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5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校双创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西南科技大学校团委书记赵洋介绍称,学校通过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学校、行业、区域、校友等各项资源,初步构建了以“信息、制造、文体”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
“我校《创新思维方法与实践》课程首批列入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学校希望在后续项目开展中,能与‘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新创业工作组更加深入地合作,切实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入社会资本。”西南科技大学校团委副书记王玺说。
四川之行的第二站是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其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成为四川省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早是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并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频频出现的这一关键词,旨在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1 引言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一直都是我国创新的主要阵地,并在国家的科技、文化等领域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不管是基于教师的科研创新、教学创新和社会活动创新,还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创新、个人成长创新,大创新环境下的小创新,组织创新环境下的个体创新等都需知识乃至大数据的支撑,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双创教育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增强自己的服务能力,为学生搭建知识与信息的平台,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有力保障
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开展双创教育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树立创业理想,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业技能,还可以促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1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还有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加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使得高职院校图书馆具备了为双创教育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基础。同时,为了不断满足双创教育的需求,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中,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双创教育相关文献的采购力度,根据R到ㄉ韬脱生的动态需求,弹性补充文献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双创教育文献资源。
2.2专业的服务队伍
高职院校图书馆配有专业的文献咨询和服务岗位,这些工作人员既可以服务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又可以为双创教育提供专业的服务,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网络信息优势,让学生在图书馆就可以获取完整的双创教育信息,这样可以促进知识的自由传播,实现知识和信息共享。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同时可以为大学生双创教育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
2.3良好的双创教育环境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陆续都修建了布局合理、功能全面、设施完善的新馆,这为图书馆向大学生提供双创教育服务奠定了环境基础。首先,图书馆优美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开展双创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人文环境。其次,图书馆能提供开展双创教育的各种场所,为大学生提供双创教育基地。再次,图书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以双创教育为核心的阅读推广服务,建设双创教育专题数据库服务平台。
3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双创教育中的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教育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已经被赋予了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文化”和“大学精神”两种文化正在融合成一种新的大学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
3.1建设双创教育专题服务平台
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双创教育服务平台需要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来源的相关信息和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优化和整合。一是打造双创教育资源平服务台。图书馆通过自身的优势,结合双创教育师生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购双创教育所需的纸质文献资源和多媒体信息资源,搜集双创相关的精品项目、图片资源、视频资源,建设为双创教育服务的特色资源库。二是建设双创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除了收集整理科技和学术研究信息,还要扩展和延伸信息内容,如政策信息、经济指数、市场行情、管理信息等,为学生提供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创业申报程序和具体流程等。建设好这些平台,再通过多媒体、自媒体,如邮箱、QQ、微信、微博、数字图书馆等移动互联网载体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有体验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便捷、个性化、人性化的创业信息服务。
3.2提供双创教育阅读推广服务
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双创教育阅读服务主要以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载体,如入馆教育,在新生进校之初就可以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业意识;文献检索课,教会学生快捷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双创教育讲座,通过与老师、同学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读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与系部和职能部门合作开展SYB培训,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计划培训、后续支持服务等,向读者传授创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邀请创业成功的学生回校做案例分享,通过身边人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业热情,和学生一起分析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一起找解决办法,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和创新,让学生获取最直观的创业实例,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
3.3提供双创教育空间
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他们善于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这种探索精神为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双创实践基地,利用图书馆的空间优势和设备优势,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3D打印服务,以及购买相关的电子设备和实验实训器材,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突破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最大可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灵感,培育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叶洪信.万众创新创业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图书与情报,2015(1)
[2]兰孝慈.高校图书馆在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图书馆学刊,2005(4)
[3]褚芹芹.面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情报探索,2014(7)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4-0056-04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启了双创教育,但是由于人们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不够,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的形成和推广尚未成熟,使“双创”教育处于“外热内冷”的尴尬局面,而高职院校由于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更是感到心有余力不足。本研究将在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提供借鉴。
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走访湖南省内省级和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发现,各高职院校均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开展“双创”教育。在课程普及、教学教研、创业实践扶持等方面均有投入:有的学校专门成立了创业学院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有的学校以选修课程形式开展小范围的双创指导;有的院校通过双创网络课程进行教学;几乎所有学校都对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兴趣较大,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同时都会在校内外进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供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对湖南省普通高校2014届、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调查分析,2014届高职院校自主创业人数为526人,占当年毕业生就业率的0.37%[1],2015届高职院校自主创业人数为530人,占当年毕业生就业率0.41%[2],实际人数和比例上略有提高,但增幅不大。而2015年湖南省推出了一系列的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的政策,如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实施全省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和全省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计划,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以及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综合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理念陈旧。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在推动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偏差:不能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双创教育;创业教育局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本末倒置,强调创业之“g”,忽视创新之“道”;功利主义价值倾向普遍,以创业成功与否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人格培养;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能很好地结合,仅依靠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创业比赛来开展双创教育,没有结合双创教育与专业学科建设开展教学;不能将双创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优势进行联结,双创教育生态环境尚未形成;评价标准单一,仅用创业基地入驻项目数量、创业大赛取得的成绩来评价双创教育成果。
第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失当。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主要是靠课堂教学完成的,由于经验较少,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科学的课程建设体系和培养目标。双创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开展,针对性不强,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创业导师库,请创业专任教师和校外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但由于没有可持续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内容、形式、层次上碎片化严重。通过走访湖南省内各高职院校,大多数双创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本土化双创教育严重缺失,甚至有的院校将双创教育课直接设置为线上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觉性较低,教学效果不能保证。
第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教师乏力。双创教师团队建设亟待加强。据不完全统计,双创教育发展较好的广东省,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中,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职称分别占7%、22%、71%,有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仅占28%,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61%[3],而湖南省高职院校中,专任教师较稀缺,基本上都是通过短期培训匆匆上岗,教学水平和经验上都比较缺乏;虽然从教教师都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但教师队伍中职称比例不均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凤毛麟角,年轻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学习进修方面存在明显劣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难以被激发。由企业高管和风投专家等组成的校外导师团队与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指导和扶持“双创”教育时难免力度不够。
第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机制缺失。现有的“双创”教育运行机制一般有“独立式”“嵌入式”“联动式”三种方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不明显,运行机制在探索、制定和推行中存在较大困难,在实际运行上大都是生搬硬套发达国家双创模式或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双创”教育过程中,不能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将政府、企业、风投、学校及学生纳入“双创”教育产业链条中,使其环环相扣;创新性人才评价功利性突出,片面地用创业率和孵化基地面积作为衡量双创教育开展好坏的标准,用参加双创大赛的成绩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均有失偏颇。伴随着“双创”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健全本土化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