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09:57:2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深化全面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坚持有效制衡原则,全面推进产权改革
四川共有175个县,已经全部消除资格股,完成股权改造,48个县组建了农商行或股份制联社,标志着近30%个县的产权改革基本完成。
银监会对产权改革提出的有效制衡原则,为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确立了重要的政策导向。从四川已经完成产权改革的县市来看,个别地方开始出现大股东控制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点在于,县域农信社的部分中小企业股东很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而且以获取农信社贷款资源和追求短期效益为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信社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必须按照银监会的要求,运用市场机制引入优质股东,坚决防止股东恶意侵害农信社的合法权益。
在产权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加强理(董)事会和经营层建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化高管人员资格审查、加强高管人员的交流与培训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真正让具有战略眼光、金融经验和经营能力的高管主导农信社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推进整个高管层向专业化、现代化转型,引领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
坚持差异竞争原则,加速金融产品创新
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客观上削弱了银行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的金融支持。银监会基于不同银行机构的比较优势和资源支撑能力,提出了“全球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社区性银行”这“四个银行”的概念,既引领银行业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创新能力,又指导银行业针对不同的经济形态发挥金融中介职能,是推动中国银行体系多元发展的有力举措。
四川农信在充分考量自身特点、历史因素和四川经济发展实际等因素后,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即明确了“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四川省委提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农村信用社在其中发挥了农村金融的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底,四川农村信用社在当地贷款市场份额占据半壁河山的县区达53个。
因势而变、因农而变、因企而变是我们实施金融创新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目前,宏观的经济金融形势和微观的经营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四川过去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转向以城镇为龙头的城乡相融的发展模式;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银行间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传统银行带来巨大冲击。除此之外,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要求其经营模式必须尽快转型。
要全面深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善于运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重点要推进产品和盈利模式的转型。一是逐步改变以传统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着力提高存贷利差收入质量,着眼于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入占比。二是从粗放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化、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型。推进“小银行+大平台”建设,建立以省联社大平台为核心、全省法人机构共同参与的集约化运营模式,充分发挥省级服务平台的资源聚合优势,减少市县法人机构在信息科技建设、产品研发、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共性的信贷业务、财务管理流程建设的重复性投入,提高经营效益,形成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三是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发展契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着力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支持单一的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支持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转移,支持“两高一剩产业”向绿色产业、服务产业转移。
坚持风险隔离原则,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在经济转型期和农村信用社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确保资产、效益和内控协调健康发展是农村信用社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下一步要以流程银行建设为抓手,通过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市场定位、产品体系、经营流程等各个层面的变革和创新,规范流程管理,逐步建立涵盖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培育与时俱进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最终实现全面风险管理。
一是将全面风险管理与审慎风险提示高度契合,树立资本覆盖风险的管理理念,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制度与合规文化,制定层次清晰、内容完备、目标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培养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提升整体风险管理的能力。
二是按照现代银行管理要求,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制衡、运转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构建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监事会“三位一体”的立体风控体系。
一、农村信用社加快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向现代化银行改革过渡的需要。目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第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正在由“深化改革试点”全面转入“深入实施和攻坚”阶段,并按照股份制、银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向现代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迈进。建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实现与国际接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要实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就必须适应银行业改革的大势所趋,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改革传统落后的风险管理模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特别是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门槛,农村金融市场已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农村信用社在广大农村“一枝独秀”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只有不断引入现代金融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市场多元化的竞争需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获取价值最大化的根本手段,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化解风险,直接决定经营发展的成败。随着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农村信用社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只有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才能对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从而保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
(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适应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监管的标准不断提高,且正在加快与国内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接轨,以敦促农村信用社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农村信用社适应外部监管的要求,也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现实需要。
二、农村信用社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创建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是融合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更新风险管理理念,着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鉴于以往农村信用社因风险管理不力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历史教训,农村信用社必须牢固树立风险管理“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思想意识,正确把握审慎经营、风险可控的原则,坚持以风险管理为总抓手,把风险防控观念贯彻到全部工作和各个环节的始终,真正突出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和首要位置。二是实现风险管理的“三个转变”。首先,在风险管理方式上,要由事后风险化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思想转变;其次,在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上,要由信用风险为重点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性风险等多种风险并重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理念转变;第三,在风险管理的覆盖面上,要由单一的区域,分散的岗位和片面的专业向不留死角、不出空白、不遗漏洞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转变。三是抓住高管人员这一关键环节。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必须从管理层抓起,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带头树立审慎经营、内控优先的思想理念,引导和带领广大员工将全面风险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之中。
一、农村信用社加快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向现代化银行改革过渡的需要。目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第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正在由“深化改革试点”全面转入“深入实施和攻坚”阶段,并按照股份制、银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向现代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迈进。建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实现与国际接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要实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就必须适应银行业改革的大势所趋,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改革传统落后的风险管理模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特别是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门槛,农村金融市场已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农村信用社在广大农村“一枝独秀”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只有不断引入现代金融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市场多元化的竞争需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获取价值最大化的根本手段,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化解风险,直接决定经营发展的成败。随着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农村信用社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只有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才能对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从而保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
(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适应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监管的标准不断提高,且正在加快与国内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接轨,以敦促农村信用社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农村信用社适应外部监管的要求,也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现实需要。
二、农村信用社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创建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是融合现代金融 企业 的管理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更新风险管理理念,着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鉴于以往农村信用社因风险管理不力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 历史 教训,农村信用社必须牢固树立风险管理“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思想意识,正确把握审慎经营、风险可控的原则,坚持以风险管理为总抓手,把风险防控观念贯彻到全部工作和各个环节的始终,真正突出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和首要位置。二是实现风险管理的“三个转变”。首先,在风险管理方式上,要由事后风险化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思想转变;其次,在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上,要由信用风险为重点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性风险等多种风险并重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理念转变;第三,在风险管理的覆盖面上,要由单一的区域,分散的岗位和片面的专业向不留死角、不出空白、不遗漏洞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转变。三是抓住高管人员这一关键环节。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必须从管理层抓起,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带头树立审慎经营、内控优先的思想理念,引导和带领广大员工将全面风险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