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5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篇1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会计"执业能力下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号:2013GG13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政府会计概念下事业单位新内控制度建设研究(课题号:13CGLJ03)

如今,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互联网+的概念不断得到深化,计算机技术已经几乎在所有企业得到普及,人们办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使审计工作的对象、内容、方式以及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节约企业的成本,帮助传统的企业朝着现代化企业迈进,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改革红利。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应用面临的问题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不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朝向纵深发展时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例如,目前最先进的平行模拟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成本高昂,操作难度巨大,需要极为专业的人员才能熟练操作,这对一些资金和人才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和立法缺乏统一性

虽然近些年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在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立法却屈指可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直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也没有良好的行业标准可以参考,这就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变成脱缰的野马,如不予以及时调控,在未来将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审计报告多数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均有固定的行业标准可以执行,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做出的报告是电子版的,在法律效力方面是不具备传统书面报告的优势。特别是对一些小企业,由于品牌实力不足,其的电子版审计报告不具备强有力的公信力,这对其后续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缺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全方位人才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需要专门的人才方可胜任,计算机审计技术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审计技术素养,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知识,这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员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在新型的现代化企业中,不仅需要员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开拓的勇气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完全拥有了这些才能称之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领域的全方位人才,而目前,市面上这类人才屈指可数。

二、如何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的企业发展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地冲击着传统企业的运行模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会计技术的结合。随着现代化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冲击会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当中举足轻重的大型国企,这些企业相比较现代化企业,内部的运作比较保守和传统,它们如果在朝着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对固有的传统的会计模式加以革新,不能积极的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到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当中,将逐渐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冲击,甚至被消费者所淘汰。例如,中石油集团公司拥有上万亿资产,员工高达百万,其内部的审计都是借助互联网完成,中石油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二级单位以及子公司的会计审计都是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完成,这样的审计效率会更加的高效,也可以加强企业领导层对整个公司的控制。

(二)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在未来会逐渐被社会所摒弃。企业应该致力于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专门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技术领域高水平人才,定期的开展信息技术相关培训。此外,会计信息化技术对于传统的会计从业人员是一大挑战,特别是企业当中年龄较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这些员工大多数缺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相关教育,很难有效的适应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因此,企业应当具备足够的耐心去指导曾对企业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年长的会计从业人员,帮助他们适应计算机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完成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适应,逐步提升企业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我国从新世纪起就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而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面向现代化企业的制度,这个制度可以有效地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而其监督和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则在于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生产和创造,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只有当员工切身的感受到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地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让企业加速融入到互联网+的时代,最终拥有更多的发展动力。

(四)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工作效率和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体现就是企业具备良好、完善的内部制度,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管理,更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例如,像中石化这样的“巨无霸企业”行业巨头,其拥有数百万员工,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如果不借助信息化系统,将会非常复杂,管理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因此,现代化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五)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需要极为专业的人员才能胜任,而管理这样的人员更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超凡的领导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专业人才的能力,让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现代化企业应当不断地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除了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逐步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外,还需要对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六)加强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

任何一个企业和组织的内部控制不可能仅限于内部的控制和约束,这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目的。在信息系统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积极引入外部的监督,外部的监督可以让企业不断地总结过去的得失,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关键。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需要定期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预算和决算情况,供广大投资者以及社会人士监督,确保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行顺畅,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基于上述可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分别是: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和立法缺乏统一性以及缺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全方位人才,而为了对症下药,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六条可行性的办法,分别是: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加强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等。互联网改革是企业得以进步的动力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让审计工作得到很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章亮.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改进[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朱艳飞.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篇2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前言

数据库技术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将分析决策所需的大量数据从传统的操作环境中分离出来,把分散的、难以访问的操作数据转换成集中统一、随时可用的信息。2011年3月,合肥市审计局在对市地税局2010年度高级预算收入情况的审计中,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对全市地税系统137多万条业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查询分析等处理,利用税票微机编码的唯一性,将税务登记表与税票查询表建立关联,实现疑点税票与税务机关各分局的一一对应。对大额税票、退库税票、负数税票、删除税票和开票未入库等事项审计中,迅速确定疑点税票及延伸抽查的税务分局,提前近一半时间完成了现场实施阶段的审计任务。

二、数据库技术在审计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数据采集(Data Capture)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时,按照审计需求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系统或其他来源收集、识别和选取电子数据的过程。目前,基于数据库技术较为流行的采集手段主要包括利用数据库“备份/恢复”功能、采用数据库工具和通过ODBC接口直接访问和转换被审计数据等。

1.数据库“备份/恢复”功能。在被审计对象数据库系统和审计人员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一致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利用数据库工具的“备份/恢复”功能完成审计数据的采集。

2.ODBC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其目的是在无访问源码的条件下,提供访问例程和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能力。而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即“开放式数据库联接”是一套 API,允许在各种 RDBMS服务器上互操作的应用。ODBC是Microsoft推出的最早的整合异质数据库的数据库接口,现在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当被审计单位使用的是异构数据库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开放式数据库联接”数据库访问接口直接访问被审计信息系统数据中的数据,并把数据转换成审计所需要的格式。

3.数据库其他常用工具。常用数据库工具如MS SQL Server、MS Access等,都有较强的数据导入/导出和转换功能,审计人员也可以使用这些软件来完成审计数据的采集。

总的来说,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采集过程可以看成是数据库技术的数据迁移过程。

三、数据库技术在审计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审计数据预处理。由于在被审计单位采集来的数据和数据来源十分繁杂经常存在一些数据质量问题,可能直接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因此,完成数据采集后,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其满足审计数据分析的需要。

审计数据预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名称转换、数据类型转换、横向合并、空值处理、纵向合并和代码转换等。例如,对采集来的税收征收电子数据(数据表名为“税收表”)进行预处理,把税收表中实际缴纳税额里的空值变成“0”的SQL语句:

UPDATE税收表

SET 实际缴纳税额=0

WHERE 实际缴纳税额 IS NULL;

同样,采用SQL语句或数据库产品中的其他工具也可以做其他的数据预处理工作。

四、数据库技术在审计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审计数据分析在计算机辅助审计过程中的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查找可疑数据。常用的审计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数据的查询

审计数据查询是指审计人员凭借以往工作经验,按照一定的审计分析模型,在审计软件中采用SQL命令来分析采集来的电子数据,或通过运行各类的查询命令以预定义的格式来检测审计数据,是目前常用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例:对采集来的税收征收电子数据(数据表名为“税收表”)进行处理分析,检查税票数据中有无负纳税情况的SQL语句:

SELECT,实际缴纳税额

FROM 税收表

WHERE实际缴纳税额

通过运行上述SQL命令,可以很简单地查看出税收征收数据中的负纳税情况。另外,运用SQL语句的强大查询功能,通过构建更加复杂的SQL命令,还可以完成如:模糊查询、多表之间的交叉查询等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

(二)审计数据的数值分析

审计数据的数值分析是以具体数据值的分布情况、出现频率等为条件,对数据的字段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审计线索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使用数据时不考虑具体的业务,对分析出的可疑数据,结合具体的业务进行审计判断,发现审计线索。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数据处理方法易于发现被审计数据中的隐藏信息。

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主要有重号分析和断号分析两种。

1.重号分析,主要用来计算某个相同数值重复的次数。比如,为了判断是否有利用发票重复报销或重复使用发票、使用虚假发票的情况,就可以采用重号分析法检查其数据表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发票被重复多次记账。

2.断号分析,主要针对字段值在数据记录中是否连续进行分析。如果有断点,则统计出来,否则只列出字段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参考文献:

[1]苏剑峰.会计电算化审计系统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

[2]秦宇.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J].会计之友,2008(3).

篇3

关键词 审计 数据库 采集 分析

随着全球进入了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事业及机关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核算,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了审计机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审计的一项重要的工具,而对数据库技术的熟练掌握是一个有利于审计人员真正地从传统手工审计方法向现代审计技术方法转变的有效途径。笔者对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应用浅谈一些个人认识。

一、 审计工作中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数据库的采集工作,是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审计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电算化财务资料进行采集数据,从被审计单位的电脑数据库上取到需要审计的相关的数据。在对相关的数据的采集工作完成之后,审计的工作才能够顺利展开。目前市场上也推出了多款的审计软件,包括审计署推出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在数据库辅助审计中,通过利用一些数据库指令,对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

首先应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目前国内的工作平台一般有三种: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其中WINDOWS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多数财务软件系统大都采用这一系统平台。其次,还应根据不同系统类型,相应地选择适合的应对方法。

在审计人员的软件数据库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软件的备份和恢复功能来完成审计数据的采集,直接将数据导出。如果不一致,需要做开发接口。常用的数据库主要有SQL、ORC.等。

审计人员应先询问了解企业财务软件系统的程序运行方式、程序模块之间的功能关联、数据存储的格式类型、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的转换接口等事项。然后在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的配合下将所需要的数据文件进行优化采集,采集时如系统本身包含有数据转换接口的,应在采集时直接转换为审计人员可以进行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文件格式),否则可以先备份出来,再利用一些审计软件和工具软件提供的数据转换接口(如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等不同财务软件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向导等)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在不具备以上条件时,可以使用VB、VC等可以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自己编写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但一般情况下,在常用的数据库中都有较完善的数据的导出和导入的功能,审计人员可以用数据库软件来完成数据库信息的采集工作。

当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不在审计软件中包含的财务软件类型范围内时,不同的数据格式不能直接进行数据采集与转换,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开发特殊的数据库接口来传输数据。只有通过开发通用的特殊数据库接口,才能在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财务软件时,使用通用的特殊数据库接口实现数据的采集与转换。而这一点亦正是目前审计数据采集工作的瓶颈,我们亟待这种通用的特殊数据库接口的成功开发。

二、 数据库指令在审计数据预处理中的体现

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中,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转换功能,帐表审计功能,快速编程功能,审计的管理、内部控制功能,审计文档管理功能,法规查询功能,通用审计表格辅助审计功能(模拟EXCEL电子表格)。百种兵刃各有所长,在分析和处理具体问题时,各模块均发挥着强大的功能效用,审计人员只要能熟练和灵活地掌握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那么在分析数据信息时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现阶段,谈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数据分析时,实际上都是在围绕着数据的核算与对比这一主题,采取的主要方法大多是运用SQL语句进行查询,再将查询结果与原数据记录项进行对比分析。举例说来,报表数据来源于账簿和凭证。对于电子账来说,报表数据主要来源于账户主文件和关联文件。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核对被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时,只需根据这两个文件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计算,就可以很快生成新的报表。

例如,生成各总账科目的科目汇总表,可以通过以下语句实现:

Select ccode, sum(md), sum(mc) from Pz group by left(ccode,3)

[ccode-科目编码、md-借方金额、mc-贷方金额、Pz-凭证库]

通过将新生成的数据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检查核对,如果发现存在不相符的数据,便可以在疑点问题上作进一步追查。

三、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就是根据字段的具体数据情况,出现频率等来对字段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审计线索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通过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针对数据来分析发现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再结合具体的审计线索加以判断。目前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使用得比较多的是利用SQL数据库中的SQL语句对数据进行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