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0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语文教情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

篇1

语文是一门富含思想感情的学科,情感教育自然也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情感教育,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这是因为情感教育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学习需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不断提高,让学生树立正确先进的价值观念,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是关于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分析

一、营造舒适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展开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可以在此氛围中得到很好调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贴切的情感体验。

比如,以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母亲做过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引导学生领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这首歌曲的氛围中来品读课文,激起学生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戴之情,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力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把握作者史铁生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知道信念拥有的强大力量,使学生领悟到坚强生活的意义,增强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二、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

进入新时期,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的众多优势,课堂上再现书中描写的场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以人教版初二上册《骆驼祥子》一文为例,初中语文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关于车夫的形象,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骆驼祥子相关联的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真实感受到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旧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与辛酸,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其意识到当今社会发展与幸福生活的不易,使学生明白珍惜生活的意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情感教育,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让学生时刻坚守正确的人生方向。

三、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将情感教育全面渗透在课堂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行为举止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示范,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审美观念,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加以深入挖掘,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意境,让学生领会文章中蕴含的各种人文美、意境美与思想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情感教育,积极更新教W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为学生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新课改实施后,情感教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只要不断完善情感教育,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高尚品质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旨在改善当前的语文教学水平。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情感因素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学生、教师以及教材,因此情感教育当中的主要因素与学生、教师以及教材有着密切联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对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教师所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在课程实践中获得的心灵、情感体验,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感魅力以及情感素质,表达与体验教材当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对初中学生流露的情感与态度。从教材方面来看,情感因素包括课文当中隐含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以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课文均融入了作者的丰富情感,语段之间句句关情。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保证教师情感、作品情感以及学生情感能够实现有效融合。首先,教师应熟读作品,了解作品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并同时对作品情感进行领悟,以便可以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例如,在教授初中课文《孔乙己》时,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孔乙己本应该叫什么”从而创设出悬念情境,当产生悬念时,学生就会更积极的阅读小说,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对作品情感进行点拨,让学生带着情感因素鉴赏作品,从而顺利实施情感教育。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更好的激感。应用多媒体真实再现教材中的精彩内容,让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刺激,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充分感受作品传达的情感信息,并深受启发。如此一来,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2.2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以改善情感教育效果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认真备课,在备课时深入挖掘以及钻研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并深刻领悟文章中的客观思想因素。唐代的白居易认为感动人心的前提是唤起情感共鸣,而在现代情感教育中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文当中的情感进行点化,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找出情感的共鸣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使自身情感体验得以增强。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篇章主要包含三种情感因素,即大自然情怀、爱国情怀以及生命的赞歌。例如在教授课文《春》以及《死海不死》等文章时,可以对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等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而在教授《枣核》以及《最后一课》等课文时,则可以对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以便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深入剖析文章中流露的父子亲情,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并学会关怀他人以及爱惜自己。总而言之,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剖析、挖掘,对于情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篇3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及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并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使情感因素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所有的学习既是认知活动,又是情感活动。一个健康、向上的情感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人精神饱满。可以说,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反之,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情感,这样极容易导致学生情绪低落,还会降低学生的智力,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情感教育有效地渗透在教学中,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与文章产生情感上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一)改革与发展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都是一如既往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等等,使教师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从而导致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为了课堂的控制者,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改革与发展教学方式,并把情感教育思想有效地融合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维,方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问题教学方法为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把重点词语、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再向学生提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文中有几个人物?爸妈为什么要让我把木雕拿回来?当我把木雕拿回来,万芳是怎样的情感表现?文章主要是讲解一个什么事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等,通过采用问题提问法,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为情感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不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而且还走进了教学中,得到了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因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促进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三)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一定要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便于将情感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钻研教材中的情感脉络,然后再将这种情感传导给学生,只有将课文中的真正内涵体现出来,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颤动和共鸣,更能拨动学生微妙的审美情思。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应深知该篇课文的任务除了是让学生读懂课文中的词语、句子、了解作者采取了何种表现手法以及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课文内容外,还应让学生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内容。只有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方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出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而教学内容其实就是学习阅读内容、了解词义及词意,以及写作方面,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要想更好地将情感体验有效地融入在教学中,单单只是靠理论知识的讲授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出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效吸收课堂教学内容,从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由此可看,实践是检验学生情感教育效果最主要的方式,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支持。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育有效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便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让其更加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