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8

探究能力就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一个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们去自由发挥,而应该进行合理地引导,为学生们创设相关问题的情景,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自主来解答。所以,对于探究式教学而言,虽然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们的引导作用也是不能够忽视的。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的启蒙教学,是学生们初次接触化学的时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如何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必须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质量的好坏。

以下是个人总结的几点培养初中生化学探究能力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从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着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在化学学习中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大响度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只有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不断去自我探索其中的奥秘。

初中化学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课的有限资源。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就是老师们教学的重要手段。一般学生对于新事物比较敏感,在刚接触化学课之前,可能没有多少机会来上一节试验课,所以初中的化学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向他们展示化学的奥妙。比如,在试验课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含有酚酞溶液的水中,假如适量的钠,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其中的化学反应,我想这样可以很好地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来。

初中教师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总结化学反应的各种现象与知识,让他们不断扩展知识面。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范围越广阔,它的好奇心也会随之越大。所以,初中化学教师们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可以针对某种化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让学们能够了解它们之间的一系列关系,然后再总结出来,这样能够很好地发散学生的化学思维。比如,在HNO3和Cu进行化学反应之后,会产生NO和NO2,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进一步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还原产物和硝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化学反应,最后再作出总结。在对化学各种反应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们就会提高自身的化学思维能力。

二、巧设化学情境,激发学生化学求知欲

初中化学教师们在具体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最大限度上的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单靠唯一的教学方式是不够的,老师们必须要学会创造各种与众不同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使他们投入到具体的教学中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化学教学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老师们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老师们提问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发散思维,接受化学知识的过程。当然这就要求化学老师们在提问之前,一定要做好认真研读教材的工作,营造一种问题提出的最佳情境,这样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诚然,教师们在提问时,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太简单了,不能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太难了,学生们都思考不出来,也没有什么作用。比如,化学老师们可以针对现在比较热门的全球气温升高的话题,让学生们来探讨温室效应,或者其中所存在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开动脑筋。

在学生们对问题作出解答之后,老师们应该对那些言之有理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嘉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情绪,才能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发言,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气氛,以提高化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们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时,还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思考能力上。往往是思考了,才会带动天探究。所以,初中化学老师们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切勿揠苗助长,恨不得他们都能够自己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在下面瞪着眼睛听,只是一种灌输性的教学理念,这样是很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充其量只能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们的引导者,切勿代替学生们去学习知识。所以,教学是一种相互的作用形式,必须把教与学相结合起来,而且还应该突出学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不是意味着老师们就不必参与其中,恰恰相反,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们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老师让学生们自主思考的同时,一定不能放任自由,要合理的控制,引导学生往既定的方向思考,达到探索知识的目的。比如,老师们在教学生们乙醇制作的试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瓶内所残留的黑色物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残留物,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去思考。在学生们的思考回答中,也可以不断进行延伸,比如,这种黑色物质会不会影响乙醇的纯度等等。老师们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做实验并不是一个娱乐的过程,而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培养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好习惯

对学生们的化学探索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培养他们的探究习惯,这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才能让他们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初中化学老师们可以适时指导学生们,在课堂外的时间去收集或者查阅相关问题的质料,然后自己去试着解决一些课文中没有,却又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样,在学生们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自我探索能力。

对于课本中的某一章节,或者某一小结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们自主与总结其中的各种知识点,然后总结每一章节或者每一小结的化学规律,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在平时的每节课中,老师们都要学会去培养学生们的探索习惯,进而锻炼他们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仁荣.创新教育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2).

[2]李飞龙.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1(2).

篇2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36—01

1、职高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概述

与普通高中的生源相比,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热情的情况,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则多呈现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一些学生甚至对化学产生了厌学情绪。而部分职高教师由于不了解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未做到初高中教学的合理衔接,就对高中教材进行了过度延伸,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加之高职化学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其理论性和综合性都明显增加,对学生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更增加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上述问题造成了目前职业高中化学的教学瓶颈,使职高化学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上过度依赖教师,课后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其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在这一背景下,职高化学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与发展出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研究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2、优化策略分析

2.1 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2.1.1 知识体系的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偏重基础知识的常识性介绍,而高中化学则在教学内容不断拓宽、加深的基础上,更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逐渐形成一相对独立的体系。因此教师应在复习巩固初中知识点的同时,降低高中化学的教学起点,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教师应侧重学生科学态度和化学观念的形成,教学中应可以从某种物质的结构开始,引导学生推理出其性质变化规律,再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和规律,并对该类型物质的性质进行总结。

2.1.2 学习方法的衔接

由于职高化学的学习目的明显与初中化学有所区别,要求学生在稳步增加知识量的前提下加强逻辑推理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帮助其建立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如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使之逐渐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

2.1.3 其他方面的衔接

除知识体系和学习习惯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目标、兴趣等都应进行相应调整。从感性直观向抽象逻辑转变,从学习需要向就业需要转变。因此教师应选择生活化、专业化的教学素材,使课程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发生联系,激发起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纠正初中化学中化学符号、反应方程式等的表达规范,并设计丰富生动的实验课程,使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实用性,引导其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指导。

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具有突出作用。首先,应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Cu和浓H2S04反应制S02的实验中,往往能观察到黑色沉淀的生成。教师可以提问:“黑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理,再帮助其通过查资料、上网、实验、讨论等,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在潜移默化中扩大其知识面。其次,应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讲到浓硫酸有吸水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可以得出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氯化纳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2mL浓硫酸,则可立即析出氯化纳白色晶体。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激发学生在创新中吸收化学知识的渴望。

2.3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篇3

引言

针对目前的化学教学中美育现状,许多教育研究者也进行了研究,曲艳杰副教授在《把美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一文中指出,化学中的美包括物质世界的奇异美、物质守恒的对称美、化学定律的统一美、元素规律的和谐美以及物质内部的结构美。辽宁师范大学的刘晓妮则归纳了可以应用于化学教学中的策略:

构建美的教学目标,展现美的教学内容,呈现美的教学方法,展示美的教学手段,创造美的教学过程,构建美的师生关系以及创建美的评价体系。本文分析了“德美一体”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1 创设美的课堂环境

创设课堂环境的重要性就像住房装修一样,当你走进一套住房就能根据装修风格感受不同的心情,因此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美的课堂氛围,自然就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教师通过图片、音乐、实物和语言等手段创设出一定的课堂氛围,例如初中化学中经常用到的硫酸铜溶液,它那儒雅而又神秘的蓝色会让每一届初三学生都发出美的赞叹,又如

初中化学教材第一学期中的“碳 60”的足球状的图片也让学生们惊呼大自然如此神奇能创造出如此对称美的物质,但美的课堂环境不能只是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应该是贯穿整节课的各个环节,而且是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软”环境则是指教师自身的人格和行为美,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和礼貌、特性、语言和交际习惯等具有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和影响力几乎是被普遍认可的”,因此教师应时刻注重自身的形象,以自身的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和心灵美给学生树立一个近在咫尺的榜样,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样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有机结合创造美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时刻带着激动的心情去学习和思考,在探究中体会快乐,在质疑和思考时感到骄傲,从而实现“以美启智”。

2 充分发掘学科内涵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因此化学不是只有各种物质的化学式、相关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我们还应发现化学中除了实验美之外的结构美、各种化学定律的规律美和历届科学家们为此不断探究、锲而不舍的品质美;例如初中化学第四章同素异形体的知识点中,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但金刚石却不像黑色石墨,拥有晶莹剔透的外表和坚不可摧的硬度,正是由于金刚石的碳原子是立体网状排列,而石墨中则是层状排列,这就是大自然物质中的结构美;初中化学第二章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虽然非常简短,但它却是由三代化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推测和论证,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而出,这充分体现出了化学定律的规律美。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应以初中化学的课程标准为基准,充分发掘初中化学的各种美,使德育能和美育有机结合,以美促德。科学求真,真蕴含着美;化学的美并不仅仅只有表象的美,化学家们从各种化学变化出发,通过高度的概括,总结出物质的变化规律则更加体现出化学学科的“内在美”――化学家们的科研品质美;以化学史的教学为例:化学史中不仅包含着科学家的天才智慧,更为感人的是科学家们严格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的极好典范。而且化学史还介绍了化学发展的来龙去脉,也会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不是静止的,结论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这对于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追踪化学发展的足迹,把握知识发展的观点,了解知识的继承性、系统性和相对性,都是很有帮助的。

3 拓展课外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实现“德美一体”的主阵地,但绝不是德育和美育结合的唯一形式,我们应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把育美和育德拓展到课外,因为化学课外教学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拓展教学让学生体会美、感悟美、最终在生活中创造美,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完成德育的目标;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提出“美善统一”的学说,他认为:美就是善,美和善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注重美和善的和谐发展,外在的美和内在的善达到和谐,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德国的著名古典美学家席勒也明确的提出德、智、体、美四育的概念,他认为美育是“挽救被大机器生产所扭曲肢解的人性和片面发展的人,进而拯救整个社会”;而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因此在化学拓展课中开展“化学小魔术”、“环保作品制作”、“化学手抄报评比”以及“校园环保方案设计”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们把平时认为是“垃圾”的物品进行再次开发利用可以做成一些具备观赏和实用价值工艺品;寻找校园中不够环保的一些设计或装置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激发学生们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他们的环保意识也自发的增强了。

此外还可以根据所在城市和学校的条件走出学校,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了解自来水的基本生产流程,最终在体会滴滴清水来之不易的同时,自发产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也可以参观污水处理厂,当看到污浊不堪、臭气熏天的污水在经过层层处理后成为可再次利用的中水,通过“丑”和“美”的强烈对比,感受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主的去了解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在生活中自觉减少可能造成水污染的行为并对整个家庭或社区产生影响。最终达到“以美导善”。

4结束语

初中化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育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大,所以研究重点放在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为将来高中化学学习打好基础,在化学专业知识上的“德美一体”教育模式还有待将来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的研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