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5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历史复习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安乐死是英文单词Euthanasia的中译,Euthanasia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美好的死亡、快乐的死亡、无痛苦的死亡。日本学者将Euthanasia翻译为“安乐死”,这一译称为中国学者所接受[1]。实施安乐死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尽量避免动物产生惊恐、挣扎、喊叫。②注意实验人员安全,特别是在使用挥发性麻醉剂(乙醚、安氟醚、三氟乙烷)时,一定要远离火源。③方法容易操作。④不能影响动物的实验结果。⑤尽可能缩短致死时间,即安乐死从开始到动物意识消失的时间。⑥判定动物是否被安乐死,不仅要看动物呼吸是否停止,而且要看神经反射、肌肉松弛等状况[2]。
1物理方法致死
1.1急性失血法
此法应用于大鼠和小鼠等小动物时,常是剪断动物的股动脉,放血致死。可以采用摘眼球法,在鼠右侧或左侧眼球根部将眼球摘去,使其大量失血致死。如果是犬、猫或兔等稍大型动物应先使动物麻醉、暴露股三角区或腹腔,再切断股动脉或腹主动脉,迅速放血。动物在3~5 min内即可死亡[3]。采用急性失血法动物十分安静,对动物的脏器无损害,但器官贫血比较明显,若采集组织标本制作病理切片时可用此法。
1.2断头法
此法适用于鼠类等小动物,可用直剪刀,也可用断头器。断头法处死动物时间短,并且脏器含血量少,若需采集新鲜脏器标本可采用此法。断头法会引起血液循环的突然中断和血压的迅速下降并伴随意识的消失,只能用于恒温动物。对于变温脊椎动物不推荐用断头法,因为它们相对能更高的抵制缺氧[4]。
1.3空气栓塞法
当空气注入静脉后,可阻塞其分支,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可造成冠状动脉阻塞,发生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动物很快死亡。此法适用于较大动物的处死,家兔、猫用此法需注入20~40 mL空气,犬致死的空气剂量为80~150 mL。由于应用此法后,动物死于急性循环衰竭,所以各脏器淤血十分明显。
1.4断髓法
此法适用于小鼠、大鼠等小动物。用于家兔时可敲击延髓致死,用木锤用力锤动物的后脑部,破坏延脑,动物痉挛后死亡,简单迅速。用于蟾蜍、蛙类可直接捣毁脊髓,将金属探针插入枕骨大孔,破坏脑脊髓使动物死亡,操作过程中要防止毒腺分泌物射入实验者眼内。
2化学药物致死
常用安乐死药物有:吸入式麻醉剂(包括CO2、CO、乙醚、三氯甲烷等)、氯化钾、巴比妥类麻醉剂、二氯二苯三氯乙(DDT)等。
2.1药物吸入
药物吸入致动物死亡适用于啮齿类,如小鼠、大鼠、豚鼠等小动物,操作简单,是实验中安乐死的常用方法。因CO2无毒,制备方便,效果确切,是最常用的致死药物。对1日龄的雏鸡研究表明,CO2是有效的安乐死试剂,它几乎不引起痛苦,抑制神经紧张活动,在5 min之内引起动物的死亡。CO2浓度越高,动物失去意识的时间就越短。当CO2浓度增长缓慢时,也会延长动物失去意识的时间[5]。可以采用特制的安乐死箱,能使CO2气体充满整个箱室,确保麻醉致死效果和人员安全[6]。
2.2药物注射
药物注射是通过将药物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动物致死。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动物,如兔、猫、犬等。
氯化钾适用于家兔和犬,可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高浓度的钾可使心肌失去收缩能力,心脏急性扩张,致心脏迟缓性停跳而死亡[7]。实验证明注射氯化钾后细胞损伤严重,线粒体肿胀很明显,嵴模糊不清,细胞核明显异常[8]。家兔和犬的致死量分别为10%氯化钾5~10、20~30 mL。
巴比妥类麻醉剂适用于兔、豚鼠,用药量为深麻醉剂量的25倍左右。一般用量为90 mg/kg,约15 min内死亡。该类药物能抑制丙酸氧化酶系统,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特别对大脑皮质及下丘脑),使反射机能逐渐消失[9]。也有人称用麻醉方法处死实验动物不应称为安乐死,这是按照设定程序“必须将其适时处死”,选用了无痛方法[10],在应用上还存在争议。
DDT适用于豚鼠、兔、犬。豚鼠致死量为3.0~4.4 mg/kg,家兔为0.5~1.0 mg/kg,犬为0.3~0.42 mg/kg[11]。豚鼠皮下注射,家兔和犬静脉注射。其机理可能与DDT 损伤细胞修复和免疫抑制有关,并能诱导肝微粒体酶系统,使某些酶发生抑制,而且本身经肝代谢而表现肝毒性作用[12]。
3特殊实验动物的处死
处死昆虫一般用烫死法,快速,可避免昆虫挣扎或人的抓捏而造成虫体的损伤。很多直翅目昆虫的腿可能会因剧烈的抽搐而脱落,可在制作昆虫标本时用万能胶粘上去,不会影响虫体的完整和美观[13]。处死青蛙时可用酒精麻醉,用镊子夹取一浸透95%酒精的棉球,塞入青蛙口腔中,三四分钟后,青蛙便瘫倒不动,效果极佳。也可用香烟麻醉,向装有青蛙的瓶里吹几口烟,盖紧瓶盖,几分钟后,青蛙瘫倒不动[14]。狐的处死方法为将人用氯化琥珀酞胆碱针剂1支(2 L,内含100 mg)稀释100倍,注入其心脏中,狐在10~60 s内昏迷,4~7 min内死亡,昏迷后即可取皮[15]。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科学工作者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时,对待实验动物,越来越考虑到动物福利的问题。动物福利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体现了人与动物协调发展的趋势。应爱护和善待实验动物,树立人性化的实验精神。这样不仅能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能培养良好的临床心理,实现人性化的实验与教学。
参考文献:
[1] 罗勇,付岷雪.再论安乐死[J].求实,2009(1):99-101.
[2] 孙敬芳.动物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2.
[3] 李凤奎,王纯耀.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341.
[4] LIAPI C,FESKOU I,ZARROS A,et al.Equilibrated diet restores the effects of early age choline-deficient feeding on rat brain antioxidant status and enzyme activities:the role of homocysteine[J].l -phenylalanine and l -alanine Metabolic Brain Disease,2008,23(3):112-114.
[5] 张潇,谭德讲,李保文,等.二氧化碳安乐死在实验动物中的应用与最新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8):81-84.
[6] 赵建文,银欢,张志芬,等.安乐死箱的技术条件的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07(3):54-55.
[7] 林宗武,洪涛,宋凯,等.经静脉注射高钾溶液对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3):320-323.
[8] OKADA K Y C.Successful 24-hour rabbit heart preservation by hypo-thermic continuous coronary microperfusion with oxygenated[J].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1995,20(6):6.
[9] 郭文,王丽.巴比妥类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机理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9,26(2):98-100.
[10] 用麻醉方法处死实验动物不应称为安乐死[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1):643.
[11] 何诚.实验动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347.
[12] 韩中明,李章,乌垠.乙醇与DDVP或DDT对大鼠的联合毒理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16(6):559-561.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92
有效的教学开始于确切地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初中历史教师要把单元复习课设计成高效率的课堂。所谓“高效率”,就是让历史课成为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使学生从课后盲目和低效的复习检查中解放,体会到学习历史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与有成就感。很多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空跨度大,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的高效?
一、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要打造高效的课堂,课前准备充分至关重要。在课前准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下功夫,调查分析教情和学情,在教学中果断取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求做到:充分备课,明确讲解,注重能力训练与学法指导,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最初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除了系统掌握教材,还要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自己要掌握得很好。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发生思想碰撞时,教师能发现问题并做到及时调整。遇到问题课后更要及时反思: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把分析、总结写下来,然后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制作课件,涵盖课标, 注重知识重难点
在初三历史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历史课的趣味性。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成教学复习课件。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初中历史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初中历史复习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这种教学方式创设的教学环境代替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课件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课件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且生动。第一,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和音频文件。让历史书中的插图从静态转成动态三维模型的图片,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和更具吸引力。
三、落实课标, 重视复习方法
研读课标和理解课标, 最终是为落实课标服务。落实课标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呢?
第一, 启发诱导, 逐层深入。教师在指导单元复习时, 必须注意牢牢把握启发性原则, 处理好教材内容, 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贯彻“启发引导、层层深化”的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将讲解、练习、及时评价结合起来。作为历史单元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讲解、练习和评价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从这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看, 试题与课标之间联系紧密, 都是严格按照初中阶段三维目标学习要求进行命题, 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考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等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历史教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 才能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自从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后,历史学科在初中基础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是,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习主动性较差,难以掌握正确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不少学生都习惯了传统的教师的强制性的灌输教学方法,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一些比较消极的影响.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就必须要在实践中探寻最佳的教学方法.所谓最佳的教学方法,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确保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日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有效提升自身历史之储备量.因此,教师务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突出灵活性与针对性,从根本上提升每一位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历史
历史是一门以时间线索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时间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进行准确定位,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敏感力,这样才能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是,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历史知识点往往较多,历史时间与时间节点通常较多且复杂,为此历史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特定学习能力进行方法指导,尤其要指导其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历史,这是帮助学生在近阶段中快速高效提升历史课堂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呢?笔者将结合自身初中历史课堂指导教学案例谈谈合作指导的教学细节.比如,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过程中,公元前23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是秦发动战争的时间点,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学生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对时间点的记忆能力较差.为此,我指导学生们组成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教会学生们如何通过合作小组来与同学一起记忆历史时间点,例如有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记忆技巧,这无疑能够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记忆知识点,获得整体进步与提高.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将秦国统一六国按历史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拆分成几个特定历史专题,让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通过专题来学会预习课本、搜集资料、整理课堂专题重要信息等等,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从而有效提升每一位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质量.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把探究的问题或者主题罗列出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牢记目标,围绕目标展开学习.
二、指导学生搭建历史学科立体知识体系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中的知识点较为琐碎,但也不完全无迹可寻.教师要想让初中生能够在这一学习阶段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就一定要指导学生搭建历史学科立体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们逐步树立历史学科学习自信,逐步掌握历史琐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不仅在平时生活中能够完善自身对历史的了解与掌握度,同时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历史以时间发展为基础,以关键任务为核心,具有较为明显的时空感,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通过人物情感、历史事件影响来提升学习效率,深入掌握历史知识点.比如,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对纸技术的发明和历史来源形成清晰深刻的认识,以相应历史事件为切入点,教会学生们通过具体历史事件来记忆古人是如何进行造纸的,造纸又是在什么事件逐步形成成熟的技术路线的,以及指导学生们去思考造纸技术给古代人民带来怎样的巨大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又存在什么影响.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指导思路下,已经不是在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而是以历史思考的角度去学习历史、领悟历史,从而实现质的变化.搭建知识体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比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有效复习
教师要想让学生们真正能够取得较好的历史成绩,并能够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就一定要在指导学生们正确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举一反三,学会有效复习,做到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善始善终,从而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点,大幅提升历史学习效率.复习指导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就是要指导学生们将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同一类型问题与同一时间点问题相联系起来,从而在具有联系性的相关历史知识点中学会思考与领悟,不断提升历史思索能力.比如,在«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大章节的复习教学指导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们将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历史事件整合起来,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同一类型知识点中进一步整合,不断提高初中历史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同样,以章节复习方法为基础,贯穿整个历史课本,让学生们在复习过程中举一反三,逐步巩固历史立体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历史复习效果.
四、结语
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重要性在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后日益突出,教师必须从指导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下手,提升学生们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不断推动学生融入历史学科的自主高效学习与复习氛围,培养学生准确的历史学习思想观念,使其乐于学习历史,高效学习历史.
作者:谢树森 单位:福建省泉州就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