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共安全与职业健康,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081-02
0 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的人们群众的健康安全的调价和因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
1.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 职业检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生产活动中,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经行对影响生产的具体因素的状态控制,使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且不引发事故,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2 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目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协调。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主要是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企业应当遵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和企业自身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并且要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避免资源浪费。
2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2.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依据建设工程产品的特性,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有以下特点。①复杂性。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涉及大量的露天作业,受到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理条件和地域资源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②多变性。一方面是项目建设现场材料、设备和工具的流动性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项目不断引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这都加大了相应的管理难度。③协调性。项目建设涉及的工种甚多,包括大量的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用电作业、爆破作业、施工机械、起重作业等较危险的工程,并且各工种经常需要交叉或平行作业。④持续性。项目建设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从设计、实施直至投产阶段,诸多工序环环相扣。前一道工序的隐患,可能在后续的工序中暴露,酿成安全事故。⑤经济性。产品的时代性、社会性与多样性决定环境管理的经济性。
2.2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要求
2.2.1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办理各种有关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审批手续。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安全预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应组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2.2.2 工程设计阶段 设计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进行环境保护设施和安全设施的设计,防止应考虑不周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设计单位应考虑施工安全和防护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分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应进行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2.2.3 工程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用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生产施工措施的资料。
对于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对于应当拆除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将拆除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拟拆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涉及毗邻建筑的说明,拆除施工组织方案,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的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2.2.4 项目验收试运行阶段 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审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
3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①主要物料(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理化性能指标。②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③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④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⑤建设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分析。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确定拟建项目的重大危险源。
4 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4.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①选择先进、经济、节能、高效的安全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②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④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⑤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⑥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建设项目设立(审批、核准、备案)前的安全审查,并获得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部门通过安全审查的文件。⑦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2 职业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①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②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与检查装备。③研究、开发、推广先进的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职业卫生状况的改善。④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和职业危害防治与改善措施。⑤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有效防止职业危害。⑥强化对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检测工作的监察。⑦可能产生职业并危害的建设项目需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做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 结束语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加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第二实幼教职工总数58人,其中核编数30人(实际在编29人),自聘27人(保育员12名、炊事员6名、保安2名、门卫1名、保洁员1名、体育专任教师1名(男)、临时代课教师4名<教师产假短期代课>)。12个教学班均按2教1保的标准配备,且专任教师公办率达100%。
第二实幼的专任教师队伍是一支年轻化、学历高、基础好的队伍,100%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7%。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1人,二级教师15人,三级教师2人。这是一支以90后为主力军的队伍,是一支教龄短、保教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队伍,但同时又是一支兴趣广泛、个性鲜明、乐观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对职业规划逐渐明晰的队伍。后勤队伍是一支以妈妈团为主体的队伍,保育员100%取得保育员资格证书及健康证,是一支爱岗敬业、工作扎实、对照顾看护幼儿,清洁环境卫生、幼儿饮食烹饪有着丰富经验的队伍。
三年来第二实幼立足办园理念、立足师资队伍现状,结合《指南》《幼儿园教师发展专业标准》精神,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重在提高教师的师德和师能,致力锻造一支行仁爱、崇博雅、精保教的和慧教师团队。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用廉洁从政的思想教育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使其在廉洁文化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严格规范思想行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其在公共安全事务管理活动中,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廉洁用权、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成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社会成员抵御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坚持以民为本,切实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重点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等矛盾,防止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加强安全监管和社会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在内的公共安全体系,促进社会安全和谐稳定。
(二)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对待人生、事业、工作和对待社会、他人的态度。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管理道德。当前,一些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罔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低劣、生活糜烂、腐化堕落,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不惜损害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诱发公共安全事件。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要“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自觉提升公德意识,增强职业自豪感,认真履行职责,增强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主动工作,“防患于未然”,防止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情系人民,关注民生,着力维护最现实的群众权益,正确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坚决杜绝违背群众意愿、侵占群众利益、损害群众情感的事情发生,服务群众“一条龙到家”,化解矛盾“一条龙到底”,健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坚持服务为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更新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理念,创新公共安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规律,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承担起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三)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法律素质
法律素质是人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和实践能力,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情感等。当前,部分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法制实践能力薄弱,突出表现为“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服务理念和公仆意识,搞人大于法、权大于法;程序意识不强,存在以令代法、贪功诿过等现象;甚至有些执法人员知法犯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造成司法腐败,成为导致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法治文化,要求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廉洁从政,依法管理;要求社会从业人员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要求广大社会成员廉洁自律、依法办事,这与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法律素养,弘扬法治精神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认真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强化法治观念,规范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行为,杜绝公权寻租、滥用公权等违法乱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树立法律至上的精神,加强公共安全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兼顾各方利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营造依法管理、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优化社会治安环境
社会治安不仅是衡量社会成员个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考察社会运行稳定与否的基本指标。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提高公众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道德伦理文化和法治文化的结合体,体现了社会平安和秩序稳定的目标要求,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道德基础和精神土壤。
(一)廉洁文化建设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是一种道德伦理文化,不仅对社会成员个人,也是对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约束与规范,旨在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随着公共安全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总体上比较稳定,但社会治安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刑事案件、暴力案件和不断增多,黑恶势力和黄赌毒违法犯罪依然突出,不仅扰乱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究其原因,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滑坡不容忽视。多元文化对社会成员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社会从业人员和社会成员道德信仰趋向物欲化和虚无化,社会公德缺失、职业道德沦落、家庭美德丧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廉洁文化在其本质上属于道德的教化,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是社会成员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指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社会成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立身之本,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自觉做到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俭为荣、以奢为耻,以勤为荣、以懒为耻,以自强为荣、以不劳为耻,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杜绝扰乱社会治安的思想和行为,并勇于同扰乱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和违法分子做斗争,自觉做维护社会平安和秩序稳定的参与者,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