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工程机械技术经济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优化课程体系
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制造业需求为指导,以知识培养为基础、能力增强为核心、素质提升为宗旨,以工业工程师专业认证为参考依据,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首先确定专业以机械工程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以机械制造为背景。由此,课程体系设计的宗旨是:突出机械能力培养,强化管理工程课程的学习,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3]按照“通识课程+专业核心”方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制定的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合格工业工程师应具备的7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提出了要求在大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主要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必须具备的实践应用能力。依据工业工程师认证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工业工程学会指定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5+4”的基本设置,本专业确定了以“5+4”课程为核心,适当增加机械制造类课程为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思路。专业课分为三大部分:机械工程类课程、工业工程核心课程、管理工程类课程。核心课程主要由“5+4”组成,包括4门核心课(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工程经济学)、5门专业课(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工业工程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控制、运筹学、建模与仿真、系统工程等。机械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物流机械与应用等。管理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学等。
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工业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要求在培养模式中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定了多种形式和性质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专业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军事训练等。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三峡大学工业工程实验室主要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人因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自动化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验。[4]目前投入使用的专业实验室包括人因工程实验室、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制造系统实验室、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室等。
二、校企合作,强化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业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外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科学研究等技能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5]实践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操作能力为目标,注意实践技能的综合化训练。高校与企业合作互助、共建实习、科研基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拓展教师教学科研领域的有效途径。对接地方企业生产实践满足了学生课外实习实践的要求,而且典型企业的典型生产实例也成为理论课程案例、实验、课程设计的实践素材及教师科研活动的对象。在实践环节中,本学科鼓励老师们带着学生去企业,学生带着实习任务、设计课题进车间,以IE的专业意识、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寻找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带着问题回学校,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运用专业知识加以探索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认识实习、现代制造系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都基本做到课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如:进行“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时先将学生带到知名企业——枝江酒厂的车间里,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的方法和手段观察生产线,发现问题,测取数据,在课程设计中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达到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在第四学年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倡导分散独立进行,一方面帮助学生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自己寻找实习企业,在实习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应用能力,也积极寻找设计课题,通过与导师交流沟通确定设计内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校企联合完成实习和设计。“把课上到企业里,把设计做到车间里”正是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真实写照。本专业选择一批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如洛阳东方红拖拉机集团公司、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工程机械厂、葛洲坝集团船舶工程公司、力帝机床工业公司、稻花香、枝江酒厂等多家知名制造企业达成实践教学及科研基地合作协议,教学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使企业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稳定的课外实践基地。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for project construction, make the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better, an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benefit of construction unit and the operating results, must use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and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mana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cost and control, prevent waste of resources, so the need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effective control is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e cost of raw materials and artificial cos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use fee and other expenses in such issues are discussed, to ensure that the project cost can conform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play mone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st; Cost management; Material cost; Artificial cost; Machinery cos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对工程的项目成本进行管理,主要通过各种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取舍,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对各种操作标准的执行,通过合理的组织与协调来对工程施工中的各项费用进行核实。而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需要利用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改善提高项目运营的效率,尤其是施工中的成本管理问题,施工阶段是项目投资真正的实施阶段,也是项目最终能否盈利的关键,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事故和矛盾,给工程的顺利完成造成阻碍。因此,需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给工程造价的控制做好铺垫,这样,通过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各项费用与成本进行控制,顺利完成工程预算的目标,在满足业主方的合同要求的情况下,确保企业的利润。
工程造价的管理
1.1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就是指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花费。那么工程造价的管理就是对项目在前期的决策设计以及后期实施阶段全过程的管理,以期使项目的耗费控制在一定的额度内,以此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合理分配人、财、物,来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工程造价的管理要遵循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规范的管理手段来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造价问题,包括造价的管理、经济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在同等投入中使项目达到更好的效益。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所以要注重造价的作用,科学管理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用。
1.2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由于工程投资的确定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工程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正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因此,使得建筑工程造价难以真实地得到反映的现象普遍存在,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极为严重,比比皆是。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当中,成本价格控制要遵循“量价分离”的原则。即 在工程结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价格因素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作用。相应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以及其他费用在施工阶段,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要严格遵循相应的 “量价”分离原则。
2.1对于材料成本的控制
材料的价格控制内容包括①充分考虑资金的周转时间以及周转速度,减少对于投资资金的占用时间,对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进行合理的确定,减少对于材料的储备。②对买价进行控制,详细调查相关的市场行情,货比三家,择优进行建材的选购。③对运费进行控制,选择合理经济的运输方法,合理进行运输工作的组织,就近进行材料的选购,最大限度降低相应的运输成本。
材料用量的控制内容包括:①加强相关的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工作,减少在堆放以及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合理进行材料的堆放,减少相关的材料搬运。②实行相关的限额领料制度,对各个班组的材料限额进行规定。③充分考虑相关材料的性能,使用价格较低的材料来进行较高材料的替代。④加强相关的验收工作。积极进行余料回收的,降低相关的材料消耗水平。
2.2对于人工费用的控制
主要包括用工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第一,减少和避免出现相关的无效劳动,尽力提高相关的劳动效率,精减相关的工作人员。第二,包干控制,将相关的劳动定额工量进行分配,遵循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及多劳多得的相关政策。第三,对于那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单位工程,让班组单独进行承包,自行进行人员的分配,最大程度上降低相应的人工费用。
通常人工费所占工程总造价大约12%左右,并且人工费一般是依照工程所需用工量与人工单价进行确定的。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所以工程建设的主要劳动力来源是外来农民工。但是因为劳动力的来源不同,所以其自身的技术水平有着比较大差异性,因此必须对劳动人员进行筛选,选取技术熟练的施工人员进行各工种的施工工作,还要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结合工程专业特点,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承包队伍。只有加强现场施工工作这第一道环节的控制,才能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缩短工期、减少浪费,最终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的目的。
2.3对于机械费用控制
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同时运用一机多用的相关原则,全面提高机械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养护人员的数量。
造成施工机械使用费用主要台班数量与台班单价这两方面所决定的,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施工阶段的造价成本,应该控制机械使用费用的消耗,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控制:
首先,合理的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对于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工程实例的分析、统计可以了解,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的总费用中,垂直运输机械的使用费用大约占6-10%。所以必须加强对于工程施工机械使用费用的控制。
其次,尽量提高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的利用率能够直接影响工程施工成本与施工进度;并且我们还可以加强对于设备租赁的计划管理,尽量减少闲置的机械设备;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防止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现象。所以必须充分的利用已有的工程机械设备,在不影响我盟工程施工总进度的情况下,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促进主要施工机械利用率的提高,以达到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
2.4 提高造价管理的观念,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运行效果。所以要不断提高造价管理的观念,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造价管理的作用。在造价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心事后的结算,这是片面的,所以要建立系统的造价管理体系,提高施工方对造价管理的认识。这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建筑施工的要求。
造价的管理要不断进行深化,那么深化的前提就是要不断完善造价管理的法律体系,这就需要立法部门对造价管理的具体操作设定一个标准,并且用法律手段保证这一标准的实施。由于造价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法律法规要给出具体的处理规则,以便更好的管理造价问题,发挥造价的效用。法律的强制性为造价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依据。
三、结束语
造价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工程项目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管理好造价的运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造价精细化的发展,同时直接影响项目本身的进度和效益。所以要不断深化改革力度,加大造价管理科学化水平,力图使造价的管理日趋完美。
参考文献:
[1] 王骏,郭道远,钱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分析与研究[J].山西建筑,2011(10)
在宜昌及其周边产业需求的大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校,三峡大学提出了“面向制造产业,共享优势资源”的专业办学理念,制订了校企互补、产学研结合、为制造型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本专业开设在机械与材料学院,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品牌专业,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与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充分考虑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定位于近机类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1)服务对象定位: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2)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3)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核心,同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由此明确了三峡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特色:依托优势学科,强化机械工程技术体系;应用对象——面向制造业,包括各类离散型企业和流程型制造企业。
二、构建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工程依托机械工程学科开展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强调机械制造工程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体现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以生产系统管理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思路。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面向生产制造业,主要是机械制造业,能从事工厂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及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生产制造过程运作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具备基础工业工程的应用能力和现代工业工程的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在此前提下,三峡大学研究实践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3.5+0.5”的培养模式改为“3+1”模式,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完成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时期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实验实训实践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学习,第四年进行模块化、实践化教学,并在教学中尽可能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里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工业工程专业目前已经完成2006版、2007版、2008版、2010版及2012版培养方案的编制及修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制造业需求为指导,以知识培养为基础、能力增强为核心、素质提升为宗旨,以工业工程师专业认证为参考依据,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确定专业以机械工程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以机械制造为背景。由此,课程体系设计的宗旨是:突出机械能力培养,强化管理工程课程的学习,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通识课程+专业核心”方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制定的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合格工业工程师应具备的7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提出了要求在大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主要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必须具备的实践应用能力。依据工业工程师认证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工业工程学会指定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5+4”的基本设置,本专业确定了以“5+4”课程为核心,适当增加机械制造类课程为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思路。专业课分为三大部分:机械工程类课程、工业工程核心课程、管理工程类课程。核心课程主要由“5+4”组成,包括4门核心课(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工程经济学)、5门专业课(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工业工程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控制、运筹学、建模与仿真、系统工程等。机械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物流机械与应用等。管理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学等。
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工业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要求在培养模式中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定了多种形式和性质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专业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军事训练等。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三峡大学工业工程实验室主要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人因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自动化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验。目前投入使用的专业实验室包括人因工程实验室、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制造系统实验室、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室等。
三、校企合作,强化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业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外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科学研究等技能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实践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操作能力为目标,注意实践技能的综合化训练。高校与企业合作互助、共建实习、科研基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拓展教师教学科研领域的有效途径。
对接地方企业生产实践满足了学生课外实习实践的要求,而且典型企业的典型生产实例也成为理论课程案例、实验、课程设计的实践素材及教师科研活动的对象。在实践环节中,本学科鼓励老师们带着学生去企业,学生带着实习任务、设计课题进车间,以IE的专业意识、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寻找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带着问题回学校,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运用专业知识加以探索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认识实习、现代制造系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都基本做到课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如:进行“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时先将学生带到知名企业——枝江酒厂的车间里,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的方法和手段观察生产线,发现问题,测取数据,在课程设计中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达到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在第四学年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倡导分散独立进行,一方面帮助学生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自己寻找实习企业,在实习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应用能力,也积极寻找设计课题,通过与导师交流沟通确定设计内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校企联合完成实习和设计。“把课上到企业里,把设计做到车间里”正是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真实写照。
本专业选择一批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如洛阳东方红拖拉机集团公司、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工程机械厂、葛洲坝集团船舶工程公司、力帝机床工业公司、稻花香、枝江酒厂等多家知名制造企业达成实践教学及科研基地合作协议,教学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使企业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稳定的课外实践基地。