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家长的情绪管理

家长的情绪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5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家长的情绪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家长的情绪管理

篇1

因为中职学校差生多、农村学生多、特困学生多,普遍认知水平低、道德意识模糊、被逼读书、心理有负担、前途渺茫,而中职生家庭成员普遍学历低、收入低,导致中职生管理难,主要表现在后进生转化教育难,中职班级日常管理难,取得家长配合支持难。我们从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多年,在工作实际中也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 后进生转化教育难的解决策略

1.1 多感情沟通,少生气。就是要具备师爱,确立“教师期望”于转化教育工作的始终,在转化教育过程中以情感人,而不应是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

1.2 多尊重学生,少罗嗦。我们辅导员要尊重、信任差生,不要动辄罗嗦。因为人一旦失去了自尊,往往会在抉择和困难面前缺乏主见和自信,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1.3 多赏识学生,少抱怨。我们辅导员要树立赏识教育理念,克服抱怨教育倾向。赏识教育是注重激励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态中觉醒。

1.4 多引导学生,少强制。即重视引导而非“鞭策”。但中职辅导员常不自觉地对差生以“恨铁不成钢”的过急心态“强拉硬拽”,或以恐吓惩罚强制转化,都只能使转化工作陷入艰难和低效。

1.5 多鼓励学生,少批评。激励性评价就是一种以鼓励为主要方式,以个体发展为客观参照,旨在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着重考察教育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激励功能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师激励,最终形成学生的自我激励机制。

批评是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或建议,使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改正。没批评和惩罚,既不是完整的教育,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中职生特别是差生,已经习惯了批评,潜意识中也已具备了特有的抵抗力,因此,要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就更需讲究策略。

1.6 心理咨询辅导、行为干预和矫正。中职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厌学情绪严重;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自责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敏感,常为一些小事而烦躁;遇事易冲动,自制能力较差。因此,要想做好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辅导,采用相应的行为干预矫正手段。

二 中职班级日常管理难的解决策略

2.1 万事开头难,要快速到位。一开学,辅导员在思想上、工作上、师生关系上快速到位。尽快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戒心,尽快帮助新生适应和融入新环境,产生归属感。

2.2 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消极的情绪会降低智力水平,引起行动的迟钝和精神的疲惫,进取心丧失,严重时会使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意识范围变窄,正常行为瓦解。

2.3 把握“人、事、时”。班级管理上,不少中职生辅导员只知道抓几个班干部和好学生,觉得无事可让其他学生做,无事可让学生时时做。虽然自己忙得焦头烂额,但班级仍然经常出问题。把握好人、事、时,就不会有学生因无事可做而有时“生非”。

2.4 合理批评与惩罚。批评和惩罚实施不当常常会带有副作用。有的辅导员因为滥用惩罚不仅没能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心灵受到伤害。所以惩罚的技巧性要求是很高的。

三 取得家长配合支持难的解决策略

3.1 克服告状式的家访。在中职学校中,告状式的家访很普遍,往往在问题出现或攒了一大堆后,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或家长的上班时间向家长告状,造成家长的厌烦、学生的逆反。其实,告状式的家访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责任转嫁给了家长,实际上也是对辅导员实施学生教育权的一种否定。辅导员越是告状,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强,教师就越发丧失对学生的教育权和主动权,家长也变得无可奈何。甚至有的告状破坏了家庭的和谐,当压抑、不满、愤怒等消极情绪影响到家长时,学生便会遭到粗暴的打骂,学生和家长矛盾产生,更有甚者离家出走。

3.2 确定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时间。应根据学生和家庭的具体情况决定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和时间,灵活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方式,以家长和学生的利益为重,决定沟通方式和时间。

3.3 确定辅导员与家长共同教育的目的基点。将辅导员为国家民族实施教育的责任目标释化为家长和学生将来利益的共同目的基点。家长教育的目的基点往往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因此,辅导员必须先让家长明白——家、校教育的共同目的都是以学生健康成长这一共同目的为基点,才容易取得家长的真诚配合和积极主动的支持。

3.4 以尊重家长的姿态指导家庭教育。不少辅导员总给家长盛气凌人之感,先从情感上拒家长于千里之外。其实,与中职生家长交往,不但要尊重,更应考虑到其自卑感而给予格外的尊重。与家长在人格上保持平等关系,注意语气和场合,就不会使家长疏远学校,就会了解到所有的真实情况,以便共同制定和实施学生个体发展方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指导了家长,使家长的配合更主动、更有效。

3.5 赏识性评价。注重将学生的优点传递给家长,融洽与家长的合作关系。不少辅导员见到家长就将学生否定得一无是处,往往招致家长的反感和怨气。受到赏识性评价的家长愿意支持和鼓励孩子配合辅导员的工作。并且,辅导员如将学生说得一无是处,不但使家长感到无地自容,也使家长对辅导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3.6 适时性沟通。可以适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情绪动态,以便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及时恰当的教育和疏导,使家、校双方能及时调控学生的日常行为。

3.7 互动型家长会。通常的家长会往往让家长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甚至会丢面子,因此敷衍或逃避。利用互动型家长会展示每个孩子长处和优点,就容易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就会使家长愿意参加家长会,对促进差生进步和班级管理十分有益。利用家长的反馈契机,给家长提出更进一步的配合要求,可促使学生的教育转化效果更好。

四 中职班级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4.1 用虚心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规范教育行为

4.2 用爱心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与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4.3 用热心积极开展班级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篇2

1、处理你自己的情绪。没有家长愿意看到孩子“早恋”,你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反应非常正常。但是,因为你是成年人了,因此管理你的情绪是你应该做到的了,在你自己没处理好情绪之前,不要和孩子讨论这个问题。

2、正确看待孩子。孩子的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是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性发展是孩子的正常发育,这期间强烈的性感觉是不以孩子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如何管理好他们的性冲动,如何与吸引自己的人相处,正是他们不知道的,所以需要家长的教育,因此,这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3、调整自己的性价值观。性是正面的积极的,性不是肮脏的下流的事情。管理不好自己的性冲动,不在社会规范允许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性需求,才是问题所在。

4、创造谈话机会。在这一阶段应该多和孩子聊天,注意孩子的思想动向,要避免面对面的气氛紧张的谈话形式,最适宜在慢慢做家务活动之中,谈及此事。还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活动,不要刻意的“说教”孩子,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不要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谈“青春期恋情”。其实,家长越是开放坦白的和孩子谈“青春期恋情”的事,孩子越是能打破对“恋爱”的神秘感。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中图分类号:G451.6;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98-02

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职业院校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职校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而言是比较多的,因此,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的系统性,注重管理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成长,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首先,班主任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以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其次,班主任管理学生,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班主任需要取得家长的认同。班主任拥有的一些有关教育的有益资料可以通过微信等途径发给家长看,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家长一些先进教育理念,慢慢地,家长的教育观念就会与班主任的观念相接近。那么,在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进行教育的情况下,学生的变化相对会比较明显。再次,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与同事进行良好的沟通是一种调整心情的不错的平台。班主任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对于管理很重要,很多细节就是通过观察而得到的。班主任不要吝啬表扬,对观察到的学生好的一面给予及时肯定,帮助学生发扬这一优势,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有时,学生自己都没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却被老师发现了。所以,班主任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很重要。班主任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要注重自我形象,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当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时,他也会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总之,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一、职校班主任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角色

班主任除了授课外,还负责管理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的管理模式,需随着被管理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着手班主任工作前,教师先对自身角色进行一下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定位的角色有:如父如母的家长、学生的朋友、学生的领导者、学生的师长。这些角色也应不断变化,随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转变。不过,也应有个基准定位。初期,班主任不应定位成学生的朋友,老师就应该是老师,应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要有一定的威严。当学生需要帮助时,再适时地扮演一下学生的亲人或朋友的角色,这样效果会更好。总之,在整个班集体面前,班主任要有自己的威严,将班主任不苟言笑、严格严谨的一面表现出来。在私底下面对个别学生时,可以适时地和善一些,但也要把握好度。

二、职校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认同,并帮助家长

学生很多时候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班主任要管理好学生,要注重跟家长多多沟通,最好在开学之初召开一场家长会。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取得家长的认同感

现代社会家庭中的孩子都很少,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很少有家庭有三个以上孩子的。孩子的平安、健康是每位家长的最大心愿,也是每位家长最基本的心愿。而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如果某个学生发生了意外,那将是非常悲惨的事情,将是整个家庭的悲剧。所以,学生进步、提高的前提是学生的安全、平安。因此,家长和班主任都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没有什么事比安全更重要。除了家长和班主任具有安全意识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时时有安全意识。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早自习向学生讲述当地周边发生过的意外事故,让学生引以为戒。教师如果不跟学生讲这些安全问题,他们真的不知道还有意外事故就在身边发生过。放学前,班主任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平时也要要求家长在孩子出门前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要提醒家长,学生放学到家若比平时晚,应及时跟学生取得联系,毕竟现在很多职校生都配备了手机。这样,家长、班主任和学生三方面都具备了安全意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把风险降到最低。

2. 更新家长的观念

许多家长的观念仍停留在以前,认为读职业类学校就是让孩子来混张文凭,是来混日子的。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首先要改变家长的心态。孩子中考后没有考入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这并不算什么。我国经济发展这么多年,实践已经完全证明,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很长,中考失利只能算是他在人生路上的一个小挫折。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即使不能在原地爬起来,也可以在另外一个地方爬起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父亲可以影响孩子的成功感,母亲可以影响孩子的幸福感,父母对孩子的信心可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如果父母在孩子失意时鼓励他(她),在孩子做对、做好一件事时表扬他(她),不出三年,家长必定会看到自己坚持这样做所取得的成果。在学生充满希望、信心之前,应该先让家长充满希望与信心。

3. 帮助家长

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的这一阶段,正好是他们从孩子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叛逆期,这一阶段学生的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往届有许多家长反映这一时期的孩子很难沟通,作为班主任,可以帮助家长引导这一时期的学生。平时,家长要多鼓励、多表扬他们,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彼此的关系。在这情感基础上,再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教育效果会明显许多。这一时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需要有发泄的途径,比如可以进行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等运动。通过这些运动,学生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思想,他们考虑问题也会比较全面一些,沟通起来不容易钻牛角尖。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需要得到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所以,何不先从帮助家长开始。

4. 沟通常见问题

针对日常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先跟家长说一下。比如迟到问题、请病假事假问题、手机问题等。现在职校学生基本每人都有自己的手机,因而时常会出现学生上课看手机、玩手机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同,到实际履行时,才能得以有效实行,毕竟教育不是老师、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另外,班主任要强调一下对学生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尊重长辈、尊重师长。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哪怕他成绩差点、能力差点都没关系,班主任可以教他、帮他,或者联系任课老师来帮助他。总之,态度决定一切。班主任希望家长也能向学生灌输一下尊重师长的意识。同时,向家长说明:如果家长认为班主任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希望家长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毕竟人无完人,班主任也希望自身能够得到不断提高。平时与家长的联系,班主任除了采取家校路路通,还可以用QQ和微信等方式。平时,班主任老师的同事、同学、导师等人可能会转发一些有关教育的微信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微信转发给学生家长看,进行分享。或者有时学生家长转发过来的有教育意义的信息,也可以及时分享给其他学生家长,一起学习,一起改进。有时,与家长联系起来,谈到如何管理孩子,聊着聊着,发现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很相似,就很容易产生认同与共鸣,学校与家庭在管理上达成一致,这对管理学生的帮助特别大。

三、职校班主任与同事进行沟通――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

班主任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很重要,同事间的关系融洽会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热情。班主任有一个畅所欲言来进行交流和分享的环境很重要,通过畅谈,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弥补自身还未考虑到的不足。在分享各自经验的同时,也是在体现自身的价值,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完善了自身。让自己体会到在环境中存在的价值或意义,对班主任自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既能拥有成功感,又能完善自己。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有时,与同事沟通一下是一种维持稳定心情的平台,这对班级管理很有帮助。当班主任处于气愤、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去处理班级事务,因为此时处理事务的结果,往往不是最妥当的。处于这种恶劣心情时,班主任可以与同事交流、沟通一下,等情绪稳定了,再去处理班级问题。

四、职校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美”――激发学生“善”的一面

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都希望获得表扬。这时班主任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好的一面、优秀的一面,并且应该发扬班主任“慷慨”的一面,去肯定他、表扬他,这样能帮助学生加强他的优点,突出他的优势。对于学生好的方面可以选择当众说,久而久之,也可以引导班级内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对于学生不好的一面可以选择私下说,这是为学生在同学中留些面子,下次再遇到同样的状况时,他会有意识地避免发生同样的问题。学生犯错误(违法犯罪除外)是难免的,班主任要给学生留有改错的空间和余地。现代教育提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班主任是贯彻这一理念的第一人。因此,班主任有时需要换位思考,自问一下,如果我碰到学生类似的问题,我希望被同事、被领导如何对待,这样,那些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了。班主任在家长面前,也要给学生留些面子,家长打电话询问学生在校表现时,班主任要尽可能选好的、优秀的一面说,不足的一面留着单独跟学生说。慢慢地,学生就会尽可能展现和发挥他好的一面。应尽可能让学生展现好的、善的一面,避免学生出现破罐子破摔现象,使每一个职校学生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五、职校班主任要重视自身形象――帮助自己的同时,帮助学生

人对美都有欣赏需求。观察美的事物,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班主任也要注意自身的形象,任何时候展现给学生的都应是打理好之后的形象,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杨澜曾写过一文《你必须精致才能得到一切》,其中说道“形象永远在能力的前面”“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让别人来尊重你。因此,班主任要注重自身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为管理班级带来便利。人都有爱美之心,学生也不例外,特别是女生,有化妆的需求。对此,班主任不宜严格禁止女生化妆,因为化妆也是女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但是,班主任要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避免学生走入审美误区。职校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皮肤处于最佳状态,没必要浓妆艳抹,清新自然最好。因此,要求学生要化妆就化淡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锻炼学生化妆技术的效果。

六、结束语

总之,中职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工作实践中,需要具备全面性、系统性,需要班主任自己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感受、总结、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继而走向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谢江阳.新时期班主任的新理念和新角色[J].宁夏教育,2004(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