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5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 :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 培训质量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也被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所接受,通过对知识结构的更新,业务技能提升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设计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迫切需求,为使专业技术人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水平,就必须通过多种继续教育形式,来满足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的知识的迫切需求。近几年来,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就如何提升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依据专业技术人员对业务技能提升的较低要求作为培训出发点,改善培训质量,改变用人单位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上的缺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四师很多单位只注重对人才量上的积累,缺乏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再学习、再深造的资本投入,造成人才固有知识停留在知识初期阶段,无法为单位再造价值。因此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结合专业技术人员本身利益,重点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确保专业技术人才能为单位提供智力支撑。
二、合理化的课程设置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提升的推手
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培训当中,课程的设计绝不能采取刻板的、单一的程式来进行,每一节课都应以自己的特点,以此达到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与结构变化的目标。反观四师在往年培训课程的安排中,忽略了课程设计在培训工作中重要指导性作用,部局、委托机构、培训机构形成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培训效果不佳。2013年四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实施调查问卷中,发放问卷161份,收回161份,整体反映出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忽略了对专业的要求,更没有分析培训学员常用知识的储备量,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导致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而委托进行培训的机构也出现了敷衍过程,完成培训根本达不到继续教育培训实质化提升知识更新的目标。从2014年起,四师人事局委托人才中心提出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合理化设置的要求,结合培训人员的年龄及知识结构特征,除了设置传统专业课程之外,强化了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礼仪及心理健康疏导的培训,一方面以此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来缓解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多方压力。如在四师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性,邀请了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专家和领导授课,并针对专业重点开设了公共课: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解读,民族地方史等课程,还增设了特色课程:专业技术人员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政务礼仪、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问题解读等;在内容选择上较以往更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坚持科学、系统原则,强调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讲授,丰富了学习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推进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保障,提升培训质量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专业课学习的平台缺乏、工学矛盾突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我们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质量提升。一要顶层设计,确保质量提升。例如2014年四师继续教育工作得到局领导高度的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继续教育相关事宜,做到人员、内容和时间“三落实”,为培训质量提升提供了顶层保障。二要组织精细,准备充分。培训工作事无巨细,只有做好每次培训的方案,才是成功办好一次培训班的前提。提供培训工作的良好后勤保障,也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
根据每年参与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层次水平不等,四师及时调整继续教育的培训师资队伍,选择有针对的教师队伍,对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建立师资队伍资源库机制,充分发挥四师专业资源优势,及时填补、更新专家库,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与伊犁州直等单位联系,建立客座教师人才库,实行全社会人才资源共享的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培训的投资力度,真正使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学到最新、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从而达到知识更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有效性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6).
Review on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Beijing
FU Hui-juan1, NIE Wei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80
在当前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建筑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我国建筑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不足,面临着现有职工不能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的困惑。培育学习型企业是使企业走出困境的方法之一,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构建学习型企业的要素。通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课程居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课程开发的质量对继续教育活动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现状分析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从产生到现在,在国家人设部、各部委以及各省市部门重视之下,经过长期的探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查遗补缺、更新知识或者拓宽知识面,使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不断提高。经过长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已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形式,一是参照普通高校的倾向比较突出,二是按模块讲授的方式,即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开设课程,内容来自社会实践,强调社会功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称之为“模块式教学”,采用后者的比较普遍。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1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有些课程理论性太强,讲解起来枯燥,而且难度、深度过大,不易理解。因为参与学习的人员基本来自社会生产的第一线,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课程开设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队伍的扩大,鉴于培训硬件和师资的不足,有些培训机构只设定一套课程,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继续教育对象的单位性质、专业差异以及职称的层次,比如土建类和安装类,初、中级和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时未做区分。
1.2专业面不广
专业技术人员对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些极大限制了技术人员的专业面,加之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崛起使专业技术人员面对行业的发展和变化难以适应,目前课程设置比较缺乏这类反映建筑业发展要求的、前沿性的专题课程。
1.3重技术,轻管理
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应用型人才居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因此目前建筑业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工程技术为主,但是存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所以管理类课程需求在不断加大。
1.4系统性不强
建筑行业目前拥有的人才中,既熟悉技术又懂得管理、经济、法律的人才严重短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人员短缺,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而主流的“模块式教学”存在学习单元较零碎,知识不系统等缺陷,缺乏系统性。
2课程设置原则
针对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缺陷,课程设置应当满足以下原则:
2.1前沿性
课程设置应体现前沿性。课程设置应当反映出当前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行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还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推广应用,新的规范标准的宣贯等。
2.2实用性
课程设置应有实用性,与高校的学历教育有所区别。专业课程内容应当紧密联系实际。将理论内容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解决实际中的矛盾和问题。
2.3针对性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来说,需求分析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条件。根据继续教育的对象,灵活的设置课程,使教育对象不断的拾遗补缺,完善知识。因为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为课程设置要针对成年人身心特点,使之较容易接受所学课程,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补什么。
2.4系统性
考虑到继续教育对象的整体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应当处理好原有知识和补缺知识、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等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整体,使继续教育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
3陕西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
笔者依照课程设置原则,并结合建筑业发展的新要求、建筑企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对陕西省二十一家从事建筑施工、装饰、监理、造价咨询等企业的做了问卷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项目经理及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通过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可分为行业发展趋势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
3.1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前沿类的课程
继续教育制度目的就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因此课程设置应体现前沿性,应当反映当前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行业改革和发展方向。反映建筑业发展趋势、建筑业前沿的课程有:
(1)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市场疲软、政策收紧、管理欠账”三座大山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数据和感受已经说明,行业衰退已成事实,行业处于一个旧业态转向新业态的中间态时期。如何以比较高的层面和新的角度看待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如何变革,如何在这场改革浪潮中找到发展机会,都是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首要关注的问题。
(2)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及建筑工业化、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这些方面是国家目前力推鼓励扶持行业,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更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这种课程很受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青睐。
(3)BIM技术发展与应用。BIM是近年来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发展潮流已势不可挡,在国内,随着建筑业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增多及大力推动和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开发商宣传下,相关机构和各个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应用BIM技术。但是目前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各研究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相对分散,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各企业单位也只是将BIM技术应用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建设项目的部分建设过程中,还不能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整个生命周期连续应用BIM技术。目前BIM技术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社会培训上,针对目前情况,在继续教育中加入相应课程,通过总结科研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建筑行业对BIM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推广使用BIM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BIM技术在我国继续推进和更深入的应用提供重要的途径。另外课程可将BIM和智能建筑相结合,BIM和建筑工业化的衔接也势在必行,二者融合在一起,这样BIM技术应用会更加丰富。
3.2工程管理类课程
通过调研分析,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对管理类课程需求较大,已有超越技术类课程的趋势,原因是,一方面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的开始逐步进入管理岗位。另一方面管理类课程在学历教育阶段偏重理论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已具备了一定管理能力,因此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亟需进一步加强。通过调研问卷的整理,这方面课程需求主要有: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项目精细化管理、职业风险防范等。这类课程也符合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内容主要以项目管理实务为主,辅助一定的理论知识。
3.3工程技术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