67例, 女19例;年龄62~80岁, 平均年龄(70.00±3.56)岁;病程2~16年, 平均病程(9.00±0.58)年。随机将86例老年泌尿外科疾病联合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3例。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即结合患者实际状况予以使用胰岛素、降糖类药物等,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再予以对症治疗。与此同时, 实验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针对性治疗方案, 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 2. 1 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值, 并予以使用胰岛素。术前给予患者检查其空腹血糖值, 再结合其糖尿病具体类型、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情况等基本信息给予患者使用降糖类药物, 使之空腹血糖值始终低于8.3 mmol/L。

1. 2. 2 针对空腹血糖值高于8.3 mmol/L的患者, 予以给药正规胰岛素, 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

1. 2. 3 手术过程中、手术完成之后给予患者测定其血糖值, 并以微泵对单位时间内胰岛素整体使用剂量进行合理掌握。同时, 给予患者调整其尿糖水平以及血糖水平, 确保其血糖值低于8.3 mmol/L, 而尿糖值则处于(+)左右。

1. 2. 4 手术完成之后, 结合患者实际状况予以使用胰岛素, 若患者已能够自主进食, 可以将胰岛素给药方式改成皮下注射, 给药频率为4次/d, 使用剂量以患者静脉滴注剂量为参考。

1. 2. 5 结合患者尿糖值及血糖值的具体检查结果, 对胰岛素整体使用剂量进行合理调整, 保证使用量不得超过20 U/d。

1. 2. 6 对于尿量已经超过40 ml/h的患者, 应当给予10 ml氯化钾10%联合500 ml葡萄糖注射液5%, 以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方式, 直至患者恢复至正常饮食之后停止。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并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以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对其效果进行准确评定。痊愈:患者所有临床指征均已全部消失, 且血糖值及尿糖值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患者所有临床指征均已有明显好转, 且血糖值及尿糖值均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所有临床指征均已有所改善, 且血糖值及尿糖值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者所有临床指征均未发生任何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照 治疗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中出现3例(6.98%)并发症, 而对照组则出现10例(23.26%),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并发糖尿病等病症的几率非常大, 同时还可能会合并代谢紊乱及各种并发症, 加之手术时受到物的刺激, 以至于手术环节的难度变大[2]。老年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并发糖尿病本身具备易漏诊以及病情隐匿等临床特征, 所以在手术治疗之前应当详细咨询患者临床症状, 同时予以血糖值测定, 对其病症进行初步判定[3]。

基于老年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围手术期来说, 必须有效把握其各项治疗原则, 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方案, 在控制各种严重性并发症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控制死亡病例的出现[4]。鉴于此, 老年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必须以正规胰岛素为主要选择, 并严密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值[5]。本次实验发现, 实验组接受针对性治疗方案之后, 其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老年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具有一定困难性, 因此在具体治疗环节, 需要临床医师严格监测及控制患者血糖值, 通过对胰岛素以及降糖类药物进行合理利用, 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 瞿海红, 周花仙.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观察和护理.河北医学, 2011, 17(9):1255-1257.

[2] 韩精超, 夏溟, 白焱, 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的处理经验.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11):843-846.

[3] 高金龙, 王晓雄, 洪宝发, 等. 2型糖尿病患者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中华外科杂志, 2013, 44(2):121-123.

篇3

泌尿系统疾病一直属临床中的常见病症, 随着现今社会人群其生活及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 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日益增加及低龄化趋势[1]。近年来, 医疗科学及内镜技术的成熟与深入, 使用腹腔镜对于各类泌尿疾病进行手术治疗也已得到了临床成功的推广及运用[2]。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探讨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运用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作用,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0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且本组患儿均采用后腹腔镜手术予以治疗。组中23例患儿为男性, 17例患儿为女性, 年龄在4~14岁之间。术前确诊为泌尿外科疾病, 患病类型包括5例肾上腺肿瘤, 6例肾发育不良, 4例肾囊肿和2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

1. 2 方法 患者插管全麻后, 取侧卧位, 于12肋下缘开口, 对腰背筋膜及肌层进行钝性分离, 到达腹膜间隙后食指分离腹膜后腔, 置入气囊。通气约150 ml, 保留一段时间后取出气囊人工建立腹膜后腔。于患者肋下缘、髂嵴以及12肋下放置三个Trocai, 缝合后向腹膜后腔内充入二氧化碳, 气腹压力保持在10 mmHg左右。之后清理腹膜脂肪, 分离筋膜, 导入腹腔镜等手术器械, 显露出肾脏、肾上腺等器官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完成手术后后止血并缝合切口。手术过程中统计患者术中出血量, 手术完成后, 统计患者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 定期检查。

2 结果

该组患儿手术平均用时(72±34)min, 经实施合理手术后, 其平均住院时间为(5.5±1.5)d,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3±31)ml, 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1.5±1.0)d。患儿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不低于6个月, 随访时不定期进行B超检查和CT扫描, 患儿无任何肿瘤及肾脏输尿管疾病的复况, 机体各项生命体征正常, 肾功能改善明显, 均恢复正常生活。

3 讨论

后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专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方式, 早已在成人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手术借助腹腔后解剖间隙, 对其通气造就气腔, 在腹膜后腔间隙较小的幼儿泌尿外科患者, 该项手术方式尚未得到广泛应用[3]。为在小儿泌尿外科中发挥其微创、低伤害、易恢复的优势, 现以本院收治之小儿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为对象, 对其后腹腔镜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探讨。

小儿患者由于尚未完全发育, 脂肪含量少, 肌层薄, 腹膜后腔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建立, 且内脏解剖标志更明显, 易于术者辨认, 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后腹腔镜手术在小儿患者的应用上更加便利。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幼儿腹膜较软, 器官幼嫩, 手术应轻柔仔细防止腹膜破裂的发生。幼儿腹膜后腔建立时, 气囊充其量应相对较小, 对于5~12岁患者充其量应在120~200 ml之间。由于幼儿患者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气腹压力应适宜, 严密防止高碳酸血症[4]。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手术后,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 出血量少, 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而通过对患者随访结果显示, 患者无肿瘤及肾脏输尿管疾病的复况, 身体状况明显改善, 均恢复正常生活, 充分说明其手术治疗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 运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拥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手术具有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优势, 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卫强, 方, 谷明利, 等.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安徽医学, 2012, 33(1):14-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