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骨科护理综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骨科手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骨科;术后;尿潴留;预防
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影响术后的康复进程。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人民医院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18~75岁,平均(57.65±10.27)岁。手术原因包括上肢骨折32例,下肢骨折44例,腰椎间盘突出14例,股骨头坏死1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均可自行排尿,术后均留置导尿管,时间均在24 h以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手术原因、麻醉方式、置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训练卧位排便、术后诱导排尿等措施。术前访视时告知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危害性、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嘱患者术前排尽尿液。耐心做好心理疏导,避免患者过度紧张。训练患者进行卧位排便,强调卧位排便对预防尿潴留的重要性,争取患者主动配合。排便时注意掩盖,保护患者隐私,避免尴尬,同时注意保护手术部位,避免引起疼痛。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协助患者采取习惯姿势进行排尿。疼痛较甚患者可酌情给予镇痛泵,镇痛剂的选择应以不引起排尿抑制的药物为佳。术后定期夹闭尿管,规律,以刺激膀胱功能恢复。术后酌情进行腹部热敷、按摩、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叩击关元穴、针灸三阴交穴等诱导措施.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24.
[中图分类号] R32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a)-0186-03
髋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老年髋部骨折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花费较大,给患者和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且骨折后1年的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期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压疮、肺炎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4-5],因此,多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更倾向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死亡率,且患者可以尽早下地活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6]。相关文献报道[7],多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日常生活能力和髋关节功能无法恢复至之前水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65~80岁,平均(75.22±4.1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15例;手术方式:全髋置换16例,内固定19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66~79岁,平均(75.08±4.5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5例;手术方式:全髋置换17例,内固定18例。本研究经过我院医治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沟通无障碍,能服从简单的指示;年龄在65岁以上;经CRCT放射检查,确诊为髋部骨折;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合并恶性肿瘤者;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骨折前已存在生活不能自理;存在认知障碍;预期生存在1年内或病情危重终末期患者;肌力、步态、移动、平衡方面有损害;由骨髓肿瘤或骨髓炎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其进行术前评估和健康教育;围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静脉栓塞、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给予患者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建立团队协作:由心理科、康复科、内科、骨科以及老年科护士共同组成康复护理团队。所有团队成员需要取得相关学科资格证书,在相关科室工作在3年以上,且对待工作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内科负责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在围术期给予一定的支持,对患者并存的疾病加以治疗;骨科负责对患者进行专科的检查、诊疗和手术;康复科负责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和训练;心理科负责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骨科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定期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基本操作、专科技能以及重症为主,所有成员考核通过方可。并由护士长对各成员岗位进行监督,严格对质量加以控制,及时找出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并及时改正。②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健康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③康复训练:由康复医师和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肌力训练、软组织手法松懈、自理能力、移动能力、平衡能力以及恢复髋关节功能等训练,训练应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为原则。康复训练期间,应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自我管理,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④合并症管理:老年身体机能较弱,常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在入院后,由多学科团队根据护理评估Y果,安排老年医学护士对内科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稳定心脏疾病、血糖以及血压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方法,为防止多种药物发生拮抗或协同现象,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⑤疼痛管理: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并根据治疗情况,为患者制定入院后、术前、术日以及术后镇痛实施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减轻患者的疼痛,必要时,可以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⑥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应征得各科医师的同意,并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为患者制定出院计划,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患者出院第1个月,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患者出院第2个月,每两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患者出院第3个月,每3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含用药情况、康复训练指导、并发症预防、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等。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8],对患者髋关节康复情况进行评价,包含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功能以及疼痛程度4方面,评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9],主要包含上下楼梯、平地行走、穿衣、洗澡、进食等10项内容,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比较
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重大的医疗保健问题[10]。随着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老年髋部骨折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得老年髋部骨折在诊断、治疗和手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1-12]。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主要以手术为主,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者髋部关节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徒程[13]。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虚弱,自身合并多种疾病,给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带来极大的困难。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是一种综合多科学协助的诊治模式,由多学科临床医务人员组成,在相关的治疗和护理方面可以相互沟通,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合治疗虚弱老年患者[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表明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由多学科临床医务人员共同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使患者入院后能得到专业化、个体化、全方位的照护,从而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直接反映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髋部骨折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术后通过指导患者康复训练,使得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显著提高,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不断调整患者功能训练,给予更适合患者的个性化锻炼指导,促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早日恢复,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对患者疼痛进行合理评估,并在整个治疗期间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疼痛干预,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痛苦。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合并多种并发症,采用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能综合各科优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自身条件。出院后3个月是康复的关键时期,期间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不断强化患者功能锻炼,使患者出院后也能得到专业的指导,保证患者在院内及出院后康复训练的连续性,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利红,岑子娟,姜益华,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J].浙江医学,2016,38(6):447-448.
[2]邢曙,张立力,唐三元,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家居音乐康复操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5):470-473.
[3]郭淑芬,郝正玮,戈艳蕾,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正念水平与家庭康复效果的Logistical回归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1):58-61.
[4]刘莹,张世谦.连续舒适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8):158-161.
[5]杨宇恒,胡三莲.个体化营养支持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4):3468-3471.
[6]李钦,陈凤鹦,陈贞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综合护理康复183例[J].武警医学,2016,27(1):98-100.
[7]徐连芳,陈润芳,萧佩多,等.循证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6):439-442.
[8]王晓庆,罗存珍,李凤华,等.老年髋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出院病人的延续护理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4):438-440.
[9]Maija,Rantala P,Kankkunen T,et al.Barriers to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 with dementia as evaluated by nursing staff[J].Pain Manag Nurs,2014,15(1):208-219.
[10]季艳萍,丁庆彬,张静,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9):1289-1294.
[11]郑晓缺,王菲,韩涛,等.延续护理对海岛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8):2599-2601.
[12]杨万凤.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04-106.
[13]叶海波,刘双玉,刘莎,等.连续性综合护理对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8):1278-1280.
金永红 朱方园
摘要目的:使用计算机导航追踪定位技术配合骨科医师完成导航辅助骨科手术方法。方法:对30例骨科患者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科手术,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导航追踪定位,即导航设备的安装连接、导航定位的追踪、出现问题的处理及纠正等方法进行配合。结果:手术过程顺利,30例骨科患者成功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骨科手术。结论:护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导航追踪定位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能积极应对高难度及高新技术的开展。
关键词 护理人员;追踪定位技术;计算机导航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41
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科技术(CAOS)是使术者通过显示屏直观观察到所操作部位的解剖结构,通过可追踪的手术工具进行操作,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1]。在计算机辅助骨科导航系统中,光学定位是目前手术导航系统中的主流定位方法,其作用就是实时测出手术器械的空间位置和姿态[2]。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手术配合时除充分做好常规准备外,还应熟练掌握导航追踪定位技术,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导航系统追踪定位状态,保证追踪定位的准确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临床资料
我院手术室于2011年6月~2013年5月共30例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骨科手术,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60岁以下13例,61~80岁13例,80岁以上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例,全膝表面置换术1例,股骨颈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4例,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10例,股骨粗隆闭合复位内固定术9例,肱骨近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例,其他手术1例。
2操作方法
2.1连接设备(1)把设备连接到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连接状态会自动显示,绿色实线表示确认已连接,桔色虚线表示连接未得到确认。(2)当所有的连接都已确认,点击到下一步。
2.2安装光学器件(1)把追踪器的鸠尾槽放在导航工具的榫舌上,沿着鸠尾榫滑动追踪器。(2)用追踪器安装工具及十字螺丝起子拧紧螺钉。(3)把光学定位标记球安装到追踪器上。
2.3安装摄像系统(1)清除摄像机镜头和参考架上定位标记球之间的机器视野范围上的障碍物。(2)将摄像头放置在距离参考架1.75 m的位置。摄像机镜头瞄准参考架。(3)在摄像机手柄上按下激光触发按钮,调整摄像头,使得激光束能够穿过目标摄像区域的中心位置。(4)微调左右、上下摄像头目标区域,使得参考架上的定位标记球和手术工具在整个导航过程中都在摄像机摄像范围。(5)移动摄像头和参考架之间的距离,直到距离指示器靠近标尺中间位置。
2.4校验导航工具(1)拍摄导航工具和参考架上的定位标记球,确保其与显示屏上的图片一致。(2)将导航工具的尖端放到参考架的槽底部,尽可能地保持针尖和凹槽之间垂直。(3)握住导航工具不动2 s或踩下脚踩,当导航工具被校验完毕,系统会给出确定语音提示,导航工具图片变绿。(4)重复上述操作校验每一个导航工具。
3讨论
3.1摄像机镜头和参考架上定位标记球之间的机器视野范围内不可有遮挡物目前在骨科导航中应用最多的是光学定位导航系统,其优点为精确度高、手术器械更换方便、易操作,缺点为有遮挡物光线无法透过,从而影响瞄准。所以在进行导航追踪定位应清除范围内的所有遮挡物,如有血迹及时用湿纱布擦净,再用干纱布擦干,保证导航无障碍无阻挡。
3.2定位标记球银色感应膜不能有破损参考架安装定位标记球时动作应轻柔,并检查定位标记球银色感应膜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如有血迹应用湿纱布轻拭,勿与尖锐或硬质器械碰擦,防止感应膜破损;定位标记球一般在使用10次以后,感应膜会被耗损,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良好的信号通道。
3.3导航工具不得有任何损坏如使用弯曲或已经损坏的工具将会影响其精确度,导航手术专用器械复杂,器械护士应充分了解每一器械的用途,传递手术用物时准确到位,动作轻柔迅速。应将导航器械与普通器械分别放置,轻拿轻放,注意保护指示器精细的尖端不受损坏。如使用容易弯曲的手术器械如克氏针、钻头等应使用套筒,防止因手术器械弯曲而引起偏差。
3.4参考架定位固定完毕,不可移动为保证导航准确,参考架固定一定要牢固,术中导航系统一旦开启,参考架绝对不能出现移动,术中传递器材或进行操作时勿触碰参考架;有些手术术中需多次安放参考架及注册特别要注意参考架固定牢固,以防图像“漂移”。
3.5摄像机镜头和参考架保持有效距离根据不同手术正确安放导航仪,确保有效距离,便于操作,如脊柱手术可置于手术床床尾,髋关节手术可置于手术床左侧或右侧,股骨粗隆骨折可置于手术床头侧位等。
3.6保证导航工具使用正确选择导航系统认可的厂家的配套工具、器械,并对操作器械进行正确的校验注册,使之进入到导航状态;参考架的注册及安放应远离3D扫描部位,以保证扫描后的图像清晰、无干扰,保证导航操作的准确性[3]。
4小结
计算机导航系统是外科技术领域一个新的飞跃,涉及众多软、硬件设备和精密器械[4]。采用骨科导航系统行骨科手术,具有明显的优点:(1)术中能同时多方位X线片影像上观察到手术器械位置,术者的操作在无辐射条件下更形象化,多维化,且实时感强,最大限度地避开危险区,使内置物按预定的理想路径精确固定。(2)能大辐度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X线辐射。(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4)减少了手术时间。
追踪定位技术作为整个计算导航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不懈努力,积极应对高难度及高新技术的开展,顺利地配合骨科医师完成了30例患者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科手术。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的发展给骨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除需掌握手术基本配合外,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不仅要在理论上不断学习,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配合手术,确保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裴国献,相大勇.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2):85-88.
[2]郝颖明.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21(2):306-310.
[3]周东生主编.实用骨科导航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