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4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口腔保健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进行口腔检查儿童。纳入标准:年龄3~10岁;首次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既往无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标准:存在牙齿缺损;合并全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儿童及其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7±1.28)岁。干预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4±1.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常规健康教育,调查儿童口腔清洁及牙齿保健情况、指导儿童正确刷牙、指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等,每2个月进行1次。干预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视频与图片、宣传讲座进行健康宣教,向儿童发放以生动趣味图画为主的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数、正确刷牙姿势、不良口腔习惯及其危害等内容,向家长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手册,纠正家长如龋齿无需治疗的错误的口腔保健观念,指导家长正确刷牙方式、日常口腔护理内容、限制儿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向儿童及家长宣传局部用氟的好处、沟窝封闭的重要性,鼓励儿童积极提问,耐心、详细地解答儿童与家长的疑问;介绍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增强儿童与家长建立防龋齿意识,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监督;介绍儿童常见不良饮食习惯,强调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向儿童与家长推荐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叮嘱家长严格控制儿童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甜食、酸性食物;强调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叮嘱家长定期带儿童来院检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健康教育每2个月进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针对个别儿童与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刷牙情况(正确刷牙姿势、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2次)、不良口腔行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刷牙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保持正确刷牙姿势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数≥2次比例69.57%均高于对照组的43.48%、39.13%,刷牙时间(2.96±0.42)min长于对照组的(1.78±0.3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口腔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
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现状,笔者2009年10月对城乡8所中小学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选择城区和郊区中小学各4所,学生共5463人,用检查其牙菌斑方法对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
1口腔卫生现状
1.1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受检的2855名小学生中,口腔良好者占37.3%(1065/2855),一般占23.4%(669/2855),口腔不良的占39.3%(1121/2855)。城区受检的1532名小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39.4%(603/1532),一般者占26.7%(409/1532),不良者占33.9%(520/1532)。城郊受检的1323名小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34.9%(462/1323),一般者占19.7%(260/1323),口腔不良者占45.4%(601/1323)。城区与城郊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比较,经 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受检的2608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良好者占34.2%(892/2608),一般者占26.0%(678/2608),不良者占39.8%(1038/2608),其中城区受检的1386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40.2%(557/1386),一般者占23.9%(331/1386),不良者占35.9%(498/1386);郊区受检的1222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良好者占27.4%(335/1222),一般者占28.4%(347/1222),不良者占44.2%(540/1222)。城区与城郊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比较,经 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口腔疾病防治对策
2.1强化行政干预,把龋齿病防治工作列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
首先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使领导重视,用行政干预手段把龋齿病防治列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
摘 要 正畸矫治前做好各项咨询解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矫治治疗成功实施的首要前提条件,帮助患者做好心理调整,排除影响矫治的其他疾病,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明确矫治治疗的费用,在正畸矫治前准备充分,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其作用和效果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牙颌畸形 矫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2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牙颌畸形患者要求治疗者逐渐增多,正畸矫治前做好各项咨询解释工作,帮助患者做好身心准备,是矫治治疗成功实施的首要前提条件,患者做好矫治前的准备,可以避免患者准备不足,在治疗过程中不遵医嘱影响治疗甚至治疗失败,所以,做好患者矫治前准备工作必须引起口腔正畸医生的高度重视。
正畸矫治前准备
帮助患者做好心理调整,使患者能理解和接受矫治的过程。成人患者当然自己就可以做决定,如果是未成年患者需要矫治,既可能是其本人意愿,也可能是家长的要求,不同于口腔科其他治疗如治牙、拔牙等,只要患者提出治疗要求,就可以安心地让医生去处理,所以正畸医生必须同患者及家长进行耐心而详细地沟通,对患者及家长的疑虑给予科学的解释,使他们明确牙颌畸形产生的病因及危害,理解坚持矫治治疗防止复发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及家长对矫治的最低要求介绍矫治计划、方法、注意事项,向他们强调矫正的治疗过程复杂,疗程慢长,需遵医嘱定期复诊,可以说正畸治疗是对患者耐力与毅力的考验,患者在今后的矫正过程中能保证良好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愿就诊率,积极配合治疗,达到预期的矫正目标。应当看到,医生对患者矫治前的解释工作同样是心理治疗,它对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完成矫治治疗极为重要【sup】[1]【/sup】。
向患者及家长讲明所需要的费用情况:让患者及家长明确矫治治疗的费用相对较高,但是掌握矫治的最佳时机才能达到最佳矫治效果,认真倾听患者及家长对矫治治疗的看法和意见,帮组患者及家长充分了解矫治治疗,解除心中的种种疑虑,既要避免因经济原因错过矫治最佳时机,又能保证治疗过程中的遵医行为,避免接受矫治后因种种原因提出放弃治疗的要求,使矫治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排除影响矫治的其他疾病:在矫正牙齿之前做一个系统的健康检查。一般影响正畸治疗的全身疾病有糖尿病、肝炎、心脏病、肾病等等,如检出患者患有这些疾病,应告知患者不要急于矫治,待这些疾病得到控制的时候再进行牙颌畸形的矫治;如果患有骨骼代谢性疾病、发育性疾病及一切影响牙齿在骨骼中移动的疾病,需要正畸医生与其他科医生协同,共同设计矫治方案【sup】[2]【/sup】。对于患有矫治禁忌证的患者,特别是患者本人期望值很高因其他疾病不适宜进行矫治的更应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对生活失去信心。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矫治过程中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龋齿、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多发病、常见病,由于牙颌畸形患者牙齿排列不整齐、自洁作用不好,更易造成食物嵌塞、菌斑堆积导致龋齿及牙周病,再加上矫治器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可能会影响患者对矫正牙齿的决心,所以牙齿矫正前需要准备的是保持口腔卫生,牙齿清洁,对牙体、牙髓、牙周的病变要彻底治疗,避免因为托槽、带环的刺激以及矫治弓丝的结扎等原因导致患者口腔护理困难,口腔生理自洁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釉质脱矿及牙周组织损害【sup】[3]【/sup】。帮助患者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的重要性,可以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有调查显示,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口腔健康知识薄弱,对于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很低,即使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学生和单位职工掌握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不能与其知识水平呈正比,他们大多数不能全面了解口腔卫生保健的内容和重要性。患者在开始正畸治疗以后,对口腔卫生的要求要比常人高。因此,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口腔科医生的责任重大,因为只有口腔科医生才能给予患者最正确且全面的指导和建议【sup】[4]【/sup】。
讨 论
总之,牙颌畸形矫治治疗在时间和技术方面是比较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遥遥无期,成功的治疗不仅需要正畸医生技术上的努力,患者的积极配合也是完成矫治的根本保证。所以,医生在接诊前有责任帮助患者消除疑虑,坚定信心,勇敢、积极地接受和配合矫治,做好矫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患者完美地结束正畸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修文,麻晓波,姜华.怎样帮助牙颌畸形患者做好矫治前的心理准备[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11):1028-1029.
2 戴泳波.浅谈牙齿矫正的准备和矫正方法[J].医学信息,2010,23(6):294,26-96.
3 陆卉,刘红彦.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9,29(9):49.
4 王莉.正畸患者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分析[J].淮海医药,2010,5,28(3):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