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保险档案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二、以对医疗档案前期文书的处理为切入口
从医疗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有效档案管理的重要前提。要使档案规范、标准,必须先解决好公文制发。而完成这一环节,做好前期的文书处理是重中之重,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的重要基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主要是对参保单位或者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参保个人所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是我们医疗档案管理的核心目标,也是反映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发展的宝贵资料与重要的历史凭证。公文本身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档案质量,也将制约日后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对于将成为档案的公文文本载体的质量上一定要注意,其中幅面的尺寸规格上就要求统一化,这样做的好处便于装订。另外,文书的标题是否是准确的,主送单位与抄送单位是否准确齐全与否,还有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签发的手续有无。以上所提到的种种都是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所应该关注和重视的内容。
三、以医疗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为切入口
案卷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推进。实践证明,案卷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能否做到准确、具体及系统性,都将影响我们医疗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试图利用这种新技术推动自身的发展。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如此,未来的档案管理必将是以信息化模式为主体。目前,越来越多的案例已经证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已经暴露出其所存在的弊端,例如手工的收集、整编、管理与查阅上呈现出的工作量大、效率低、费时费力等问题。相反,实施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之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脱身,而不在充当打字员与保管员的角色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81-02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保制度不管进行改革,人们对保险事业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加入社会保险的人员逐年扩大,社保档案数量剧增。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556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了1852万人,预计到2013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44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6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3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5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2亿。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增长过快,传统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保事业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公民个人社保档案隶属多个管理部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机。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是适应我国社会保险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关系着每个参保人的根本利益,社会保险部门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之日起,到离退休结束领取保险金,中间还有可能面临失业,人员的合理流动等诸多环节,需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若无具有创新的、行之有效的、完整准确的个人资料管理,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要善于创新,以利于社保部门提高业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只有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归档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跟上社会形势发展的步伐。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要不断创新
(一)形成制度,依法办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要依法、依规办事。国家应要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等政策法规,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办法,将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要对社会保险档案存储的内容及范围、档案室的配套设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等作出较为详实的规定,社保档案管理要有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要求各有关部门形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的成熟的流水程序,做到既利于完成工作,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部门都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套符合实际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以彻底改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上的无序状态,逐步形成全国统一、上下协调一致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能适应社会保险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为参保人员服务。
(二)社会保险档案微机化、数字化管理。为适应社会保险发展的需要,各级社会保险部门要解放思想,学习不同地区的先进经验,购置微机设备,招聘专业微机人员,配备专门的微机档案室,实行社会保险档案微机化管理。社会保险档案微机化在一个行政区域要尽力做到工作统一进行,以便为下一步计算机联网及共享社会保险档案数据奠定基础。社会保险改革之初,在办理过程中使用过大量的纸质材料或证明,例如各类保单合同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等,数量多,占空间大,给保存查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现在可以将这些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储存,将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档案,以此提高社会保险档案保存查阅的工作效率。
(三)搞好人员培训。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决定着工作的成败,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保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为此社保部门应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联系,紧密合作,积极组织社保档案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经验交流。把社保人员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不断提高社保档案管理队伍的业务技能。
(四)管理统一
社保档案管理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办法,全国上下一盘棋,结束社保档案管理分散问题。在中央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处,国家依法负责拟订社保档案的发展规划、改革计划、规章制度。社保档案管理处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负责公民社保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在全国实行参保个人档案号码与本人身份证号码、劳动保险号码统一,做到参加社会保险人员“一号管理”,专人专号,从发放的劳动保险号码上就可以反映出公民的收入和保障费的缴纳情况,有利于社保信息的查询。
参考文献
[1]尹冬桂;抓档案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强化”“两个落实”[J];湖北档案;1997年02期
[2]闫华;吴桂宏;张美莲;要重视和加强社保档案的管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7年03期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过低,那么就无法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成效。故此,要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第一个途径就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其途径有两个。一是提高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招聘要求,在招聘时,可以注明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有限,其次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优先,从招聘入手,可以有效地确保高水平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二是加强对在职的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管在职人员是否科班出身或者是有档案管理的经历,在入职之前,都要对其进行关于档案管理内容的入职培训,除了要有入职培训外,还应该有定时的培训,如果在职人员每个月都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可以组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开展讲座,让专业人员针对近一个月员工在档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故此,要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首先就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二、确保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效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那么就要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基础设备,例如打印机、电脑、档案柜等等基础设施。因为档案管理人员要借助电脑来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及保存,所以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电脑是必备品。除此之外,要进行档案保存,也需要打印档案资料等等,所以打印机也是必需品,还有为了使得档案的保管更加地整齐有序,档案资料柜也是必须的。故此,要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其次也要满足所有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这样更好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的,所以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首先,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更好地获得相关的信息,如果某人要进行档案转移,那么档案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档案转移,然后再进行纸质版的档案管理。通过网络来实现档案转移,可以有效地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因为纸质档案在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缺漏,从而使得档案资料缺失。其次,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对档案的共享,因为医疗档案不仅仅是某个制定单位要用到的资源,更是多个单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资料,如果能够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那么各个单位就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从而更好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故此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四、完善职责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管理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因为医疗保险的档案是非常多,所以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就要做好相应的分工合作,明确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例如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一共设置有五个职位,那么就要用书面的语言来对该五个职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描述,然后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地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从而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而且完善职责内容,可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管理漏洞,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故此,在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中,要提高管理水平,相关的负责人就要做好职责分工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