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管理情绪重要性

管理情绪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管理情绪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管理情绪重要性

篇1

一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空前关注,大学生所面临的各方面的压力也不断增加。过大的压力易使大学生情绪波动,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这不仅会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致使他们学习效率低下,甚至还会给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由于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期,存在着很多特有的性格和情绪特点,这些特点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何帮助大学生调整、控制或者释放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在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中更积极、更有效率,无疑是高校管理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成长中陆续暴露出一些严重的由情绪引发的心理问题,并且已直接反映到行动上,迅速演变为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如懒惰、学习不积极、上网成瘾等,其中极端地表现为大学生自杀和暴力行为不断增多。而暴力事件在大学校园中也在逐渐增多,正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事实证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 关于情绪管理的研究

1.国外关于情绪管理的研究

国外对情绪管理研究的时间相对较早,内容也较为丰富,如:对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对员工情绪管理的研究、对儿童情绪管理的研究、对青少年情绪管理的研究等。综合相关资料,对情绪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情绪管理的影响因素上。以下是部分因素对情绪管理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关于主观体验对情绪管理的影响,walled 和smith 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进行研究,得出情绪调节的方法或技能因不同情绪而异的结论:对于愤怒和羞愧,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对于悲伤,寻求支持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式;而对于创伤感,远离创伤源是最好的情绪调节策略。

关于家庭因素对情绪管理的影响,Halberstat 等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其与同伴交往能力,与其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密切相关,父母情绪表现积极的儿童在同伴中往往表现比较积极。Dcnham 等人指出,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因此,如果父母能经常以适应孩子情绪社会化实践的方式,对孩子的情绪发展做出反应,会对孩子的情绪管理策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早期社会化的影响不同,儿童的情绪管理的发展轨迹存在性别差异。Malstesta 和Haviland(l982)的研究发现,母亲常对女婴表达的愤怒做出严厉反映,而对男婴的愤怒则较少做出同样的反应。男孩在表达愤怒的方式的选择上较少受限制,而且他们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心理更舒服。Denham、Baret 的研究也证实,女孩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明显受到父母在其早期社会化进程中教养方式的影响。

关于年龄因素对情绪管理的影响,国外学者研究得出:儿童情绪管理的方式随着自身动作能力的发展而发展(Rothbart,1991),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随其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Strayer,1989),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多地利用认知策略以建设性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绪(Eisenberg&Moore,1997)。关于社交因素对情绪管理的影响,Lempers 和Clark-Lempers(1992)通过对冲突行为的研究发现,情绪管理依情绪指向者是否是朋友有关,朋友之间情绪调节较好。在封闭的社交情境中(与谁交往以及交往多少时间毫无选择),朋友间的冲突比非朋友间的冲突更剧烈和持久。日常观察研究发现,人们更容易对自己的亲人发火,而对外人常表现出有所调节的情绪行为。与之相应,情绪调节的选择似乎也取决于情绪指向者是否是权威人物。

Underwod,Cnie 和Herbsman(1992)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人们很少对权威人物表现愤怒,而对非权威人物,情绪调节就相对具有更多的自由度。

另外,国外关于情绪管理方面的著作比较多,如艾伯特·J. 伯恩斯坦博士著有《情绪管理》一书,这本书对情绪爆发问题进行了透彻研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了处理不同情绪爆发问题的策略;凯·洁莉的《办公室情绪管理》一书很详尽地阐述了企业进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及企业如何进行情绪管理。这些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了解了情绪管理的方法以及如何排解负面情绪对我们生活或工作的不利影响。

2.国内关于情绪管理的研究

在国内,很多学者也对情绪管理的各个方面有相关的研究,如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图书管理员等,但研究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简单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关于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国内学者主要从影响身心健康、工作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则提出了一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调控方法和技巧。

师曙光在《情绪管理浅析》一文中对情绪管理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情绪管理的步骤:调整认知、控制情绪、释放压力、平衡心理、放松身心及控制情绪的小技巧,如放松法、转移法、拖延法、环境改变法、训练法。葛荣晋、许若兰在简单介绍情绪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进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企业进行情绪管理的策略。而刘芳的《情绪管理学》和王淑俐的《情绪管理》都对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特有的情绪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如“从失败中寻找珍珠”、“从抑郁到想得开”等话题。

三 关于高校情绪管理的研究

在国内,大学生情绪管理自1999 年开始逐步受到心理学者的关注,在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上,有关高校情绪管理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及和讨论,但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研究。而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论文也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和对策研究。通过对CNKI 以“大学生情绪”为主题进行跨库精确检索,可以得到关于这十年相关研究的基本发展态势,见表1。其中期刊84 篇,硕士论文17 篇,重要会议论文14 篇。可以看到我国关于“大学生情绪”的研究尚且处于日常话语阶段,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相对的研究领域。而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研究,经CNKI 精确检索只有14 篇,研究的内容也很浅显,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讨论中,每位学者都做了自己独到的解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刘玉梅、徐建军在《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一文中提出情绪管理的作用:情绪管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剂”,情绪管理是创新能力的“激发器”,情绪管理是身心健康的“护航者”,情绪管理是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并提出情绪管理的常用方法:利用音乐进行陶冶、积极进行情感梳理、展开想象、保持适当的幽默、求助于心理咨询。许若兰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研究》中提出了情绪管理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大学生情绪管理应该贯穿于高校管理的整个过程。孙娜在其《大学生情绪管理方法新探》中提到了为了进行有效的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本人应注意提高情绪感知能力和角色认知水平;学校应通过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和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我们将情绪管理界定为个体在遇到与个体发展不利的情绪时,积极寻找情绪策略,以有效的方式解决情绪不适的管理。本文中,情绪管理与情绪调节、情绪控制等相似概念是不同的,其主要区别在于:情绪调节和情绪控制把调节和控制的对象默认为负性情绪,而情绪管理所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负性情绪,还包括正性情绪以及情绪强度等刺激、反应。情绪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情绪情景、情绪类型以及情绪强度进行管理。情绪管理的目的是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学者们为我们未来的情绪管理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未来的情绪管理发展趋势应更注重人本管理。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和主体性,要求管理以人为核心,注重人的情绪和情感,关心被管理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分析出导致被管理者情绪变化的原因,对他们的情绪进行正向的引导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扰,消除消极情绪,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不仅有利于被管理者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组织的发展。情绪管理正是在这种情景下出现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人本主义为管理原理对个体或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高校情绪管理顺应了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各高校和教育界的重视。

注 释

①刘玉梅、徐建军.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4(3)

②孙娜.大学生情绪管理方法新探[J].学理论,2010(8)

参考文献

[1]李永鑫、李艺敏.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2

[2]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3]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叶小卉.浅谈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

[5]薛永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8(04)

篇2

分娩几乎是所有女性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但由于初产妇对分娩过程陌生,惧怕分娩时疼痛及孕期生理变化等影响,使初产妇对分娩产生更多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 绪[1],负性情绪往往会对初产妇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2]。随着产妇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改善产妇围生期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上需重点关注的问题[3]。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有效的健康管理有利于增强初产妇对分娩体验的满意度。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健康管理对初产妇围生期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定期产检、建档的3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30岁;②妊娠≤的单胎初产妇;③身体健康,无严重基础疾病;④B超下显示胎儿发育良好;⑤资料记录完整;⑥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胎膜早破、早产等情况;②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产妇;③孕周≥36周;④存在精神疾病史者;⑤参加过孕产妇学校学习者。研究对象脱落标准:①未选择在本院住院分娩者;②x择无痛分娩者;③未完成评估量表者;④干预过程中要求退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分为健康管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给予对照组初产妇常规护理,健康管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健康管理。干预前取得初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健康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1分娩前健康管理方法 ①产妇在门诊进行第二次产检时,由工作人员向其发放《产妇健康知识手册》,内容包括身心保健、日常生活、饮食营养、疾病预防、科学胎教、保胎防护、临产检测、顺利分娩、产后康复等。②由门诊护士向产检产妇进行口头健康知识宣教及行为指导,主要内容包括与产妇健康状况、孕期相符的饮食推荐,活动休息安排与注意事项,该阶段常见的妊娠期反应及应对方式、分娩前须准备的母婴用品等等。③定期于院内举办产妇健康知识小讲座,并组织健康管理组初产妇积极参与。讲座主题包括妊娠期生理、心理变化,对产妇进行心理指导,减轻产妇的分娩恐惧及焦虑等负性情绪;教授孕期卫生知识,讲解妊娠不同时期胎动的特点及意义,如何检测胎动情况,及监测胎动情况的重要性;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意义及母乳喂养方式与技巧等。④建立QQ群,工作人员定期上传、更新产妇健康知识PPT、视频等,产妇有任何心理需求或疑问均可在群内提问,有专业人员为其进行详细解答,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鼓励孕妇间相互交流经验,增进产妇与医护人员之间、产妇与产妇之间的相互交流。

1.2.1.2分娩期健康管理方法 ①尽可能详细解答产妇的疑问及心理困扰。②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增加对分娩知识的认知度,帮助产妇消除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纠正对分娩方式的错误认识[4]。③在产房或手术室时提供护士全程陪同服务,通过抚摸产妇腰部或子宫以减轻宫缩疼痛,进行持续心理疏导,减轻产妇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干扰。

1.2.1.3分娩后住院期间健康管理方法 ①再次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指导母乳喂养方式。②指导产妇及家属保持个人卫生,并指导家庭环境、新生儿奶具、尿布的消毒,避免手术切口感染,保证新生儿健康。③产后第2 d指导产妇做孕后健身操,预防子宫脱垂和尿失禁。④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饮食指导,保证饮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少量多餐。⑤关心产妇情绪,聆听产妇遇到的问题,并耐心及时解答。⑥指导婴儿沐浴、抚触步骤、环境要求等,并强调抚触的重要性。

1.2.1.4出院后健康管理方法 做好定期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主要为:①指导新生儿脐部、眼部护理,强调家庭成员手卫生的重要性。②了解产妇恶露、伤口愈合盆底肌锻炼、母乳喂养情况等,了解新生儿脐带、吃奶及大小便情况,再次指导新生儿沐浴、抚触方法。③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并做好心理疏导及相关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在随访过程中,如有产妇有疑难问题,告知产妇及时就医,如有上门服务需求则安排护士进行家庭方式。

对照组:予以常规产前宣教,告知产妇围生期的主意事项,同时给予一定的相关知识培训,及时解答疑问。入院后向产妇介绍产房的相关情况,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加以心理疏导,同时合理安排产妇的饮食,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做好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

1.2.2评价方法 于入组当天、出院当天,由经过正规培训的工作人员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量表)对两组产妇进行调查,比较评分。

1.2.3评价标准 ①HAMA量表及HAMD量表均包含14个条目,采用0~4分的五级评分法对其进行评分,均以总分≤7分表示阴性,即不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7~14分表示可能有焦虑;14~21表示肯定有焦虑;21~29表示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29表示可能为严重焦虑,本研究以≤7分为界值。②WHOQOL-100量表包含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状态四个维度共计100个条目,每个维度均以百分制评分,分值与状态成正比。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产妇一般资料 比较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两组产妇HAMA、HAMD及WHOQOL-100量表评分比较,两组产妇在入组当天的HAMA、HAMD及WHOQOL-10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出院当天健康管理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初产妇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产妇均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生活质量较低。原因可能是,分娩对初产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应激反应,产妇常由于缺乏分娩相关知识,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对生活质量、产后恢复等产生不良影响[5]。因此,对产妇做好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围生期对初产妇进行专业有效的健康管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改善相关行为,增强保健意识,减少产妇产生负性情绪,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7]。

3.2健康管理在控制初产妇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中作用,由表2、表3可见,健康管理组HAMA、HAMD评分低于7分,即无焦虑、抑郁存在的初产妇人数少于对照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管理较大程度降低了产妇负性情绪,改善了其生活质量。这一研究结果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相似[8-9]。其原因可能是,产妇在整个围生期,生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其产生各种心理变化,加之分娩带来的刺激,产妇在孕期负性情绪发生率较高,负性情绪会对产妇的分娩过程及产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产妇围生期的生活质量[10]。本本研究在初产妇分娩前、分娩期、分娩后住院期、出院后灵活应用发放知识手册、口头健康宣教、开展健康知识小讲座等多种途径给予了初产妇个性化的知识指导,对产妇的饮食、运动、休息、妊娠期变化、胎儿健康等知识进行全面健康宣教,并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详细的疑问解答,促进产妇与产妇间的交流,最大程度地让产妇了解妊娠过程,消除了产妇对妊娠过程中的疑虑。研究健康管理组在分娩前、分娩期、分娩后住院期间、出院后的健康管理措施中都含有心理护理,有效地改善了产妇负性情绪,使产妇家庭关系和睦[12],有利于产妇恢复及新生儿健康,同时提高了产妇生活质量。说明围生期的健康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现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不仅对缓解产妇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具有重要意义,还能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对产妇围生期实施有效护理干预[11],早期对孕妇实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在产妇健康管理中保持个性化、连续化、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满足产妇对各方面知识的不同需求,避免或减少产妇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产妇的孕期生活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分娩前、分娩期、分娩后住院期、出院后灵活应用发放知识手册、口头健康宣教、开展健康知识小讲座等多种途径给予初产妇个性化的知识指导,对产妇的饮食、运动、休息、妊娠期变化、胎儿健康等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并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详细的疑问解答,促进产妇与产妇间的交流,使产妇了解妊娠过程,消除产妇对妊娠过程中的疑虑,不仅能消除产妇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还可以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晓丹,丁焱,朱春香,等.孕晚期初产妇对助产士产前门诊体验的质性研究[J].理学杂志,2012,27(12):4-6.

[2]Raine R,Carteright M,Richens Y,et al.A qualitative study of women's experiences of communication in antenatal care:identifying areas for action[J].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2010,14(4):590.

[3]何育萍.健康教育Τ醪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8):43.

[4]王秀兰.高领初产妇妊娠及分娩的观察与互联[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80-381.

[5]Pocan AG,Aki OE,Parlakg üm üs AH,et al.The 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at an urban maternity clinic in Turkey[J].Int J Psychiatry Med,2013,46(2):179-194.

[6]张海红.产前产后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J].健康教育,2012,50(26):121-122.

[7]Firouzbakht M,Nikpour M,Salmalian H,et al.The effect of perinatal education on Iranian mothers' stress and labor pain[J].Glob J Health,2013,06(1):61-68.

[8]丰贵香.舒适护理对初产妇负性情绪、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06-108.

[9]李娜.围生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生活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8):107-109.

篇3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98-01

情商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智商,主要包括认知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和素质潜力的表现。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对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均产生直接影响。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士之间关系以及护士与管理者关系的处理、协调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本文从情商的角度,探讨护士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

1护士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门诊作为医院中的一个“窗口”,其服务质量与护理效果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形象与经济效益。因此,医院会将急诊科作为一个重点科室来抓,对其人员也严格要求,这无疑加重了护士的压力。门诊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紧张,每天接触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状况的人群,要应付要求准确快捷的工作,其沟通协调的能力、操作的技巧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及工作质量。

为预防医疗纠纷,实施人文关怀与人性化护理,各医院在管理上采取了不少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但他们单方面强调护士的态度,未深入去考验护士的情感需要与心理承受能力。护士想完善自己的工作,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压力重重。

2采取措施

2.1认识自身的情绪: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特征,制定一份情绪变化表想想自己情绪变化的时间、原因,比如经期或夜班后或人际关系等;想想自己性格中的优缺点,工作中哪些是别人接受或满意的等,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训练,使自己心中有数。

2.2妥善管理情绪:认识到“出处”后,就要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将工作之外不开心的情绪带回工作中,特别不能将情绪转嫁于患者。门诊护士经常面对身心失衡,求医心切患者的冲动性或不恰当的言行,有时会采取麻木或不耐烦的态度,出现“冷、硬、顶、推”现象,这样很容易影响到护患关系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生气动怒之前要想想原因与后果;想想患者也是无辜的,将心比心,如果自己是患者,你又会怎么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将它调节至正确的轨道上;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事沉着、镇定,对待患者热情和善,推动护患关系。

2.3自我减压:在工作之余,通过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爬山、打球、唱歌、跳舞等来舒缓自己紧绷的神经,还要多阅读心理学、美学之类的书本,以愉快的心理去面对患者,用积极的情绪去鼓励自己和感染患者,使护理质量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