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劳动教育的活动

劳动教育的活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劳动教育的活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劳动教育的活动

篇1

虽说物质贫乏,但教师们的业余生活、精神生活非常丰富。每天中午、下午一帮年轻人打了饭就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有时晚上备课累了,大家也凑到一块闲聊,有教学随想,有时事评论,有读书心得,也有花边新闻,可谓海阔天空,无所不及。大家在闲聊中增长了见识,激活了思想,锻炼了表达能力,学到了教育教学方法。刚毕业那几年,正是文学最热的时候,无论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爱读文学书籍。书店里有了好书,杂志上有了好作品,大家都要奔走相告,互相推荐。我最庆幸的是趁着那几年读了不少书,而且可以大声朗读文学作品,像《莎士比亚全集》基本上是朗读完的,那真是一种陶醉。

教师的业余体育运动也很丰富。每天下午都有一帮青年教师和学生一块打篮球,还有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等等,每逢“五一”、“十一”工会都要组织各种比赛。那时,青年教师个个充满朝气,生龙活虎,大家都很充实,很快乐,几乎每人都有一两种爱好,甚至是绝活。有书法爱好者、小提琴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还有象棋、围棋爱好者,什么样的人才都有,甚至学校的图书管理员竟是一位退役的国家舢板冠军。

往事如烟,一去不返。现在学校旧貌变新颜,80年代的瓦房一座都没有了,全是漂亮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过去的土路全铺了彩砖,种了绿草,过去高大的树木换成了低矮的名贵花木,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比过去提高了20倍。但是校园里再也看不到教师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笑脸,再也听不到拉二胡、小提琴的美妙乐声,球场上也没有了生龙活虎的矫健身影,没有人下棋,没有人高声朗诵诗词,甚至没有人高声说笑了。教师们个个显得老成持重,心事浩茫,风尘仆仆,步履匆忙。教师们都怎么了?教师们的业余生活哪里去了?

经过观察分析,我总结出五个原因:

第一,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加重了。80年代刚刚恢复高考,政府、学校、家长对考试不像现在这样重视,教育教学的任务、压力相对较小,教师的业余时间相对充足。而现在大不一样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允许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长,不允许下降。于是绝大部分教师每天起早贪黑地上早自习、午自习、晚自习,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地开会、谈话、考试、分析、总结、接受检查,到了毕业班,更是暗无天日。教师们连正常的工作都应付不过来,有时吃饭都是狼吞虎咽地扒拉几口,哪还有时间打球、下棋、读书、弹琴呢?教师们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剥夺了,辛劳疲惫长期积压。

第二。教师们的综合素质大不如前了。教师的业余时间都没有了,学生哪还有什么业余时间?学生们课外不打球、不下棋、不唱歌,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教师还会什么呢?现在的青年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比我们更系统、更全面了。但是教书之外的素质、兴趣的广泛程度却普遍不如我们那时的青年教师了。即便现在有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消闲、娱乐了。当年的青年教师现在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的业余生活更是少之又少,身体素质在全面衰退。文艺素质也在全面衰退。已是好汉不提当年勇了。

篇2

巧妙导入―唤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全力付出的爱心期待,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毫无保留地热爱所教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积极创设一种愉悦和谐教学的情境,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去打动学生,往往能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创设情境在每节课组织教学中,努力精心设计导言,使导入方式巧妙生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愉悦的环境中。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成果展示法,谜语法,谈话法,故事法,游戏法……但是,选择某种方式以达到唤感的效果,必须要根据课文的类型来确定。

动手实践―融入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所以在劳动教学中,面对复杂的学情,以保证课堂生成的和谐高效,教师要注重教学全程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因势利导巧妙点拨,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动手实践是情感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情感教学中,我采用了”交给方法―合作操作―完成作品”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情感进一步向前发展,如在《纸制彩灯》一课教学过程中,我便采用了这样的方式:1.交给方法,采取教师演示并叙述,学生仔细观察后复述的方式。在突破本节难点时,我先播放课前录制好的片子,然后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制作方法,接着再让学生到教室前面边叙述边演示,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从而达到用实践完成感知的阶段。2.合作操作。在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感知制作方法后,同桌或分小组动作操作,教师可给予适时地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更加深了学生的认知程度。3.完成作品,这是对学生放手,让其独立操作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适时激励,激感,使学生有了竞争意识,自信精神,不仅体验了成就感与艰难感,增强了教育效果,达到了实践过程与情感发展的结合,还促进了大家和谐发展。

篇3

新《纲要》中重点指出美劳的目标在于能初步让幼儿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美劳活动渗透于主题教学活动之中,主题教学活动可以来自幼儿园教材中,也可以来自幼儿的生活和感兴趣的活动。根据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结果,确定主题活动内容。如在“爱祖国”的主题中,我们设计了美劳活动:制作脸谱扇子、装饰青花瓷盘子等。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其动手操作,发挥想象,尽量能把平时的经验积累在画面中表现出来,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审美力、表现欲。在“新年来到了”这一主题中,设计了剪纸漂亮的窗花、剪影人等活动,幼儿特别感兴趣,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尽量留给想象的空间和选择的余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把这些活动以美劳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生动完整的成品和画面,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美劳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教师在美劳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可有效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只有在幼儿创造过程中进行指导,才有可能贴近每个幼儿的实际,指导到点子上。如绘画脸谱,利用幻灯片欣赏,让幼儿欣赏京剧中人物的变化,再观察脸谱的对称性和花纹的色彩美,从而使幼儿产生灵感,进一步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幼儿自发创造的原则,在充分唤醒幼儿潜意识创造力的同时,也渗透着理性的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活动中指导的重要性。

美劳活动是促进家园共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是联系家园互动关系的纽带。无论是班级环境的创设,还是亲子活动,都能充分体现出在家园互动中促进幼儿发展的理念,同时美劳活动还有利于充分调动家长资源。请家长与幼儿收集有关的资料,如:照片、图片及美术作品,使幼儿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联系,使直接经验得到升华,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后,再组织幼儿进行美劳活动,使幼儿能活灵活现地创作不同的作品。在创作中充分体验美劳活动带来的快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