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沟通交流技术

沟通交流技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沟通交流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沟通交流技术

篇1

1 基本原理

在砼中掺适量的AUA,可配制成补偿收缩微膨胀抗滲砼(AUA砼),因AUA与水泥的水化产物发生反应,可生成一定量的钙矾石等膨胀组份,导致砼膨胀。

如下图1,B区域为膨胀加强带,A区域AUA掺量小于B区域AUA掺量。图中,σ3为B区域砼的膨胀应力,σ2为A区域砼的膨胀应力,σ1为砼自身收缩应力。当砼膨胀时,通过钢筋的约束,在砼中建立预压应力σ;在A区砼还受到B区域砼的较大膨胀应力σ3作用。由于楼板的钢筋是贯通的,它约束砼膨胀产生类似砼自应力的拉应力,从而补偿了导致砼开裂的收缩应力σ1。与此同时,也推迟了砼收缩的产生过程,砼自身的抗拉强度在此期间逐步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当砼收缩开始时,其抗拉力已经增长到足以抵抗收缩应力,从而防止和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这就是补偿收缩砼的抗裂原理。而普通砼不具有膨胀作用,无法使钢筋建立预应力,当其收缩超过极限拉伸变形值时,便会开裂。

由于钢筋砼结构长大化和复杂化,取消后浇带的超长无缝砼结构施工必须根据结构特点灵活运用。AUA加强带的性质是以较大膨胀应力补偿温差收缩应力集中的地方,所以,它可以取消后浇带。加强带的设置要根据结构的型状,尽量放在平面变化和应力集中的地方,一般可控制在40m左右。当具有沉降和抗震缝要求的时候,该缝不能取消,具有沉降性质的后浇带也不能取消。

2 工程实例

某厂房工程位于辽宁省大连市,该工程为三层框架结构,结构平面为矩形,预应力砼管桩基础,长170 m,宽约60m;首层地板厚120mm,二、三层楼板厚110mm,天面层厚100mm;砼强度等级为C25~C30。应业主对建筑造型及工期的要求,采用AUA补偿收缩微膨胀抗滲砼来代替伸缩缝,宜不留后浇带施工。在各楼层按长向每23m左右设置一道膨胀砼加强带(共七道),短向中间附近设置一道膨胀砼加强带,以控制砼的收缩裂缝。具体布置如下(详见下图2、3、4):

加强带处设置增强钢筋(增强钢筋约15%,并伸入加强带外两侧砼各为La),并在两侧设置钢丝网使断面整齐;

加强带宽约2m;

由于砼的膨胀应力与AUA的掺量成正比,所以加强带与非加强带的砼,要根据结构特点和变形要求设置AUA的不同掺量。

2.1砼配合比

膨胀砼的配合比设计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加强带砼强度等级应比两侧非加强带砼增加一个等级;

②要满足膨胀率要求,首层加强带膨胀率0.03%,其他层加强带膨胀率0.02%;

③AUA的掺量要符合JC476-2001标准规定,膨胀剂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2%,其标准掺量为8%,单位膨胀剂掺量≥30kg/m3。

本工程天面层砼框架变形大,砼受室内外温差影响大且其板厚又较薄,天面层还有防水要求。故,本工程天面层非加强带部分掺加5%AUA,其余楼层非加强带部分不掺加AUA。

根据以上条件和设计要求,按试配的最佳配比为首层梁板C30砼膨胀加强带部位C35砼掺加12%AUA,二层~天面层C25砼膨胀加强带部位C30砼掺加8%AUA,天面层非膨胀加强带部位C25砼掺加5%AUA。

2.2膨胀加强带砼及后浇施工缝施工

1)楼板膨胀加强带用钢丝网隔开,浇筑时采用现场搅拌站泵送砼,每40m左右为一个施工段,施工缝留设在加强带位置。每施工段内单向往复浇筑,浇筑到加强带时严格按配比掺加AUA,到另一侧改为浇筑普通砼(天面层加强带两侧按5%掺加AUA)。

2)由于本工程长170m,为超长砼结构,连续浇筑砼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所以分为四个施工段施工。施工段之间进行流水作业,步距为7天。这样每个施工段浇注时间都比上一施工段延迟7日,等砼自身收缩完成了大半后,再进行下一流水段砼的施工,更好地遏制了由于砼收缩而产生的裂缝。这种做法与传统后浇带相比掺加了AUA膨胀剂,又不似传统加强带连续浇筑,形成了一种介乎于加强带和后浇带之间的施工技术

3 实施效果

按照我们施工前设想的理念和制订的加强带与施工缝组织施工,经主体完工后室内装饰前检查均未发现任何明显裂缝,天面层经试水亦未发现滲漏现象,初步取得了超长不留后浇带钢筋砼结构浇筑的成功。而本工程三层共计三十二道膨胀加强带,与楼板同时浇筑,省去后浇带的清理、凿毛、重新支模和重新浇筑工作,降低了工程造价。按常规设计要求,每30~40m设一道后浇带,等主体结构封顶一个月后,再回填膨胀砼,将延长工期60天左右。本工程采用AUA膨胀加强带施工技术后,每楼层砼实现流水浇筑施工,缩短了工期,仅用了119天时间就完成了约40000m2的结构施工。

4 结语

由于本技术应用时间尚短,到目前为止虽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仍须继续观察,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来找出本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篇2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情感交流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基础之一。

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两节课,每位老师要带好几个班。与其他科目相比,师生之间的接触较少,老师很难叫出学生的名字。如果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从而影响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它告诉我们情感交流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了情感交流,那么这样的教育充其量只是一种机械式的灌输。师生之间只有每时每刻地进行着心灵的碰撞,才能建立起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除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上下功夫外,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1.全面了解学生,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师生双方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了解学生是师生顺利进行情感交流的前提。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开学初可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可以对一个班的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些学生会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喜欢上这个老师所任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老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实现教师的期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握主动权。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中,并及时准确地将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的良好情绪,可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2、分配任务,小组合作交流

以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位图以及矢量图的区别,让学生分别打开一swf与jpg格式的图像,通过观察与使用放大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总结两种图像类型的优缺点。在学习用Photoshop加工图像过程中,讲解Photoshop工具箱工具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在演示图像制作过程中所用到了哪些工具并观察图像的变化特点,小组成员间讨论组内所发现每种工具的功能,小组之间进行竞争,看哪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总结的最全面。课堂实践中各小组选择老师事先拟定的主题并利用相应素材进行图像加工处理,最后展示各小组成果,评出最优小组。通过竞争机制,发现学生作品丰富多彩,很多课本上并没有提到的功能,学生都能开发出来。

由于Photoshop的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在愉快的实践中领会到比较抽象的道理,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向,同时也显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网页制作中,由于任务中,采用小组协作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相互协作、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激励的学习环境,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小组间竞争触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与别人协作的能力,当学生意识到一些事情原来自己也有能力决定和处理时,自信就会提高,会让他们更乐于自发地学习,这样正是达到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低负担、高效率。

3.调整教学方式,师生零距离交流

课堂仍然是教学的最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还是充分利用课堂里的各种设备仪器,来引导他们养成创新意识。一个好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发展。老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生、自己学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认识问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老师进行结果评价的模式来展开教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应用的日渐深入化,使学生们自主的获取大量相关知识使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在这种形式下,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授office软件的使用时,我们不把完整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而是先介绍各种软件的属性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各种office软件的使用方法,然后,给出一个要求:编制一个班级信息表,要求美观大方、信息全面。

网络和教学软件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如果单纯使用这种方法既没有亲和力,又缺乏直接的师生交流,不利于密切师生间的关系。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走到每一个学生身边去,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对做得较好的学生,用手轻拍他的肩膀,对他点点头,以示表扬和鼓励。

4.鼓励生生交流

学生间的交流,可理解为一种协作。在协作学习模式下,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及时引导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与谁相邻而坐,这样学生就能无顾忌的地向邻座讨教,从而大大增强的学习效益。教师还可以有意让“好生”和“差生”组合,避免自由选座导致的两极分化,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教师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中对两个以上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别问题的辅导帮助,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代替教师检查其他同学,在检查中若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课堂环境中,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情感交流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自然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促使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较佳状态。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会与日俱增,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情感也会在课堂上养成。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是初中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在数学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中学数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景更加生动逼真、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但多媒体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怎么样合理有效的使用这些信息技术,用到哪些信息技术,才能真正的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一线老师一直探索的课题。

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为师生的教与学服务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把教学内容由黑板板书转换成幻灯片交流沟通,形成老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忙着又听又看的局面。教学过程需要尽可能的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而且要有条理的、逐步的、缓慢的展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课堂的生成性,还要考虑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如果一味的依靠多媒体技术,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心理难以捉摸,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掌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我们的关注。

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用多媒体课件难以把教师的课堂上丰富的语言、生动的表情、灵活的手势等教学启发过程演示出来。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一些创造性思考都是做好的课件难以预料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交往过程,多媒体课件无法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注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的精心设问、师生间的对话、教师的板书、解题演算过程的规范表达等。⑵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随着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思维有个逐渐展开的过程,师生双方在思维上是同步的,这样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教学内容往往瞬间呈现在学生面前,貌似课堂训练量大,但学生未必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例如,用课件演示例题、习题的解答过程时,要注意一步一步演示,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或者只在课件上显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最后在黑板上板书问题的解答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放慢教学的节奏,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演算的时间,也避免了课堂上教师一味的点鼠标,缺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弊病。⑶关注情感,重视师生的交流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再好的音响设备也不能替代鲜活的教师语言,再好的课件也替代不了教师的生动表扬,当学生和教师的精力都集中在多媒体屏幕上时,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沟通淡化了,思维碰撞也减少了,知、情、意、行的教育过程环节就脱节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选择、设计、运用现有的各种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注意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适时的开导、点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交流沟通,在讲解数学例题后,教师不可能知道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仅靠多媒体显然不能预料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教师有必要走下讲台和学生做些近距离的交流,形成师生互动,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⑷利用多媒体,寻找突破口,解决重点难点

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人们认识到:可用可不用,尽量不用;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为了评比而使用。同样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必须借助多媒体,即使需要使用多媒体也没必要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的使用应该用在突出重点处、突破难点处

例如,针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的领会证明的方法,感受数学美,这是一个难点,借助几何画板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几何画板”作图优势、借助其测量和动态演示功能,运用不同色彩的合理搭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向学生展示“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

二、针对不同课程,合理选用多媒体

数学教学本身学科的特点可以借助那些多媒体?那些教学软件比较适合于数学学科?不同的教学软件,具有个字独特的功能和应用优势。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具体情况考虑选用合适的多媒体。

2.⒈不同的知识领域选用不同类型的课件

“几何画板”、Excel、 Flash等都比较适合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强大的画图测量功能为几何教学创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良好环境,Excel为代数及概率统计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整合平台,Flash则在动画演示、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目前课堂上广泛使用的powerpoint只不过是电子黑板,并不能凸现数学本质。

像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以基本概念、预算、解题方法和步骤为主的实数、方程、不等式等,呈现的方式有一定的先后顺序,选用powerpoint较合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这些内容大都反映了数形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比较适合采用“几何画板”软件来辅助教学,也可以使用Flash课件。

在空间和图形领域。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轴对称以及圆的知识等,这些都需要演示图形动态变化特点的内容,应采用具有图形演示功能的课件辅助教学,选用Flash课件和几何画板课件效果比较好。

2.2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多媒体

以直观、静态概念为主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放弃多媒体而采用传统的板书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概念不断的理解和记忆,对于一些抽象的、动态的概念,就硬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直观、形象地加以展示,但重要的概念在老师的层层分析后一般还是应该板书,便于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定理、性质、推理证明、解题方法的教学,一般以传统的板书为主,这些内容都是课堂上的重要知识交流沟通,有必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分析、推导,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理解、记忆的过程,也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对基础薄弱,推理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记忆、模仿和摘抄一些笔记。这个过程若用多媒体来演示,停留时间短,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妨碍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

而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的教学,一般采用传统与媒体相结合,问题的给出采用powerpoint幻灯片或Flash的形式,探索的过程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对学生适当的指导,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和适当交流的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