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管理经济学原理

管理经济学原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0:4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管理经济学原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管理经济学原理

篇1

一,学科建设

1.抓好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我院已制定了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的2007-2010年的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进一步落实:积极培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旅游管理等学科,力争在新一轮重点学科申报中再有新的突破.

2.做好"十一五211"的建设工作.按照已经确定的"十一五"211建设计划,落实在2008年度的各项工作,使我院学科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加大对管理学学科建设支持力度.在已成立的管理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对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我院管理学科的发展.

4.做好第十一次学位点的申报工作.在2008年第十一次学位点申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优化结构,继续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举措.

1.重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及短缺的人才.高薪招聘3-5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引进1-2名教授;引进1-2名紧缺专业有实际经验的教师.

2.通过自己培养和再培养的方式优化教师结构.选留3-5名博士,选派3-5名教师到国内一流高校去访学,博士后研究,选派5-8名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和合作研究.

3.建立和完善教学工作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教学,科研,管理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完善教师员工的考核制度,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

三,人才培养

1.本科教学仍然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为中心.在现有本科教学所取得的成果上,进一步重视本科的教学质量工作,完善教学督导制,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加大双语课的比例;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培养质量.

2.加大本科招生制度的改革.争取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专业试点面向西北大学理工科的二年级招收学生,加大推动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力度.

3.研究生培养中强化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的过程管理.一是加大研究生招生中的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二是试点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打通培养,硕士研究生全部实行两年制,加大硕士研究生直博比重,优秀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三是健全和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动态考核制度;四是重抓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博士研究生的考核标准.

4.MBA教育重在提升品牌,提高层次.在现有MBA教育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层次,提升品牌,拓展发展空间,为争取得EMBA的办学资格.

5.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对现代经理人培训中心,研究生课程进修中心进行进一步规范管理.

四,科学研究

1.提高科研成果的奖励标准,鼓励出高层次科研成果.现有的科研成果从数量上已有了明显的改进,但高层次刊物偏少,2008年包括后续的发展是力争出一批高层次的科研成果.

2.进一步重视项目的申报.尽管科研项目数量和到款经费纵向比较明显增加,但是横向比较明显不足,进一步加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力争拿到2-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进一步重视奖项的申报.重视奖项的申报,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的评价体系,力争有更多的科研项目能获得高层次的奖项.

4.进一步加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德企业研究所,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项目已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应进一步重视国际合作项目,拓宽项目来源渠道.

五,学术交流

1.举办1-2次国际学术会议,2-4个国内学术会议.2008年争取举办1-2次国际学术会议(留美经济学会议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西部大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2-3国内学术会议(第二届政治经济学年会,全国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及院长联系会).

篇2

或许上一代家庭是因为人口众多关系复杂而造成婆媳关系相对难处,但是如今结构相对简单的小家庭也依然难以避免地陷入婆媳难处的“麻辣”境地。社会学家根据长期调查研究发现,婆媳关系无法调和是导致夫妻长期冷战甚至分居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婆媳真的是“天敌”么,婆媳关系能不能化干戈为玉帛呢?让我们用经济学原理来看看婆婆和媳妇这对欢喜冤家吧!

Part1

婆媳关系的N种磨难

第一难:误入无底洞

讲述者:孙洁年龄:29 婚龄:2年

我的婆家是市里最富的人家,而我娘家比较穷,所以我对我和杜凯的恋情特别珍惜,家里人都觉得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然而,这块馅饼可没那么好吃。

前年举行婚礼前后,我就感觉到了婆婆的专横。婆婆是这个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公公性格比较内向,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司里,都是婆婆说了算。我们所有的婚礼事项也都是她说了算,就连用什么样的床上用品和卫生用品也都是她决定的。婚礼当天,我因为不喜欢婆婆铺的大红床罩,便换上了我妈买的天蓝色床罩,结果被她狠狠地责骂了一顿,她说进了杜家就要听她的。我只好换回了大红床罩。

等我和杜凯度蜜月回来,我才发现婆婆已经自作主张替我辞掉了工作,还把我的关系统统转到了家族企业里。工作是转到婆家的企业来了,可婆婆并不要求我上班,她说家里需要一个媳妇来操持,于是我就彻底地做了专职太太。说是专职太太,却只不过是一个不拿工资的跑腿而已。我和杜凯的一切吃穿用度都要靠婆婆支付,我不仅失去了工作的自由,还连花钱的自由都没有了。结婚两年,我觉得整个人都快废掉了,没有了选择的权力,没有了消费的乐趣,婆婆给我的钱的确不少,可是如果我买了一件婆婆不喜欢的东西,那么结果一定是要当着她的面扔掉。

这样的日子,让我觉得自己像无底洞里看不到阳光的植物,一天天枯萎。

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找到婆婆,跟她说我想出去工作,想和杜凯搬出去住。婆婆狠狠地看了我一眼,说道:“过惯了好日子,再过苦日子就难了。要过苦日子也可以,自己去,别害杜凯。”这样的回答,不就等于想分开我们吗?

经济学之点化:富婆婆和穷媳妇之间的经济跷跷板

孙洁和婆婆的矛盾看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媳妇和婆婆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对家庭管理权的争执。在传统观念中,婆婆与媳妇原本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所以在不平等的经济背景下,婆婆自然而然地拥有了绝对的权力。个人的价值在家庭中得不到体现,这就是孙洁感到压抑,感到没有出头之日的原因。在这一难里,富婆婆和穷媳妇之间的经济跷跷板倾斜了,穷媳妇的力量太轻,所以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窘迫境地。

支招:独立或者服从

面对经济跷跷板那头过于强势的婆婆,孙洁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或动员丈夫一起从婆婆一手遮天的家里独立出来,另立门户,建立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或服从于婆婆的领导,服务于家族企业,并逐渐在家族企业中取得一席之地。

第二难:误闯女儿国

讲述者:邢兰 年龄:30婚龄:4年

结婚前,我就知道他家不富裕,可是在农村也还不算太差,所以,尽管父母朋友劝我慎重一些,我还是觉得这段婚姻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道,一结婚麻烦就来了,首先是公婆没钱买化肥,老公拿了2000元回去;接着是老公的双胞胎妹妹要交高一的学费,老公又给了3000元。第二年春天,为了增加收入,我们把自己两居室中的一居室租了出去,结果拿到房租的第一个月,婆婆就要求我们拿出800块钱支持家里买小牛。实际上,这点钱婆婆自己完全拿得出来。

老公是中学教师,我是公司里的业务主管,收入是他的五倍。在家里我是大管家,每次老公跟我要钱给婆家,我心里都老大不痛快。

最让我生气的是婆婆不仅自己跟儿子要钱,还动员两个女儿跟我要东西。有一次我亲耳听见老公的一个妹妹跟婆婆要件羽绒服,婆婆对她说:“跟你嫂子要去,她衣服多,让她找件给你穿。”这几年,每次我回公婆家,不是化妆品被这个小姑子要走了,就是新买的衣服被那个小姑子抢去了,反正不咬我一口他们就不痛快。前几天,婆婆说两个小姑子一起上大学负担不起,要我们出生活费,我二话没说拉起老公就坐车走了。照这样下去,恐怕将来两个妹妹的嫁妆都要我们给了!

我粗粗算了一下,我结婚这4年,给婆婆的钱足够买一辆车了。我拼死拼活地挣钱,却存不下一分钱。为了婆婆要钱的事情,我和老公吵了不知多少次,老公没办法,只好自己省吃俭用抠下钱来补贴他妈。昨天晚上我给老公收拾衣服,突然发现他的衣服都很旧了,他是舍不得买新衣服呀!想到这,我的眼泪流了下来,真委屈他了。唉,我怎么摊上了这么一个婆婆呀!

经济学之点化:穷婆婆和富媳妇之间的投资回报率

邢兰和婆婆之间的矛盾始终围绕着一个字:钱。看起来邢兰的婆婆的确是有些过分,然而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婆媳矛盾,而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经济回报概念和现代生活的冲突。老人认为前半辈子为儿女付出,后半辈子依靠儿女,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保障的圆圈。但邢兰夫妻没有和公婆一起生活,媳妇做饭洗衣、料理家务、伺候老人的传统一幕没有出现,这就使得邢兰公婆的保障圈被打破了,投资回报率下降,邢兰的婆婆为了获取对儿子的投资回报,就频繁地跟儿子要钱,从而引起了邢兰的不满。

支招:忍耐并且体谅

对于邢兰来说,要想迅速化解这场婆媳战争,还真不容易,因为婆婆的观念肯定是很难改变的,而婆婆家目前的经济状况也不能完全不依靠儿子和邢兰。所以,邢兰除了忍耐,只有努力去体谅老人们的苦处,毕竟他们给了你最大的一颗硕果――他们的儿子你的丈夫。

第三难:难取真经

讲述者:曹琴安年龄:56 做婆婆的年数:5年

做媳妇难,做婆婆也难。当年我做媳妇时,婆婆曾挥舞扫帚把我赶出家门,原因是我怀孕嘴馋偷吃了婆婆藏在柜子里的点心。如今我做了婆婆,想起当年自己的委屈,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对待媳妇,免得我当年的苦难重演。可待媳妇好也不容易呀,媳妇是人家的孩子,不像自己的孩子,委屈不得。就这样媳妇天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我们婆媳相处得倒也和和睦睦。可是两年后,因为我在外当兵的小儿子调往青岛,需要用钱,我跟大儿子要了5000块钱,矛盾就出现了。媳妇把钱交到我手里时特别说明,这5000块钱要算老二借他们的,老二有了钱是要还给他们的。我听了心里特别不痛快,你们小两口在家里吃住两年,吃的用的都是我买的,如今跟你们要5000块钱接济老二,怎么还要还呢?

矛盾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当月,我就懒得去给儿子媳妇买牙刷牙膏洗漱用品了。我心里想,从此以后该你给家里买东西了。

我倒不是跟媳妇斤斤计较,只是觉得两个儿子同等重要,我为你们付出了多少,也一样要为老二付出多少,如今跟你们要5000块钱给老二都不成,我就得省点钱给他将来娶媳妇用了。不过除此之外,我对待媳妇的态度没变,照样是你爱吃什么就给你做什么,你忙的时候帮你洗衣服帮你收拾房间。可后来我竟然发现,媳妇买了非常高档的洗漱用品,藏起来自己偷偷用,而她买回来放在卫生间里给大家用的都是非常便宜的地摊货!

这件事让我伤透了心,我就不明白,我的真心为什么换不来媳妇的真心呢?我比宠儿子还宠她,到头来她还一心只想着自己!现在我已经和儿子儿媳妇分开住了。想想看:一个月吃饭要多少钱,他们从未给过我伙食费;每月的水费电费他们从不过问,又该怎么算呢?别说我老太太抠门,我大方过,可我的真心换不来媳妇的真心,我何苦再付出呢?

经济学之点化:婆媳关系的等价原理

在经济学里,等价交换是最基础的经济原理,在婆媳关系中也一样,婆婆的付出如果不能够获得等价的经济或者亲情效益,那么这个关系必定出现失衡。

曹琴安儿媳的观点代表了现在一部分媳妇的想法,仿佛退休的婆婆闲着没事,就应该给儿子媳妇做饭洗衣料理家务,将来还该伺候媳妇坐月子帮着带孙子。这些简直成了老人们的义务和责任,媳妇们不仅接受得心安理得,还时常会挑三拣四。实际上,婆婆并没有义务去承担这些责任。曹琴安和媳妇之所以出现了目前的矛盾,主要是因为媳妇的作为打破了曹琴安心里对等价关系的期待。

支招:解放自己重建平衡

曹琴安应该让媳妇在等价关系中体会到婆婆的付出之重,从而逐渐恢复正常的经济等价,达到婆媳之间的正常平衡。曹琴安的困境不是她个人的,而是目前中国很多婆婆正在面对的普遍问题,婆婆们只有把自己从儿子媳妇小家庭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重新建立真正等价的婆媳平衡。

Part2

婆媳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婆媳之间的矛盾,用经济学来分析,根本的问题是经济问题,即对家庭管理权、经营权的争夺。

家庭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也具有生产消费分配的功能,家庭成员间是以血缘为纽带连接的,它的内部管理结构是金字塔形的。在家庭这个社会中,女性是主要的管理与经营者,按照长幼排序,婆婆自然拥有绝对的权力。然而,婆婆与媳妇是家庭中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这就决定了她们之间缺乏一般亲情关系中的宽容与理解,也难有一般亲情关系中的关爱与帮助,与家庭其他成员间的关系相比,她们之间最难协调的是斤斤计较。一般家庭成员中即使出现矛盾,解决起来也因亲情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往往复杂问题简单化,而婆媳之间因为缺乏弹性,就有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

婆媳矛盾的经济学原理除了上面案例中列举的三种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婆婆为了永久地占有对儿子的控制权、媳妇为了完全得到对丈夫的管理权而发生的经济争夺,婆媳为了行使家庭管理权而产生的纠纷等等。而目前很多媳妇因为要忙于小家庭的供房供车、孩子上学等家庭建设,无暇顾及老人,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保障的圆圈,老人们在得不到儿子和儿媳照顾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为自己的将来留点儿老本儿;媳妇们有意或无意地仍然坚持长辈应该无条件地为晚辈付出,却不考虑自己能不能、愿不愿给老人养老。

这种种情况打破了经济学原理固有的平衡,造成了婆媳关系的剑拔弩张。

Part3

女性快言:“大话”经济时代的婆媳关系

媳妇发言:

菲菲:最初我觉得我婆婆挺好的,我结婚时的一切开销都是她拿的钱。前年婆婆买了套门面房,我以为她会在房产证上写上她儿子的名字,可没想到她竟写了自己的名字。婆婆就一个儿子,不写他的名字,肯定是怕我会分掉老公的一半财产。这件事让我觉得婆婆很虚伪,对我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

雪人:结婚的时候,婆婆送了我一条“铂金链子”,还有一个很大的“钻石坠子”。我当时受宠若惊,那颗钻石实在太大了,我常常拿着链子跟人炫耀。可最近我发现,链子和钻石原来都是假的!真是气死人了!

傻宝贝:我结婚几年了,回婆家后什么都不用干,简直标准型的饭来张口,也不用收拾,每次我们回家婆婆都会准备很多好吃的,我们除了吃、睡、玩,没别的了。现在我的宝宝四个月了,婆婆照顾得很好,婆婆说,只要让她照看宝宝,做什么都行。

婆婆发言:

张大妈:我的媳妇懒呀,衣服不攒到没得穿了不会洗,买东西不会挑,还不会做饭,挣钱不多,却花得不少,我不管着她怎么行呀。这我将来要是动不了了,我那宝贝儿子可要受苦了。

李阿姨:每次媳妇买完东西回来,都要把给我买的东西挑出来向我报账,好像我欠她似的。现在她给我花了多少钱我都如数还给她,省得心里都别扭。

王婶:媳妇再好也不贴心,她有她的打算,有她的父母,她给自己父母买的东西永远比给我买的东西多。也不能怪媳妇,我又没有生养人家,凭什么要求人家待我像待自个爹娘一样好。

局外人念经:

口述:宋楠做媳妇的年数:3年

我家和婆婆家住得很近,就在一栋楼不同的楼层。我的朋友们都说离那么近,就让退休的婆婆一起做了我们的饭好了,省得自己辛苦。我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希望亲婆媳明算账。

我是北方人,婆婆是南方人,口味不一样,每次去婆婆都要专门给我煮饺子,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一起吃的好,要不然一则给老人添麻烦,二则也不一定合自己的口。而婆婆知道我忙,也很少要求我经常回去,倒是她自己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送上来给我们尝尝。婆婆退休后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因此我们从来不要求她帮我们料理家务,反正我们请了钟点工,花钱不多,却什么都收拾得整整齐齐的。

婆婆喜欢时髦,每次买衣服都喜欢叫我陪她去,要我帮她挑一些年轻人喜欢、她也能穿的衣服。每次出去购物,我和婆婆都各付各账,没有什么争执,也挺自然的。我觉得经济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经济问题处理好了,就没有什么婆媳矛盾了。再说老人也需要消费需要享受,年轻人自己挣钱自己花,双方两不相欠,一切都简单了,婆媳关系也就理顺了。

Part4

上给婆婆和媳妇们的一堂经济学课程

A媳妇

减少对婆家的期待,独立地筹划你们自己的生活,做个自立、也不受良心谴责的晚辈。

B婆婆

篇3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的增量调整。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